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被打破后,卻沒有成熟的新模式可以替代。不久以后,中國將面對空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高峰,同時也將第一次面對老無所養的凄慘景象。目前靠借新債換舊債的養老體系必然難以為繼。到時候誰來養活老年中國?
人們已經注意到,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且這個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很不協調,即所謂的“未富先老”問題。龐大的老年群體在保險、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是養老保險的負擔日益沉重。與此直接相關的一個事實是,目前國內的養老金缺口越來越大,已經到了政府不得不考慮推遲退休年齡、降低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的地步。
現在的養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任部長鄭斯林給出的數據是2.5萬億,而世界銀行認為,2001年到2075年間,中國養老金缺口將達9.15萬億。
對養老金缺口大小的估計,需要基于很多參數的推算,例如平均余命,所以就有不同版本。確定這個參數的過程又牽涉更多參數,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工資增長率等。對任一參數的預測差之毫厘,得出的結果就相距千里。但即便按最保守的估計,目前的養老金缺口也是個難以填補的窟窿。
目前媒體討論的養老金缺口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當年收的養老保險費不夠支付當年的養老金支出,另一個是指“空賬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按正常流程來說,企業和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后,一部分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另一部分應存在個人賬戶中留給自己退休后使用。但問題在于,養老金制度從開始實施到現在,這些個人賬戶幾乎就是空的,收入的資金全用于支付給退休人員,部分地區養老保險費一直處于收不抵支的狀態。
另一方面,正在加速的人口老齡化會迅速擴大養老金的缺口。中國人口平均壽命已經從解放初的35歲提高到73歲。同時,持續數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的累加效應開始顯現,造成人口結構性老化。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8.1%,2020年達到11.2%。
幾千年來,老人在中國是幸福的。傳統文化要求人們尊重長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孝為核心的宗族制度就是中國傳統的養老體制。今天,只有老人留守的“空巢家庭”已成常態。由人均壽命延長和計劃生育帶來的人口結構性老化,更讓421家庭(家里四位老人、兩個勞動力、一個孩子)面臨養老困境。傳統的養老模式逐漸被打破。但是,取而代之的養老體系卻是個旁氏騙局。
據報道,2001年以來,在覆蓋的城鎮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職工中,參保人數平均增速為4.04%,已經低于離退休職工人數的平均增速6.64%。養老金的籌集主要依賴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長此以往,養老金的供求鏈條必然斷裂。
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國內的養老金體系是靠年輕人投入的錢,去支付已經退休的人員的養老金,是借新債還舊債。由于未來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增長速度,將遠遠快于上繳養老金的人數增長速度。當一個年輕人要供養四到六位老人的社會結構普遍形成,養老金體系的資金供求就會完全失衡,加上政府財政收入急劇下降,社保資金管理不善,這個龐氏騙局注定要破產。
新中國前三十年,人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就是為了以后能有個好生活。后三十年里,少數人卻把屬于人民的成果竊取了,毀滅了人民的希望。終有一天,人們發現老無所養、生存底線受到威脅的時候,必然要求承辦肇事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