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兩頭在內的經濟循環
(本文發表于《領導者》(雙月刊)2008/12月號,總第25期)
改革開放30年,東南沿海“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業,越來越成為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火車頭。“金融海嘯”洶涌澎湃,美歐經濟步入蕭條;中國過分依賴外資、外需的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但中國啟動內需不簡單等于多花錢、快花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造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內”的經濟流程,刻不容緩。
俯仰由人的發展方式
中國對外貿易相當于GDP的比例,1980年為12.5%,2007年高達67%,其中出口相當于GDP的37%。兩項指標,美國為29%和12%,日本為27%和15%。也就是說,十三億人口的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是全球化美國的2.3倍,出口導向型日本的2.5倍。1998~200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貿易順差與GDP增長高度正相關(相關系數0.9005),一旦凈出口持續減少,高速增長難以為繼[1]。
2005年,中國出口69億雙鞋、5.4億臺電扇、1.5億臺DVD[2] 。“大國崛起”巨額外匯儲備,主要靠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包括統計歸類“高科技”的DVD。都說是“出口導向”,日本、南韓自主品牌的機械、汽車和家用電器,廣泛占領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的競爭優勢是廉價勞動力,但與廉價勞動力的東南亞間的貿易是逆差[3];而與高價勞動力的美、歐間的貿易是順差。美歐市場成為中國凈出口的衣食父母。
人民幣持續升值
如今,每天貨幣交易3萬億美元,外貿加直接投資占不足5%。貿易決定不了匯率,匯率對貿易發生決定性影響[4]。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到2008年三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增加11.2%,進口增加22.1%[5],順差增幅回落九個百分點[6]。GDP尚可維持 9.9%的增長速度,很大程度上,多虧人民幣相對歐元持續貶值(圖2),2008年初貶值近10%;2008年前九個月,中國對歐盟的出口,繼續高速增長25.6%[7]。
圖3清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以后,中國貿易對美國的順差占出口總額的比例,從2004年的 16.7%減少到2008年1~9月的11.4%;對歐盟(包括英國)的順差占出口總額的比例,從2004年的6.8%增加到2007和2008年的 11%左右。2008年8月以來,油價大跌緩解歐盟進口通脹的壓力[8],“金融海嘯”更讓歐盟猛松銀根,歐元匯率狂瀉[9]。人民幣對歐元,相應猛升23.6%![10]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負面影響出口的經驗為鑒,出口企業連帶GDP增長,必將因此再受重創![11]
有意思的是,人民幣匯率改盯一籃子貨幣以后,當美元持續貶值時,人民幣不斷升值,兌其他主要貨幣,與圖 2的歐元相類似,基本上沒有升值,雙邊貿易為權重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也沒有大幅升值。如今美元忽然止跌回升,衡量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名義有效匯率相應猛升。“金融海嘯”以后,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壓力暫時減輕,兌一籃子貿易貨幣的有效匯率指數扶搖直上(圖4)。
更有意思的是,在以美元結算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國經濟越糟糕,流動性越緊張,越是危害世界各國,冰島馬克、匈牙利林、烏克蘭盧布、巴基斯坦盧比、巴西雷亞爾、阿根廷比索等等越發靠不住,英鎊[12]、盧布[13]、 韓元[14]、泰銖、新加坡元、新臺幣、印度盧比、菲律賓披索、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墨西哥披索、澳大利亞元、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等貶值[15],各國政府、企業和人民,兩害取其輕,美元需求越強烈。美聯儲越是猛印美元,美元越堅挺--這才是貨幣霸權出人意料的極端體現﹗與此相應的戲劇性后果是,在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20%的基礎上,美元“綁架”人民幣(包括港幣),兌各國貨幣逆風而上。而且,美國經濟越糟糕,全球經濟越衰退,中國出口越困難,唯堅挺美元馬首是瞻的人民幣越升值。
人民幣能否享受歐元、英鎊、盧布等多數貨幣同等待遇,兌美元貶值?非常困難。“金融海嘯”把共和黨掃地出門,舉世矚目奧巴馬拯救經濟。可惜,經濟學對投機賭博的追漲殺跌,老虎吃天--無處下口[16]。1970~2006年,美國房地產從2.3萬億美元暴漲至22.19萬億美元(圖5)。海嘯發生,索羅斯用黑體字強調:“我將全球化與超級泡沫的開端定在1980年。”[17]-- 里根和撒切爾夫人揭橥的新自由主義改革,金融自由化一馬當先。有追漲必有殺跌。有沒有次按金融創新,“超級泡沫”早晚破裂。美聯儲敞開印美元,充分供應流動性,治得了企業倒閉的病,救不了房地產殺跌的命。[18]即便連雷曼兄弟也保下來,一家大企業不破產,照樣止不住樓市一路躕[19],拖拽股市前翻滾,流動性越緊越緊……[20]面對1700萬間空置居所[21],“750萬家庭陷入負資產,樓價每下降5%便額外增加兩百萬個。”[22]拯救美國“超級泡沫”崩盤,缺醫少藥,無力回天。相反,糾正中國制造的“貿易失衡”的靈丹妙藥,一應俱全。民主黨代言勞工組織,自由民主的邏輯簡單明了,多年一貫。共產黨一黨專政,缺乏人權、失業、養老、醫療各類保障,煤窯爆炸不斷,工傷事故頻仍,拖欠工資家常便飯,勞改犯、童工、奴工加班加點,操控匯率廉價出口,累積天文數字美元儲備,造成美國勞工大群失業。奧巴馬競選賭咒發誓,“若我當選總統,我會利用一切外交渠道尋求中國改變其匯率政策。”[23]當選后義無反顧,拍胸脯承包兩百萬就業。不難預見不久的將來,操控匯率的政治壓力卷土重來,“改革結匯體制”里應外合,〈迫近中國的金融危機〉越迫越近[24]。
商務部長陳德銘說:“中國外貿出口每波動一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20萬人的就業。”[25]“今年1至8月中國服裝業出口增長率只有3.4%及塑料制品負3.9%;而工業生產8月份較去年同期下降12.8%增幅(部分系奧運效應)。”[26]值得仔細掂量,中國貿易按美元統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累計20%,假定產品價格不變,同樣的出口價值量比原來對應的產品數量減少20%。加上前些時打著出口旗號涌進的大量“熱錢”[27],實際生產和就業受損的嚴重程度,應當超過統計數據的直觀表現[28]。玩具產業是個例子:2008年1~7月,中國出口玩具增長 2.1%,比去年增幅陡降22.7個百分點。7100多家玩具企業,僅3507家有出口實績[29]。發改委公布全國數據,2008年以來,6.7萬家小企業倒閉,大部分屬于出口部門[30]。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呼天搶地:港資企業在珠江三角洲“農歷年前將有四分之一要結業。”[31]
美歐“消費狂熱”不再
