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俄烏戰爭,中國人普遍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不要向俄羅斯出售武器?
對于這個問題,中國社會在輿情上明顯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中國應該向俄羅斯出售武器。這種意見的理由根據有三:其一,正常的軍火貿易是中國天然固有的權力,尤其是戰爭乃進行軍火貿易之良機,許多國家都借機大發橫財,美西方歷來都樂此不疲,此次俄烏戰爭也不例外,他們照樣借機發大財,向烏克蘭出售大量武器彈藥,中國也應該照此辦理;其二,同時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彈藥行之可也、行之有效,眼下俄烏戰爭中就有國家同時向俄羅斯與烏克蘭出售武器,譬如土耳其。兩伊戰爭期間中國也是這樣,也曾同時向伊朗和伊拉克出售武器。幾年前沙特與胡塞武裝之間發生戰爭,中國也曾向沙特出售武器。因此,向俄羅斯出售武器,不存在任何法律與道義障礙;其三,俄羅斯是中國的友好國家,向友好國家出售武器彈藥合法合規、合情合理。
另一種意見反對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堅持這種意見的大致上有如下幾點根據:其一,俄羅斯是侵略者,中國不能向侵略者出售武器,否則就要遭到“國際社會”(需要說明的,這些人嘴里的“國際社會”從來都是西方世界的代名詞,他們從來都認定西方世界就是國際社會)的唾棄;其二,烏克蘭對中國很友好,曾給中國提供巨大的幫助,譬如瓦良格號航母、燃氣輪機等;其三,仇視俄羅斯,這些人認為俄羅斯歷史上給中國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絕不能向仇敵出售武器彈藥。目前他們正用各種辦法制造話題來煽動仇俄情緒。
上述兩種意見尖銳對立、激烈爭論,誰也不能說服對方,預計今后還得繼續爭論下去,理由顯而易見,因為說到底,這完全是一個利益與立場的問題。對于利益與立場問題,指望通過說道理、講邏輯來解決,完全是無稽之談。這是人類社會的通識,也是政治歷史的普遍經驗。
既然這樣,倒使人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戰爭中是否出售武器,完全要根據實際的利益出發,是一個因時因勢的策略問題。對此,無論持何種意見的人,所謂的烏粉也罷,俄粉也好,都無法不承認。
因此,迄今為止中國一直沒有向俄烏交戰的任何一方出售武器,這樣的決策緣于各種現實的考慮,似乎主要基于如下兩個方面:
一是考慮對美關系的穩定性
美國堅決反對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為此已經對中國發出種種威脅與咆哮。雖然其中許多都屬于虛聲恫嚇,但如果中國現在真的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的話,中美矛盾必將進一步突出。而現實情況是中國并不想進一步激化中美矛盾,面對只許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不許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的明顯雙標,一忍再忍,一讓再讓。可以說,現在中國對美斗爭總體上還留于口頭層面,譬如外交上的“嚴正”,輿論上“痛批”,以及態度上的“堅決反對”之類,而真正敢于激烈交鋒以至于刺刀見血的實際行動并不多。實際上,不但在國內限制反美情緒,而且同時也在全球范圍內約束相關反美活動,一直盡量避免觸碰這個敏感的紅線,在安撫國內民眾情緒的同時也安撫美國的反華情緒,以維持對美關系斗而不破的總體穩定。
二是考慮中歐關系的穩定性
俄烏戰爭中,歐洲一邊倒地站到了俄羅斯的對立面,俄羅斯同歐洲之間的對抗在當前時期甚至超過了美俄對抗,幾乎整個歐洲都表現出激烈的反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則無疑等于是站到了歐洲的對立面,很可能要得罪整個歐洲,這將對中國同歐洲的關系造成強烈的沖擊。但是,在對美關系日益惡劣的背景下,中國對于發展同歐洲的關系仍然寄予厚望,相當強烈地指望通過發展中歐關系來對沖中美關系,彌補中美關系下滑帶來的沖擊與損失。因此,考慮到穩定中歐關系,考慮到給中歐關系留下余地,權衡利弊,中國在現階段沒有向俄羅斯出售武器彈藥,并且還公開宣告昭示天下。
但是,當前的策略并不等于未來的策略,任何策略都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國家間的軍事關系歷來如此,國際軍火貿易更是這樣。從根本上說,向誰出售武器,出售什么樣的武器,完全是中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地球上所謂的國際社會那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道規則從來都不能成立,中國也不應該理會這等惡劣的規則。因此,誰也不能排除未來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的可能性,關鍵要取決全球戰略局勢的發展實際。
有關不能排除未來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的可能性,其理由根據如下:
第一,中國不能坐視俄羅斯失敗崩潰
現如今俄羅斯還支撐得住,并未露出疲態敗相,據觀察未來也可能愈戰愈勇、愈挫愈斗。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不妨繼續作壁上觀,這樣態勢對中國很有利。但如果出現俄羅斯軍事大潰敗的情形,則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如果因此引發俄羅斯進一步崩潰的危機,則不啻是一場戰略災難,中國將有不堪承受之重。因此,無論是俄羅斯軍事大潰敗還是進一步崩潰,這樣的前景都完全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因此,一旦露出這樣的苗頭,中國必須施加強有力的干預。其中,向俄羅斯大規模出售武器裝備就是一個重要舉措。
第二,中俄戰略“背靠背”關系更加緊密
中俄關系繼續深入發展,兩國戰略上“背靠背”的關系進一步緊密,這種緊密關系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兩國之間的“靠”也必將邁上新的臺階,達到新的水平。譬如,未來國際環境更加冷酷的背景下,中國可能在能源原材料上需要對俄羅斯再“靠一靠”,俄羅斯則在武器彈藥等軍火上也得對中國“靠一靠”,這樣彼此相靠才靠得住、靠的穩,才能維持全球戰略的基本平衡。
第三,中俄聯手共同應對新的可能的戰爭
圍繞東亞、東北亞局勢,中俄需要加強和深化彼此間戰略聯合,以便將這個地區戰爭危險與危機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樣想法固然很好,但很難說就能如愿以償。事實上,東亞和東北亞地區可謂風雨激蕩、濁浪排空,戰爭的陰云正越積越厚、越壓越低。如果這樣趨勢得不到緩解而繼續發展的話,中俄兩國就要進一步謀劃共同應對的方案,就需在人力物力上有必要做系統安排、統一部署,這其中就包括武器技術、軍事裝備的交流互通,中國向俄羅斯出售必要的現代化武器裝備自然也就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總之,中國是否要向俄羅斯出售武器,這個問題同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既有關系,但也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而是戰略大局中利弊得失綜合權衡下的產物。展望未來,中國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現在則不應該把中國不向俄羅斯出售武器視做定論。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