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是錯誤的政策
向松祚
一、 中國匯率政策下一步應該怎么辦?
原則上有三個選擇,上策就是一次性將人民幣貶值到2005年7月21日匯改之前的水平,然后再明確堅決地固定下來,即將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重新固定到1:8.27水平;中策就是在現有匯率水平上穩定下來,實際上從2008年6月初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就是這樣,全世界都注意到了這個重要轉變;下策就是讓人民幣緩慢貶值,形成一個貶值預期。
依照目前全球經濟急劇衰退、中國經濟急劇放緩、通貨收縮越來越嚴重的情形,假若中國讓人民幣形成持續貶值預期,那只會加劇中國經濟通貨收縮的壓力,刺激人們將人民幣轉換成美元,刺激投機資金流出中國。人民幣緩慢貶值或貶值預期的效果正好與人民幣緩慢升值或升值預期的效果相反,前者是通貨收縮,后者則是通貨膨脹。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后形成了一個人民幣長期緩慢升值的預期,國際投機熱錢滾滾而來,結果是嚴重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綜合癥”,中國經濟目前就是在承受匯率升值預期綜合癥的沉重后果。我相信中國政府不會再犯錯誤,讓人民幣緩慢貶值或形成緩慢貶值預期。人民幣匯率政策的關鍵和核心是穩定。過去升值錯了,現在假若讓人民幣形成貶值預期,則是錯上加錯。
繼續讓人民幣持續升值怎么樣呢?的確還有一些經濟學者鼓勵人民幣繼續乃至大幅度升值,請他們去問問無數的企業家吧!去問問那無數失業的打工者吧!問問那每天都在處理失業民工的政府官員吧!匯率升值究竟能夠解決了中國什么經濟問題?前幾年鼓吹人民幣升值的人,他們的主要理由是要通過升值遏制通脹,事實證明他們錯的實在離譜,面對三年多的現實,他們應該無地自容,無話可說,現在轉過來說人民幣升值可以幫助中國實現產業升級換代。我不知道他們的“人民幣升值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換代”的證據在哪里!鐵的事實是,人民幣升值和長期升值預期主要是搞亂了中國的貨幣政策,其次是讓數之不盡的出口企業關門破產。除此之外,人民幣升值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希望那些說人民幣升值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換代的經濟學者能夠拿出有力的證據來。
過去幾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對中國出口打擊是很大的。過去的14個月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3%,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是11%,這純粹是匯率升值的效果。中國這么一個窮的國家,這么多人口,為什么讓中國來獨自承擔國際調節的痛苦?美國那樣富有,不到3億的人口消耗人類近50%的資源,金融危機到來之后,還要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讓中國無數赤貧的勞工承擔失業的痛苦。奧巴馬競選期間說要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迫使人民幣升值,要再讓人民幣升值50%,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為什么我說人民幣匯率政策的上策是一次性貶值到8.27?首先就是要修改過去的錯誤。過去升值是迫于美國的壓力,完全錯了,現在面臨如此經濟困境,就要修正錯誤,其次是周邊國家的匯率都大幅度貶值,韓國貨幣貶值超過40%。過去一年來,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民幣在持續升值。為什么全球調節的負擔要讓一個擁有那么多貧窮人口的國家來承擔?毫無道理!
二、政府應勇于承認人民幣升值是錯誤的政策
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機制改革,是中國貨幣政策所犯的最大錯誤,當然有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但我國學術界和決策界認識上的錯誤要負主要責任。問題其實很簡單:為什么要讓人民幣升值?當時的主要考慮是要遏制通貨膨脹,同時還要鼓勵和強迫產業升級換代。理論和歷史都早已證明:一旦本幣形成長期升值預期,投機熱錢就要滾滾而入,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我們卻迎難而上,一方面讓人民幣形成長期升值預期,一方面放松對國際投機熱錢的監管。為什么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熱錢”突然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熱門話題、舉國關注?因為事實是那么明顯,匯率升值完全沒有解決所謂流動性過剩問題,反而是加劇了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問題。還有一個升值的理由是鼓勵產業升級。理論和歷史從來不支持這樣的怪論。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曾經依靠“玩弄”匯率來完成產業升級的?匯率哪有那樣的魔力?匯率是貨幣金融層面的一個政策,產業升級是實體經濟層面的問題。依照最基本的經濟政策原理,匯率政策只能幫助解決貨幣環境穩定問題,無法幫助解決實體經濟層面的產業升級問題。實體經濟層面的產業升級需要相應的政策來解決。譬如鼓勵產業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取消出口退稅、制定明確的產業政策,等等。借用西方人的一句話,經濟政策應該“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我們現在的政策很奇怪,一方面讓匯率升值,一方面又提高出口退稅率,這才是典型的拿中國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外國消費者!這種很奇怪的政策必須糾正。
歷史上沒有哪個國家曾經依靠匯率升值、依靠“玩弄匯率”來進行產業升級。日本、德國戰后經濟奇跡,產業一路升級換代,是在固定匯率條件下實現的。“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產業升級是固定匯率條件下完成的。沒有哪個理論可以證明:匯率升值能夠刺激產業升級換代。
我強烈建議中國政府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次性貶值到8.27,就是要修正我們以前所犯的錯誤,中國政府應勇于承認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錯誤的政策,并且要告訴大家:當時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政策?是美國的壓力還是自身認識不足?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貨幣政策犯錯沒有什么大不了,但犯了錯誤,就要勇于承認。承認錯誤,有助于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經濟體系內在的運行規律,有助于我們未來更好地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不承認錯誤卻反而會誤導人們。我們知道,次貸危機后,格林斯潘不承認自己任期內貨幣政策有錯,不承認監管有錯。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他終于承認自己犯了錯誤,至少在金融監管方面犯了大錯。當然,格林斯潘有兩大錯誤:一個是2002-2003年貨幣政策過度寬松,一個是長期忽視或完全不監管金融創新、不監管對沖基金、不監管信用違約掉期(CDS),結果惹了大禍。
中國目前的經濟金融形勢可說是雪上加霜。但我們必須承認,這個“雪”是我們自己下的,“霜”才是國際需求的下降。“雪”有兩個層面,一是匯率升值預期讓熱錢滾滾而入,制造了中國資產市場史無前例的大泡沫,泡沫破滅的后果是非常慘烈的。2005年匯改之后到2007年10月,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漲幅都是人類歷史的記錄。哪一個基本面因素可以解釋?主要的原因就是國際投機熱錢的肆意炒做、瘋狂投機。2005年至今我們的外匯儲備凈增加差不多1.2萬億美元,有多少是真實貿易順差積累的?有多少是投機熱錢?目前最保守的估計是一半一半。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之后,我們股市的跌幅也是全世界的記錄。如此折騰來折騰去,對整個實體經濟的沖擊是異常嚴重的。
所以我一再強調: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主要禍害是搞亂了我們的貨幣政策,制造了一輪最經典的“資產價格泡沫—泡沫破滅”。其次是對出口的沖擊。早在2005年,我出版《不要玩弄匯率》,明確指出過: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如果在5%以內,對出口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匯率升值只要超過5%,出口企業絕對要面臨巨大壓力,因為中國許多出口行業和企業的利潤率是非常低的,有的只有3%,有的甚至是1%,降低成本的空間已經很有限。2006年下半年,中國出口企業其實已經開始出現大面積的困難情況,2007年困難更加嚴重,因為那時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超過10%了!想不到的是:到2008年,人民幣反而加速升值,幾個月升值幅度就達到7%,出口企業哀鴻遍野,再加上《新勞動法》和外部需求下降,很多企業完全沒有活路了。
必須要深刻反思我們過去三年的匯改經驗,從匯率理論和貨幣政策理論層面深刻反思,從現實經濟的經驗來深刻反思。下一步的匯率政策到底應該怎么辦?中國究竟應該采取怎樣的匯率制度?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那些匯率理論能夠機械照搬嗎?好些中國經濟學者一談到匯率,就是“只有匯率浮動才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一套理論,他們詳盡地考察過這套理論背后的邏輯了嗎?貨幣政策獨立性是什么意思?我們需要怎樣的獨立性?說匯率升值是人民幣內在要求、不升值人民幣就不值錢,天下哪有這樣可笑的邏輯?那干脆直接將人民幣升值到1人民幣=100美元或更多好了,豈不是人人歡喜?匯率升值并不能平白無故地增加一個國家的財富或人民的收入。
據報道:有一個“著名”經濟學者演講,說人民幣升值多么好,升值了人民幣就值錢了。臺下一位打工朋友問:教授大人,人民幣是升值了,可我們失業了,到哪里去賺那更值錢的人民幣呢?教授無言以對。一個嚴肅的經濟學者必須將邏輯推到底,必須講證據。證據在企業那里,在老百姓那里,而不是在西方經濟學那些教科書里。西方經濟學里面的匯率理論,多數都是錯誤的。美國政府和西方各國政府,從來也不用教科書那一套來指導決策。中國倒是有許多人很虔誠地相信西方教科書那一套。
三、世界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固定匯率
最近《財經》雜志胡舒立女士寫了篇短文章,說人民幣升值能夠促進產業升級,或者已經促進了中國的產業升級,不知道胡女士的證據在哪里。《財經》雜志許多朋友長期極力鼓吹人民幣升值,以前說升值主要是要遏制通貨膨脹,事實讓他們難以自圓其說,轉過來說升值可以幫助產業升級或者已經幫助了產業升級。我們需要證據說話。人民幣升值除了讓中國數以千萬級的人失業或即將失業以外,都幫助哪些企業或行業實現了產業升級?還有人說人民幣不僅要升值,最好馬上浮動,而且說人民幣匯率浮動才是人民幣真正成為國際貨幣的前提條件。這些理論是非常錯誤、非常危險的。照搬美國教科書的老生常談,完全不顧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必將繼續給我們造成災難性后果。