歷時多年的“超期泡沫”促成歷時多年的“消費狂熱”。
從1994~2007年的14年間,按實值計算,美國實際消費需求的趨勢增長率每年高達3.5%--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對現代史上任何一個經濟體而言,這都是一場最大的消費狂熱。……同一時期,實際可支配個人收入增長平均為3.2%。……近15年來,每年的實際消費增長平均接近4%。[32]
消費增長速度持續超過收入增長速度,填補兩條曲線張開的喇叭口,是買股就賺錢、買房就增值的“財富效應”。需要特別強調指出,所謂“虛擬經濟”的財富效應,絕非某種心理現象。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房地產市場出出進進,每單買賣比劃的全是真金白銀。
在2006年中期巔峰之時,出自住宅房產的凈資產萃取飛漲至個人可支配收入的9%,是五年前的讀數 3%的三倍整。這使收入短缺的美國消費者不僅可以揮霍以收入為基礎的儲蓄,還把2007年的消費推高至GDP的72%,創下歷史紀錄。這一結果的背后是兩個巨大泡沫--房產和信貸--的交匯,它將住宅變成自動取款機(ATM)的功能等同物。……截至2007年底,家庭部門負債率飛漲至可支配收入的 133%--比十年前時興的債務負擔率90%上升了40多個百分點[33]。這荒謬之極。……現在,終于結束[34]。
“超級泡沫”終于結束了,資產持續增值支撐的“消費狂熱”必然退燒。在買股就賺錢、買房就增值的新經濟時代,借錢買股票、買房產才是理性選擇;到銀行儲蓄,定期領點蠅頭微利,等于土老財窖藏元寶。1990~2007年,美國“總凈儲蓄”相當于GDP的比例,從16.2%減少到14.2%。“個人凈儲蓄”相當于GDP的比例,從5.4%陡降至0.4%[35],誰也不往銀行存錢了。現在股市、樓市一跌再跌,銀行存款政府保險,老百姓逐步提高儲蓄率,合乎邏[36]。不過,這個簡單邏輯的展開,意味著美國經濟步入空前蕭條。有消息說,“如要重返80年代10%儲蓄率,即美國人每年消費要減少1.3萬億美元。”[37]換句話說,“超級泡沫”不再,“消費狂熱”不再。“美國消費需求的萎縮會持續數年,由2007年的高位回落,預計未來數年當地消費每年最多只能增長2%,部分時間更有收縮情況。”[38]
歐洲的情況亦然。譬如英國,“銀行體系的杠桿比率高達35倍,部分甚至達60倍。”2001年以降,“英國家庭存款率也由略低于6%萎縮至幾乎為零。”[39]2007年,“英國家庭債系個人收入165%,較上一次衰退(上世紀90年代初期)高出 50%”[40]。追漲而后殺跌到如今,可以肯定,“消費狂熱”一去不返。“倫敦一流餐館白菌售價已下跌84%、靚紅酒售價下跌65%及龍蝦售價下跌52%”[41]。
對美歐的貿易順差,是“中國制造”的衣食父母。衣食父母節衣縮食,中國兩頭再外的經濟發展方式捉襟見肘。2008年四季度,全球咖啡店〈星巴克盈利瀉97%〉﹗[42]-- 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國際貿易自1982年以來首次下跌[43]。不信﹖集裝箱船運進出口,反映國際航運業景氣的BDI指數,已經“比5月份歷史最高點的跌幅達94%。”[44]
“超級泡沫”破裂的巨大威力不容小覷。政府救市一時減少連鎖破產,表面上扶住骨牌不倒,實際上無論誰吃誰,囫圇吞棗“有毒資產”,都是舊毒添新毒。外毒句兌內毒,早晚鬧肚。譬如,Golden West猛做“調息按揭”(ARMS),“即買樓者首先每月付款只系象征式(連支付利息都不夠),然后每月供款按年上升”。2006年8月房價調頭,10月就撐不住了,美聯出手240億美元收購。美聯舊毒加新毒,2008年撥備187億美元,掙扎不下去了,再富國出手150億美元收購。富國撿了個便宜﹖“ 未來12個月ARMS供款愈來愈多,呆壞賬亦愈來愈多。”[45]金融機構越救越大,“有毒資產”逐次傳遞,累積迭加,延時發酵,集中發作起來,危害規模比讓 Golden West 兩年前破產清盤更大。2008年11月,美國政府緊急搶救花旗“食物中毒”,先后注資入股450億美元之外,必須額外替多次累積的3060億美元“有毒資產”擔保,進一步加劇華爾街上憂心忡忡:“太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ll)眼看著要變成“太大而無法救”(too big to be saved)[46]。有分析報告說,現在花旗、大摩、摩根大通、高盛、富國、AIG、美國銀行、通用金融八家最大“巨無霸”,總資產12.2萬億美元,有形普通資本4060億美元,比率只剩可憐的3.4%,“需要約1~1.2萬億美元資本,才能令資產負債表恢復穩健水平,有能力再次放貸。”[47]這還不算另有 50~60萬億美元的CDS(信貸違約掉期),赫魯曉夫似的睡在身邊[48],怎讓人不神經衰弱﹖
《華爾街日報》引述交易紀錄報道,美林、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和瑞銀集團等多家大行在雷曼兄弟9月中申請破產保護兩天后,透過信貸違約掉期(CDS)市場,大舉向摩根斯坦利可能倒閉投下龐大押注[49]。
“今天美國企業50%純利來自金融”[50]。樓市、股市、錢市下行殺跌的反饋循環[51],嚴重傷害實質經濟,迅速導致美國制造業的銷售和生產連創歷史新低[52]。住宅斷供空置,汽車首當其沖。2008年9月,美國汽車銷售銳減26%[53]。三大汽車,幾百萬就業[54],苦苦哀求政府救援的悲情蔓延,回馬槍殺風聲鶴唳的股市、樓市。銀行沒救完又得救汽車,信用卡借貸再冒狼煙[55]。實質經濟中,消費下降 → 生產下降 → 就業下降 → 收入下降 → 消費下降的惡性循環,與樓市、股市、錢市之間下行殺跌的正反饋銜接,你來我往,《無極》饅頭“圓圈套圓圈”互相殘害,企業倒閉[56],失業猛增[57],大團圓結局全球經濟一體化衰退。〈世銀料明年全球GDP降至0.9%〉[58]。聯合國擔心,“世界經濟甚至可能會收縮0.4%,成為上世紀3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收縮的一年。”[59]
“何可侈言騰籠換鳥﹖”[60]
低檔勞動密集型加工工業出口受阻,市場淘汰,正好產業升級,順理成章﹖1987年首倡“國際大循環 ”的王建,20年后再撰〈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研究〉,推斷“在未來10~15年內,發達國家的金屬工業、化工工業、機器設備制造業,甚至汽車和飛機制造業等都會大幅度削減國內生產份額,并把這些削減下來的生產能力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目前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資本總額約八萬億美元,如果其中的三分之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所吸納的發達國家產業資本也可能超過兩萬億美元”[61]。確實,中國不光農民工廉價勞動力,與發達國家的工資福利相比,越是高級知識分子和技術工人,差距越懸殊[62]。只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招商引資再接再厲,低檔出口銳減之危,恰成產業升級之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為了熱烈歡迎,大批企業停產關閉的廣東省,決心花五百億公帑 “騰籠換鳥”,低檔勞動密集型向西北山區轉移,騰出珠江三角洲,承接高科技[63]。 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停產關門的多,愿意轉移的少,落實轉移的更少[64]。缺乏足夠跡象顯示,發達國家重化工制造業會像“鳥”一般展翅飛來。
1980~2007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降到11.7%[65];英國制造業占GDP的15%[66]。剩下的這點點制造業,屬于維系貨幣霸權的命根子,不是軍工、就是軍工不可或缺的軍民兩用重化工[67]。不要說產業轉移了,出多少錢,連點滴產品都不能賣。立法機構堅持不懈嚴密立法,禁運清單與時俱進補充完善,隱蔽戰線嚴防死守羅織構陷,逮捕、關押、處罰中國間諜的冤假錯案一案接著一案,愈來愈多。二戰結束成立“巴統”,上萬種產品和技術全面封鎖。
