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一篇奇文揭露中國特色的研究生“師門”內幕

林杰、晁亞群 · 2024-04-09 · 來源:文化縱橫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通過訪談和實地調研,本文揭示出目前研究生在“師門”學習和人際交往的典型現象與問題。

  【導讀】近日,某一導師將學生就業去向作為招生賣點,引發廣泛爭議。無論是學業還是就業,學生的抉擇都多少取決于導師的影響力。近些年來,關于師門關系緊張的報道屢見不鮮,選擇什么樣的導師,似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未來命運。為何在中國高校,以導師為核心的“師門”組織如此重要?師門對于學生而言意味著什么?

  通過訪談和實地調研,本文揭示出目前研究生在“師門”學習和人際交往的典型現象與問題。由于師門是由研究生和導師構成的初級群體,交往頻率與社會支持程度非常高,因此對研究生的學術與人格發展起到直接的重要作用。作者指出,雖然多數師門、導師會積極地塑造學生人格,但只有少數師門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產生了積極影響。多數師門過于強調論文發表,忽視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依然是高校研究生培養中的常見現象,以至于有人調侃“一個沒有文章的博士,就像后宮沒有子嗣的妃子”。此外,師門文化對于研究生積累社會資本也有重要影響。某些師門的派系傳承延伸到社會中而形成社會資本網絡,處于網中的學生可獲得更多機會,而網外的學生則在競爭時處于弱勢地位。

  本文原載《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原題為《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基于非正式組織理論的質性研究》,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

  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

  ——基于非正式組織理論的質性研究

  研究生教育通常采用的是導師負責制,導師指導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形成以導師為核心的師門組織。在導師的主導下,研究生師門開展多種學術與非學術活動,其組織結構靈活、組織技術多元。

  與院系等正式組織和培養方式相比,師門表現出非正式組織的特征。由于師門是由研究生和導師構成的初級群體,交往頻率與社會支持程度遠較正式組織更高,因此對研究生的學術與人格發展起到直接的重要作用。然而,研究生在師門中的人格發展、社會資本積累等問題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

  師門作為非正式組織,帶有自發性與隨意性,研究上存在難度。但是,近年研究生師生關系矛盾、師生利益沖突等問題的突顯,不僅是個體現象,也是群體現象。因此,將師門作為組織現象來研究,分析研究生師門作為非正式組織的特征,探討師門對研究生全面發展的影響,對于厘清研究生在師門中的發展機制,進而改進師門組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問題

  非正式組織理論是管理學中的重要理論,源于霍桑實驗。現代管理理論奠基人切斯特·巴納德(Chester I. Barnard)對非正式組織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解釋了非正式組織的性質、作用結果與正式組織的關系及其職能。相較正式組織的效率邏輯,非正式組織更注重情感邏輯,往往是自發形成的,通常沒有固定的形態、密度經常變化,以習俗或慣例等非正式控制作為組織運行的保障,滿足正式組織不能提供的情感需求、群體認同等。非正式組織具有領袖式的權威人物,權威人物是組織成員在互動中情感共識和認同的結果,對非正式組織的發展與功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研究生師門也是一種非正式組織,具有非正式組織的結構與功能。

  (一) 師門通過非正式互動滿足成員的情感需求

  非正式的互動活動是非正式組織成員之間交流情感、維系親密關系的手段和方式,而這種互動也是非正式組織運行的內在驅動力。在師門中,除了例行的師門會或組會活動外,師生、生生之間的私下互動頻率更高、更能促進彼此形成親密關系。科研工作中因面對未知的探索而具有無形的壓力,尤其是當科研陷入失敗或挫折時,無助感與挫敗感亟需發泄或得到安慰,導師作為學生科研的主要負責人,其支持與鼓勵能夠使學生明確科研方向,獲得精神動力。師兄師姐作為“過來人”,能理解師弟師妹的困惑,提供經驗指導或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二)師門通過非正式社會控制來規范成員行為

