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按:看了紅軍網友的《80后加速懷舊-扇了改革開放一記耳光!》,既感到一種透不過氣來的壓抑,又感到一種如釋重負的欣慰。壓抑者,我們的下一代正在開始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欣慰者,我們的下一代正在覺醒。寫于六年前的這篇舊文,意在勸告我的同齡人在看待毛澤東時代時,要站得高一點,不要人云亦云地跟著瞎罵一通。其感受可與80后互為印證。特借《烏有之鄉》寶地一方發出,以為共享。
現在55歲左右的人,常常稱自己是最倒霉的一代。他們說,剛懂事的時候碰上糧食統購統銷,餓肚子;長身體的時候碰上大躍進,鬧饑荒;求知識的時候碰上文化大革命,沒讀到書;結婚的時候碰到計劃生育,沒生上更多的孩子。真是生不逢時,一步一災啊。特別是講到文化大革命,他們更是憤憤不平。上了大學的,怨恨大學沒上完;上了中學的,怨恨沒有上大學;上了小學的,怨恨沒有學到知識。好像人人天生就是神童才子,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現在百分之百都是專家學者了。
本人也屬于這一代人,按照這些同代人的思維,更是倒霉蛋中的背時鬼。別的不說,只“老三屆”中的第一屆,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可是,我不僅不這樣認為,反而感到自己屬于歷史上最幸福的一代。試列幾條以證:
一、我們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記得小時候,我們看到的農村田土,唯有千百年來小農雕琢過的一點痕跡,阡陌縱橫,與井田制時代沒有多少差異。中國古代農村是個什么狀況?我們的后代雖然可以從歷史中窺見一二,但永遠不可能像我們一樣親歷目睹。然而,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感受更多的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一個貧窮落后、一盤散沙的舊中國,在短短二、三十年內,建成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千百年來古老的小農經濟逐步消失,現代化的工業大國一步一步向我們走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本質變化,大家都可以挺直腰桿做人,在國際上更是揚眉吐氣。對此,我們的曾祖輩以上是不可能體驗到的,我們的下一代除了感受逆向變化外,要想得到我們的這種經歷,需要重新付出巨大的代價。
二、我們享受了最多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雖然不富裕,但沒有經歷過舊中國的貧困。如果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大多數人終生都不得溫飽,甚至淪為乞丐;大多數人也就不起醫,不知多少人早已作古;大多數人更上不起學,至今還是魯迅筆下的潤土。特別值得我們感到幸福的是,在我們的大半生中,不知道失業為何物。即使當一個最被當代人遺忘的農民,也沒有“棄兒”的感覺。更為萬幸的是,一些人到了晚年,居然還保住了“舊體制”遺留下來的“鐵飯碗”(雖然有人時刻想端掉它)。我們的后代則不然,他們從生下來的第一天起,就面臨著失業的威脅,就必須準備為就業而拼殺。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吃不飽飯而淪為乞丐,就不起醫而英年早逝,上不起學而成為潤土。總之,與我們的前輩一樣,受剝削受壓迫。
三、我們趕上了不可多得的和平環境。
中國歷史數千年,戰亂年代多于安定年代,我們恰恰趕上了一個空前和平安寧的年代。盡管列強們無時無刻不想把戰爭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但是,自從抗日戰爭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打怕了美帝國主義,列強們幾十年沒敢對中國動手動腳,更不用說滾到一群海島上去的國內反動派。因此,我們沒有經歷過戰亂,沒有出生入死,沒有顛沛流離。一部分人雖然當過兵,但多數當的是和平兵,沒有或很少打過仗。我們雖然沒嘗過戰亂之苦,但60余年前的“跑日軍”是聽說過的,杜甫詩章中的描述是熟讀過的,戰亂之苦也許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我們有幸在今天以前的大半生中躲過戰亂一劫,在歷史上實屬不易。我們的父輩祖輩沒能躲過,我們的下一代能否躲過,越看越是個問號了。
當然還可以列出很多條,但以上三條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的,是我們有別于前輩和后代的。這三條說明我們大半生是在一個空前清明、安定、幸福的時代中度過的。如果同代人能夠接受,至于什么少數幾年沒吃飽飯,什么文化革命誤了讀書,什么計劃生育少生了孩子,就算得了什么了,更不值得牢騷滿腹。
想想過去、當前和我們的前輩和后代吧。
2002.8.3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