冷戰結束以后,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改革開放,發達國家勞動、資源、污染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光靠“巴統”控制不夠了。1994年“巴統”解散,歐盟先“瓦納森協議”后1334號法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大賣臺灣,“兩用商品和技術”嚴禁流入大陸[68]。 美國更是在“巴統”的基礎上變本加厲,商務部制定周詳的《出口管理條例》,不僅嚴控軍民兩用商品美國出口,而且嚴控別國(如以色列)轉口和出口。2006年刻意“針對中國新增了47類原本不需要申請許可的產品。”因為“工業和安全局年度報告顯示,2005年中,共有12家美國公司或個人因向中國出售違禁物品受到罰款和監禁的刑事處罰。”[69]
照經濟學說經濟,美國GDP里碩果僅存11.7%的制造業,統統轉移到中國,幫忙共產黨產業升級,才是合乎經濟規律的“雙贏”。比較優勢的邏輯分析沒有錯,市場調節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理念沒有錯;對不上號的是,現實世界從來不按教科書上說的來。不僅中國國有企業,而且日本私有企業,都甭想收購尤尼科這類石油企業[70]。廉價勞動辛辛苦苦掙點外匯,只讓買美國政府和“兩房”的低息債券。改革開放30年,買了幾百億美元的大飛機,別說買點波音飛機的股票了,就是瀕臨破產的通用汽車,去買買試試﹖在這樣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的國際關系基礎上說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們今天面對的現實挑戰,不是好籠子沒來好鳥,而是籠子再好,留不住現有的鳥。籠子說了不算,鳥說了算。再巴結幾通幾平免稅讓利裝修籠子富麗堂皇,鳥是人家的鳥。世界五百強成天來中國開會、考察、觀光良好的投資環境,能來的或者讓來的,早都來了。中國出口一半多外商經營,越是出口檔次較高的“高科技”零部件,越是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工廠之間內部算總賬,越不見得一定邀請籠子參加鳥的董事會[71]。
啟動兩頭在內的經濟流程
亞洲金融危機,亞洲經濟蕭條。“中央財政連續七年發債共9100億元,拉動投資3.25萬億元。 ”[72]盡管害了17位省級交通廳長鋃鐺入獄[73],“高速公路每億元投入,可創造3900個就業崗位”[74]。要說啟動內需,當今更有錢了,“四萬億的投資規模大約相當于內地GDP的14%”[75]。“如果把上下游的產業加在一起,……拉動GDP 1.5個百分點。”[76] 1.5個百分點算什么﹖各級政府群起響應,一禮拜時間制訂出總額超過十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增加了部分經濟學家和中央政府對潛在浪費和腐敗的擔憂。”[77]
“過去30年,基建項目投資年增長率平均20%,較GDP升幅大一倍”[78],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巨大作用,一目了然。美國汽車2.5億輛,高速公路九萬公里[79]。中國汽車六千萬輛,高速公路5.4萬公里,世界第二[80],已然屬于路多車少。“要致富,先修路”。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發展,堪稱真理。問題是帶動什么經濟怎么發展,繼續兩頭在外?1998年修路啟動內需能夠成功,因為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金融危機沖不進來,“世界工廠”一枝獨秀,許多投資東南亞的外資紛紛轉投中國,東南沿海出口加工,更上了一層樓。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熱火朝天,如火如荼,造成公路、鐵路多處涌堵。一旦集裝箱成群結隊的玩具服裝偃旗息鼓,摩肩接踵的民工潮人去樓空,瓶頸變通途,修好的公路鐵道運什么﹖[81] 期盼美歐股市、樓市復蘇,重蹈“超級泡沫”,再創“消費狂熱”﹖歷史上,印度招引英資1910年建成全球第三大鐵路網,鐵軌總長占當時亞洲的85%,棉紡出口世界第四。繁榮昌盛若干年之后,鐵路四通八達的殖民地經濟,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更落后[82]。
針對圖7,曹仁超撰文〈中國應擴大消費而非基建〉[83], 堪稱真理。2007年居民存款17.6萬億,相當于GDP的67%﹗中國人為什么不消費﹖大部分存款,少數人所有。2005年官方調查,戶均儲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擁有城市人民幣和外幣存款總額的64.4%和88.1%;最少的20%家庭,擁有的比例僅為1.3%和0.3%[84]。工農改名“弱勢全體 ”,意味著大多數人低收入,加上教育、醫療向錢看,失業、退休保障付之闕如,觸目驚心大比例的很多人,生病尚不敢及時治療,死在家里,哪里有錢讓誰啟動什么內需﹖
據衛生部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目前中國50.4%的城市居民和87.4%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85]。
只有25%的城鎮人口和10%的鄉村人口擁有某種形式的醫療保險[86]。
各級政府對衛生投入的80%集中在城市,其中80%集中在城市大醫院。……因為經濟原因,48.8%的居民生病后不去醫院就診,有29.6%的人應住院而不住院;另據衛生部估計,中西部農村的死亡人口中,因為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因病在家里死亡者占60~80%[87]。
顯而易見,啟動內需的核心內容,應當是形成有助于提高多數人就業和收入水平的經濟流程。凱恩斯經濟學原理,政府花錢挖坑填土都算啟動內需[88]。但那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看上去好像隨便打個比喻,實際上為貪官和奸商爭攬內務府大工鳴鑼開道[89]。 香港總共興建八百多座廉租公屋大廈,推倒重來566座[90]。蓋了拆、拆了蓋,到2002年,樓齡26年以上堅持不倒的只余11%[91]。脫離了市場檢驗,再廉潔高效的行政驗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和官商勾結的腐敗聳人聽聞[92]。聯系中國貧富分化、腐敗蔓延的實際,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繼續市場經濟,為掙錢而花錢,方算真正啟動了可持續發展的內需。
譬如,賀蘭山以東的毛烏素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過去都是水草豐美的草原,開春土路翻漿,地下水源豐富。一畝沙地一塊錢,一千元承包上千畝沙地,打一口井,植草畜牧,儼儼然一個自食其力的莊園主,再不必四處流竄朝不保夕,每年還得上繳原籍諸多提留和各種雜費[93]。三大沙地總面積不到兩億畝,招募失業農民工“公司加兵團”治沙[94],組織十幾萬戶安家落戶,全部“治滿治嚴”了,總共需要花費幾個億﹖
譬如,1995年建立的神華集團,煤炭、鐵路、港口、運輸、發電,十年時間發展成產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五,不僅安全生產,而且引進開發“煤轉油”等具有戰略意義的煤化工和各種清潔燃燒技術。中國的水利資源、煤炭資源世界第一,有錢多組建幾個、幾十個神華集團,全面展開西部資源大開發,尤其是大規模南水北調,以此帶動城市化和重型機械制造,大力發展重化工[95]。太空漫步的中華民族,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產業升級,通過資源開發振興重化工,非要招外商引外資,仰人鼻息不可﹖