總結國際金融貨幣史的經驗,世界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固定匯率。從1873年到1914年的半個世紀時間,德國、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劉易斯曾經說過:今天的世界經濟格局就是1873-1914年期間的高速增長形成的,那時是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二戰結束以后,從1945年到1971年,大家可以去查所有的統計數據,這個時期內,全世界主要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等)的真實經濟增長速度(扣除通貨膨脹之后),遠遠高于1971年之后的歷史時期。不是高一點點,而是遠遠高出。這是為什么?1945-1971期間,西方國家都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1971年以后,全世界搞浮動匯率,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斯坦福大學著名經濟學家(加拿大人)麥金龍在他的多部著作里,深刻指出了浮動匯率的危害,并且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說:19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真實經濟增長速度一致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浮動匯率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經濟體系的運行成本。我認為麥金龍假說是非常重要、非常具有啟發力的理論。
過去三十多年來,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中國,也是堅持明確的固定匯率、堅決管住投機熱錢擾亂金融貨幣市場。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只要中國放棄固定匯率,搞浮動匯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就將完全終結。侈談浮動匯率的許多人,既不了解歷史,更不懂匯率理論許多微妙的邏輯關系。
順便說一句:中國許多人非常熱衷西方經濟學者的理論,甚至崇拜他們,連一些三流學者的三流教科書也忙不迭地翻譯過來。其實西方經濟學許多理論是完全錯誤的。就貨幣理論尤其國際金融理論而言,西方著名經濟學大師里面,我認為有三個人的學術很客觀,只有三個人的學術中國可以好好學習和借鑒,那就是蒙代爾、麥金龍和斯蒂格利茲。
四、中國不應根據通脹率調節貨幣供應量
必須把匯率政策當做是貨幣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看待。選擇什么樣的匯率政策,核心是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貨幣政策的錨或貨幣政策的標準。當今世界,貨幣政策的錨無非兩個,一個就是固定匯率體制,最典型的固定貨幣體制是貨幣局制度,像香港地區是跟美元掛鉤的
貨幣局制度,歐洲一些周邊國家跟歐元掛鉤。第二個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主張的靈活通脹率準則。靈活通脹率這個貨幣政策準則有沒有效?全世界都有爭議。我自己研究的結果是:從長期趨勢來看,連美國和歐盟這樣對外依賴程度很小、本身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很發達的國家,所謂靈活的通貨膨脹率準則,也不行。全世界都已經認識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就是美元發行過度和浮動匯率體系。各國都搞靈活的通貨膨脹率貨幣政策準則,本質上就是要大家都搞浮動匯率。這個從長期來看不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美國和歐盟都不行,中國就更不適合。中國經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貨幣政策?有人說中國也應該搞通脹率準則,根據通脹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我認為中國不能將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的錨,至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是最佳選擇。相當長時期內的最佳選擇是實施與美元的固定匯率。
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好些朋友認為,人民幣與美元掛鉤或固定,就好像是被美元套住了,或者是失去了自主性,或者是幫了美國的大忙,反而我們自己吃了虧。這里面有一些很微妙的邏輯問題。任何政策都不能脫離現實,都必須是權衡各種可能的選擇,看看哪一個最符合目前的最佳利益。我從來不否認而是長期主張:人民幣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貨幣,應該形成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形成一個龐大的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貿易區、金融區、貨幣區、資本市場,等等。到那時,即使美國和歐盟不愿意和我們坐下來商量共同穩定國際匯率,也不要緊了。到那時,人民幣可能就有條件和美元、歐元都實行浮動匯率。然而,就目前而言,人民幣匯率最好是跟美元固定。美元仍然是國際主要的儲備貨幣,主要的貿易和金融結算貨幣,這是一個事實,短期內也無法改變。人民幣相當長時期內和美元固定,實際上是所謂的“借力打力”。這是一個很微妙的貨幣戰略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貨幣政策準則。然而,就目前中國的經濟金融形勢來看,人民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匯率,是所有可能選項里面最好的選項。
五、只有搞浮動匯率才能贏得貨幣政策獨立性,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結論
有一些中國經濟學者說,只有搞浮動匯率才能贏得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主動性,這是一個極其錯誤的結論。教科書上確是這樣說:浮動匯率可以維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然而我們要問: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什么意思?其實是非常模糊的概念。貨幣政策的核心目的是維持貨幣環境的穩定,避免出現嚴重通脹和通縮。正確的問題是:哪種貨幣政策準則最有利于實現貨幣環境的穩定?是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實際上浮動匯率完全不是一個明確的貨幣政策準則。
教科書上的“貨幣政策獨立性理論”源自弗里德曼1950年的著名文章《支持浮動匯率》,半個世紀的歷史證明弗里德曼的邏輯是完全錯了。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具有獨立性的理論,乃是基于如下的基本假設:即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量,就能夠控制匯率的波動,而且外匯市場的投機買賣行為可以自動穩定匯率水平,匯率的波動不會反過來左右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匯率波動不會迫使中央銀行改變貨幣供應量(即中央銀行完全可以不管匯率波動,不干預外匯市場)。
然而,1971年以來的國際浮動匯率體系表明:浮動匯率體制下,上述邏輯關系完全顛倒過來,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是匯率波動反過來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量。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曾經允許匯率完全是由市場決定,政府完全不管匯率,外匯市場從來沒有弗里德曼所想象的自動均衡機制。日本可以說是最典型的例子。浮動匯率時代,并不是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決定日元和美元的匯率,反而是日元和美元的匯率動蕩反過來決定日本的貨幣供應量。這么多年來,日本的貨幣政策主要受制于日元和美元的貨幣波動。因為日本出口商、進口商非常害怕匯率變動,日本國內的經濟狀況非常害怕匯率變動,日本中央銀行不可能放任匯率動蕩不管,不可能允許匯率像大白菜價格一樣放任不管。新世紀以來,日本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的增加量,四分之三是干預外匯市場買回來的美元。浮動匯率條件下,日本中央銀行其實沒有什么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歷史經驗推翻了所謂搞浮動匯率可以擁有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理論。
最根本的問題是:浮動匯率是一個全球貨幣供應量自動增加的內在機制,浮動匯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經濟體系的貨幣供應量。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有幾個重要現象沒有得到真正有說服力的解釋:第一、為什么國際儲備貨幣增加量或增長速度遠遠超越真實GDP的增長速度?第二、為什么衍生金融交易特別是外匯市場的衍生金融交易發展如此迅猛?交易量早就是龐大的天文數字?它們與人類真實財富的創造究竟有什么關系、有什么幫助?第三、為什么金融危機如此頻繁的發生?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最近我看了英國《金融時報》有名的專欄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的新著《Fixing Global Finance》。他關注的主要事實也是過去三十多年來,全球金融危機如此高頻率的爆發。他也希望找到其中的根本原因。因為找不到根本原因,我們就無法談論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浮動匯率體系是一個國際貨幣供應量無限增加的內在機制。這個重要論點是我最先提出來的。
六、匯率波動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站在全球角度來審查全球的貨幣制度安排,最好的制度就是主要大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固定。11月底我去美國參加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會議,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有沒有可能像1944年那樣,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坐下來談一個協議,把全球的匯率穩定下來。連美國也深深感覺到,現在這樣的匯率波動給美國經濟也造成非常大的傷害,雖然浮動匯率對美國的傷害相比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傷害要小很多,但也不容忽視。美國學術界有許多人認為:全球匯率動蕩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美國現在學術界和政界有一些人有很強烈的想法: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匯率最好穩定。
