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東省采取拆農民房子的辦法來推進合村并居,損害了農民的基本權利,引起了農民的強烈不滿。在推進合村并居的過程中,地方干部普遍采取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的手段,激起巨大民怨。
山東正在進行的合村并居是新時期的一場大躍進。在缺少基本科學論證的情況下面,山東省大干快上,先拆農民房子,再規劃建設農民社區,其后果很大可能是,農民房子被拆了,政府卻沒有錢來建社區,農民即使想上樓也無樓可上了。
得出以上結論并非沒有依據。我們先來看山東德州臨邑縣合村并居的例子。
據臨邑縣人民政府2020年6月15日發布的“臨邑縣村莊規劃布點方案公示通告”,全縣12個鄉鎮(街道),分為四種村莊類型,分別是:城鎮開發邊界內村莊109個,城郊融合類村莊3個,集聚提升類村莊297個,特色保護類村莊31個,搬遷撤并類村莊417個,除了31個特色保護類村莊外,全縣826個村莊都在拆遷改造范圍內。
按臨邑縣政府公布的“拆遷時序匯總表”,全縣至2025年完成拆遷的村莊共有222個,至2035年完成全部417個搬遷拆并類村莊的拆遷任務。其中計劃在2022年之前完成拆遷的共有157個村莊,占到全縣村莊總數的大約20%。應該說,用短短兩年多時間拆掉全縣五分之一村莊農民的房子,速度是相當快的。現在的問題是,將農民房子拆掉之后,必須要給農民最低限度的補償,及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連補償帶建新型社區在內,農戶每戶花費至少20萬元,每戶20萬元的花費必須要有來源。按每個村500人150戶計算,157個村莊就有大約2.4萬戶,至少需要有48億元資金來源。
臨邑是一個農業縣,除了拆遷,還要對集聚提升類村莊進行投入,對特色保護類村莊進行投入。所有投入都靠縣級財政是不現實的。那么,搬遷撤并村莊的投入來自哪里呢?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在2020年6月17日山東省新聞發表會上以德州禹城市為例,專門談到了投入來源。劉廳長說,2010年以來,德州禹城市“一次規劃、滾動開工28個農村社區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預計實現土地增減掛鉤收益16億元,投資缺口部分2億元主要通過政府投資來彌補”。
也就是說,山東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的主要投入靠土地增減掛鉤收益。問題是,土地增減掛鉤收益必須以土地增減掛鉤指標能夠賣得出去,及賣得出價錢為前提。在整個山東全省大干快上的情況下面,這個前提根本就不存在。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不允許跨省交易。即使允許跨省交易,山東是東部地區,也只應買入指標而不可能賣出指標。所以,山東省搬遷撤并村莊所形成增減掛鉤指標只能在省內交易。
現在山東全省都在進行合村并居,也是因此,16個地市都不會缺增減掛鉤指標。也就是說,臨邑所在德州市通過搬遷撤并村莊形成的增減掛鉤指標只能在德州市內交易。
德州市是一個財政比較窮、工業不發達的城市,對建設用地需求并不大,且德州市內所有縣市區都在進行合村并居,也就都在產生增減掛鉤指標。因此,臨邑通過搬遷撤并村莊形成的增減掛鉤指標只可能在臨邑縣內交易。這個交易的意思是,搬遷撤并村莊所減少的農村建設用地面積,轉化成臨邑縣增加的城市建設用地指標。
那么,臨邑縣最近兩年多完成拆遷的157個村莊可以產生出多少畝增減掛鉤指標呢?按每戶拆遷產生0.5畝指標計算,拆遷2.4萬戶可以產生1.2萬畝指標。也就是說,臨邑縣需要在三年內消化1.2萬畝城市建設用地。
目前臨邑縣全縣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才5萬畝,要在這么短時間消化1.2萬畝增減掛鉤指標,肯定是不可能的。在臨邑縣不需要新增那么多建設用地,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增減掛鉤指標的情況下面,三年內搬遷撤并157個村莊產生出來的1.2萬畝增減掛鉤指標大大多于城市建設需要,指標就沒有了稀缺性,自然就不可能賣出錢來。當然也就不可能會產生劉興云廳長所希望的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投入主要靠土地增減掛鉤收益的預計。
麻煩的是,農民房子現在就已經拆了,農民要上樓的樓房還在等增減掛鉤指標交易收入來修建。而實際上臨邑通過撤并搬遷形成的巨額增減掛鉤指標根本就不可能賣得出去,也就不可能有增減掛鉤收益。農民的房子已經拆了,又上不了樓,將來怎么辦?那就很不好辦。
劉興云廳長舉例的德州禹城市,從2010年以來滾動開工建設28個農村社區項目,預計實現16億元增減掛鉤收益。2010年山東省拆農民房子建農村社區還只在很小范圍,且時間也足夠長,滾動了十年時間,形成的增減掛鉤指標就可能交易得出去。現在全省都在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山東全省產生出來的增減掛鉤指標可以高達千萬畝,超過全國每年新增城市建設用地的三倍,山東省如何消化得了如此巨量的增減掛鉤指標?在一個縣內,搬遷撤并一兩個村與搬遷撤并一兩百個村,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山東不顧農民反對,損害農民利益也要拆農民房子,山東也不能不安置農民。山東拆農民房子讓農民上樓的主要投入指望增減掛鉤收益,實際上在全省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的情況下面,增減掛鉤時指標根本就不可能賣得出去,增減掛鉤收益也就不可能有。沒有增減掛鉤收益,建不成農村社區,農民的房子又已經被拆了,到時候山東全省怎么辦?就是大問題啊!