譬如,上億“農民工”四處流竄兩代人,城市化滯后史無前例。如今許多東部城市,兩個就業就有一個“ 常住流動人口”[96]。明明早就成為城市正常運轉須臾不能離的勞動主力,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主要組成[97],根本不曾也不會種地,拖家帶口來城市多年[98],有穩定工作[99],甚至購買了住房[100],命中注定低人數等,召之即來趕之即去的外籍勞工﹖
徹底反思房地產投機負面影響房地產建設的畸型發展,學習新加坡執政為民,把住宅消費市場與房地產投機區別開來,構建包括流而不動“常住人口”的城市居民住房保障體系[101],深化改革城鄉戶籍管理制度,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足以持續啟動多少人干多少年并且可以在城市道路交通、電氣水暖、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大量就業的內需﹖ [102]待這些“滯后欠賬”的城市人口都有了穩定就業、收入和足夠安全的社會保障之后,他們在農村的“土地流轉”才會水到渠成……
總而言之,1988年,黨中央注重廉價勞動力吸引外資(包括臺資)的巨大潛力,決策拓展香港出口加工業轉移珠江三角洲的成功經驗,提倡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特指東南沿海人多地少的資源匱乏地區,缺乏重化工基礎的兩億農村人口[103]。1991年,鄧英淘著《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專題論述十多億人口的中國,絕無可能按照美國模式現代化。2008年,“金融海嘯”百年一遇,“超級泡沫”覆水難收,“消費狂熱”一去不返,東南沿海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工業,不足以繼續有效帶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意義上啟動內需,著眼點應當是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內”,真正落實執政為民和科學發展觀,用納稅人的公帑為啟動,以國有大企業為主力,構建多數人就業增加 → 收入增加 → 消費增加 → 生產增加 → 就業增加的經濟流程,通過水資源調配(如南水北調)、國土整治(如植草畜牧的生態建設)和資源大開發(如煤化工和清潔燃燒技術),振興重化工(包括重型機械),實現產業升級,大規模城市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造厚重的產業縱深,開拓出有回旋余地從而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天地。
(相關簡介:王小強,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總經理;何小亮,中信泰富政治暨經濟研究部實習生。)
注釋
1,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去年同期下降8.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換言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2.3個百分點中,有1.2個百分點是由于出口減速造成的“(國家統計局經濟評述:〈2008年三季度經濟述評:外貿 ─ 積極應變克時艱〉,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2005sbnjjsp /t20081023_402512170.htm)。
2,2005年,中國”向國外出口電扇54044萬臺、DVD 14594萬臺,出口各類鞋691360萬雙“(〈中國經濟面臨產生全面過剩〉,香港《信報》2006年11月26日,第7頁)。
3,譬如”越南勞工成本只系中國41%“(曹仁超:〈阿根廷股災醞釀危機〉,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4日,第19頁)。
4,〈當前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民幣的穩定 - 榮智健在新加坡萊佛士論壇的發言〉,《香港傳真》No. 2006~14。
5,2003~200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均增長超過25%。到2008年6月,年同比增長只有8%(Stephen Roach:〈后泡沫世界的陷阱〉,《香港傳真》No.2008~70)。
6,中國海關網站:<進出口主要國別(地區)總值>,2006~2008年。
7,中國海關網站:〈進出口主要國別(地區)總值〉,2008年1~9月。
8,2008年7月,油價”創下147美元一桶,令7月份歐盟CPI上升4%,為1997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最高“(曹仁超:〈銀行搶大額存款〉,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8日,第15頁)。
9,2008年,歐元兌美元曾達到1.6的高位。8月以后急速回落。”歐元低見1.274美元,是2006年11月以來首次跌穿1.28美元水準“(〈歐羅跌穿1.28,英鎊五年新低〉,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3日,第14頁)。
10,中間價到11月19日。”2008年年初至今,美元對歐元升值超過25%。……2008年第三季度,人民幣兌歐元名義匯率升值了7.5% - 這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兌歐元匯率最大的單季升值幅度“(〈人民銀行為何仍持美國國債?〉,香港《信報》2008年11月8/9日,第15頁)。
11,”歐洲目前占中國出口約26%,……隨著歐元回落利好當地經濟,對亞洲各國的出口卻造成傷害“(〈里昂:金融危機明年更惡劣〉,香港《信報》2008年9月24日,第4頁)。
12,〈英鎊創六年新低未見底〉,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13頁。
13,”盧布兌美元從8月份至今跌了15%“(〈市場批俄救市反惹炒家阻擊盧布〉,香港《信報》 2008年11月13日,第13頁)。”有些外國銀行正在從新興歐洲國家的子公司撤回流動資金。按照俄羅斯國家銀行的說法,外國銀行僅9月一個月就從俄國國內撤走了一百多億美元。其他國家央行的說法也大同小異“(Marek Belka 、Erik Berglof:〈金融海嘯波及東歐〉,香港《信報》2008年11月7日,第38頁)。
14,”南韓圓已經大幅貶值50%“(〈人民幣欠大幅貶值條件〉,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9日,第17頁)。
15,到2008年10月底,諸多貨幣兌美元貶值的幅度,巴西雷亞爾35%,土耳其里拉和南非蘭特 31%,墨西哥披索27%,印度盧比21%,菲律賓披索11%,阿根廷披索和馬來西亞林吉特8%(姚志新:〈貨幣暴跌,新興市場資產雪上加霜〉,香港《信報》2008年11月7日,第40頁)。
16,詳見王小強:《投機賭博新經濟》第三章〈經濟學的困惑〉。
17,原文黑體;索羅斯: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第152頁。
18,詳見王小強:〈百年一遇的繁榮與危機〉,《香港傳真》No.2008~18。
19”據按揭銀行家協會估計,截至6月底有超過四百萬美國業主處于無力償還按揭的狀況,而第三季度的樓按斷供數量,比年初增加71%,達到歷史新高“(〈出手助陷困業主被批未足救市〉,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30頁)。
20,”Capital Economics分析員Paul Ashworth估計,未來兩年美國銀行仍將虧損4500億美元,相等于現在股東資金45%。……據估計,未來兩年美國銀行將減少10%總貸款及集資 3500億美元“(曹仁超:〈富人變窮人〉,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4日,第19頁)。
