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月19日)在央視新聞聯播中十分難得地聽到了這樣的報道:
黑龍江: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加快進程
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這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制約著我國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今年,作為試點,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為規模經營主體發放土地經營權證,幾千戶農民的小證合成了一個大證,規模經營的活力被釋放出來。
看到一家一戶的種地模式已經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作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在全國先行先試的就是發展規模經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業補貼調整等同時推進,來扶持新型經營主體。老李他們要更換的新農機,合作社只花40%,其余60%由國家補貼。
今年,黑龍江10個試點縣市土地經營權確權全部完成;全省整合中央和省級財政涉農資金近280億元,投入到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點項目,加快了土地規模經營。
為了確認我沒聽錯。央視新聞頻道21點重播時我又聽一遍,這是千真萬確的。今早從網上找到了這段文字。
我對所謂的“大包干”,實際就是分田單干一直持否定態度的。除了個別山區、窮鄉僻壤、居住分散的地方,而且社員“花錢靠集體,吃糧靠返銷”的生產隊,實行單干的老辦法,以便讓社員自產自足解決溫飽之外,是不該實行單干的。單干是小農經濟,是中國農民幾千年的落后經營方式,是不得已的,怎么能說是“改革”呢?小崗村沒有好帶頭人,社員中自私自利,好逸惡勞、懶惰成性的多。豬圈糞都不起不用。我寫的《皇天后土》里的主人公好帶頭人紀英林利用大年初一,到社直機關單位起廁所刨大糞,積肥養田,單產逐年提高。加之大搞工副業,糧食收入只占總收入的51%。所以到1984年結算時勞日值竟然達到3元5毛6。這樣好的吉林省農業學大寨典型,人民日報都報道宣傳了。如果能像周家莊那樣拒絕學小崗,堅持下來,肯定跟周家莊、劉莊、興十四村一樣的,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典型了。可惜,吉林省委就是為落實那個“1號文件”精神強行分掉了。而實際上,文件里還有“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說法;可是一些為了保住烏紗帽的跟風者們就要“一刀切”、“一風吹”來個省事和利索,不管實際是怎么樣的狀況,達到他們升官的目的就好!
為了掌握證據,宣傳集體化的好處,我自費參觀了南街村、周家莊、劉莊、白沙村、興十四村。我一直為這些集體化的典型鼓與呼,為解決所謂的“三農”難題建言獻策。一些好心人勸我別“費力不討好”了。聽到前面的報道,我很興奮、很開心。主流媒體終于也這樣認為了。“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這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制約著我國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發展。”這個道理誰不明白?就是畏于那個“總設計師”的余威不敢直說而已。人家興十四村的好帶頭人付華廷就說“小農經濟搞八百年也實現不了農業現代化”。一個農民都敢這樣說,怎么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和專家們就不敢說啊?
習近平總書記主政后倡導的“深化改革”已經對前期的有些做法給予撥正了。在農業方面我看也開始了。這就是“改革中的問題,要在深化改革中解決”的真諦吧?我以前對這樣的說法不明白,也不看好;今天看來對待有城府有韜略的最高領導的宏觀舉措,還是耐心期待的好!
一句話:從這個報道我看到了希望,對恢復集體經營走集體化道路懷有信心了。今后我還會一如既往地了解、掌握和宣傳仍然走集體道路的典型。
2014年8月20日9:42時
附:央視新聞
【中國經濟新亮點】黑龍江: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加快進程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這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制約著我國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今年,作為試點,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為規模經營主體發放土地經營權證,幾千戶農民的小證合成了一個大證,規模經營的活力被釋放出來。
李鳳玉是克山縣一家合作社帶頭人,算上這一筆,老李他們半年就辦妥三筆貸款,總共3100萬元。老李說,這在過去不敢想。
老李告訴記者,這兩年合作社的發展就卡在資金上。由于土地沒確權,不能抵押貸款,沒法更換新農機,糧食產量一直上不去。
隨著黑龍江先行開展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變化發生了。今年春節剛過,老李他們合作社2000多農戶都領到了自家的土地經營權證??蓻]想到,土地確了權,還是貸款難。
正在老李他們犯愁時,克山縣專門給合作社發了土地經營權證。這回老李一個人就把全社5萬多畝土地的貸款辦了下來。
老李不知道,給合作社發土地經營權證,這在全國他們是頭一個,這正是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探索。
看到一家一戶的種地模式已經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作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在全國先行先試的就是發展規模經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業補貼調整等同時推進,來扶持新型經營主體。老李他們要更換的新農機,合作社只花40%,其余60%由國家補貼。
今年,黑龍江10個試點縣市土地經營權確權全部完成;全省整合中央和省級財政涉農資金近280億元,投入到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點項目,加快了土地規模經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