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12/hongkong091218l.shtml
港報:中央“國4條” 地方“2凡是”
(香港) (2009-12-18)
香港明報18日報道,本周一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并提出增加供給、抑制投機、加強監管、推進保障房建設等四大舉措(稱為“國四條”)。這是一周之內,中央第三次對高房價提出警告,措辭也由“抑制”升級為“遏制”,政策信號相當明確。
2009年內地一、二線城市樓價普創新高,令數年來的調控成效全部“歸零”。為紓民怨、控泡沫,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綜合運用土地、金融、稅收等手段”,加強和改善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目前稅收方面已有跟進政策,二手房營業稅優惠被宣布終止。
業內人士預測,明年中央還將在土地、金融等方面采取新政,例如加大普通住宅及土地供應量、修改相關土地出讓方式、收緊二套房貸等。這些新政將體現中央對樓市“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政策取向。
地方“兩個凡是”抗“國四條”
分析人士指出,“國四條”針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深層結構性矛盾提出對策,重在治本。改變土地供需結構、提出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的量化性指標等都是“釜底抽薪”政策,如果能夠條條落實,則為樓市降溫的目標可期。
“國四條”出臺后,地方政策調整進入敏感時期。有跡象顯示,在中央推出收緊政策的同時,地方政府仍然希望保持寬松性政策。從2005年起中央就開始調控房價,但在地方落實過程中被消解大半,這一現象被總結為“兩個凡是”,“凡是中央調控房價的政策,很難得到執行;凡是推動房價的政策,都會加倍執行。”
事實證明,“賣地財政”仍在挾持地方。統計顯示,今年京、滬、津、渝四個直轄市前三季度土地出讓金遠遠超過2007年全年的總額。其中,北京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讓金收入占了全市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評論人士指出,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地方政府與樓市唇齒相依的關系,則“國四條”的調控效果有可能大打折扣。
本月7日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也指出,政府寡頭壟斷型賣地和多個競爭者買地的土地市場格局,是除了土地供應小于土地需求外推動房地產價格持續上升的重要原因。對于2010年的土地調控,中國社科院專家指出,除應采取“國四條”中提到的“增加土地供應”外,還要改革政府現行土地收入流程,調整房產稅等來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