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可憐的芒刺兒,只有把匕首就像玩“魔獸”
昨晚看到芒刺兒一個帖子,讀完后有點心酸。芒刺兒在這個帖子里表現的氣憤、無奈和悲傷情緒打動了貧道。芒刺兒感慨地說:“不管你吃沒吃過三鹿奶粉,我們都是受害者……網友們對三鹿展開討伐,筆者表示默然……因為三鹿和民主沒有關系,所以,三鹿與我無關,盡管我是一個受害者。我不知道我該向誰主張權利,我不知道我該通過什么渠道去主張權利,我不知道……但是,你只能干著急,拉屎攥拳頭,用不上勁……所以,默然是最好的選擇”。
三鹿事件出來后,貧道家的領導把還沒喝完的半箱蒙牛扔掉了,到現在還沒決定以后早晨喝什么好。芒刺兒的憤怒和無語,貧道也有體會。不過還是寫了個帖子。芒刺兒的悲哀,還在于他找不到批判這個丑惡事件的武器,他說:“因為三鹿和民主沒有關系”。芒刺兒的疑惑,還在于他看到的是:“產品質量與‘姓公’‘姓私’沒多大關系……而絕大部分質量可靠、信譽極高的商品,又都出于非公有制企業,比如進口的機電產品,高科技產品,都是非國營的”?! ?/p>
貧道就講一些道理看看能不能寬一下芒刺兒的心。
首先,我們看到的情況是,現在中國所謂民族品牌的產品質量,確實不如外國。中國出假冒偽劣商品的情況,遍地開花,天長日久,讓人怵目驚心。從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到日常生活用品,幾乎找不到沒有生產過假商品的行業。而且從改革開放剛開始的鞏縣假電線開始,似乎一點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
貧道曾經寫了個東西試圖議論這個問題。當時貧道認為,任何后起工業化國家或地區往往會從假冒偽劣產品開始。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市面上“日本造”就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到70年代,這個代名詞被臺灣、韓國產品代替了。這些國家和地區靠造假冒產品起家,然后就注意產品質量,創造自己品牌,時間也就是20時間左右。連美國在19世紀末也走過這條路。貧道當時認為,中國或者中國的一些地區假冒偽劣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少?! ?/p>
可貧道失算了。我們的假冒偽劣產品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為什么呢?貧道想,可能是以下原因?! ?/p>
首先觀察一下日本、韓國和臺灣會發現,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在迅速工業化后實現了各個地區,各個階層相對均衡發展,也就是基尼系數在降低(東亞國家與拉美和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區別),中產階級數量激增,大部分人都被卷入工業化和隨后高度發展的服務業的就業中。假如造假冒偽劣產品的原因是落后地區不得不使得賴招,那么,這些國家和地區就減少了還處于“后起”階段的群體。也就是說,他們沒有了,或者很少有通過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來趕上其他群體收入的群體。貧道覺得,這大概是他們逐步減少了假冒偽劣產品的原因之一。回頭看看中國,基尼系數始終在上升,城鄉差距,城鎮中收入差距都在逐年擴大。因此,中國能夠出現的就是,出口產品質量越來越高(發達地區做),內銷為主的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落后地區和農村做)。
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似乎與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太相同。這些國家原來沒有過計劃經濟,因此不存在什么向市場經濟“轉型”。而中國就不一樣。中國的精英集團這樣告知中國人:“西方國家長期‘重商’,一直是交換充分的市場經濟。中國古代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市場發育不成熟。這個說法也用來解釋為什么西方發展出資本主義,而中國持續了兩千年的封建經濟。市場自身具備解決所有經濟、社會弊病的能力,解決中國當前經濟存在問題的出路在于加快市場化。”中國古代不是市場經濟,解放后又實行了計劃經濟,也就是中國人根本沒有市場經濟的歷練,沒有如何搞市場經濟的經驗,沒有商業頭腦。因此要徹底解放思想,“凡是沒有命令禁止的就大膽干”。假如中國人確實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生手,這樣忽悠還有點效果。如果中國人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熟手,恐怕就要出亂子?! ?/p>
貧道很早就論證,在整個農業經濟時期,全世界只有中國一直是市場經濟,其他地區都沒有出現過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形態。為了敘述完整,就把這些內容再說一遍。
