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中央批轉《鞍山市委關于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的批示。“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政治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末一句“兩參一改三結合”的內容是:“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領導、工人和技術人員三結合?!?1961年制定的“工業七十條”,正式確認這個管理制度,并建立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使之成為擴大企業民主,吸引廣大職工參加管理、監督行政,克服官僚主義的良好形式。當時,把“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管理制度稱之為“鞍鋼憲法”。
鞍鋼憲法的核心內容就是“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管理者和工人在生產實踐和技術革命中相結合?!钡搅似呤甏?,日本的豐田管理方式,日本的全面的質量管理和團隊精神實際上就是毛澤東主席所倡導充分發揮勞動者個人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的鞍鋼憲法精神。
讓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在企業有說話權,和管理權。鞍鋼憲法精神強調工人參加管理,是一項最先進、最適合中國所有企業實行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
為什么現代企業制度沒有激活企業的活力,卻反而促使國有企業大量破產?追究其根本原因或許是庸醫看錯了病,開錯了藥方,現代企業制度實際上是一個大倒退。所謂的企業文化只是董事長一人愛好文化,企業的生死,工人的禍福,完全寄托在董事長一人的好惡上。董事長廉潔奉公,責任心強,有管理能力,就能使企業發展。反之企業則必垮。在這種制度下,全國的中小國有企業及集體企業幾乎全軍復沒;大的國企能夠存活并發展狀大的也已是多乎哉不多了。
問責風暴雖然有一些力度,但是沒有治到根子上。比如山西頻發礦難,出事了問責政府,但精英們設計的一套企業制度,讓政企分開,政府原先對企業監督的體系被破壞,政府對企業的監管趨弱。山西省的省長,換了一個又一個。這是個好辦法嗎?雖然這是吏制管理的一個進步,但未必完全有效。如今我國的官員,學歷和學術職稱都很高,博士的博士,研究生的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的高級工程師,而且都師出大經濟學家的名門,可就是官僚成習、腐敗成風的現象不見收斂。這和他們缺少從事社會底層生活經歷、因而缺少對底層民眾的感情有關。
倘若以《鞍鋼憲法》的精髓:兩參一改三結合來管理企業,那么凡擬任職山西省省、市、縣主管的人選,上任前必須在山西省的黑磚窯、黑煤窯、“違法經營”的小鐵礦下放匿名當工人勞動一年。經過這樣的深度融合,才有可能把問題從源頭上疏導開來。否則你一個做山西省省長的,連煤礦的坑道啥樣都沒下去看過,滲水怎么回事,瓦斯爆炸隱患怎么做到行之有效的預警、工人在煤礦底下勞動程度多少?與他們平時拿到的報酬是否相符?這些,作為一個靠煤礦生存的省份,當家人心理沒數,平日出臺的政策自然就是花架子派不上實在的用場。
能源和電力,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所以不僅僅是山西省省長該下到煤礦當工人,電力行業的各級領導也該下到基層的電力設計院、電廠、電力設備制造廠去當一線工人、一線的設計人員、工程師,聽聽電力行業普通職工的心聲。
這些年不斷的建電站,可是電站建得越多,外國人拿得越多。電力行業,大部分都是引進的,特別那些高溫高壓的鋼材。高科技含量的管材,全部進口。汽輪機,技術含量最高的,進口的。就算是鍋爐,其中重要的管子都是進口日本、美國、瑞士等國家的技術。就連主機廠最重要的閥門,控制機構,全部是進口。國產的,根本沒人愿意用。因為國產的質量太差??刂凭冗_不到要求。
看上去,我們似乎把電廠制造的技術引進了,也算是買回來了。但是,很多東西,都是需要進口,最重要的四大管道,管材全部是進口。用的是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的鋼材。而且要指定是哪家的。一個四大管道的彎頭頂的上一輛高級小轎車。兩臺300MW機組的電廠動態投資差不多23億(這只是一個一般數)。不算閥門,光是四大管道(全進口)就要花掉7、8千萬。一臺機組的汽輪機也就是一個億吧,鍋爐也基本上這個數。
我們引進設備,幾十個億幾個億的往外砸錢,這么多年了嚷嚷引進技術,可除了引進一大堆設備外,我們引進了什么技術?可是,有多少是自主技術?都是打著引進技術的牌子中西合璧大頭還是外國人拿。關鍵的核心技術和材料,是人家掌握著的。國外的電力環保,比如脫硫脫硝,技術也是賣給國內。但是,他們設計的東西,只要稍微改動,就得一筆大費用。
電力行業的領導們不要再坐在冬暖夏涼的辦公室里吹吹小風寫論文出政策,下來走走體察體察民情,在基層待個一年半載的,就會有一線工人、一線技術人員的憂患意識了。
管理者脫離生產第一線,只能倒騰出這兩個玩意:閉門造車、空中樓閣。出來的政策與實際脫節,不合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