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開放度相比中國而言是很低的,美國對外貿易占它GDP比例很少超過20%,歐洲連12%都沒有,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超過GDP的60%,最高達到70%。美元和歐元的匯率波動對美歐經濟也有影響,但是沒有中國感受這么厲害。
現在美國和歐洲有這么一股強烈的呼聲,就是能不能像1936年和1944年那樣再把全球匯率穩定下來。看起來目前做不到,為什么呢?是因為主要大國的政治家現在沒有意愿。歐元區自己要擴大,美國現在沒有時間坐下來談,也不愿意認真談。既然美歐沒有意愿來穩定全球匯率體系,面向長遠,中國不可能坐等,必須自己另起爐灶,自己尋找參與國際貨幣體系重建或改革的路子。
七、中國必須加速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
從長遠看,中國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到底應該怎么辦?人民幣匯率跟美元固定,相當長時期內是最佳辦法,但不是一個永久性的解決方案。
中國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站在一個全球貨幣體系和全球貨幣區相互競爭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中國應該加速推進大中華貨幣區和東南亞貨幣區,應該努力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第一步必須要先形成一個大中華貨幣區,第二步是建立一個東南亞貨幣區。具體而言,就是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這些國家的貨幣和人民幣固定,人民幣再跟美元固定。條件成熟的時候,澳大利亞以及東亞國家(譬如韓國),中亞一些國家甚至都可以參加進來。隨著這些貨幣區的貨幣供應量、流動量不斷擴大,那么人民幣就會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區,到那時,對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國就具有非常大的發言權。
大中華、東南亞地區最有條件成立一個貨幣區,無論是貿易整合程度,還是經濟整合程度,以及臺灣、香港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都超過了歐美地區。如果能夠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貨幣區,如果人民幣貨幣區成為了世界第三大貨幣區,即使美國和歐盟不愿意坐下來談國際貨幣協議,中國也有條件可以不再和美元掛鉤,外匯儲備不再過多依賴美元,那時如果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也可以有條件跟他們實行完全的浮動匯率,因為人民幣貨幣區內部的貿易已經不依賴美元或歐元,區域內的國家都可以減少對美元或歐元的依賴,國內貨幣政策受匯率動蕩的影響也較低。長遠來看,中國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一定要站在這個高度去考量。
人民幣:貶值還是不貶
【聲音】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不排除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幫助推動出口,保持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可能性。目前中國的國際收支沒有顯著改變,沒有像其他發展中國家那樣遭遇資本外逃。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人民幣兌美元有稍微小幅度的波動,這完全是正常的。目前的出口困難是市場萎縮造成的,不指望依靠人民幣貶值來推動出口。
【背景】
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中國亦不能獨善其身,出口大幅萎縮,失業增加,經濟增長大幅下滑。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貶值,單日交易幅度也有所擴大。市場不斷猜測,中國政府是否要下調人民幣匯率?人民幣的三年強勢是否已就此逆轉?人民幣匯率何去何從?各方人士就人民幣是否應當貶值、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人民幣:貶值還是不貶
RMB : To Depreciate or Not Depreciate ?
【五道口議題】
議題一、貶值,需要嗎?
議題二、未來匯率走勢如何
議題三、人民幣是否要國際化議題
議題四、升值,大國博弈的結果?
【議事專家】
王自力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
丁志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
向松祚 《環球財經》總編輯
張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
劉秀柱 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宏觀分析師
主持人 馮戈《當代金融家》記者
貶值,需要嗎?
Is Depreciation Desired ?
『人民幣升值具有天然屬性』
王自力(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人民幣匯率在短期內是波動的,但難掩長期的升值趨勢。因為三個方面原因。
第一,人民幣具有天然升值屬性。因為人民幣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貨幣,在發行機制和發行方式上存在根本的不同。
首先,從發行機制看,人民幣是按經濟原則發行,而歐美貨幣發行則是財政原則。許多人談匯率時沒有注意到這個根本性的東西。人民幣發行的經濟原則是指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按照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進行貨幣發行。這種發行是建立在經濟增長基礎上投放貨幣,是為了實際滿足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對貨幣的客觀需要,不會引起物價大幅度的波動和嚴重通貨膨脹。而歐美貨幣發行主要是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和借款,或者是中央銀行直接購買國債或其他政府債券,其結果是貨幣發行出去以后收不回來。最后導致通貨膨脹,影響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第二,從發行方式看,人民幣的幣值是與中國經濟總量相對應的,是有物質基礎的,是一種債權憑證。而歐美貨幣是建立在債務發行基礎上的,它的貨幣是一種負債憑證,它只與政府的負債額有關,而與實物價值無關。
同為貨幣,歐美貨幣和人民幣是有著本質不同的交易媒介和價值符號,這種不同決定了在遇到危機的時候,歐美貨幣可以通過擴張負債來增長貨幣的發行量,使得它的貨幣可以無中生有,并且產生自然膨脹型擴張。而人民幣的發行量只能以GDP增長和CPI情況,再考慮經濟所處的周期階段為依據,不能無中生有。比如我們在考慮2009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時,2009年保八爭九,然后要考慮2009年的通脹率,拿CPI來衡量(盡管不準確),CPI估計4%左右,
9%+4%,大概就是13%。同時在經濟處下行周期時我們要考慮適度擴張,多打出幾個點出來,表明我們采用的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以定了17%。可見,人民幣的發行不是以政府債務多少為基礎的。在危機時代,隨著經濟的衰退,人民幣甚至還可能出現發行量萎縮的情況。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幣與美元、英鎊、瑞士法郎在全球經濟危機時期,它們之間的發行關系是反向關聯的,就是說人民幣對這些貨幣有著天然的升值性。
第三,在依賴出口增長推動GDP增長的經濟中,由于以人民幣衡量的GDP中有三分之一強是來自出口,因此在人民幣的發行規模中有相當部分是因為美元、歐元等外匯儲備占款構成。這樣,人民幣與主要外匯儲備貨幣之間就構成了相互關聯,當外匯儲備或者外匯占款貨幣發行量增加時,意味著中國這部分資產貶值,靜態看就必然帶來人民幣發行對應于這部分的發行量萎縮,從而帶來人民幣與外匯的反向關聯。人民幣最終結果是對這些儲備貨幣升值。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危機和目前各個國家的救市政策下,給人民幣帶來的絕對影響更使人民幣具有必然的升值性。再加上近10年來中國經濟成長很快,中國經濟總量在迅速增長,因此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是必然的。
『人民幣短貶長升趨勢未改』
王自力:2008年12月上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前夕,鮑爾森到中國來。之前,鮑爾森每次來,人民幣匯率就會往上升一下,有人戲稱為"鮑爾森效應",但是這次奇怪,"鮑爾森效應"失靈了。人民幣對美元連續4日下跌。人民幣從2005年匯改以來連續升值了20%,這樣意外貶值幾天,導致很多人不習慣,猜測人民幣是否因此走上貶值軌道,也有提出政府應以貶值來刺激出口的建議。毫無疑問,本幣貶值可以刺激出口,但是在當前情況下就人民幣而言,這種建議則很可能得不償失。
第一,目前,金融危機已經導致美國、歐元區與日本三大經濟體集體陷入衰退,這三個經濟體分別占我國出口額的18%、21%、8%。2008年5月份,我國進出口商品總額同比增速達到近期峰值33.20%,隨后,逐月回落,到11月竟創下10年來最大負增長-9%,較10月下跌26.6個百分點。貿易活動全面萎縮正在成為現實。試想如果一半以上的進口需求同時萎縮,則不論中國政府怎樣刺激出口,出口行業都很難實現增長。換句話說,當前抑制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并不在匯率問題,而是全球衰退所產生的外需萎縮,因而用匯率貶值的辦法刺激出口,作用十分有限,也不足取。
第二,經驗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從來就不是中美貿易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更大程度上是由中美經濟結構性失衡和國際生產網絡的分布等因素導致的。既然人民幣升值沒有大幅降低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那么人民幣貶值也很難提高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如果說人民幣貶值對促進出口還有一點點刺激作用的話,那么在經濟危機時期,其功效也會面臨邊際效應遞減甚至根本就沒有刺激作用的境地,就像全球性降息不但不能擴張流動性,相反還會加速制造流動性陷阱,從而使金融機構和組織全面壞死是一樣。
第三,短期來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往往是雙方甚至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也是市場拉鋸達至均衡的結果,并非一廂情愿就可成事。本幣貶值動作大了,外部壓力也大,最大的反作用是資金大量外流,這是在流動性枯竭時最不愿意出現的格局。相比于3年來人民幣升值20%,幅度甚小的貶值,很難使出口的頹勢得以迅速逆轉。
第四,次貸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東亞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重新爆發由于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逆轉而爆發的金融危機。此時如果中國采取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很可能引發相鄰經濟體的競爭性貶值,導致區域內金融市場進一步動蕩,從而使中國的貶值收益甚微。