21,”美國的建屋申請新個案減少了43%,而斷供個案則創下了37年來新高﹗“(Puru Saxena:〈救市可能帶來美國超通脹大蕭條〉,香港《信報》2008年10月11~12日,第25頁)。
22,曹仁超:〈口水大會洋洋大觀〉,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7日,第13頁。”據估計,到今年年底,美國將有1500多萬負資產戶,占置業者總數30%。而到時英國的數字則是170萬戶、17%“(練乙錚:〈賬目損失虛玄,實質損失難度〉,香港《信報》2008年10月18/19日,第8頁)。
23,2008年9月18日,奧巴馬為北京美國商會刊物撰文如是說:“目前人民幣匯價人為的偏低,中國因此不斷有龐大的外匯進賬,但這對美國公司和工人、對整個世界都不好”(〈奧巴馬勝算高威脅中國對美出口〉,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2日,第 9頁)。10月29日,奧巴馬致函美國全國紡織團體協會,說中國對美巨額貿易順差是“操縱人民幣匯率”的直接結果,強調“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奧巴馬指責中國操控貨幣〉,香港《信報》2008年10月31日,第9頁)。
24,詳見王小強:《投機賭博新經濟》第五章〈迫近中國的金融危機〉。
25,〈商務部:外貿出口處合理區間〉,香港《信報》2008年4月16日,第11頁。
26,曹仁超:〈美國經濟下跌風險好大〉,香港《信報》2008年9月23日,第17頁。
27,“早在2005年,渣打銀行分析師王志浩就發布了一份報告說,在2005年中國約102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真實部分也就350億美元。而余下670億美元,王志浩稱之為'貿易中隱藏的非貿易資金流入',也就是炒人民幣升值的熱錢。這個部分占了整個貿易順差的60%的份額”(〈“假外資”回流推高貿易順差〉,香港《信報》2007年3月15日,第14頁)。“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估計去年8至12月因”虛假出口“導致順差同比虛增175億美元,占同期貿易順差的17%。'……所謂'虛假出口',就是通過虛構出口貨物事實或空箱報關、以次充好、低價高報等手段,或通過出口貨物不繳稅、少繳稅等方式,來達到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的目的。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通過價格轉移方式 - 抬高出口價格(或壓低進口價格)將熱錢道入國內,以賭人民幣升值”(〈發改委:17%順差為虛假出口〉,香港《信報》2007年5月22日,第5頁)。
28,譬如,上海港“今年首九個月對美出口集裝箱量同比下降7.8%”(陳珍珍:〈航運業正陷入寒冬〉,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財經述評》2008年12月3日)。
29,〈今年1~7月我國玩具出口企業數量驟降,產業發展瓶頸亟待突破〉,中國海關統計快訊,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370/module3758/info130093.htm)。
30,〈對美出口壞賬率增、內地企業雪上加霜〉,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3日
31,“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陳鎮仁指出,珠三角一帶近七萬家港資企業難抗金融海嘯,預計明年農歷年前將有四分之一港資企業結業”(〈農歷年前料四分一內地港企結業〉,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0日,第1頁)。
32,黑體加重為筆者所為(Stephen Roach:〈后泡沫世界的陷阱〉,《香港傳真》No.2008~70)。2001~2007年,美國“每年消費超過收入1%、2%、4%及5%”(曹仁超:〈全球都想套現〉,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2日,第15頁)。
33,“過去50年美國家庭負債率平均數系個人稅后收入78%;去年達到134%;今年才跌至 130%”(曹仁超:〈阿根廷股災醞釀危機〉,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4日,第19頁)。“美國家庭負債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2000年為 100%,2007年達到140%。美國社會的儲蓄率從上世紀80年代的10%多,降到了這兩年差不多為零”(葉翔:〈美國現行金融體系的“次級”性〉,《財經/金融實務》2008/11,第8頁)。
34,Stephen Roach:〈后泡沫世界的陷阱〉,《香港傳真》No.2008~70。“2005年約5950億美元來自物業加按,2006年有6882億美元,去年有 4716億美元,今年第一季有487億美元,第二季有95億美元。即利用物業加按去增加美國人消費這條路,自今年第二季開始已經行不通。2001至07年 GDP如沒有物業加按因素,估計美國GDP升幅每年少于1%”(曹仁超:〈全球都想套現〉,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2日,第15頁)。
35,BEA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s(http://www.bea.gov/_css/bea_new.css)。 “美國個人儲蓄率由1990年的9%下降到1999年的2%,到2006年更出現負1%”(曹仁超:〈數,系造出來﹗〉香港《信報》2008年10月30 日,第17頁)。
36,“美國個人消費開支在10月下跌1%,是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最大跌幅,也是連續第四個月下跌,……美國個人收入在10月則升了0.3%,但他們選擇把更多錢作儲蓄,儲蓄率增長從9月份的1%上升到2.4%,以抵御日后更惡劣的經濟環境 ”(〈美經濟數據惡劣,道指先挫后回穩〉,香港《信報》2008年11月27日,第4頁)。
37,曹仁超:〈富人變窮人〉,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4日,第19頁。
38,〈羅奇:聯儲應仿87年大幅減息救市〉,香港《信報》2008年9月30日,第7頁。
39,〈利差交易橫行,英國終嘗惡果〉,香港《信報》2008年11月5日,第28頁。
40,曹仁超:〈富人變窮人〉,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4日,第19頁。
41,曹仁超:〈富人變窮人〉,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4日,第19頁。
42,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2日,第14頁。
43,〈世銀料明年全球GDP降至1%〉,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1頁。廣交會被看成是中國外貿出口的“晴雨表”。2008年,參展企業和展位創歷史新高,“訂單同比已經下跌15.8%。雖然政府早前對三千多項出口商品提高出口退稅(方遂蘭:〈內地扶助中小企仍須加把勁〉,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2日,第17頁)。
44,陳珍珍:〈航運業正陷入寒冬〉,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財經述評》2008年12月3日。
