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大旗,做虎皮”出自魯迅先生《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文章中的“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唬別人。”
今天我在不經意間品位了騰訊網歷史頻道《杜潤生談毛澤東的認知誤區》,對于杜潤生先生,雖然未曾見面,但他的文章我還是有過拜讀的,故而對于騰訊網歷史頻道的編輯毫無節操的斷章取義,以此試圖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我深感憤怒。騰訊網這期歷史專題所要表達的觀點,以及標題本身的含義,與杜潤生先生一直奉行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這間接地是對杜潤生先生的一種侮辱。
我們從杜潤生與毛澤東主席的一些交往經歷,以及杜潤生先生寫的文章可以看出騰訊網斷章取義的無恥。杜潤生,生于1913年7月18日,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內資深的農村問題專家之一,建國以來長期參與中國農村問題的決策制定工作。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參與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推廣和鞏固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公認的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
抗日戰爭時期,進入太行山根據地參加抗日游擊戰爭,投身根據地政權建設,歷任晉冀豫抗日義勇軍三支隊隊長,中共太行山黨委宣傳科科長,太行太岳冀南聯合辦事處教育處處長,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委員,教育廳秘書主任,太行山六分區專員、二分區專員,太原軍調小組軍事代表,太行區黨委城市部太原城委書記,太行行署副主任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隨劉(伯承)鄧(小平)大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南下。親身參加了挺進大別山的戰斗,后來投入淮海戰役,參與領導所在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先后擔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書長,中共中央華中局秘書長,淮西區工委書記,中共豫皖蘇地區四地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初期,他擔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書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區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在領導中南新區的土地改革運動中,提出了分階段進行土改的主張。他還提倡下鄉參加土改的干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以利于黨的基層組織建立在貧苦農民的階級基礎上。毛澤東主席肯定了杜潤生所提分階段進行土改的方法,1951年2月,毛澤東代中共中央起草的批語中指出:“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土地改革的正確秩序,本來應當如此”。
由于土地改革中的出色工作,杜潤生得到中央領導的賞識,于1953年初被調到北京,任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秘書長,兼國務院農林辦公室副主任,參與組織領導全國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后來農村建立合作社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他們跟不上毛主席決策的變化,彼此出現分歧。1955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了擴大的七屆六中全會。會上,毛澤東及中央主要領導人點名批評了鄧子恢和杜潤生,說他們“在社會主義高潮到來之前,像小足女人走路”。后來根據杜潤生的自述:當時,大規模合作化運動,還處在發動階段,受實踐經驗的限制,還不可能取得進一步的理性認識,他倆都作了檢討。這檢討不是違心的,他們由衷地承認主席是正確的,他們錯了。當時黨內有個別人提議要嚴加追究鄧和杜的責任,毛澤東主席說:“杜某是一個好同志,土改是堅決的。對于合作化,社會主義革命缺乏經驗,到下邊實踐一段就好了。”毛澤東為了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編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全書共收入176篇文章,他逐篇審校,寫出按語,表現了重視調查研究,嚴肅認真的工作精神,這也使杜潤生深受感動。
在毛澤東主席100周年誕辰之際,杜潤生先生撰寫了回憶錄《憶50年代初期我與毛澤東主席的幾次會面》,杜老在文章滿懷深情地回顧了在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中,與毛澤東主席的幾次會面……我在此引用杜老在文章最后結語的幾段話: “今年是毛澤東主席一百周年誕辰,我回顧的這段歷史,也已是40 年前的往事,這段往事,歷史發展本身已作出或還將繼續作出正確的評估。自然,作為親身經歷者,我們個人也可從中獲得某些新的認識。”“鄉村合作化運動,是中國億萬農民向往社會主義美好遠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一場偉大的探索和試驗,這個運動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效應。不論人們對這個事業本身在看法上有多大變化和差異,絕不能動搖我對毛主席的基本認識。”“我始終認為,毛主席是20世紀中國也是歷史中國里的一個偉大的人物,盡管他晚年也有失誤,但更偉大的一面是不朽的功績。當他的認識正確地反映了歷史變動的趨向,從而做出戰略決策時,他那披荊斬棘,一往直前,相信群眾,藐視困難,百折不回,義無反顧,務求必成的氣概,以及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貫堅持,都是極具特色的。毛澤東主席在中國革命史上樹立的前無古人的業績,和他的理論成就,無疑已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一部分寶貴遺產,永垂青史。”
請大家注意,杜老在文章自始至終都是滿懷深情地稱呼偉人為“毛澤東主席”或“毛主席”,而從未直呼其名,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情厚誼,假若杜老看到無節操的騰訊網編輯們的斷章取義,不知是何等憤怒!我們重讀歷史沒錯,但重讀歷史必須尊重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尤其必須尊重從那段歷史走過來的人(尤其必須尊重歷史的當事人)真實情感的表達,對歷史的識讀或曲解既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對歷史當事人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我們的后代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文章來源:文清的博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