最后,人民幣貶值可能招致國際上批評中國是采取以鄰為壑的政策,并可能導致中國的主要出口伙伴出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相關的貿易制裁可能完全抵消壓低人民幣匯率帶來的對出口的任何增進作用。
『政府應該裁員,壓縮行政開支』
王自力:當前中國應該沉下來,順勢而為,從低附加值,從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資源的低級發展階段走出來,加快轉型步伐,盡管這種轉型的過程充滿痛苦,但卻是必須經受的。與此同時,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全力以赴地解決民生問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
要特別強調的是,目前最有用、最見效的舉措:一是減稅,降低企業營業稅和所得稅,刺激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這是對企業最直接的支持,同時也保障了就業;另一方面應盡快調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以刺激消費。二是大規模縮減行政開支,對"三公("公車、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費用必須堅決壓縮。三是取消各種不合理的行政收費。對那些吃拿卡要,亂收費、亂罰款的行為堅決打擊,還給企業一個相對寬松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人民幣對美元要不要貶值還要看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的表現』
丁志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人民幣對美元要不要貶值,不僅取決于中國經濟本身,而且還要看國際外匯市場上美元的表現,在2009年,后一個因素甚至更重要。從2005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改革到2007年12月份,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升值幅度達到20%,但是有效升值只有3.5%,因為美元自2002年以來一直貶值。然而到了2008年,截至11月份,人民幣有效匯率就升值了15.67%,是過去兩年半的4倍多,將近5倍。2008年上半年,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4.13%,下半年盡管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穩定的,但是由于美元的強烈反彈,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了11.5%。如果從總體有效匯率的角度看,我同意剛才王主席講的,人民幣長期是升值的趨勢。
當前人民幣存在貶值的壓力。這個壓力是,7月份以來美元強力反彈,使得人民幣被動升值過快過大;第二個原因是現在出現了資本流動逆轉的跡象,從上半年的大量流入變成現在的流入放緩甚至凈流出,境外NDF市場上7月份就出現拋售人民幣現象。
『美元匯率的波動對美經濟影響要遠小于對中國經濟影響』
丁志杰:在現行的國際經濟秩序下,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能夠用政策來管理甚至操縱匯率,這個國家是美國而不是中國。美元的匯率,每一分鐘、每一天都是由市場決定的,但是如果放眼十年、二十年,美元匯率基本上是由美國的匯率政策決定的,美元匯率政策的背后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從數據上看,美元匯率和美國的經濟基本面在長期是負相關,美國經濟好的時候美元反而貶值。
『美國人是次貸危機的最大的贏家』
丁志杰:人民幣現在跟美元存在某種程度的聯系,應該注意到美國政府利用美元匯率作為對付中國的一個戰略工具。在次貸危機中,美國人是最大的贏家,美國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趴下了。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風暴以后,首先是歐洲受到影響,預期2009年歐洲經濟增長比美國還要差,新興市場國家也受到嚴重的沖擊,而且才剛剛開始。2007年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凈額為6700億美元,過去最高的紀錄是2005年流入2700億美元,2007年比過去歷史紀錄的水平翻了一番還多。2008年上半年,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經濟增長加快,出現通脹、過熱等,實際上是美國人造成的,是美國資本出來避難的結果。7月份資本美元的反彈,吹響了資本回流美國的號角,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動逆轉,并先后出了問題,包括匈牙利、烏克蘭、俄羅斯、韓國、阿根廷,新興市場國家受到嚴重沖擊。
早在6月份,我就講次貸危機最大的受害者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中國經濟形勢挺好,危機發生在歐美發達國家,與中國沒有什么大關系。從10月份以來,石油價格不斷下跌,加上外資撤資,俄羅斯經濟下滑得非常厲害,中國經濟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目前美元在2008年12月中旬突然從反彈又調頭,急劇地貶值,最近一周的貶值超過6%。和在7月份反彈一樣,最近一波的美元貶值同樣是沒有經濟基本面的支撐。7月份以來的反彈,起因是公布出來的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為負的0.3%,好于預期。這次美元調頭也是美國的政策造成的,一個是12月10日麥道夫的詐騙案曝光,二是12月11日美國對汽車業救助方案的否決,還有就是美聯儲的降息幅度出乎預料。現在人民幣和美元又掛住了,美元匯率的大起大落對中國的經濟會有很大的沖擊,也就是說美元匯率的波動對美國經濟影響要遠遠小于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美國近期的異常波動已經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造成很大的傷害,美國應該停止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美國財政部拒絕公布受救助金融機構資金的運用去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丁志杰:現在世界上美國人心目中的主要敵人及潛在競爭對手都趴下了,只有中國還是站著,而且還有能力站著。美國財政部拒絕公布受救助金融機構資金的運用去向,我覺得美國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次貸危機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損失要遠遠小于其從政府拿到的救助資金,美國機構手頭攢了一大筆資金,不是沒錢而是很有錢,但這個錢是在未來某個關鍵的時候用,而不是解決現在次貸的問題。
最近美元急劇地貶值是否可能會造成恐慌,是否會造成外國投資者拋售美元資產,決定了全球金融危機或者美國操縱市場的下一步應該怎么走,我們現在還很難判斷。我們要密切關注美國的資金動向。但愿美國人不再耍陰謀,但是我們應該當做陰謀來看待。往最壞處打算,往最好處努力,這不是壞事。
『過去對人民幣的管理造成了人民幣匯率始終是偏離水平』
丁志杰:最近我不太愿意講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因為最近的匯率誰也看不懂,很難對近期的匯率做一些評判。很多研究表明人民幣升值和出口是正相關的,就是說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出口是增加的,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出口是減少的。同時,人民幣升值的時候進口是減少的,在貶值的時候進口是增加的。長期來看是這樣。這個現象好像跟經濟學基本理論是相背離的。我們過去對人民幣的管理造成了人民幣匯率始終是偏離均衡水平,升值的時候代表對人民幣被低估,貶值的時候代表對人民幣高估,也就是匯率調整不到位。這種思路在未來可能對匯率政策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
『上策就是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固定在1:8.27』
向松祚(《環球財經》總編輯):中國的匯率政策下一步應該怎么辦?原則上有三個選擇,上策就是一次性將人民幣貶值到2005年7月21日匯改之前的水平,然后再明確堅決地固定下來,即將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重新固定到1:8.27水平;中策就是在把現有的匯率水平穩定下來,實際上從2008年6月初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就是這樣,全世界都注意到了這個重要轉變;下策就是讓人民幣緩慢貶值,形成一個貶值預期。依照目前全球經濟急劇放緩、中國經濟急劇放緩、通貨收縮越來越嚴重的情形,假若中國讓人民幣形成持續貶值預期,那只會加劇中國經濟通貨收縮的壓力,刺激人們將人民幣轉換成美元,刺激投機資金流出中國。人民幣緩慢貶值或貶值預期的效果正好與人民幣緩慢升值或升值預期的效果相反,前者是通貨收縮,后者則是通貨膨脹。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后形成一個人民幣長期緩慢升值的預期,國際投機熱錢滾滾而來,造成嚴重的"人民幣升值預期綜合癥",中國經濟目前就是在承受匯率升值預期綜合癥的沉重后果。我相信中國政府不會再犯錯誤,讓人民幣緩慢貶值或形成緩慢升值預期。人民幣匯率政策的關鍵和核心是穩定。過去升值錯了,現在假若讓人民幣形成貶值預期,則是錯上加錯。
繼續讓人民幣持續升值怎么樣呢?的確還有一些所謂的經濟學者鼓勵人民幣繼續乃至大幅度升值,請他們去問問無數的企業家吧!去問問那無數失業的打工者吧!問問那每天都在處理失業民工的政府官員吧!匯率升值究竟解決了什么問題?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前幾年鼓吹人民幣升值的那些人,他們的主要理由是要通過升值遏制通脹,事實證明他們錯得實在離譜,面對三年多的現實,他們應該無地自容。現在無話可說,轉過來說人民幣升值幫助了中國的產業升級換代。我不知道他們的"人民幣升值幫助了中國產業升級換代"的證據在哪里!鐵的事實是,人民幣升值和長期升值預期主要是搞亂了中國的貨幣政策,讓數之不盡的出口企業關門破產。除此之外,人民幣升值沒有任何正面效果。希望那些說人民幣升值幫助中國產業升級換代的經濟學者能夠拿出有力的證據來。
當然,過去幾年人民幣升值幅度超過20%,對中國出口打擊是很大的。過去的14個月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23%,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是11%。中國這么一個窮的國家,這么多人口,為什么讓中國承擔國際調節的痛苦?美國那樣富有,不到3億的人口消耗人類近50%的資源,金融危機到來之后,還要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讓中國無數赤貧的勞工承擔失業的痛苦。奧巴馬競選期間說要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迫使人民幣升值,要再讓人民幣升值50%,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為什么人民幣匯率政策的上策是一次性貶值到8.27.首先是要修改過去的錯誤。過去升值是迫于美國的壓力,完全錯了,現在面臨如此經濟困境,就要修改錯誤,其次是周邊國家的匯率都大幅度貶值,韓國貶值超過40%。過去一年來,全世界的貨幣,只有中國人民幣在升值。為什么全球調節的負擔要讓一個擁有那么多貧窮人口的國家來承擔?毫無道理!