首先,恰好是小農經濟不可能“自給自足”?農業時期社會分工已經非常細小,因此,以家庭為單位的經濟體,不僅不可能包攬種類繁多的手工業和其他行業,也不可能生產包括鹽、藥材、鐵等生活生產用品,甚至連生活必須的農產品也很難種全,且不說金融、教育服務行業了。小農經濟是一種必須依靠市場交換的經濟體。
那么什么樣的經濟體才能夠“自給自足”呢?是西方整個農業時期的“奴隸主莊園經濟”和中世紀的“領主莊園經濟”。這些莊園小的十幾平方公里,大的上千平方公里,擁有數以百計、千計的農奴。這樣的經濟體可以包括幾乎所有當時需要的手工業,種植大部分必須的農產品,甚至包括當時可能的服務業?;旧鲜莻€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只有莊園之間大宗物資和奢侈品才需要交換?! ?/p>
中國精英們對于分工和交換的簡單邏輯都不能分辨后,歷史事實就更不會面對了:
市場經濟是按照市場供求規則,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這樣的經濟必須包括以下內容:所有物品包括勞動都是允許交換的,并且實際交換很充分;度量衡是統一的;交換的媒介——貨幣體系,是能夠完成這樣的交換任務的?! ?/p>
農業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資料是土地。中國自秦“除井田,民得賣買”土地就允許平民參與交換,秦以后的兩千多年無論商人、地主、農民都可以買賣土地。土地所有權變更頻繁?!扒晏锇税僦鳌本褪巧鷦用枥L。西方從古羅馬到中世紀,土地所有權的變動主要通過“賜封”和“褫奪”。英國1290年在歐洲首先頒布了“買地法”,但買賣只在貴族和教會之間進行。西方“沒有無領主的土地”,商人、市民不允許參與土地交易。一個最基本生產資料都不允許自由買賣的經濟,怎么稱為市場經濟?
交易需要度量衡統一。14世紀的法國,“度量衡因省而異,因城不同。……有時在同一城市里,度量衡也各不相同。……每到一處,商人都必須對他的商品按當地量制重新量度?!?法國到大革命時代(1793年),德國到俾斯曼時代(1871年)才統一度量衡。中國早在公元前兩百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就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昂葹橐唬_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貨幣的幣材差別。是否使用可以大量發行的,小面值的貨幣,是判斷市場交換是否充分的識別儀。中國除了用金、銀和銅做幣材外,甚至宋元時期還發行過紙幣。但西方一直到工業革命前后,一直只有金、銀兩種幣材。沒有小面值幣材,日常生活的交換:買個油鹽醬醋車輪掃把?;\嘴就無法進行。中國宋代動輒鑄幣數十億枚,流通銅錢不會低于百億。到1912年,流通銅錢有近300億枚。這充分保障了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市場交換需要。西方因為莊園經濟自給自足,小額交換很少發生,必要的交換只發生在大宗貨物和奢侈品交換上,所以只有金、銀就夠了?! ?/p>
經濟體的分工是市場交換的基礎。古代中國以細小的家庭為經濟體,無法實現充分分工,需要發育充分的市場體系得以活動。于是中國古代市場允許所有資源交換,度量衡統一,有完善的貨幣體系。古代西方以人口數量大的莊園為經濟體,內部分工充分,對建立完善的市場交換不迫切。其市場發育程度與其經濟結構也是配套的。
這樣一分析,中國人顯然是市場經濟的老手,從骨子里都習慣這一套。幾千年的習慣不會因為二十多年的計劃經濟就忘記了。拿奧運會打個比方:一個雅典奧運會山地自行車冠軍改練了幾天游泳,在要求他重練自行車時,一頓迷魂湯使他認為“自己從來沒摸過自行車,想趕上別人可要加油!”——技術的底子加上瘋狂的情緒上路不翻山溝才奇怪!當中國人認為自己要“補”市場經濟這門課時,會產生一種“矯枉必須過正”的瘋狂沖動,一種必須“摸著石頭過河”的迷茫。也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到現在這10年中,政治權利、人身自由、貞操、廉恥、尊嚴、親情……幾乎所有東西都成為商品,都毫不猶豫地進行交換?! ?/p>
這是中國市場經濟搞得特別瘋狂的第二個原因?! ?/p>
也就是說,如果中國不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很多人有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強烈沖動,大家還都以為市場經濟能夠自動熨平所有問題因此更加按照“人人為自己”,“不盈利的企業不道德”原則辦事,恐怕以后真的什么也不敢吃了?! ?/p>
貧道還想安慰一下芒刺兒的話是:民主當然不能解決三鹿奶粉問題??赡闳绻隽藭]舞民主這個棒子外,別的什么武器都沒有,那你的武器也就太少了,而且太低級了。這就像玩《魔獸》,你就那把小匕首,一路上各種魔法無邊的妖怪多了去了,你遇見的尷尬會越來越多。最后連你的工會開會都不會讓你參加?! ?/p>
芒刺兒“默然是最好的選擇”的嘆息確實是真實思想的表露?! ?/p>
可憐的芒刺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