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本報評論部”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是一種典型的機會主義行為。
其文概念含糊、邏輯混亂,且充滿常識性錯誤(如將“中流”理解成江河的開闊地帶),堪稱文叢敗筆,但是它所傳達的意向是可以揣摩得到的,那就是:“頂層設計”就這么干了,管你中國老百姓說什么!為了表示這種“決絕”,題目還用“寧要……不要……”的句式,令人不禁想起當年的造反派 “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鄙陋的思維方式(這與該報前些日子倡導的“包容性思維”背道而馳)。
作為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以“本報”名義發(fā)表的言論,向來被廣大讀者認為是傳達中央的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此文一發(fā)表,就產(chǎn)生了極為惡劣的社會效果。廣大讀者讀后,紛紛以為黨中央就是要不顧老百姓的呼聲,要一意孤行地搞什么“頂層設計”,并因此而將更多的“微詞”潑到黨中央的頭上。謂予不信,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稍作走馬觀花。
古人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微詞與危機根本就不是對立關系。微詞本身就是危機的一種反映形式。要避免或化解危機,就必須傾聽微詞、察納雅言,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如果聽不得微詞,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置若罔聞,甚至對著干,非但不能避免、化解危機,反而必然招來更大的危機。早在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胡錦濤同志就明確提出:“要把黨的主張與人民群眾的呼聲統(tǒng)一起來”。事實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每一步改革、出臺每一項改革措施,無不事先悉心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哪怕是極少數(shù)人的細微意見。例如,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調(diào)整為“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黨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并且強調(diào)“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等等。事實總是要戰(zhàn)勝謊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怎么可能不聽“微詞”呢?怎么可能不顧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呢?怎么可能違背最大多數(shù)人的意志搞什么“頂層設計”呢?
必須嚴肅指出,作為黨中央的機關報,在改革進入關鍵階段,以“本報”名義發(fā)表這樣的言論,客觀上制造了思想混亂和不穩(wěn)定社會因素,離間了我們黨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近者嚴重干擾了“兩會”的順利召開,遠者嚴重干擾了黨的十八大的順利召開。這不是給中央添亂,又是什么呢?
為了消除影響,進一步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信賴,建議中央責成《人民日報》以同樣的版面、同樣的位置,發(fā)表《致全黨全國人民的道歉書》,并對主要策劃者做出令全黨全國人民滿意的黨內(nèi)處分。
2012年3月2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