  非正式組織以非正式社會控制來規范、調節組織成員的個體行為,使得個體在行為、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師門也是由非正式社會控制來規范的,師門中很少有明文規定的正式制度,而是通過習俗與慣例來實現師門的正常運轉。如導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學術嚴謹,遵守學術規范,認真負責,信守承諾等。但師門中沒有明文規定的制度,而是導師于日常師生互動中言傳身教,高年級學生也會起到傳遞師門習俗與慣例的作用,最終形成大家默認一致的非正式規范。

  (三)師門通過非正式權威以引領成員的發展

  在非正式組織中,內部結構具有“扁平化”、橫向互動等特征,基于情感約束的互動規則,最終將服從與支持的意愿自發地賦予共同認可的核心人物。這種自發性權威,沒有正式職位依托和制度保障,因而是一種非正式權威。在師門中,一方面,學生對導師權威的認可更多是基于師生互動自發形成,那些學術與人格魅力兼具的導師更易獲得學生的認同,成為師門中的主要權威;另一方面,在學術、人際等方面具有特長的高年級學生也會成為師門的權威人物,成為溝通導師與其他學生之間的橋梁,在學術研究或資源分享方面表現積極,分擔了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職責。

  然而,與理想中的師門組織特征相比,現實中的師門特征更為復雜。如一些師門遵循效率邏輯、缺少非正式互動與情感聯系;一些師門的管理風格“自由放任”,未形成非正式約束。師門之間組織特征的不同,很可能造成研究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本研究基于非正式組織理論視角,所要探討的問題是:師門對研究生個體發展有何影響?哪些師門組織特征造成了研究生發展的異同?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了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法,選取的個案是北京某所雙一流研究型大學。選擇研究生個案時主要采用了目的性抽樣與滾雪球抽樣,選取案例大學的16名碩、博士研究生,在遵循樣本可獲取原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受訪學生的年級、學科專業、性別、師門組織特征等情況,選樣盡可能覆蓋案例大學的多數專業與各個年級,并盡量保證受訪學生的性別均等、師門組織特征異質。考慮到各年級學生進入師門的時間不一,受師門組織的影響程度不同,選取的對象涵蓋了自碩士一年級至博士三年級的學生。此外,師門組織特征差異會造成研究生發展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因此,在選擇受訪研究生時,也盡量覆蓋具有不同組織特征的師門。

  16位訪談對象中,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分別為10人、6人,男女人數接近(7人、9人),學段覆蓋碩士一年級到博士三年級(各年級受訪學生分別為2人、5人、3人、2人、3人、1人),人文社科類與理工類學生分別為10人、5人。訪談對象多為文科類研究生,主要原因是通過前期的預訪談發現,理工類研究生的師門組織活動大多是通過課題或項目將師門成員聯結在一起,師門的組織文化較為相似,對研究生的影響有較多相似之處;相較而言,文科類師門活動更為豐富,如課題、項目、讀書研討會、主題研討會等,師門組織文化也較為多樣,對研究生的影響差異較大,因此,基于探究師門對研究生發展影響的目的,本研究選取了更多文科類研究生作為訪談對象。

  結合已有研究以及本研究中訪談資料的編碼分析發現,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知識、能力,以及社會性發展三個維度。其中,知識維度主要是指在師門影響下,研究生對學術規范的掌握與遵守、對專業知識與方法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維度是指研究生在師門中習得和增強的諸多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學術寫作與發表能力,以及學術溝通能力;社會性維度則指師門對研究生社會特性的提高與完善,包括研究生的情感發育、人格發展以及社會資本積累。不同師門具有不同的非正式的互動、約束機制與權威,這些差異作為師門的組織特征,影響了研究生個體在各個維度上的發展。

  研究發現

  (一)研究生在師門中知識維度的發展

  根據對訪談資料的編碼發現,絕大多數受訪研究生都表示在師門中收獲了知識成長,具體表現為學術規范的掌握、專業知識與方法的習得兩個方面。其中,“很嚴謹”“研究設計與方法更合理”等描述是研究生經常提及的發展表現。我國學術型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側重理論與研究,旨在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織形式,促進研究生的知識積累成為師門活動的應有之義,并最終指向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1.師門讀書會與主題研討會:促進研究生知識發展的非正式約束機制

