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3月29日《文化周刊》刊登的報道,3月24日,法國電影《墜落的審判》在北京大學舉行首映禮,導演茹斯汀·特里耶來到現場,與北大教授戴錦華、董強對談。很多現場聽眾希望聽到對談中的精彩觀點及表述。但是,在這場活動中,存在著一種不那么和諧的音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點,一是法語系某教授脫離影片主題,大談“墜落”這一意向在法國文學和哲學領域的傳統,并在有法語翻譯的情況下堅持用法語向導演提問;二則是現場主持人在串場期間發表大段個人看法,以至于被臺下觀眾打斷,要求“讓導演多說說話”。
一位法語系教授,一位現場主持人,所表現出來的是某些中國知識分子中過分夸大自我,很膚淺地展示自我,結果顯現出授人以笑柄的愚蠢和無知。
一個法國語言文學的教授,為什么要在一部電影的首映式上如此放肆地顯示自己的所謂才學。這樣做難道不是非常愚蠢地嗎? 他那么要急于表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還是要跟一個法國電影導演來爭一個什么高下? 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種極為膚淺和低下的作派實在令人作嘔,然而這位教授本身卻不自知。真不知道是他的智商很低還是他的情商很低,或者二商都不高,才能干出這么一件讓人既蔑視又恥笑的事情來。
那個主持人也是一樣。主持人的作用是引導受邀嘉賓把觀眾最希望聽到的東西講出來,一個更高明的主持人還能引導嘉賓能說出幾句經典話語來,那就讓主持人體現出更高的能力來。主持人如果在場上,只是在大講特講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喧賓奪主,是主持人和主持工作的大忌。但這位主持人卻以為,在臺上大講特講自己的觀點,才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方式。但他們似乎真的不知道,這樣的作派最讓觀眾感到厭惡,而且為他感覺到非常丟人現眼。
當年趙忠祥在主持家庭百秒知識競賽時,有一首俄語題。趙忠祥用了將近一分鐘的時間用俄語來念這道題。這種做法讓人感覺他就是在炫耀他有多高的俄語水平,這讓聽者的真實感覺,就是這個主持人實在太膚淺了,太沒有自知之明了。反正我聽他的俄語發音,就是典型的中國式俄語。這樣的主持人,實在讓人既搖頭又無語。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在電影首映式上的這二位的表現就叫做沒有自知之明。教授應該是傳播文明的,主持人也是應該發揚文明的,但是這二位的做法恰恰是在貶損文明,他們展示出來的是極為丑陋的不文明。
在某些中國知識分子那里,這種膚淺的自傲,空洞的自我張揚,表現出來的內在本性卻是自輕、自賤和自我貶低。他們太拿自己當回事了,總以為天下要是沒有了他們,這天就一定會塌下來。他們總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來表現他們的這種讓人惡心的行為。
在一些學術研討會上,有一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每一個研討會,參會的人比較多,而每個人能發言的時間都很有限。會議主持人也都會要求限制每個人的發言時間。應該說,在有的研討會上,這種規定是能夠得到嚴格執行的。比如,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的學術研討會,對每個發言人發言的時間控制得非常嚴格。假如允許發言10分鐘,那么10分鐘一到,主持人立刻要求發言人停止發言,要為下一個發言人留下足夠的時間。如果前面的發言者都占用了大量超時的時間,那么后面安排的人基本就沒有發言的機會了。哪怕發言人名氣再大,頭銜再多,發言時間也不得超過規定時間。如果超過了規定時間,主持人就會立刻中斷他的發言。
在有一次研討會上,前面發言的人都還算守規矩,發言規定時間一到,大家就會自動停止發言。但后來有一位山西大學的教授,一講就超時太多。當臺下的觀眾對他占用這么長的時間表達不滿是,不知道他是沒有感覺呢,還是根本就不在乎,還說我還要再講一點。最后,有一位甘肅省委黨校的女老師,大會本來安排了有她的發言,就是因為這位山西大學的教授占用了太多的時間,這位甘肅省委黨校的女老師就失去了發言的機會。會議主持人雖然講了規定,但對于違反規定的人卻從來不予制止。這樣的規定就形同虛設。
還有一次是在北京市哲學會的研討會上。會議主持人也說,每人發言不要超過15分鐘。結果有一位北大的教授一講就是40分鐘。主持人也不干預。后來另一個當然沒有北大有名的學校來的教師發言,只講了10分鐘不到,會議主持人就要求他要講得簡短點,這位老師有點生氣,對主持人說,前面那位講了40分鐘你也沒有要求他講得簡短一點,為什么我這還沒有到15分鐘,你就不讓我講了,這是什么道理? 你們是看人下菜碟嗎? 還是他們覺得北大很牛,可以多講一些時間,而我們這類學校就很土,隨便講一點就夠了嗎? 你們是要區別對待嗎? 這位憤怒的老師說了這一番話后,主持人也不再說什么了,因為他確實做得沒有道理,也就只好讓這位老師繼續發言了。
還有一次,北方交大的學生會組織一些高校的教授到他們那兒講講學習鄧小平理論方面的內容,也是每人發言不超過15分鐘,結果大多數不同高校來的教授就遵守著會議的有關規定。最后發言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個年輕學者,據說他還是個這方面的專家。結果他一發言就是40分鐘。而且他講得平平淡淡,引不起聽眾的興味來。當時在場的學生們有點喧囂,不太滿意,可這位年青學者依然故我,還在那里絮絮叨叨。這樣一副惹人討厭的樣子,參加會議的大學生們都很有意見。后來,聽說這位年青學者犯了什么事,可能是生活作風方面的問題,他在中國人民大學就銷聲匿跡了。
這樣一類自以為是,還狂妄自大的知識分子,似乎也不是極個別的。他們的這些臭毛病也不知道是怎么養成的。他們除了盲目自大之外,更嚴重的是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他們這種隨意占用大量別人時間的做法,既不尊重會議的主辦方,也不尊重參加會議的各方代表。他們總是唯我獨尊,唯我獨大。這樣的人真的要說起學問來,我看并沒有什么多了不起。
一個知識分子,無論是學者也好,還是教師也罷,總要低調做人。本來你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卻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一個真正有本事有學問的人一定不是這副鬼樣子。過去有一副對子,上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下聯: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說的這是這一類人。
還見過一首詩,抄在這里,供參考。
參會有感
騾馬聚集市
嘶鳴各不同
壯碩高聲者
昂首又挺胸
占據好食槽
身虛力虧空
從未負車載
田下無影蹤
出行甚得意
掛彩且披紅
睨睥傲環視
炫耀街巷中
可嘆不自知
笑柄復重重
此輩運多舛
湯鍋現途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