『中國政府應勇于承認人民幣升值是錯誤的政策』
向松祚:2005年7月21日的匯率機制改革,是中國貨幣政策所犯的最大錯誤,當然有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壓力,但我國學術界和決策界認識上的錯誤要負主要責任。理論和歷史都早已證明:一旦本幣形成長期升值預期,投機熱錢就要滾滾而入,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匯率升值完全沒有解決所謂流動性過剩問題,反而是加劇了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問題。匯率政策只能幫助解決貨幣環境穩定問題,無法幫助解決實體經濟層面的產業升級問題。實體經濟層面的產業升級需要相應的政策來解決。譬如鼓勵產業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取消出口退稅、制定明確的產業政策等。我們現在的政策很奇怪,一方面讓匯率升值,一方面又提高出口退稅率,這才是典型的拿中國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外國消費者!這種很奇怪的政策必須糾正。
要修正我們以前所犯的錯誤,中國政府應勇于承認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錯誤的政策,有助于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經濟體系內在的運行規律,有助于我們未來更好地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次貸危機后,格林斯潘不承認自己任期內貨幣政策有錯,不承認監管有錯。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他終于承認自己犯了錯誤,至少在金融監管方面犯了大錯。當然,格林斯潘有兩大錯誤:一個是2002~2003年貨幣政策過度寬松,一個是長期忽視或完全不監管金融創新,不監管對沖基金,不監管信用違約掉期(CDS),結果惹了大禍。中國目前的經濟金融形勢可說是雪上加霜。但必須承認,這個"雪"是我們自己下的,"霜"才是國際需求的下降。"雪"有兩個層面,一是匯率升值預期讓熱錢滾滾而入,制造了中國資產市場史無前例的大泡沫,泡沫破滅的后果是非常慘烈的。2005年匯改之后到2007年10月,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漲幅都是人類歷史的紀錄。哪一個基本面因素可以解釋?主要的原因就是國際投機熱錢的肆意炒作、瘋狂投機。2005年至今我們的外匯儲備凈增加差不多1.2萬億美元,有多少是真實貿易順差積累的?有多少是投機熱錢?目前最保守的估計是一半一半。資產價格泡沫破滅之后,我們股市的跌幅也是全世界的紀錄。如此折騰來折騰去,對整個實體經濟的沖擊是異常嚴重的。
必須要深刻反思我們過去三年的匯改經驗,從匯率理論和貨幣政策理論層面深刻反思,從現實經濟的經驗來深刻反思。
據報道,有一個"著名"經濟學者演講,說人民幣升值多么多么好,升值了人民幣就值錢了。臺下一位打工朋友問:教授大人,人民幣是升值了,可我們失業了,到哪里去賺那更值錢的人民幣呢?教授無言以對。一個嚴肅的經濟學者必須將邏輯推到底,必須講證據。證據在企業那里,在老百姓那里,而不是在西方經濟學那些教科書里。西方經濟學里面的匯率理論,多數都是錯誤的。美國政府和西方各國政府,從來也不用教科書那一套來指導決策。中國倒是有許多人很虔誠地相信西方教科書那一套。
『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無一例外都是實行固定匯率』
向松祚:最近《財經》雜志的胡舒立女士寫的一篇短文章,說人民幣升值能夠促進產業升級,或者已經促進了中國的產業升級,不知道胡女士的證據在哪里。《財經》雜志長期極力鼓吹人民幣升值,以前說升值主要是要遏制通貨膨脹,事實讓他們難以自圓其說,轉過來說升值可以幫助產業升級或者已經幫助了產業升級。我們需要證據說話。人民幣升值除了讓中國數以千萬級的人失業或即將失業以外,都幫助哪些企業或行業實現了產業升級?還有人說人民幣不僅要升值,最好馬上浮動,而且說人民幣匯率浮動才是人民幣真正成為國際貨幣的前提條件。這些理論是非常錯誤、非常危險的。照搬美國教科書的老生常談,完全不顧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必將繼續給我們造成災難性后果。
總結國際金融貨幣史的經驗,世界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實行固定匯率。從1873年到1914年的半個世紀時間,德國、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劉易斯曾經說過:今天的世界經濟格局就是1873~1914年期間的高速增長形成的,那時是金本位制下的固定匯率。二戰結束以后,從1945年到1971年,全世界主要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的真實經濟增長速度(扣除通貨膨脹之后),遠遠高于1971年之后的歷史時期。不是高一點點,而是遠遠高出。這是為什么?1945~1971期間,西方國家都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1971年以后,全世界搞浮動匯率,這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斯坦福大學著名經濟學家(加拿大人)麥金龍在他的多部著作里,深刻指出了浮動匯率的危害,并且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假說:19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真實經濟增長速度一致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浮動匯率體系大幅度提高了經濟體系的運行成本。我認為麥金龍假說是非常重要、非常具有啟發力的理論。
過去30多年來,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是中國,也是堅持明確的固定匯率、堅決管住投機熱錢擾亂金融貨幣市場。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只要中國放棄固定匯率,搞浮動匯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就將完全終結。侈談浮動匯率的許多人,既不了解歷史,更不懂匯率理論許多微妙的邏輯關系。
中國許多人非常熱衷西方經濟學者的理論,甚至崇拜他們,連一些三流學者的三流教科書也忙不迭地翻譯過來。其實西方經濟學許多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中國不應根據通脹率調節貨幣供應量』
向松祚:必須把匯率政策當做是貨幣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來看待。選擇什么樣的匯率政策的核心是: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貨幣政策的錨或貨幣政策的標準。當今世界,貨幣政策的錨無非兩個,一個就是固定匯率體制,最典型的固定貨幣體制是貨幣局制度,像香港地區是跟美元掛鉤和貨幣局制度,歐洲一些周邊國家跟歐元掛鉤。第二個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所主張的靈活通脹率準則。靈活通脹率這個貨幣政策準則有沒有效?全世界都有爭議。我自己研究的結果是:從長期趨勢來看,連美國和歐盟這樣對外依賴程度很小、本身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很發達的國家,所謂靈活的通貨膨脹率準則,也不行。全世界都已經認識到: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就是美元發行過度和浮動匯率體系。各國都搞靈活的通貨膨脹率貨幣政策準則,本質上就是要大家都搞浮動匯率。這個從長期來看不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美國和歐盟都不行,中國就更不適合。中國經濟需要一個什么樣的貨幣政策?有人說中國也應該搞通脹率準則,根據通脹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我認為中國不能將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的錨,至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是最佳選擇。相當長時期內的最佳選擇是實施與美元的固定匯率。
『中國必須加速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民幣區』
向松祚:從長遠看,中國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應該是人民幣匯率與美元固定,相當長時期內是最佳辦法,但不是一個永久性的解決方案。
中國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站在一個全球貨幣體系和全球貨幣區相互競爭的角度來討論中國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中國應該加速推進大中華貨幣區和東南亞貨幣區,應該努力建立一個龐大的人民幣貨幣區。第一步必須要先形成一個大中華貨幣區,第二步是建立一個東南亞貨幣區。具體而言,就是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這些國家的貨幣和人民幣固定,人民幣再跟美元固定。條件成熟的時候,澳大利亞以及東亞國家(譬如韓國),中亞一些國家甚至都可以參加進來。隨著這些貨幣區的貨幣供應量、流動量不斷擴大,那么人民幣就會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區,到那時,對于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中國就具有非常大的發言權。
大中華、東南亞地區最有條件成立一個貨幣區,無論是貿易整合程度,還是經濟整合程度,以及臺灣、香港經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都超過了歐美地區。如果能夠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貨幣區,如果人民幣貨幣區成為了世界第三大貨幣區,即使美國和歐盟不愿意坐下來談國際貨幣協議,中國也有條件可以不再和美元掛鉤,外匯儲備不再過多依賴美元,如果那時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也可以有條件跟他們實行完全的浮動匯率,因為人民幣貨幣區內部的貿易已經不依賴美元或歐元,區域內的國家都可以減少對美元或歐元的依賴,那時匯率動蕩對貨幣政策的沖擊也較小。長遠來看,中國的匯率政策和貨幣政策一定要站在這個高度去考慮。
『人民幣升值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糾正中國國內的資源配置失衡』
張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人民幣升值最大的好處就在于糾正中國國內的資源配置失衡。人民幣的實際匯率也是國內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相對價格,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相對價格。為什么我們長期說要發展服務業但就是發展不起來,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幣匯率的長期低估導致國內貿易品的價格相對于非貿易品價格被低估,造成我們的貿易品在海外有一個很大的價格優勢,從而導致出口部門不斷擴張,導致資源長期過度流入出口導向的制造業部門,而服務業部門長期面臨資源配置不足的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出口占到GDP的40%,去年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超過20%,這是很不正常的,這就意味著你的經濟增長受制于人,受制于出口市場的需求變動。