  當被問到師門對其知識積淀的影響時,大多數研究生認為師門研討會對于其專業知識與方法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師門研討會主要有讀書會與主題研討會兩種組織形式。其中,讀書會旨在為研究生提供廣博且專業的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理論與方法論素養,為其科研活動打下基礎。

  “研一上學期師門會是以讀書為主題的。我們師門讀書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廣泛閱讀,也會有一個范圍,比如說專業之內的書,但沒有很具體的主題,主要是為了擴展知識面,或者增加基礎知識;還有一種是圍繞著某個課題研究,目的比較明確。實際上,讀書和研究是分不開的,無論哪種讀書類型,都是有助于你做研究的。”

  在大多數受訪研究生看來,師門主題研討會對其學術規范的掌握、專業知識與方法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響。主題研討會通常是師門成員圍繞某一主題展開討論,例如就某研究生的開題報告、學位論文或某項課題進行研討。

  “導師是非常鼓勵大家進行交流的,因為你做的東西并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做,很多人都做,討論交流可以讓彼此借鑒一下,從而提高效率。”

  與課堂學習相比,師門研討會的目標更明確、人數更少、成員互動更密切、信任關系更強,而且導師、學生之間存在知識積淀的差異,這種多層次、多年級的學術指導與交流,使得低年級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知識積累。

  “參加師兄師姐的開題答辯或者是畢業論文提意見的時候,我也會從中學到一些東西,比如說寫作的規范、格式,還有語言的技巧,還有怎么寫文獻綜述。”

  2.導師與高年級學生:影響研究生知識發展的非正式權威

  當被問到師門權威人物是如何影響其知識成長時,多數研究生認為導師的垂范與指導,以及師兄師姐的主動幫助對其有重要影響。當師門規模較小時,導師有精力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學術指導,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術規范。

  “導師是非常嚴謹、細致和較真的一個人,她會事無巨細地手把手指導我們,有的師兄師姐在發表一篇文章前可能會改20遍左右” 。

  而當師門規模較大、人數較多時,導師的精力與時間難以顧及對所有學生的指導,師門中學術造詣較深的高年級學生便主動分擔起對低年級學生的培養職責。

  “師兄師姐會分享很多學習心得和方法,相同研究方向的還會帶著我們一起做課題,也會給我們的開題報告很多建議和幫助,甚至有時候遇到問題先找師兄師姐請教,再去找導師。”

  “一個師妹畢業答辯致謝的時候,說她最感謝的是師兄師姐,沒有把導師放在第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受訪研究生認為,其在師門中的知識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不壓迫”“放養”是這些研究生經常提到的比喻,在他們看來,導師的領導風格是導致其處于當下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即導師“自由放任”的領導風格使得研究生缺乏約束機制,加上研究生個人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其學術成長的停滯。

  “我這一年什么都沒干,可能我比較倦怠,但我覺得是因為沒有沖動和想法,也可能我之前這方面做得還是太少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惰性,越來越不想鉆進去。如果跟一個非常嚴肅的老師,你學不進去他逼著你學,很可能過上一段時間也會好點。”

  總體而言,大多數受訪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學術規范的掌握、專業知識與方法的習得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中,師門的權威人物是產生影響的關鍵所在,導師自身對待學術的嚴謹態度、個別師兄師姐的優異學術表現,于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此外,師門形成的非正式約束機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這些師門中,有著約定俗成的讀書會與主題研討會,學生得以從導師與其他成員的匯報與討論中習得知識與方法。然而,在少數未對學生知識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師門中,突出的一點是,師門中沒有形成任何權威人物與非正式約束機制,導師通常具有“自由放任”的領導風格,對學生的發展不作要求或要求很低,也很少主動指導學生,任憑學生自由發展,這使得師生、生生之間互動較少,導致學生在師門中所獲的知識發展微乎其微,尤其是那些自主性較差的學生。