45,曹仁超:〈阿根廷股災醞釀危機〉,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4日,第19頁。
46,隨著摩根大通、美銀、富國等大銀行收購貝爾斯登、美林、美聯等瀕危機構,生吞”有毒資產 “,”上述銀行參與許多具風險的業務,包括投資銀行、私人證券、對沖基金等,因此它們對金融系統所構成的風險,將超越監管機構的控制能力范圍。“”若有任何銀行再次出現問題而宣布破產,本身已因挽救IndyMac而令儲備捉襟見肘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再無能力出手相救“(〈美憂慮銀行過大無法挽救〉,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1日,第32頁)。
47,Friedman Billing Ramsey分析員米勒報告(〈美金融體系仍需萬億美元〉,香港《信報》2008年11月21日,第16頁)。
48,譬如,”美國貨幣監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花旗銀行持有的各類衍生品名義價值總額高達37.1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GDP近三倍,其中包括3.6萬億美元的CDS;而且所有這些衍生品中高達93.4%不受任何監管“(張穎:〈花旗獲美國政府救助的原因和影響〉,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財經評述》2008年12月2日)。”2008年10月7日,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宣布收購并建立擁有結算、交易機制的電子平臺,將次貸核心產品CDS從場外收回場內,美國政府亦表示默許“(劉奧南:〈搏弈中的創新與監管〉,《財經/金融實務》2008/8,第29頁)。
49,〈多家大行曾押注大摩倒閉〉,香港《信報》2008年11月25日,第16頁。
50,”60年代只有10%“(曹仁超:〈數,系造出來﹗〉香港《信報》2008年10月30日,第17頁)。金融業”占標普500指數純利40%以上“(曹仁超:〈全球都想套現〉,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2日,第15頁)。
51,譬如,一年時間,紐約和倫敦金融企業股票市值蒸發37%和25%,金融就業減少13.5%和 10%,外加花紅驟減,金融從業收入減半。紐約12%就業人口在金融,占全市薪金收入30%,從來是購買100~300萬豪宅的主力。2008年二季度,曼哈頓住宅交投銳減22%,倫敦百萬英鎊以上住宅交投銳減46%﹗(曹仁超:〈美國經濟下跌風險好大〉,香港《信報》2008年9月23日,第17頁)。
52,美國”工業生產在9月下跌2.8%,是1974年12月以來最大的跌幅“(〈經濟續惡化,美股曾挫300點〉,香港《信報》2008年10月17日,第1頁)。”歐洲制造業在11月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差的表現“(〈歐制造業嚴重萎縮,前景悲觀〉,香港《信報》2008年12月2日,第16頁)。
53,”調整后按年率計銷售數字在15年低位附近徘徊“(〈豐田零息貸款吸美國客〉,香港《信報》 2008年10月4/5日,第8頁)。全年估計1020萬輛,”為1982年以來最低(去年1600萬輛)“(曹仁超:〈A股系全球首個站起來〉,香港《信報》2008年12月5日,第23頁)。豐田汽車四分之三營業額來自海外,2008年估計純利下降70%(曹仁超:〈銀行搶大額存款〉,香港《信報》 2008年11月18日,第15頁)。
54,”美國三大車廠共直接雇用了24萬人,占美國整體汽車工人的75%,另外汽車業的供應商亦雇用了230萬人,約等于全國工作人口的2%“(〈美車廠陷危機,外資伺機取代〉,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8日,第34頁)。
55,美國信用卡債務高達九千億美元。金融界普遍擔心,按揭斷供接下來就是信用卡壞賬。 ”Oppenheimer & Co分析員惠特尼表示,在風險承擔意欲大降和監管有變后,美國信用卡業可能在未來18個月撤回逾兩萬億美元的備用信貸……代表美國以信用卡形式出現的消費資金將大降45%“(〈美信用卡貸款或收緊15.6萬億〉,香港《信報》2008年12月2日,第16頁)。
56,”今年9月美國破產企業同比上升67%;公司與個人宣布破產的宗數同比增長42%達96049件,創2005年美國破產法修改以來的最高紀錄“(〈對美出口壞賬率增、內地企業雪上加霜〉,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3日,第34頁)。
57,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在截至11月22日的一周,整體申領事業救濟人數升至409萬人……是自1982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美就業市場惡化,道指微升〉,香港《信報》2008年12月5日,第1頁)。
58,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1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達國家2008年經濟增長1.5%,2009年增長0.5%(〈IMF料發達國明年幾近零增長〉,香港《信報》2008年10月9日,第18頁)。該報告預測美國2008年經濟增長1.6%,”明年則只有0.1%,失業率在明年估計將升至6.9%,是1993年以來最高水準。“歐元區2008年經濟增長 1.3%,2009年0.2%。其中,意大利兩年都是負增長,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德國為零,西班牙為負值,英國也將陷入0.1%的負增長(〈世界經濟寒意逼人,新興市場成抗擊全球衰退中堅〉,《中國日報》網,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08-10 /13/content_7099126.htm)。
59,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09年世界經濟狀況及前景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今年的2.5%跌至明年的1%“(〈聯合國報告憂美元明年硬著陸〉,香港《信報》2008年12月2日,第16頁)。
60,練乙錚:〈廠家倒閉如骨牌何可侈言騰籠換鳥?〉香港《信報》2008年10月21日,第9頁。
61,《香港傳真》No.2007~3。
62,不僅勞動力便宜,”今天美國的城市地價平均約為每平方米五百美元,中國則僅為1200元人民幣,相差三倍以上“(王建:〈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研究〉,《香港傳真》No.2007~3)。
63,”2008年,廣東省政府推出了'雙轉移'政策,……根據這個政策,省政府決定在 2008~2012年五年時間內,拿出五百多億資金,從扶持欠發達地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免費技能培訓等八個方面進行扶持,使大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向廣東東西兩翼和北部山區的24個轉移園區進行轉移,即實行產業轉移、勞動力轉移。而珠三角地區則實現'騰籠換鳥','筑巢引鳳',產業升級“(封小云:〈對廣東省”雙轉移“政策的質疑〉,香港《信報》2008年9月29日,第34頁)。
64,”根據今年春香港工業總會的調查顯示,……有轉移意愿的港商占全部調查企業的20%。……按照今年1~7月的東莞市統計,在當地1.5萬家企業中,結業的有464家,轉移的僅有17家,所占比例極小“(封小云:〈對廣東省”雙轉移“政策的質疑〉,香港《信報》2008年9月29日,第34頁)。
65,BEA Industry Economic Account(http://www.bea.gov/industry/gpotables/gpo_action.cfm)。
