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衛生部對非法食品添加劑進行全面曝光,匯總發布了《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蘇丹紅、三聚氰胺、敵敵畏、罌粟殼、鎮定劑等非法添加劑赫然在列(中新網4月22日電)。此次重拳出擊,拉開了打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中違法添加和濫用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的序幕。
要不是衛生部在同一時間內,將那些非法食品添加劑集中曝光,普通消費者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不該吃的化學物質被吃進了肚子里。目前,消費者只感到食品風味大不如前,還有投資到醫療的開銷越來越大了,但對于其中的深層原因卻不十分了解。其實,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依然與食品安全有關,如不孕不育、癌癥、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衛生部所開列的69種非法食品添加劑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還有更多是消費者所不熟悉的,如吊白塊、王金黃、檸檬黃、堿性嫩黃、美術綠、玫瑰紅、胭脂紅、工業用甲醛、革皮水解物、溴酸鉀、福爾馬林、膨松劑(硫酸鋁鉀、硫酸鋁銨等)、水分保持劑(焦磷酸二氫二鈉等)、增稠劑、甜味劑,等等。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將用于美術、殺蟲、化肥、工業原料等等化學物質,統統添加到了我們食物中去。這些化學名詞,竟大部分是通過媒體曝光,才被人所認知的,是被“吃”出來的。
筆者小時候,大人們常開玩笑說,“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那是笑話孩子們吃東西不洗干凈,或者嘲笑那些過分愛干凈的人的。如今,不法商人將食品打扮的光鮮異常,還承諾使用了百種檢測手段,通過了幾十道安全關管卡,可就是這樣“嚴格把關” 的食品,還是出現了“干干凈凈,吃了斃命”的悲慘局面。
向食品中增加各種非法添加劑,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商人們要的是利益。可恨的是那些發明食品添加劑的人,大都是些學者,“揣著明白裝糊涂”。三聚氰胺、瘦肉精、面粉增白劑使用之初,那些學者明明知道“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可由于利益驅動,他們依然裝憨賣傻,直到東窗事發,成百上千名無辜的生命,喪失在他們的榮譽光環和金錢之下。
那些學者的血液里早已沒有了道德的血液,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寄托在他們身上,風險是非常大的。
那么,政府的執法部門那里去了?他們為什么不對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呢?其實,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恰在食品安全執法人員那里。從近期曝光的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來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馬后炮做法,如出一轍。2008年爆發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有關部門就陸續接到消費者反映,但在長達四五個月時間內,各級檢測機構多次對三鹿奶粉進行檢驗,“均未發現問題”,直到3年后被媒體反復曝光后,地方政府和企業才開始“徹查”。 在雙匯 “瘦肉精”事件中,有關部門排查后對外界稱,瘦肉精陽性生豬主要集中在河南濟源周邊四縣市,巧合的是,媒體曝光也是這四縣市。食品檢測部門既然如此迅速地掌握了問題豬肉來源,為什么不早處理呢?
其實,食品安全監督部門與非法食品制造廠家,早已在利益上“暗中勾結”了。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來看,部分人員存在失職、瀆職行為,但法律法規對如何判定監管部門履職情況,缺乏明確界定;食品安全監管不及時,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食品監管部門眾多,每個監管環節都有自己的“利益鏈”,平時靠查處“違法”創收,到了關鍵時刻,又容易脫身,這才造成了老百姓食品安全雪上加霜。
中國基層質監部門人滿為患,人員工資主要靠罰款,如果下游不違法,他們自己就失去了經費來源。因此,地方食品監管部門這只“貓”,對下游非法食品制造商那些“鼠”,是欲擒故縱的;甚至當風聲緊的時候,“貓”還為“鼠”通風報信。現行財政機制下,省、市主管部門對罰款收費各扣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歸地方。食品監管人員工資福利從收費和罰款中出,食品安全監管就變成了“養魚執法”,這樣的食品安全監督焉有不出事之理?
記者在“質量技術監督人士的網絡家園”——中國質量熱訊網上看到,有些帖子說“我們的工資來源于企業的違法所得”;“只要給了錢,立馬變成甜瓜臉”;“能否吃上飯比有沒有面子重要些”。從這些真實聲音中,可見問題之嚴重程度非同一般。
中國食品要想真正安全,必須先抓“貓”,再抓“鼠”,擊破“貓鼠同盟”。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重獎違法食品舉報者,讓不法分子無藏身之地;要強化監管部門依法執法力度,鐵腕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執法腐敗、部門牟利等知法犯法行為,早日還老百姓一個健康安全的飲食環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