  (二)研究生在師門中能力維度的發展

  通過對訪談資料的分析發現,部分受訪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能力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主要表現為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學術寫作與發表能力的改善,以及學術溝通能力的提高。然而,與研究生在知識維度所獲成長的普遍性相比,研究生在能力維度上的發展顯得參差不齊。多數受訪研究生認為師門改善了其學術寫作與發表能力以及學術溝通能力,近半數研究生認為其批判性思維能力有所提高,只有少數研究生認為師門促進了其創新能力的形成。

  1.研究生學術發表與學術溝通能力的發展

  學術發表越來越被認為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個主要標志,多數研究生認為其學術寫作與發表能力有所提高,這主要表現為他們發表了學術論文。

  “我發表了6篇論文,都是在導師課題項目下做的。”

  “我發表了4篇論文吧,但有兩篇是譯文,都是跟師門主題研討會有關的,跟導師合作寫的。”

  多數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學術溝通能力也起到促進作用,學術溝通能力主要包括學術語言表達與學術溝通方式的改善。

  “我覺得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很多,有時候我幫導師在課上給本科生講自己所負責的課題研究,也鍛煉了不少。師兄的口才很好、邏輯性很強,人際表達與溝通能力都很好,我也會有意識地向他學習。”

  “老師可能比較喜歡鍛煉人的短板,于你的不足之處予以補充。比如有的師兄,表達能力不是很強,老師就讓他當一個項目的負責人什么的,去跟很多人溝通。”

  有趣的是,那些學術發表較少的研究生,表現出對學術寫作與發表的“愛恨交織”:在承認學術寫作與發表重要性的同時,又對過于強調論文發表的學術評價機制表示質疑與無奈。

  “我們導師項目很少,基本上被導師給承擔掉了,我們是自由發展,基本上是放養的,只要你把博士畢業要求的那篇SCI論文搞定就可以了,我們大老板對論文的要求卻非常苛刻,你可能在他那里三五年都沒有一篇文章,其實你等不到五年,那時候學校早給你開了。”

  此外,少數學生認為其學術寫作與發表能力在師門中受到了阻礙,認為導師的事務性工作過多,造成自己沒有時間顧及學業。

  “碩士期間,我發表了四篇核心論文,但博士這一年,我沒有任何學術產出,導師的事務性工作占用我很多時間,比如財務報銷、籌辦會議、培訓工作等等。導師平常有個什么雜事情,都是我來處理。她各種生活不能自理,有任何事情都要我們幫她去做。電腦上Windows都要我們幫她裝,還有office軟件、微信,小到事無巨細。”

  2.研究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近半數受訪研究生認為,師門促進了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這主要有賴于導師的有意引導,以及師門提供了較多學術討論的機會,形成了鼓勵批判的組織氛圍。

  “導師從我一開始進師門就非常鼓勵我,要多說話,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是多批評質疑,給別人挑毛病。隨著自己知識儲備的增加,以及導師有意識對我的培養,批判性思維應該說比以前強多了,現在知道看到一個問題,不能別人說是一就是一了,會有自己的判斷。”

  “批判性思維主要體現在我們給彼此的文章提意見時,我會去看他們思考的角度,問題是怎么提出來的,下次我再給別人提問題的時候,我也會去關注這些方面。”

  而那些認為師門對其批判性思維沒有影響的學生,通常認為除了自身原因外,師門的不重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批判能力的話我覺得可能是自身所處階段性的影響,我覺得你得很熟悉這個東西,你才能對它提出建議或批評,比如說如果一篇論文里提了一個算法,你覺得這個算法不太好,如果說你在組會上評點這個算法的時候,說這個算法不太好也算批判能力的話,我覺得還是需要一定的了解,你很熟悉這個東西, 你才能對它提出建議或者是批評, 如果說我們的組會看不出這種能力的話,那是因為目前所處的階段還沒到,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并不注重培養這個東西。”

  3.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然而,多數受訪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創新能力沒有影響,根據對訪談資料的分析得出,一方面,一些研究生個體缺乏創新意識,認為很難明確創新的內涵與衡量標準,“我從來不知道創新是什么東西,我覺得學術的創新太難衡量了,無法以任何標準來衡量,我腦子里的東西可以有很多,可是我寫出來的東西又一篇沒有,可是你寫出來的東西又見得是創新的嗎?不是,看起來垃圾文章多的是。”另一方面,一些師門不鼓勵創新,強調沿用既有的方法,學生沒有參與創新研究的機會。

