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近日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強調智庫建設對推動黨和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文件特別強調智庫建設的“中國特色”,這無疑為這兩年中國興起的“智庫建設熱”指明了方向。
伴隨智庫熱的興起,西方尤其是美國智庫成為一些同行心中的模板。有的以美國智庫標準來衡量中國,稱“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研究機構都不是智庫”。有的追捧所謂的智庫排名,有的則斷定與西方國家智庫相比,中國智庫的弊端缺少資金或獨立性,沒有思想市場,不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等等。還有的借機宣揚稱,中國智庫的根本出路在于與“國際接軌”。
一些人認為智庫是舶來品。實際上,我們一直有著有別于西方智庫市場的內參信息報送系統,積累了豐富的中國經驗。中國智庫的建設目標不是“獨立化、市場化”,而是生產“科學性、客觀性、人民性”智庫產品,力爭成為決策機構“信得過、用得上、靠得住”的參謀和助手。
一是在各地“智庫熱”過程中可適當借鑒國際經驗,但不可迷信,照搬境外模式或全盤“與國際接軌”。中國智庫建設必須首先立足中國實際,汲取中國經驗,自覺服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自覺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這是對智庫建設的根本要求。如果用所謂的國際標準評價甚至規劃智庫建設,就會歪曲中國智庫的本質屬性,把智庫建設引向歧途。
二是推崇西方智庫“獨立性”,混淆對策研究的“客觀性”。有人認為西方智庫擁有獨立經費和獨立地位,能站在中性客觀的立場更好地發揮政府“外腦”作用。不過,在實際運行中,西方智庫無論是資金來源、從業者地位,還是對決策的影響,都在受著資本的控制、利益集團的操縱和黨派紛爭的攪擾。與之不同,中國的內參信息報送系統一直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遵循客觀要求,以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為主要任務。
三是要分清營利性、商業性咨詢公司和調查機構與專業性智庫的區別。西方智庫一般為是非營利性,資金主要靠捐贈。這被國內一些人視為樣板,甚至提出“中國智庫要先富起來”。然而,大量隱性捐助特別是境外資金使得智庫更多地依據利益集團偏好,塑造對富人有利的政策,甚至發布有損國家利益信息。巴西、印度等已深有體會,正設法擺脫國外資金對智庫的限制。我們如不引以為戒、提高警惕,任資本在智庫間自由流動,遲早將面對智庫建設是為哪國、為哪一群體利益的問題。
四是審慎對待培育“智庫市場、思想市場、智庫產品超市”等說法。不是所有智庫產品都可以流通,變成商品。雖有中央文件明確將政府購買決策咨詢服務納入智庫制度保障體系,但并不意味所有智庫要變成市場化、商業化的運行機制。智庫為黨和政府提供服務,必須有一定的行為邊界和底線要求:要做到方向正確,立場堅定;要認識到智庫產品的思想和國別屬性,做好相關保密工作。
五是應苦練內功,冷靜看待智庫排名。要量力而行,擴大國際影響力,切不可本末倒置,到頭來反倒給外人“忽悠”了。中國智庫要提升自身價值,最現實有效的途徑對內立足民生,服務好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對外推動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