『中國經濟已被美國"綁架"』
張明:中國應該更多地依靠內需發展,糾正目前國內資源配置的失衡。人民幣匯率長期低估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中國"雙順差"格局本身就意味著資源的雙重錯配。如果我們把外匯儲備用掉,例如購買機器設備、生產技術、人力資源等,這還有利于增進中國居民的福利。但是現在外匯儲備沒有用掉,而是被用來大量購買了美國的國債、機構債,當前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大概是6千到7千億美元,美國機構債約為4千億美元。不管次貸危機怎么演變,不管美國政府救市與否,中國在外匯儲備的問題上已被美國"綁架",這個判斷并不過分。
去年8月份到現在,美國政府承諾用于救市的資金已經高達兩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只有兩種方法能夠為救市成本融資。第一種方式是美國財政部發國債,由其他國家央行來購買;第二種方式是美國財政部發國債,由美聯儲來購買。這兩種方式最終都會導致美元匯率大幅貶值。中國目前的1.9萬億外匯儲備中約有1.2萬億美元資產,如果美元對人民幣貶值20%,意味著大約2400億美元的賬面損失,相當于我們去年GDP的8%。另一個錯配是,盡管中國是一個國際凈債權人,但同時我們還在向外國支付利息。在避免上述雙重錯配方面,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人民幣升值不是太快而是太慢』
張明: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我們采取了小幅漸進的升值策略。這種策略的最大問題在于容易培育市場上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從2005年到現在,有不少熱錢流入中國,這些熱錢可能成為困擾中國實體經濟于資本市場的一個定時炸彈。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泡沫、通貨膨脹,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人民幣升值預期有關系。然而這并不是說升值有問題,而是升值策略的選擇有問題。
人民幣升值并沒有錯。錯誤在于我們錯過了人民幣升值的最好時機。人民幣不是升得太快,而是升得太慢。
2003年人民幣就應該升值,如果當時實現人民幣一次性升值,之后逐漸放開匯率波動幅度,這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當時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比較快,中國也剛剛從通縮中走出來,外匯儲備只有兩三千億美元,人民幣升值對國民財富造成的負面影響比較小。貶值能不能拉動目前中國的出口增長?比較困難。因為外需是中國政府控制不了的變量。目前不但占中國出口市場一半的發達國家陷入衰退,占出口市場另一半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
『現在不是防止資金外逃,而是防止資金進來』
王自力:2001年下半年起,我在廣東管外匯。廣東的外匯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隨著順差的急劇增加,當時我采取的就是"進緊出松",因為有大量資金已經流進國內。那段時間不是防止資金外逃,而是防止資金進來。人民幣價值低估這是基本上的共識。你(向松祚)說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上策是固定在1:8.27,依據是什么?
向松祚:你(王自力)說人民幣被低估了,有什么標準?所謂匯率低估高估的說法,理論上站不住腳。因為匯率一旦穩定,經濟體系內的其他變量就相應調節。
王自力:中國經濟增長30年,財富增加這么多,人民幣難道沒有價值,沒有含金量?向松祚:怎么能說匯率要升值,貨幣才有價值,才有含金量?這個邏輯是完全錯誤的。匯率穩定,人民的收入隨著生產力的增長而穩步增長,財富的真正增加怎么需要匯率升值呢?如果匯率升值可以增加一國人民的財富,那豈不是太容易了!你將人民幣直接升值到1人民幣兌換100美元好了!邏輯上怎么講得通!歷史上許多國家正是在固定匯率時代,實現了人民收入的急劇增長,匯率升值把就業機會都消滅了,還談什么收入增加?
王自力:現在很多專家把日元升值理解錯了,沒有日本經濟的高成長、沒有日元的升值,就沒有日本占領海外那么多資源,可以說日本是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張明: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的明證是當前中國具有持續的貿易順差,而且還有持續的FDI流入。
向松祚:你(張明)是研究熱錢的,有多少是真正的貿易順差?有多少是熱錢?大家一致認為,至少有一半是熱錢,熱錢為什么會進來?怎么進來的?外匯儲備一半不是貿易順差,而是熱錢,這是不需要否認的。張明:熱錢流入的主要原因是當時我們選擇人民幣的升值策略有問題,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助長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形成。
向松祚:主張人民幣升值的人,自己的邏輯就是自相矛盾。比如人民幣升值要升到多少?有人說要升值到5,有人說4,還有人說2,不知道他們的依據是什么?余永定老師曾經說要采取"試錯法",先升值15%,不行再升值15%,白紙黑字寫在那里。我不知道"試錯法"的邏輯是什么,又如何實施?張明:我們的團隊從來不預測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水平。人民幣升值到位的標志應該是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升值水平應該由市場來決定。
向松祚:那你就是主張完全浮動匯率了。一個基本的問題是:什么才算是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
『一些亞洲國家的貨幣不是主動貶值,而是因為其國內的資本大量外逃造成的』
張明:當前一些亞洲國家的貨幣不是主動貶值,而是因為其國內資本大量外逃造成的。例如,韓國特別不愿意韓元貶值,韓國每個月減少300億美元外匯儲備,就是想干預外匯市場,從而不讓韓元大幅度貶值。這些國家的貨幣貶值是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而中國國內沒有爆發危機,為什么要讓人民幣大幅貶值?今年以來韓元對美元已經貶值了40%,是不是為了保住我們的出口競爭優勢,人民幣也要貶值超過40%?是不是這些國家貨幣貶值之后,出口狀況就比中國更好?目前來看,這些本幣貶值的國家的出口比中國下降得更快。面對目前的形勢,我們必須要坦率地承認,出口明年的形勢不容樂觀,要確保中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只有靠提振內需。然而,過分重視保增長,又會面臨另外一個風險,即政府可能再度推遲結構性調整。
『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應該是控制通脹水平』
張明:中國的貨幣政策應該以什么為目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應該是控制通脹水平。而匯率政策的目標是維持國際收支平衡。中國不應該連續十多年保持國際收支雙順差。雙順差意味著中國通過壓低自己的環境成本、勞動力成本、環境成本、資金土地成本,去建立一個虛幻的出口價格優勢,獲得這么多外匯儲備。持有巨額儲備后,又沒有用掉,而去購買美國國債,這意味著把我們的產品壓低價格賣給美國,換回來的美元又用來購買美國的金融產品,美元一貶值,我們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國民財富瞬間就化為烏有。
『人民幣在未來6個月將在正負3%的范圍內調整』
劉秀柱(交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宏觀分析師):未來一年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會很大,貶值可能性也不會太大,盤整的可能性更大些。
未來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幣無論是升值還是貶值,對我國順差的影響都不大,我國貿易主要受貿易格局影響,人民幣的升值、貶值對進出口并沒有一個直接或者明顯的作用。希望人民幣貶值可能更多是從就業角度考慮,畢竟我國經濟是出口拉動型的,而中小企業解決了我國60%~70%的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如果判斷我國未來會長期陷入通縮之中,那么人民幣貶值才是恰當的。但是在當前國際形勢不是特別明朗的情況下,通過人民幣貶值來防通縮,可能會弄巧成拙;通過人民幣貶值來緩解就業的可能性,我們認為效果也是比較低的。此外人民幣貶值可能引發亞洲貨幣新一輪競爭性貶值,從而破壞區域市場競爭環境,削弱區域經濟實力。
允許人民幣貶值的風險是,人們會紛紛急于通過官方或者非官方渠道把人民幣換成硬通貨,這樣就會進一步沖擊資本市場。另一個常參照的指標,是一年期人民幣NDF顯示未來一年人民幣對美元可能有一個大幅度的貶值;不過NDF從來都不是人民幣現貨價的完美指標。總體來看,預計人民幣在未來6個月將在正負3%的范圍內調整。
『要促進產業升級換代,要提高員工工資,通過匯率升值是達不到的』
向松祚:剛才張明說的這一點我贊同,大家講產業要轉型,升級換代,這些我都完全贊成。我的不同看法是,要促進產業升級換代,要提高員工工資,通過匯率升值是達不到的。通過匯率解決產業升級換代,或許可能有一點效果,但是非常間接的效果。要產業升級換代,要提高勞動者的工資,可以通過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來實現,比如取消出口退稅,通過匯率升值是不行的。
張明:必須得承認,中國很大一塊外匯儲備是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結果。
未來匯率走勢如何
Future Trendsof RMB Exchange Rate
『金融危機沒有平息之前,人民幣的匯率最好以盤整為主』
王自力:在危機期間,短期內實行固定匯率制可能有效;但長遠來看,人民幣的內在價值就是升值。金融危機沒有平息之前,人民幣的匯率最好以盤整為主,長期升值是內在價值決定的。如果要人為控制人民幣的匯率,甚至還要貶值,這叫不尊重規律,最后的結果是犧牲我們的下一代,犧牲我們的環境,犧牲我們的資源,結果是經濟無法轉型、產業無法升級。
美國的經濟模式在這次危機之后需要檢討,因為它的產業已經空洞化了,就是向全世界印鈔票,消費未來。美國的監管在這次危機結束以后肯定要變。歐洲的統一監管也要進一步地修正和完善。這次美國出現問題,說明華爾街貪婪,貪婪是人類的本性。自由市場經濟是對的,但自由市場經濟有些時候失效,這時就需要政府干預。像美國這些衍生工具,因為沒有人管,所以就出現了問題。
『未來中國外匯改革的方向是增加彈性』
王自力:未來中國匯率改革的方向是增加彈性,人民幣匯率應該由市場形成,有了彈性才有市場,市場參與者才有賺取差價的機會。讓市場來決定匯率,但不要人為干預,因為每個市場參與者都在測算人民幣的價值應該是多少。當然,我們現在只能讓人民幣緩慢升值,但弊端就像剛才張明說的,造成了一種升值預期,所以有源源不斷的外匯進來。我早就提出來人民幣應一次性升值,或者分幾次升到位,比如先升15%,如果沒到位,再升來一次,這樣就不至于形成一個緩慢升值預期。
『匯改的關鍵問題是解決升值預期的問題』