  “我們沒有創新,我們做的是工程、產品、應用,不會有什么創新,你想有自己的想法,老板就會說,這個效率低。用你自己的方法時間長,用實驗室已有的方法時間短,那么肯定要選擇后者。”

  只有少數受訪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創新能力有積極影響。在這些師門中,在導師的引導與提倡下,師門形成了鼓勵創新的氛圍。

  “在我們師門里面應該是一直不斷的發散創新,老師就是很希望你提出不一樣的東西,聽見不一樣的聲音,所以我覺得真的是不斷地在發散,其實為什么老師讓大家都來聽開題匯報,就是希望你能從別人的論文中看出點新的東西來,比如,我一個同門在開題時也加進去我在師門會匯報過的一些想法。我們微信群里面經常有學術性的爆炸性的討論,比如說誰提出了某個教育現象,大家便開始就這個問題在群里面‘呼嘯一陣’,各抒己見”。

  此外,少數受訪研究生表達了對師門的不滿與無奈,常常用“搬磚”比喻自身在師門中的地位,規模較大、項目較多的師門,形成了“導師——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這樣一種項目分工上的非正式約束機制,而這種約束機制對低年級學生的能力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妨礙,他們需要做大量與自身研究興趣無關的課題任務。

  “導師前幾天給我們布置了幾個課題任務,讓師姐負責給我們(博一學生)分配,分給我的部分跟我的研究方向完全不相關,寫的東西又不能發表,卻要浪費很多時間,但是不做肯定不行。導師呢就像老板,師姐呢就是包工頭,我們就是最下面搬磚的。

  多數受訪研究生在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學術溝通能力方面獲得了發展,在師門組織中,導師權威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在導師課題或項目較多、對學生勤加督促與指導的師門,研究生的論文發表數量通常會更多,而導師與師兄師姐不僅作為權威對學生學術溝通能力的提高起到垂范作用,而且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以改善學術溝通能力。那些在批判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上有所提高的受訪研究生認為,導師的積極鼓勵與引導起到重要影響,在導師引導下,師門進一步形成了鼓勵批判與創新的氛圍,或者說形成了一種非正式的約束機制。但在課題項目繁多、人數較多的師門,當導師將大量與學生研究方向無關的課題項目“強壓給”學生,或者“專制型”導師迫使學生服務于其私人事務時,卻妨礙了學生的能力發展。隨著行政權力的日益擠壓與滲透,學術職業正摻雜越來越多的非學術工作,諸如財務報銷、行政事務、會議籌辦、導師私人事務等,這些事務往往由導師領銜,研究生負責具體落實,耗時耗力,并不需要多強的能力,也不會助益學生的學術能力成長,反倒會因過于占用時間與精力而影響學生的能力發展,與培養研究生能力的初衷背道而馳。

  (三)研究生在師門中社會性維度的發展

  根據對訪談資料的編碼得出,研究生在師門中社會性維度的發展包括情感發育、人格發展,以及社會資本積累三個方面。然而,當問到師門對研究生社會性維度的影響時,研究生的態度差別很大,甚至截然相反,且通常伴隨著對師門“欣喜”或“失望”等較為強烈的情感體驗,一些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社會性發展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其他人則認為師門對其沒有影響,甚至造成了消極影響。

  1.師門對研究生情感發育的影響

  部分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情感發育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往往流露出對師門強烈的積極情感,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導師的“很崇拜”“很喜歡”之情,“像兄弟姐妹一樣”則是他們對其他學生的比喻。

  “我還是處于一個迷妹的位置,很喜歡很崇拜她。她也一直很為我著想,我需要什么幫助她都會幫我。我跟師妹師弟之間的關系也很好,好得可以穿一條褲子,就像兄弟姐妹一樣,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事情都會跟他們說。”