66,曹仁超:〈中國應擴大消費而非基建〉,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15頁。
67,詳見梁曉:《世界是平的嗎?》第五章”美國永久性戰爭經濟“。
68,參見翟玉成:〈歐盟對華軍售禁令的歷史、現狀與前景評析〉,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military/zhuanti/dhks/txt/2004-06/07/content_5580274.htm。
69,李昕、黃山:〈美對華科技出口管制調緊〉,《財經》2006年6月12日,第100~102 頁。2005年,美國和中國鬧貿易赤字,商業部廖曉淇,”美國拒絕向中國出口核電子技術設備和衛星等高科技產品,至少喪失了250億美元的對華出口 “(〈美喪失250億美元對華出口〉,香港《信報》2005年11月15日,第6頁)。
70,詳見梁曉:《世界是平的嗎?》第四章”石油:不全是經濟“。
71,譬如,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占蘇州市進出口總額的九成弱(楊彬彬:〈”空心老二“轉型〉,《財經》2008年11月10日,第110頁)。
72,如今”中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2%,已接近1998年危機時的水準“(何順文、李元莎:〈內地救市將重蹈98年覆轍〉,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9日,第31頁)。
73,趙磊:〈八年17位廳長”落馬“,交通系統緣何成腐敗重災區〉,新華網2005年3月29日,http://china.org.cn/chinese/law/824065.htm)。
74,”每公里需要鋼材500~1500噸、水泥0.4~1.2萬噸、瀝青1900噸“(〈四萬億方案A股有好處嗎?〉,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7日,第30頁)。
75,何順文、李元莎:〈內地救市將重蹈98年覆轍〉,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9日,第31頁。
76,”每年三千億元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帶動投資六千億元;明年鐵道部六千億元的投資規模,可創造六百萬個崗位,需要兩千萬噸鋼材、1.2萬噸水泥“(〈四萬億方案A股有好處嗎?〉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7日,第30頁)。
77,〈各地投資逾十萬億,專家憂過熱〉,香港《信報》2008年11月25日,第14頁。
78,曹仁超:〈中國應擴大消費而非基建〉,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15頁。
79,汽車數不包括公共交通,2006年數據(http://www.bts.gov /publications/national_transportation_statistics/html/table_01_11.html)。高速公路為2005年數據(”China second in the world for expressways, only behind the US“,http://www.greencarcongress.com/2006/04/china_second_in.html)。
80,民用汽車2008年數據(〈公安部發布2008年三季度全國機動車和駕駛人統計〉(http://www.gov.cn/gzdt/2008-10/10/content_1116770.htm)。高速公路為2007年底數據(〈20年從零到5.3萬公里,中國高速公路高速推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11/10 /content_10332811.htm)。
81,2008年5月,中國”服裝出口減少0.64%,為近年來首次負增長。……目前紡織行業三分之二的企業利潤率僅有0.62%,……約1500萬人的就業將受到威脅“(〈紡織業風雨飄搖,出口政策或局部放松〉,香港《信報》2008年7月8日,第30頁)。
82,彭慕蘭、托皮克:《貿易打造的世界》第364~366頁。
83,香港《信報》2008年11月13日,第15頁。
84,中國人口信息網:〈2006年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7938。
85,史寒冰:〈2005年社會保障形勢分析〉,汝信等:《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第163頁。”據衛生部的調查顯示,44.8%的城市居民和79.1%的農村居民沒有任何醫療保險“(文盛堂:〈反腐敗: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體系〉,汝信等:《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第136頁)。
86,”此外,中國有三億人無法得到飲用水,1.2億人患有乙肝“(〈西報如何看待(崛起的中國龍)〉,《參考消息》2005年12月1日,第15頁)。
87,史寒冰:〈2005年社會保障形勢分析〉,汝信等:《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第162~163頁。衛生部2004年調查,”城鄉兩周患病因經濟困難未治療者的比例均接近四成。“該比例在城鎮為36%,農村為39%(游曼妮、陳廣太:〈調查顯示:我國近四成病人因醫療費高漲未就診〉,《信息時報》2004年11月22日)。”1990~2004年,全國綜合醫院的門診費用上漲了大約11倍、住院費用上漲了約九倍,而同期城鄉民眾的收入僅僅上漲了大約六倍和四倍多。調查表明,1993~2003年中國居民患病后因經濟困難未就診者的比重,從5.2%上升到18.7%。“另外的調查結果,”在2005年,分別有20.8%的城市居民、19.7%的小城鎮居民和26.1%的農村居民(包括其家人)曾經因為費用問題,在需要去醫院看病的時候卻沒有去。分別有9.1%城市居民、7.5%小城鎮居民和12.8%農村居民曾經因為費用問題,在需要住院治療的時候卻沒有去住院治療“(李培林執筆:〈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 2005~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總報告〉,張慧、袁岳:〈2005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汝信等:《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第7、59頁)。
88,凱恩斯用采金類比:“設財政部以舊瓶裝滿鈔票,然后以此舊瓶,選擇適宜深度,埋于廢棄不用的煤礦中,再用垃圾把煤礦塞滿,然后把產鈔區域之開采權租與私人,出租以后,即不再問聞,讓私人企業把這些鈔票再挖出來,--如果能這樣辦,失業問題就沒有了;而且影響所及,社會之真實所得與資本財富,大概要比現在大許多。當然大興土木要比較合理些,……這個辦法與現實世界中所謂采金完全相仿。”在這個意義上,“金礦與戰爭都對人類進步有貢獻--因為沒有更好辦法”(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第111頁)。
89,關于經濟學絕非中性的展開討論,值得參閱夏小林:《為誰作嫁?- 經濟學、市場和改革》,(香港)大風出版社2008,www.trongwind.com.hk。
90,“自1988年房屋委員會推行總體重建計劃以來,已重建531幢屋大廈”(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香港2003》第166頁)。“迄2001年中,在整體重建計劃的推動下,政府總計清拆了460幢大廈,另有106幢合共55600個單位有待重建。到2005~06年度,有關計劃在完成前仍須清拆多達566幢大廈”(楊汝萬:〈發展的里程碑〉,楊汝萬、王家英:《香港公營房屋50年》第 36頁)。