丁志杰:有管理浮動匯率是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方向。匯改的關鍵問題之一是消除持續的升值預期慣性。過去我認為,人民幣匯率回到6以下,可能會出現雙向波動,就是接近均衡水平。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國際匯市動蕩和金融危機,人民幣雙向波動已經顯現,升值預期問題的解決比我們想象的早到了。
匯率應該按照人民幣購買力平價或者什么標準來定,但現實中匯率可能會低于它,也可能會高于它。正如價值和價格的關系一樣,階段性的背離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目前的匯率行為已經表明人民幣匯率水平正在接近均衡水平,這為進一步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市場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可以做的是增加匯率彈性,擴大波動區間。這種擴大是匯率浮動的需要,同時也是應對目前危機情況下國際外匯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常波動、劇烈變動的需要。
王自力:許多人都清楚人民幣被低估了。最近這段時間,因為猜測中國政府會通過貶值來促進出口,不是因為人民幣缺乏含金量,而是對政府政策的猜測。
『美國政府在處理危機時可能通過操縱匯率對中國實施沖擊』
丁志杰:次貸危機的發生,有些人認為這是美國政府操縱的結果,有些人認為是市場行為,但對危機的處理是政府的行為。美國政府在處理危機時可能通過操縱匯率對中國實施打擊,這個一定要注意。最近匯率的異常變化,我覺得很可怕。種種跡象表明,最近市場的一些動蕩,目標直指中國。
『和美國綁在一起未來風險非常大』
丁志杰:中國增持美國國債,以及剛才向松祚說的和美元匯率固定,給大家的感覺是中國希望和美國綁在一起。但美國不希望和中國綁在一起,它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比如讓美元匯率大起大落,來實施打擊。和美國綁在一起未來風險非常大。長期來看我們要去美國化、去美元化。短期呢?和美國綁在一起還是必要的,美國人一定要救自己的,我們可以搭這個便車,以減少損失。我同意向松祚說的,要加強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建立大中華貨幣區、東亞貨幣區。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應該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
『存在政府維持人民幣有效匯率水平的穩定的可能性』
張明:應該在可控的范圍內適當降低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程度,例如央行在不告知市場的情況下停止干預,看匯率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究竟會到什么水平。在國際主要貨幣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如果美元再對歐元大幅升值的話,不排除人民幣對美元適度貶值的可能性。現在從政府表態看,政府要維持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水平或者是人民幣有效匯率水平的穩定,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民幣是否要國際化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張明: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次貸危機是很好的機會。當然我們要控制風險,特別是不能很快地放開資本項目管制,也不能很快地實施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不久前中韓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就是很好的創新,這說明雙方都對對方的貨幣有需求。比如韓國進口商可能需要人民幣支付貨款,韓國投資者可能需要人民幣進行對華直接投資。同時這也說明,因為人民幣以前表現一直比較堅挺,韓國愿意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選擇之一。本幣互換是很靈活的,其實韓國目前非常需要美元,因為它的美元儲備一直在流失。但只要韓國央行與中國央行達成一個附加協議,韓國央行就可以用人民幣向中國央行購買美元。
美國現在需要融資,但中國不應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因為美元未來貶值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丁志杰:我打斷一下,中國好像挺愿意(再買美國國債)的。
『發行以人民幣定價的美國國債,這對美國有好處,對中國也有好處』
張明:能不能發行以人民幣定價的美國國債,這對美國有好處,對中國也有好處。這一方面可以降低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的風險由美國承擔。此外,如果一部分美國國債以人民幣計價的話,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會顯著提升。
1980年代美國政府曾發行過以外幣定價的卡特債券,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奧巴馬債券。
一種貨幣的國際化有三個條件。第一,這個國家必須通過貿易赤字輸出本幣,而中國當前對亞洲國家恰好是貿易赤字;第二,這個國家的貨幣必須長期保持堅挺,使得其他國家愿意持有這種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第三,必須對外國投資者提供本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滯后,將是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能夠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條件不是特別成熟』
劉秀柱:不認為人民幣將持續貶值。中國貿易順差過大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畸形的高投資-低消費經濟格局致使過剩的產能只能以貿易順差的形式輸送到國外,從而構成貿易項的順差。通過人民幣國際化,使得人民幣標價的國際投資逐步增長,貿易順差或有望通過資本項目的出超逐步被抵消。
目前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不是特別成熟。中國經濟已經與美國綁在一起了,現實的情況是,美國國債中國并不愿意買,卻被綁架而不得不買;而買得越多,中國就會被推向一個更高的懸崖。此種情況下,人民幣的國際化,顯然只能是一個戰略考慮。
『人民幣能不能成為國際化貨幣,完全取決于未來中國的綜合實力』
王自力:一個國家的貨幣能不能國際化,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軍事實力。人民幣能不能成為國際化貨幣,完全取決于未來中國的綜合實力。
美國就是這樣,都說美國政府要破產了,但美國的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強大,美國的綜合實力沒有受到影響,所以全世界的人們才去買美國國債,買美元。
中國要增強國力,調整經濟結構,不是破壞資源,不是靠出口衣服、鞋子。最重要的是要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真正提高綜合國力。不是外匯儲備多了一點,人民幣就可以成為國際貨幣了。
像北京這些大城市的人過得還不錯,但目前廣大不發達的農村地區,現在有60%的人每個月能夠掙兩百塊錢就不錯了,縣城里面的非農業人口賺點錢非常不容易,哪兒有什么就業機會?大量的農業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經濟需要轉變增長方式,特別是結構調整。中國這個土地決定了不可能稱霸世界,大量西北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美國人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的崛起。
我們的頭腦絕對不能膨脹。還需要從軍事、科技、人文、經濟各個方面來提高中國的民族素質和科技實力、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真得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努力。當然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丁志杰:我同意向松祚說的,要加強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建立大中華貨幣區、東亞貨幣區。
『美國肯定會阻撓建立大中華貨幣區的』
向松祚:未來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戰國時代,因為美國和歐洲都沒有愿望坐下來談國際貨幣改革和國際匯率穩定的問題。中國領導人要下決心建立大中華貨幣區和東南亞貨幣區。而且現在臺灣、香港都是依靠大陸,大陸是他們第一大貿易伙伴。把自己的貨幣做大,可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樣美元在全球的地位就下降。當然美國肯定會阻撓建立大中華貨幣區的。從長遠來看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根本解決匯率動蕩,否則匯率波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傷害很大。
丁志杰:各國把匯率穩定下來對全世界都是一個好事。但是現在做不到,怎么辦呢,我們只能把自己的貨幣做大。
『人民幣要國際化必須要改名稱』
王自力":人民幣"三個字就不可能為亞洲所接受,"人民幣"帶有濃厚政治色彩的概念,怎么可能為臺灣接受,今后使用人民幣呢?所以人民幣要國際化,必須要改名稱。
不要說東南亞,現在能夠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大陸這四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建立大中華貨幣區就不錯了。那時候就不能叫人民幣了,人民幣帶有很濃重的政治色彩。
丁志杰: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應該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這次合作,應該是"去美國化、美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要增強適應浮動匯率的能力。如果沒有大國之間的匯率穩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穩定是不可能的。在目前情況下,大國貨幣的匯率穩定機制很難建立,要通過地區貨幣合作的安排來增強適應浮動的能力。
『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整個世界經濟、金融秩序朝著一個公平、公正的方向去發展』
丁志杰:一國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除了經濟保障外,還要有軍事保障。如瑞士法郎幣值比美元穩定得多,但成不了主要國際貨幣。這是由國家的市場規模和經濟來限制的。
現在中國老是被人騙。2008年5月份聯合國來中國采購,要中國采用歐元計價結算。中國采用歐元結算后,歐元就跌了。聯合國都騙中國了,世界上還有誰不騙中國人?我想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缺乏人才!真的是匱乏!!