二、
有人認為,山東合村并居是歷史大趨勢,因為村莊終究是要消失的,城市化是必然的。問題是,即使村莊要消失,這也應當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歷史進程。農民有自己的理性,他們會權衡自己利益,決定自己進不進城和何時進城。
農民在進城時的首要考慮是自己在城市能否獲得穩定就業與收入,能否在城市過上體面的生活。他們最擔心的事情是城市過不好,農村又沒退路。所以,農民即使能進城,他們一般也會理性保留農村的退路,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愿拆自己的房子。從地方來講,城市化必須要有經濟支撐,必須要有工商業的發展。僅僅將農民搬遷進城,他們在城市沒有就業、沒有收入,城市生活成本又高,城市就會變成貧民窟。
山東合村并居的問題還不在這里。山東合村并居,將多個村莊撤并到一個集中居住點,建所謂新型農村社區。這個新型農村社區遠離縣城,甚至離鄉鎮也比較遠,沒有工業(也不可能有),也就沒有就業,又遠離了土地,農業生產也很困難。這個所謂新型農村社區就不過是一個讓農民上樓了的大村莊。這個大村莊無法務農(離土地太遠了且沒有存放農具的場所),又沒有務工機會。上樓之后農民生活成本驟增。這樣的上樓,村莊好像是消失了,卻完全不是城市化了。以合村并居作為推進農村城市化的手段,是典型的小農思維的城市化,與真正以產業發展為前提的城市化完全不搭。就像一則寓言說的,皇帝每天肯定是用金扁擔挑水的吧!
未來一個時期,中國仍將處于高速城市化進程當中,會有越來越多農民進城。不過,農民進城不是進到山東建設的所謂新型農村社區,而是進到具有產業基礎和就業機會的城市,至少也是進縣城。農民依據自己家庭的資源稟賦、風險偏好和家庭結構來確定家庭進城策略。他們對自己所有的決策負責,他們是理性的,也是智慧的。這樣的城市化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歷史進程。
當農民都已經進城并在城市獲得穩定就業與收入機會之后,他們自然會放棄農村的舊宅子,那個時候再去退出農民宅基地,不就很方便了嗎?這個過程也就是未來十多年二十年的事情。山東省有必要現在就著急去規劃甚至強迫農民拆房子,退出宅基地復墾種糧以保護土地嗎?難道就不能等一等農民,等他們已經進城并且在城市體面安居之后,再去復墾農民宅基地種糧食?
拆農民房子產生了大量的沒有必要產生的建筑垃圾。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的所謂農村新型社區,也很快就不會再有人居住(因為本質上是一個大村莊,農民城市落腳的地方至少也在縣城),山東省不顧農民強烈反對而費心盡力建設的新型社區,也就會無人居住,從而就成為了新的建筑垃圾。這樣的雙重浪費也是對環境的犯罪。
三、
山東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的城市化,缺乏對當前中國正在進行的城市化的基本理解,以為城市化就只是農民上樓而不需要產業和就業。實際上,再過20年,中國就大致可以完成城市化,絕大多數農民就可以真正進到城市,而不是住在既無農業又無工商業的大村莊中。那個時候,中國可能就要開啟逆城市化的進程,只不過,逆城市化進程絕對不會是城市人搬到所謂新型社區,而是有錢有閑的城市人到真正的農村去建休閑別墅(如果那個時候政策放開的話)。
山東在全省推進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建農村新型社區,推動農民上樓,這件事情很難做成。如果硬要做,則很可能是農民房子被拆了,樓卻沒有錢來建,農民無處安置。
即使山東不惜財政破產也要花費血本建設所謂新型農村社區,農民也都上樓了,等到經過十幾年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建成之日,就是農民真正進城、放棄新型社區之時。中國完成城市化以后再開啟的逆城市化,也絕對不可能回到本質上只是一個大村莊的所謂農村新型社區。
山東將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當作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這顯然不是樣板,而是折騰。
四、
不僅山東,全國農村空間規劃都應當真正理解中國城市化的本質。城市化是農民進入到有就業和收入機會的城市而不是農民上到所謂新型社區的樓上。不能用小農思維來搞折騰農民、損農坑農的村莊空間規劃。村莊空間規劃必須順應時代要求,必須結合歷史進程。
山東合村并居拆農民房子的規劃,起點就是在損農坑農。規劃落地建成之日,就是廢棄之時。
山東省農村空間規劃的教訓值得全國認真吸取。
2020年6月19日上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