  “我覺得導師應該是在我學習生涯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他不是那種很嚴肅的老師,跟我們在一起的話,就是那種開玩笑,像朋友一樣的。他真的就是挺可愛的一個人,我們只要是有空了,就會一窩蜂地跑到老師辦公室,去找他玩,他給我們泡茶、聊天啊,談音樂啊什么的。我對他就是很崇拜,一個博士生姐姐經常會說,老師我們是你的迷妹。”

  然而,其他研究生卻認為師門對其情感發育沒有任何影響,他們通常對師門持有理性或審慎的態度,認為導師與學生之間更多是一種上下級關系,或者說是工作關系,不摻雜私人感情。

  “基本上跟導師很少聊生活上的問題,你突然跑過去跟你老師說你和你男朋友鬧矛盾,這種問題在我了解的這種大多數關系里應該都是不太現實的,我覺得偏理科一點的組會很難去聊這種話題。”

  “因為導師擔任行政事務,她想要保持一個權威,她說話的時候你聽著就行了,不要插話,她交代給你事情,你要趕緊去辦,她不會問你中間遇到什么困難,她只關心你事情辦沒辦完,辦的結果怎么樣……我同學不敢告訴她任何關于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因為老師根本不會關心你,當你說到這個的時候老師會制止你的,‘不用跟我說這些!’導師就這樣說。”

  2.師門對研究生人格發展的影響

  不少受訪研究生表示,師門對其人格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三觀的形成、人生理想的明確、性格的改善都深受導師與師門氛圍的影響。

  “我的三觀是在導師這里塑造起來的,她對我的人生理想方面是最有影響力的。我為什么很堅定地要繼續做這個研究方向?一是原本我也很喜歡,二是在我導師的影響下,你會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人生的方向。”

  “我們師門在整個學院里面是氛圍比較好的一個師門,X爹(指導師)就是一個和藹溫和的人,很多東西他不去爭,導致我們的性格也是這樣子的。他很注重我們全方面的發展,不僅是學習方面,還有生活問題、情感問題,他都關心。”

  “他的人格特性對我影響非常大,風趣幽默、嚴謹認真,還有他做人的話首先是很大方,很大氣,對我這兩點影響比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生通常認為師門對其人格發展的影響超過對其學術方面的影響,而這恰恰是院系正式組織在促進學生發展上所欠缺的。

  “導師對我在心態、看問題方式上的影響是很大的,當然學術上肯定是有提高的,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在處事方式上有改變。不光是老師,有一回跟博士生師姐聊天,我聊到了我感興趣的一個話題,過了一段時間我都已經忘了,師姐突然給我發了好幾本書的鏈接,說你不是感興趣這個嘛,我給你找了好多書,我就覺得突然好感動,像導師一直教我們的,就是對人要真誠、細心。”

  然而,部分研究生認為師門對其人格發展沒有影響,甚至對其造成了消極影響,他們往往稱呼導師為“老板”,將自己視為替老板打工的人,師生之間的交流幾乎僅限于工作范疇。認為導師對其人格發展造成消極影響的學生,往往將原因歸咎于導師個性以及師門組織氛圍。

  “老板是一個很有控制欲的人,希望所有的事情能夠被自己完全掌控,我們基本上就是聽從他,他不關心你做東西的過程,只看結果。他脾氣不是很好,會罵人,對我的工作情緒會有影響,這個過程不是很愉快,很多時候都是他說你哪兒做得不好,我覺得自信心受挫……師門有三個退學的,都是跟導師鬧翻了,導師把實驗室氛圍弄得不太好。”

  3. 師門對研究生社會資本積累的影響

  當被問到師門對社會資本積累的影響時,部分研究生認為師門拓展了其人脈關系,有助于其今后的學術發展,尤其是求職就業。這種社會資本的積累主要源于師門中權威人物的支持,導師通過微信群、師門聚餐等活動將已經畢業的學生聯系起來,織成了師門的人際關系網,為尚在師門中的學生提供學術與就業資源。

  “大師兄在我們微信群里面是比較有威信力的,他說什么我們也會去遵照他的意見。X爹還跟我們在師門會上分享說,我覺得你們大師兄這個人才引進挺好的,你們以后能去的話還可以去試一下。之前畢業的那些師兄,也都會在我們群里面分享教師招聘信息。”