91,“整體重建計劃涉及670座舊型大廈及24.6萬個住戶的遷徙安置。”根據房委會的資料,“2002年3月底時,公屋當中約37%(23.7萬個單位)于近十年內建成,另有37%(23.8萬個單位)的樓齡介乎11~20年,只有11%(7.1萬個單位)的樓齡屬26年或以上”(劉國裕:〈租住公屋政策與資源分配〉,楊汝萬、王家英:《香港公營房屋50年》第187~188頁)。
92,詳見王小強執筆:〈關于上海“居者有其屋”的幾點認識〉,《香港傳真》No.2008~55。
93,楊瑩整理:〈一戶治沙1800畝 - 翁牛特旗農戶唐八十訪談紀要〉,〈一戶治沙11萬畝﹗ - 靖邊縣農民牛玉琴訪談紀要〉,〈聯合190戶貧困戶治沙20萬畝--定邊縣農民石光銀訪談紀要〉,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第 238~239、351~361頁。
94 詳見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方略》第四章“發展的杠桿(上):農業以畜牧業為核心”,第三節“經濟效益推動的生態建設”。
95,詳見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方略》第五章“發展的杠桿(下):工業以資源開發為核心”。
96,譬如“上海外來人口總體上更加年輕化,60歲以上老人僅占2.2%,遠低于戶籍人口的 19.6%。……由于結構更加年輕化,全部外來人口中約74.2%為就業人員,遠高于常住人口總體平均51.1%的水平”。根據上海市總工會的調查,“企業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外來務工人員占勞務工總數的比例從2003年的50.72%上升到2006年的71.56%;而個人卷的數據顯示,外來務工人員占勞務工總數的比例也從2003年的42.82%上升到2006年的61.09%”(王榮華:《2008年上海社會報告書》第88~89、345~346 頁)。
97,“在加工制造業用工中農民工占68%,在建筑業用工中接近80%,在批發、零售、餐飲業用工中占52%以上”(莫榮、劉軍、陳蘭:〈就業形勢:關注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汝信等:《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第116頁)。
98,譬如上海有2006年的“調查結果表明75%以上的人在上海居住了一年以上,居住滿五年的比例已經高達32.5%,即使是十年以上的比例也達到了8.0%。其中從人口數的比例來看,調查中家庭戶人員的比例為74%左右,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來滬人群是以家庭規模遷移的”(盧漢龍:《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08)》第66~67頁)。“未婚外來人口比重有所下降,由1993年的34.2%下降到 2005年的21.9%;有配偶比重反呈上升趨勢,1990年代前期約為65%,此后即上升并基本保持在70%以上。”2005年,來滬居住一年以上者占 64.23%。2003年,近四分之一(24.38%)來滬居住五年以上(王戰、周振華:《城市轉型與科學發展》第221、246頁)。
99,譬如上海有郊區外來人口調查說,“有固定工作”的占58.3%,其中“從事目前工作達兩年以上的比重有45.6%,”三年以上的30.8%。“這說明絕大部分有固定工作的外來人口目前的工作狀態都是比較穩定的”(袁以星:《上海“三農”決策咨詢研究》第47頁)。
100,譬如上海“到2005年,全部外來人口中14.7%的家庭購買了自有房產”(王榮華:《2008年上海社會報告書》第89頁)。“自己開業”者占42.2%。“有4.3%的流動人口已經購買了自己的住房,推算到人口規模為21萬人,按照人均25平方米建筑面積計算,購房總面積為五百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已經購買房屋的流動人口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上海居民”(王振:《上海人力資源發展報告》第139、159頁)。有2006年的郊區外來人口調查說,自購房者比重達6.4%(袁以星:《上海“三農”決策咨詢研究》第53頁)。
101,詳見王小強執筆:〈關于上海“居者有其屋”的幾點認識〉,《香港傳真》No.2008~55;梁曉、張幸仔:〈新加坡住房保障體系〉,《香港傳真》No.2008~19。
102 詳見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方略》第三章“歷史性轉折:加速城市化進程”。
103 王小強:〈走向現代化的新思路〉,《人民日報》1988年2月25日,第2版。
引用及參考書目:
鄧英淘:《新發展方式與中國的未來》,中信出版社1991。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之二》2002。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調研實錄之一》,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01。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西部大開發方略》,上海文匯出版社2001。
鄧英淘、王小強、崔鶴鳴、楊雙:《再造中國》,上海文匯出版社1999。
公務員事務局法定語文事務部:《香港2003》,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處處2004。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商務印書館1983。
梁曉:《世界是平的嗎?》(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
盧漢龍主編:《上海社會發展報告(2008)--公共服務與社會發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彭慕蘭、史蒂夫?托皮克:《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臺灣)如果出版社2007。
喬治·索羅斯: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翻譯書名《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臺灣)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汝信、陸學藝、李培林主編:《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王小強:《投機賭博新經濟》,(香港)大風出版社2007。
王榮華:《2008年上海社會報告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王振主編:《上海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05~2006》,學林出版社2006。
王戰、周振華主編:《城市轉型與科學發展--2006/2007年上海發展報告》,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楊汝萬、王家英合編:《香港公營房屋50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袁以星主編:《上海“三農”決策咨詢研究--2006年度上海科技興農軟課題研究成功匯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夏小林:《為誰作嫁?- 經濟學、市場和改革》,(香港)大風出版社20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