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讓人憂慮
由于刺激經濟的力度前所未有,剛剛公布的中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受到了社會空前關注,并在網絡上遭到網民激烈抨擊,在他們看來,這些數據顯示出,中央為應對危機投入市場的巨量貸款,并沒有達到預期,反而成為市場主導者嘴里的盤中餐——危機成了富人以更小的代價繼續牟取巨額財富的一場豪宴,而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則在進一步惡化。
2009年前三個月,中國金融機構投入市場的人民幣新增貸款分別為1.62萬億、1.07萬億、1.89萬億,總額達4.58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5.51%,M1同比增長17%;海關代征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 1578億,關稅 337億,出口退稅 1861億,實際收入僅為54億元;全國財政收入14642.05億元,同比減少1329.29億元,下降8.3%;人民幣存款1月增速為22.98%,2月為23.01%,3月為25.73%;一季度新增人民幣存款5.62萬億,同比多增2.98萬億,3月末人民幣儲蓄存款突破50萬億,達52.26萬億。
但是,巨額的流動性的注入,并沒有在一二產業得到回應,1至2月全國累計發電量488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7%;3月同比下滑0.7%;更為嚴重的是,一季度CPI降1.1%-1.3%, PPI降5%-6%,而在CPI降、PPI出現歷史性的雙降的同時,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3月環比卻出現小幅上揚,轎車銷量突然增速。
這一組數據透露出了這樣幾層意思:為應對危機,中國政府對市場注入了巨量的流動性,但從發電量、進出口、全國財政收入、CPI、PPI這幾方面的數據看,這些巨額資金并沒有給制造業和普通消費市場帶來轉機。另一方面,雖然制造業和普通消費市場沒有得到明顯改善,但整個市場的利潤卻在CPI、PPI雙降的情況下迅速增加(存款數額在迅速上升),一些昂貴消費品市場反而在危機中得以強力啟動。
這其中,有幾組數據值得特別關注:
在海關代征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為1578億元,關稅為337億元的情況下,海關的出口退稅額竟高達1861億——大約兩個月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有“廉價品”別稱的中國制造未來出口的曲線變化,主要關乎的不是價格,而是各國政府對消費品進出口采取的貿易立場。用“出口退稅來刺激產品出口”的說辭,不過是資本代言人借助危機對政府和國民的一種敲詐。但是,這組數據顯示出,中國出口商成功地利用了這場危機,將中國變成了為他們提供免費午餐的加工場,將海關變成了他們廉價的打工仔。
在全國財政同比下降8.3%的情況下,政府財政支出卻猛增34%,顯示出政府行為不具有可持續性。
在M2暴增25.51%,M1暴增17%的貨幣環境下,CPI卻連續數月下降,顯示出流動性暴增的市場在繼續對農民形成打壓,而這必然會加劇中國社會本來已經十分懸殊的貧富分化,加大社會不公,并讓本來已經十分脆弱的社會生態變得更加脆弱。
房地產首次出現反彈,意味著新注入市場的流動性,正在流向這個積蓄著“中國次貸危機”的產業。
在投資、出口、勞動力規模、生產用電和PPI連續數月下降的情況下,存款數額卻在迅速增加,意味著新注入市場的流動性,已經遭到瓜分,已經變成了市場主導者們的囊中之物。
在正在全世界蔓延的危機中,中央往本來存在流動性過剩的市場注入巨額的流動性,除了應對外界形勢(美、法、德、日、英等國都在大規模往市場注入資金),規避匯率風險外,也有“放水沖掉最近幾年經濟運行中產生的泡沫”的意圖。但是,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卻顯示出, 市場主導者分享了政府端出的“解危大餐”,甚至分享的方式是繼續以非法的交易等手段吹大房產泡沫——不但沒解危,反而在增大經濟運行風險和社會矛盾。
很大程度上,中國的救市方案,具有很濃的“歐美特色”——將“救市”理解為“救資本”,這里面有一個簡單的邏輯錯誤:正是因為資本的貪婪(已為社會共識)才導致了這場危機,注入龐大的流動性去救“資本”,豈不是在加深危機?為什么我們在危機中還要擺出“抱住資本大腿不放”這個并不理智的POSE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