  其他研究生則認為,師門對其提供的社會資本太少,希望導師能夠為其拓展人脈,尤其是建立起與畢業生之間的聯系,為將來找到好的工作奠定基礎。在他們看來,人脈關系對于未來的求職就業有重要影響,甚至會決定你能否進入一個好的工作單位,人際關系網的搭建對導師來說是舉手之勞,他們也因此會抱怨導師在這方面的“不作為”。

  “我覺得老師應該有一個好脾氣,因為脾氣好的話,那些已經畢業的師兄,對實驗室的感情可能會更深一些,師兄弟的聯系可能會更密切一些,這樣對于后面師弟師妹工作、生活上的影響會比較好。像我們學院有一些老師,基本上有個工作單位都是他的學生,進去很容易。實驗室每次聚餐老師也都不來,要是老師來的話,可能之前畢業的師兄師姐會回來聚聚。”

  部分研究生認為其在情感、人格與社會資本方面獲得了發展,其中,導師是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在這些師門中,導師性格往往較為溫和、主動關心學生生活,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榜樣,從而影響著學生的個性、情緒與情感等,導師也會為學生主動搭建人際關系網,為后者提供更多社會資本;成員頻繁的非正式互動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使師門成員之間關系親密,學生獲得更多情感支持。

  相反,那些認為其在情感、人格發展上沒有變化甚至受到消極影響的學生,導師幾乎從不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或情感,師生之間僅限于學術或工作上的聯系,師門成員之間的非正式互動較少,關系疏離,師門未起到情感支持作用;而導師未利用自身資源為學生搭建人際關系網,成為學生認為其社會資本受局限的一個主要原因。然而,在學生抱怨的背后,也反映出在學術領域,某些師門的派系傳承關系延伸到社會工作場所,同一個師門中的學生之間由于導師的關系而形成了開放的社會資本網,處于網絡中間的學生可以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而那些在網絡之外的學生,則被一些社會資本排除在外,在競爭同一個工作崗位時,處于弱勢地位。

  總結與討論

  第一,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是復雜多樣的,研究生個體之間也有很多差異,即使同一個師門中,對不同研究生的影響也不同;盡管如此,師門對研究生群體的影響依然存在很多共性:多數師門促進了研究生學術規范的習得、專業知識與方法的掌握、論文寫作與發表能力的改進、學術溝通能力的提高以及社會資本的獲得;近半數師門對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產生了積極影響;然而,多數師門在研究生創新能力方面的積極影響較小;多數師門對研究生的情感發育與人格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少數師門對其沒有產生影響,甚至產生了消極影響。

  第二,從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因素來分析,師門非正式的互動方式、約束機制與權威是導致研究生個體發展差異的三個因素。在那些知識、能力與社會性三個維度都得到發展的研究生看來,其師門均具有如下特征:在非正式互動方面,師門成員之間互動較多,聯系緊密,研究生能從師門中獲得較多情感支持;在非正式權威方面,導師往往具有“民主”的領導風格,既指導學生學術發展,也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高年級學生在師門中起到垂范作用;在非正式約束機制上,師門形成了成員共同認同且自覺遵守的師門習俗或慣例,如對學術嚴謹的態度、“大帶小”等。而在那些各個維度都鮮有發展的受訪研究生看來,其師門往往不具有上述特征。在那些發展受到消極影響的受訪研究生看來,導師通常具有強勢的個性,表現為“專制”的領導方式與壓抑緊張的師門組織氛圍。

