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同志生于1921年2月,1976年4月被毛主席指定為接班人,1976年10月擔任黨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和國務院總理等職;1980年9月,卸任國務院總理;1981年6月,辭去黨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擔任黨中央副主席;1982年9月,卸任黨中央副主席,保留中央委員職務,直到黨的十六大。
華同志曾為黨和國家的穩定發展作出特殊貢獻,從他被指定為接班人到退出政壇,雖然時間長達7年,但存在感不強,甚至不如黃克誠、許世友等開國將帥。他肯定是有才干的,否則不會被選為接班人;但肯定又有局限性,否則不會在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4年后,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那么,他的局限性有哪些呢?
一、不懂平衡
政治是平衡的藝術。毛主席生前給華同志留下三大力量,一是葉劍英、李先念等善于治國理政的老干部;二是“四人幫”等在文革中崛起的政壇新貴,雖然他們治國理政的能力較弱,但堅決貫徹毛主席的路線,是平衡老干部的重要力量;三是汪東興、紀登奎、陳永貴等中間力量,他們同樣很支持毛主席的路線,多靠實干起家,在文革中也經受過考驗,與“四人幫”有所區別,華同志本質上屬于這一派。
相對而言,老干部斗爭經驗豐富,處事穩重,對華同志比較尊重;“四人幫”除張春橋外,本質上是一群政治小白,與老干部、華國鋒及中間派關系相對緊張,可即便如此,他們仍是維持政治平衡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華同志稍微懂點政治平衡的奧秘,積極化解矛盾,不急于粉碎“四人幫”,也不會因政治失衡而在后續斗爭中一敗涂地。
二、過于輕信
“四人幫”垮臺后,必然有人填補政治真空。這時,部分在文革中“靠邊站”的人馬上向華同志表達了“衷心擁護”和“出來工作”的愿望,有的還多次向他承認錯誤。不諳世事的華同志單純地認為,只要自己“解放”這批人,他們就會感恩戴德、衷心擁護,成為治理國家的得力幫手,于是不顧汪東興、陳永貴等人的反對,著手“解放”了這批人,并將他們提拔到重要崗位上。殊不知在政治角逐中,贊美和承諾是靠不住的,因此,在這幫人強勢崛起、華同志勢單力薄后,他獲得的不是感恩和擁戴,而是批評和打擊。
三、比較軟弱
華同志另一問題是,當有人打擊擁戴自己的汪東興、陳永貴、蘇振華等人時,為避嫌沒有施以援手,反而放任他們遭受打壓、淡出政壇。他甚至認為,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不拉幫結派、搞所謂“非政治活動”,就能獲得眾人的寬容和擁戴。其實,搞政治就是搞人,沒有自己人,所有的誓言承諾、正義正氣都是白扯。因此,在汪東興等人辭職后,華同志出局僅是時間問題。(2024-3-2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