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發展,有利于制約美國的霸權。從這個角度說,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整個世界經濟、金融秩序朝著一個公平、公正的方向去發展。人民幣國際化到底前景如何,還有很多未知數。考慮到中國對亞洲的很多國家貿易是逆差,確實為人民幣在亞洲的推廣和使用產生了空間。人民幣以整個亞洲經濟作為依托,有利于提高人民幣作為大國貨幣的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程還很遠,目前國際化還主要是邊境貿易結算和跨境流通。人民幣的國際化在未來一段時間肯定會加速度
發展,但不要對未來能夠走到哪一步過于樂觀。首先應爭取區域化。
作為主要的國際貨幣,必須應該具有獨立的價值。人民幣過去和美元固定,穩中有升,被稱為"小美元"。"小美元"的頭銜增加了人民幣過去在周邊地區被接受的程度,但是長期并不是好事。就像日元,1980年代國際化勢頭很猛,但由于缺乏獨立的價值作用,日元國際化步伐停滯下來了,地位現在還不如英鎊。第二點,人民幣名稱、幣值的確定都需要精心的設計,很多細節都決定了人民幣的國際化能走多遠,能否成為國際貨幣。比如,日元由于幣值數量級與歐美貨幣差距過大,因而也制約了其作為國際貨幣的能力。
升值,大國博弈的結果?
Is RMB Appreciation Result of the Great Game between World Powers?
『國與國之間把貨幣作為一種政治的需要、經濟的需要,特別是大國之間進行博弈』
王自力:匯率是升還是貶,除了貨幣本身價值以外,很多時候都是國與國之間把貨幣作為一種政治的需要、經濟的需要,特別是大國之間進行博弈。市場也在博弈,最后均衡,如果貨幣的價格偏離價值太遠,就會為對沖基金造成機會。實際上博弈永遠存在,市場上買和賣,國家與國家之間,兩個貨幣之間都在進行博弈,不同的階段,出于不同的利益考慮,有不同的博弈方式。
『這個市場中國進入了可能就不見底,中國沒有進入可能就見底了』
王自力:美國前段時間說要投入7千億美元救市,如果這樣歐洲就必須增加貨幣量,才能維持美元和歐元的比價關系。結果歐洲投放了歐元,美國遲遲沒有投放美元,這樣市場上歐元多了,美元少了,美元就升值了,歐元就貶值了。這樣就有利于美國賣國債。中國買了一大堆美國國債。
我們要認真反思在這次危機中我們的決策錯誤,不僅是購買美國"兩房"債券,還包括期貨,以及其他的一些美元金融產品。
這是一個博弈的問題,這個市場中國進入了可能就不見底,中國沒有進入可能就見底了。例如我們在國際市場購買的原油,不是一般的損失。在130多美元一桶的時候購買的,當時市場上的調子是油價要沖到兩百,現在是30多塊。美元還要貶,因為太多了。
『現在必須要讓最一般的民眾能夠享受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
王自力:人民幣貶值也是短期行為,長期就是應該升值。如果人民幣貶值,就又要出賣中國的國土資源、廉價勞動力,這種發展模式是不行的,何況人民幣還想成為國際貨幣。所以中國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我們談了很多年內需,為什么啟動不了,這是個發展戰略的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的國庫基本上空了,當時的英政府就采取了給每一位英國公民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的政策,需求制造供給,于是英國經濟起來了。德國、日本也都是以這樣的政策來保障民眾的最低需求。
中國改革開放以后,采取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的政策,這樣的結果是現在85%的財富掌握在15%的人手里,85%的人只有15%的財富。多數人有需要,但是沒有購買力,所以中國的內需就啟動不起來。當然現在也有人主張給百姓發行購物券,但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啟動內需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GDP增加這么多,國民收入增加這么多,但普通百姓對改革成果的享受并沒有同步增加多少。現在必須要讓最一般的民眾能夠享受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需要加強社會保障。如讓沒有工作的人,每月至少有1000塊錢的收入,如果能保證這個,需求馬上就出來了。現在財富是掌握在五百個家庭里面,富翁里面有三分之二是高干子弟,這個內需怎么啟動呢?
『人民幣成為各國博弈的對象是可以理解的』
丁志杰:人民幣匯率肯定是大國博弈的對象。2002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是全球政治家和經濟學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因為中國正在崛起,帶來世界經濟乃至政治的格局性變化。人民幣匯率不僅影響中國,也還影響其他國家。所以人民幣成為各國博弈的對象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民幣升值并不一定是大國博弈的結果。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的升值是由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決定的,是在博弈過程中產生的。我常說,如果所有人都認為你錯了,那你要反思你是否真的錯了,你就應該去改,即使大家的指責是錯的,但所有人都指責你,那你也需要作出妥協。
『人民幣通過這樣的貶值意味著我們的承諾到此結束』
丁志杰:周小川在2008年11月8號在G20財長會議上講,不排除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猜測。12月初,出現人民幣的貶值,這種貶值是對美元自7月份以來過度反彈的一種反應。美元強勁反彈,人民幣對美元相對穩定,反應可能存在升值過度的問題。現在環境發生了變化,一是人民幣升值了很多,二是美元反彈也很大,人民幣通過這樣的貶值意味著可能存在的單邊升值承諾到此結束,未來匯率更多的是由市場來決定。
人民幣在2009年出現貶值是有可能的,但這僅僅是一個短期的、階段性的貶值,人民幣應該是一個強勢貨幣。現在市場上美元貶值和人民幣貶值的觀點占了上風。在這里,我和市場對賭一下:2009年,美元應該也是升值的;無論美元在2009年是升值還是貶值,人民幣對美元應該是升值的,但升值幅度不會很大。
『不要說金融危機讓美國人處境凄慘,其實凄慘的是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
丁志杰: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能夠迅速動用民間和政府的力量來提振經濟,那就是美國。美國人已經準備收網了,而且明年會肯定很明顯。不要說金融危機讓美國人處境凄慘,其實更凄慘的是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中國會受到美國什么樣的打擊,現在還很難說。但即使受到打擊,人民幣在明年還是升值。
目前中國外貿順差還是在很高的位置,如果人民幣貶值,將導致全世界的非議,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導致外部環境惡化,這給中國帶來的沖擊肯定要比貶值那一點利益大得多。
『人民幣低估更符合我們(美國)的利益,但我們(美國)越是逼迫中國政府升值,中國政府就越不讓人民幣升值』
張明:人民幣升值是不是妥協的結果?鮑爾森來自美國投資銀行,他是一個真正的戰略家,懂得如何討價還價。前幾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鮑爾森每次都是帶著人民幣升值的要求來,盡管每次并沒有帶著人民幣升值的承諾走,卻帶著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外資準入條件的承諾走。
美國政府究竟是迫切需要人民幣升值,還是把人民幣升值當做一個討價還價的砝碼,這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美國財政部一位高官曾在國會聽證時說:大家都知道,通過人民幣對美元的低估,我們獲得了很多好處。一方面,我們得以廉價購買中國產品。另一方面,中國又通過購買美國國債的形式幫我們融資,幫我們壓低利率,幫助我們大家買房、買車。大家都知道這些好處,為什么我們還要逼迫人民幣升值呢?這或許是因為,中國就是這樣一個民族,你越讓它做一件事,它就越不做。人民幣低估更符合我們(美國)的利益,但我們(美國)越是要逼迫中國政府升值,而中國政府就越不讓人民幣升值。
『中國要促進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不能夠繼續搶占其他國家的這樣一個飯碗』
劉秀柱:人民幣貶值是市場對政策的一種預期,或者說是央行放縱了市場沒有采取干預措施。從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來看,7月份以來,東南亞其他國家、甚至部分非洲、歐洲國家的貨幣對美元都有一定程度的貶值,唯獨人民幣升值幅度比較大。
人民幣升值在當前流動性緊縮尤其是信用緊縮背景下對其他國家比較有利。但是應該考慮到,目前中國出口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困境,可能和金融危機造成的信用緊縮有關。很多歐美國家的進口商拿不到定單,拿不到信用證,而待LIBOR等拆借利率走軟后,歐美國家逐漸恢復正常支付,相信對中國的出口的恢復會有一定的幫助。
不過,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中國的加工出口貿易,正在逐漸在向其他國家轉移。中國需要促進自己的產業結構調整,不能夠繼續搶占其他國家的這樣一個飯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