  第三,只有少數師門對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主要有賴于導師的有意引導與民主寬松的師門氛圍。而多數師門過于強調論文發表,忽視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前的學術評價方式盛行“以論文論英雄”,對研究生而言,多發表通常意味著更好的工作單位、學術聲譽、福利待遇。“一個沒有文章的博士,就像后宮沒有子嗣的妃子”,論文發表甚至成為懸在研究生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這種過于強調論文發表的研究型大學評價體制的影響下,一些師門的研討會開成了“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發表幾乎成為評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唯一標準,而至于其創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短期內難見成效也難以衡量,在科研績效的壓力下,便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部分師門對學生的人格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導師甚至成為學生學習生涯中“影響最大”,改變其人生理想的人。然而,仍有一些師門不重視“情感邏輯”,過于強調“效率邏輯”,對研究生的人格發展鮮有積極影響。梅貽琦曾言,大學教育之重,在于人格。教師不僅要專長明晰知識的傳授,還要為學生的修養、意志與情緒樹立楷模。大多數研究生從本科畢業后直接讀研,鮮有社會閱歷,三觀、個性都尚未定型,導師的垂范與引導會影響學生完整人格的建構。然而,有些導師尤其是理工類導師卻完全推卸了其對研究生人格發展的責任。更有甚者,個別導師的教師發展尤其是“個體發展”不足,如缺乏良好的情緒掌控能力,導致師門的氛圍緊張,學生自信下降甚至發生退學事件。

  表1 院系組織與師門組織對研究生發展影響的對比  

1.jpg

  師門作為一個典型的非正式組織,與院系等正式組織相比,對研究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見表 1)院系組織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主要通過正式的規章制度來實現,其本質是由院系政策所規定的、應當如何去做才能有效完成研究生培養目標的相互關系,是一種由規則、制度所明確規定的各種人際互動模式,也是一種強調培養目標可測量、培養過程追求規范與高效、培養結果側重標準化的制度設計與實施。

  師門作為存在于導師與其指導的學生內部人際關系所表達的價值觀與信念體系,是一種非正式的人際互動模式,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受群體情感(態度)的影響。首先,很多師門為研究生知識、能力與社會性發展提供了一種獨特的作用方式,即多層次、多年級的思想碰撞與傳遞、帶有情感關懷與共同價值導向的互幫互助,與院系組織對研究生的“批量生產”相比,師門在很大程度上關照到了每個研究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其次,師門能夠對被正式組織所忽略的研究生情感發育、人格發展起到至為重要的影響;最后,以導師為核心的師門“派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就業機會與職業發展前景。現實中的一些師門缺乏非正式組織的特征,其組織結構與功能有待改進。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蝸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專家為什么不敢認真說一下貪污問題
  2. 知道為什么好單位從不招人了吧
  3. 為什么那么囂張
  4. 迄今所有反動統治皆以老百姓不造反為底線? 暨中華文明分支
  5. 司馬南:老太太下先手棋
  6. 不談階級斗爭不等于沒有階級斗爭,相反如今的階級斗爭更加激烈了
  7. 趙磊|我對經濟前景的幾點看法
  8. 耶倫的無稽之談
  9. 張志坤:中國還可能向俄羅斯出售武器嗎?
  10. 以戰養霸,遲早要崩
  1. 房地產,秘不發喪
  2. 秦明|也說莫言為何如此囂張?
  3. 孫錫良|不會再提這條狗的名字
  4. 張志坤|繼公知群體后,新興買辦集團在世人心中也發霉變臭了
  5. 今天,最狠一刀,又一場超級大決斗
  6. 可怕的直接對抗
  7. 專家為什么不敢認真說一下貪污問題
  8. 明德先生|落馬的比例有點高
  9. 剛剛,最可怕的陰招,又露出來了
  10. 知道為什么好單位從不招人了吧
  1. 說說莫言
  2. 毛遠新 | 關于1973年基辛格訪華
  3. 反毛者群體畫像,真相終于水落石出,痛擊魑魅魍魎
  4. 重大原則立場問題,“體制”不能再裝聾作啞了!
  5. “華主席,你可千萬不能把鄧小平解放出來”
  6. 落馬醫療院士為何總如此淫蕩?
  7. 從蘇聯解體看偉人的“十個如果”,讓人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8. 畫皮正在一張張揭下來
  9. 真相浮出水面,明確告訴你兇手是誰!
  10. 淺析華同志的局限性
  1. 天眸|長歌當哭呂玉蘭!
  2. 房地產,秘不發喪
  3. 孫錫良|不會再提這條狗的名字
  4. 珍寶島的故事
  5. 我們還有多少真正的共產黨員
  6. 明德先生|落馬的比例有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