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求是》雜志最新一期刊發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文章《從戰略高度認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文章指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事關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事關黨的事業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章稱,歷史的經驗與教訓表明忽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必然產生嚴重后果。上世紀80年代末,由于我們黨在意識形態工作上的失誤,思想輿論領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給高校師生帶來消極影響,造成高校學潮迭起,不僅影響高校的穩定與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都帶來沖擊。
全文如下: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事關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事關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事關黨的事業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意義,增強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話語權、管理權。
一、歷史的經驗與教訓表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意義重大
意識形態是社會與國家穩定的重要思想基礎。如果意識形態工作出現失誤,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一盤散沙,社會穩定和國家穩定也難以維持。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歷史的經驗與教訓表明,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成效影響高校的發展與穩定,影響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影響政權的安危。
重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意識形態工作關系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政治安全問題,我們黨歷來重視包括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在內的意識形態工作。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在這方面都有過十分重要的論述。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他還特別強調,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要加強對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忽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必然產生嚴重后果。上世紀80年代末,由于我們黨在意識形態工作上的失誤,思想輿論領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給高校師生帶來消極影響,造成高校學潮迭起,不僅影響高校的穩定與發展,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都帶來沖擊。
二、高校的特殊地位與作用決定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意義重大
高校是傳承和創新知識與思想的重要園地,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功能,是國內外社會思潮的聚集和交匯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園地。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和核心功能,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目前,我國近2500所高校中,在校大學生達2400多萬人。這個龐大而重要的青年群體,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和確定的過程中。這些“90后”的大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比較強,但是由于成長于改革開放環境,缺乏改革開放前后的比較,更沒有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對比,對黨的歷史和中國國情了解不深,容易受錯誤理論和思潮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就更加需要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高校是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特征。高校是理論研究創新的主陣地,在為黨和國家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理論隊伍、推進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武裝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和研究人員近50萬人,擁有較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一批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的教師骨干隊伍,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主力軍。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發揮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人才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成效。
高校青年教師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對象。近年來,高校教師群體逐步年輕化,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占高校專任教師的60%以上,青年教師中有海外學習、進修經歷的逐年增加,很多高校“海歸”教師已達20%,個別高校甚至超過50%。海外學習有助于青年教師開闊視野、學習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文化,這是應當充分肯定和鼓勵的。但他們中有些人對西方的社會制度、文化、價值觀僅有直觀感受,停留在表面層次,做不到批判地認識,個別教師甚至在課堂講臺、學術論壇、網絡平臺上發表與主流意識形態不一致的觀點,極易產生負面社會影響。因此,迫切需要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特別是把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來。
三、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狀況反映高校意識形態意義重大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總體上保持了比較平穩的態勢,為維護國家和諧穩定和推動高校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保障。面對新時期帶來的新挑戰,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復雜挑戰。當今世界處于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調整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滲透影響、交流交融交鋒異常頻繁,主流的與非主流的同時并存,先進的與落后的相互交織。從國際上看,一些西方國家把我國發展壯大視為對資本主義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加大對國內高校意識形態滲透。從國內看,人們思想觀念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多樣性、多變性日益增強,各種熱點問題相互疊加,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相互交織,帶來了社會思潮的紛紜激蕩。從互聯網的發展看,傳媒領域、輿論生態發生深刻變化,互聯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高校師生是網絡上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群體,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亟待加強。應當看到,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仍然存在“認識上重視不夠、舉措上不夠有力、效果上不夠明顯”的問題。有的對意識形態工作不重視,沒有建立健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院系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宣傳思想工作缺乏合力。有的對課堂、講座、論壇、出版、社團等陣地管理不嚴,意識形態領域噪音雜音時有出現。有的對網絡宣傳思想工作應對不力,主動發聲不夠,沒有掌握網上輿論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有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力量不足,能力不強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并對整個社會的宣傳思想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高校必須加強陣地管理,把握正確導向;堅持立德樹人,把“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擺在首要位置;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把意識形態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予以加強和改進。(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