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經濟是三農危機的救命稻草嗎?
以小崗村分田單干為標志,新中國前三十年通過合作化運動,在農村形成以人民公社為標志的集體經濟,后三十年則是搞大包干,解散人民公社集體組織,恢復小農經濟。如今又一個三十年過去了,農村的發展方向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又面臨新一輪抉擇。
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小農經濟走過曲折的歷程,從當初短期內激發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不久就步履維艱,出現了糧賤傷農、賦稅沉重等越來越嚴重的在三農問題,直到2003年李昌平向時任總理上書直言: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揭開了三農問題的蓋子。后來國家免除農業稅,加大對農業的補貼,似乎三農問題得到緩解,但實際上一場更大的三農危機已經醞釀形成。那就是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發展大量城郊農田被圈占,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農業效率低下,偏遠農村拋荒嚴重,形成了眾多空心村。雖然政府口頭宣稱“糧食十一連增”,但實際上不得不連年增加糧食進口,糧食安全問題迫在眉睫,國家領導人一再強調“中國人的飯碗里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誰能想到,搞了三十多年的小農經濟,到最后連“飯碗”也快保不住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正像當年的改革者,先把國企整垮,然后借口國企沒有效率,一賣了之,實現化公為私,達到私有化的目的。現在他們也把當前出現的三農危機,說成是小農經濟造成的弊端,積極推行“土地流轉”、“資本下鄉”,搞規模經營,發展資本農業,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實質上推行土地私有化。從一“包”(土地承包)就靈到一“確”(土地確權),再到一“流”(土地流轉),最后一“私”(土地私有)這條路線設計不是已經很清晰了嗎?如今,這樣的私有化路線已經不是很新鮮,也容易讓人識破,反而是我們有的專家,鼓吹“小農經濟”的優越性,好像小農經濟才是拯救“三農”危機的救命稻草。那么事情是不是這樣的呢?
首先,筆者認為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背景下,小農經濟只能是一個過渡,最后必然消亡。就像新中國的前三十年,中國農村通過合作化運動走上集體化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以消滅小農經濟為前提,同理,中國要發展資本主義,伴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進一步深化,也必然消滅小農經濟,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而中國的情況是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三十多年,不論從資本的增殖擴張來說,還是小農經濟自身的保守落后,都已經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到了最后被消滅的時刻。只是過程長短的問題。
其二,中國的小農經濟之所以有專家們所論證的種種優越性,恰恰不是小農經濟本身的優越性,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給人民儲存的紅利,是集體化成果的兌現。印度、拉美、菲律賓這些國家是不是小農經濟?解放前的中國是不是小農經濟?為什么印度、拉美、菲律賓等國家小農民經濟、解放前的小農經濟沒有發揮出當今中國小農經濟所發揮出的優越性,反而造成了大規模的貧民窟?關鍵是中國的小農經濟來源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形成于集體經濟的解體,沒有這個前提條件,中國的小農經濟也和解放前的中國、印度、拉美、菲律賓一樣!因此,不是小農經濟本身有多么優越,而是社會主義制度賦予了中國小農經濟的的優越性!反知,社會主義制度消解了,集體經濟動搖了,中國小農經濟存在的前提不再了,這種小農經濟存在的基礎也必然變化,直至與資本主義制度相適應,所以認為在資本主義日益深化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小農經濟的發展只能是一種幻想。
其三,小農經濟確實具有優越性,能夠起到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作用。用另一種說法就是小農經濟仍然可以繼續作為讓農村和農民為中國現代化作出犧牲的載體,可以緩解社會矛盾,使資本主義發展平衡過渡。但是,個人良好的愿望并不能變成統治階級的集體行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從來就充滿血腥。即使是歐美日本這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其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何曾有過一絲脈脈溫情。英國圈地運動“羊吃人”的慘劇,美國壓迫黑奴、消滅印地安人,日本的對外野蠻侵略,歷史和文學書上一筆一筆都有記載,他們的現代化之路何曾像專家所說的“又好又快”,難道不是踏著血腥一路才走到了今天!更不用說拉美、菲律賓這些后發國家,大規模的貧民窟就是無數農民悲慘命運的見證!資本的噬血性決定了資本主義制度就是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成就極少數人的暴富和享樂,難道中國的資本主義會逃出噬血的規律,而不忍心剝奪農民的利益!當然,資產階級為了維護統治秩序,也會作一些妥協和讓步,但其本性不會變,其剝奪的手段只會更隱蔽更殘酷。如果指望他們發善心,違背其階級本性,那只能是妄想!
所以,筆者認為小農經濟根本不可能拉住中國向資本主義急速奔進的這頭野馬,因此它不可能真正解決三農危機,不可能解決中國社會面臨的種種的問題,也就不可能有出路。
2014-7-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