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在農民起義的巨浪中誕生的。其開國皇帝朱元璋本身就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之一。從一個放牛娃到推翻大元朝廷,其精神與動力無疑來源于苦難的底層生活。其建政后,對官宦和社會上層相當嚴厲,以至于至今為精英集團所痛詆。這無疑也是源于其苦難的底層經歷。然而,到240年后,朱元璋的子孫們已經與社會底層完全脫節,而被底層百姓視為寇仇。我在《漢中:朱常浩·嚴如煜》(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968149.html)中描寫了朱家這些不肖子孫之貪鄙短視,之聚斂無度,之要錢不要命。到了這個地步,大明朝焉能不亡。
從朱元璋到朱常浩,這個起于社會最底層的家族無疑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是個漸變還是突變的過程?我不是研究明史的,無由得知。
可巧,在網上閑逛,淘到一本奇書《救荒本草》,此書搜集了可供災荒時食用的414種植物。此書的原序中寫道:
“讀孟子書至于‘五谷不熟,不如稊稗’,因念林林總總之民,不幸罹于旱澇,五谷不熟,則可以療饑者,恐不止稊稗而已也。茍能知悉而載諸方冊,……,豈不為救荒之一助哉。”
可見其作者搜撰此書,實為助黎民度荒。令人詫異的是,書的作者,不是嚴如煜那樣的地方官員,也不是蒲松林那樣的失意文人,而是當時的“周王”朱橚。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兄弟。
明史稱,朱棣和朱橚都是馬皇后所生,是同母兄弟。而有的史學家卻懷疑,朱棣其實是高麗選送給朱元璋的“碽妃”李氏所生。朱棣大家都知道,是從侄子手中奪得皇位的狠角色,即著名的永歷大帝。他開辟了中國農耕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的“盛世”。而知道朱橚的恐怕就不多了,據史書記載,朱橚原與朱棣類似,也有宏大的政治抱負,但在政治斗爭中失敗,轉而做學問。
明朝初年中原地區連年災荒,民眾食不果腹,無奈以野菜充饑,誤食中毒者屢見不鮮。看到這種情況,朱橚親自帶人跑遍封國境內的“山野平地”,“咨訪野老田夫”,采集實物標本,考核篩選出其中可用來充饑的植物四百余種。又專門在開封周王府內辟設園圃,引種野生植物,每日觀察、研究、記錄它們的生長情況,還研究其食用方法,把可供災荒時食用的414種植物的資料編輯成冊,詳細地記載了每種植物的名稱、出產環境、形態、性味、加工烹調方法,名為《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全書兩卷,共收錄食用植物414種,其中來源歷代本草舊有者138種,新增276種,新增部分約占總數的近2/3。書分草部,245種;木部,80種;米谷部,20種;菜部,46種。還特地請畫師把植物的葉、花、果、枝干繪成圖,附在每種植物介紹后面。《救荒本草》面向城鄉老百姓,他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所以,書中語言盡量簡練、通俗明白,甚至還使用當時民間流行的簡化字。突出植物圖畫的精準和栩栩如生,求其直觀、可分辨。
明代開封的讀書人李濂到山西做官,他將朱橚于開封刊刻的《救荒本草》初本帶到太原,于嘉靖年間重刻,并為之作序。他在《重刻〈救荒本草〉序》中說:
“是書有圖有說,圖以肖其形,說以著其用。首言產生之壤,同異之名,次言寒熱之性,甘苦之味;終言淘浸烹煮蒸曬之法。……或遇荒歲,按圖而求之,隨地皆有,無艱得者。茍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書也,有功于生民大矣。”
明代徐光啟編撰的。《農政全書》將《救荒本草》全文收載。清代重要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中“草木典”的許多圖文也引自《救荒本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吳其濬在撰寫《植物名實圖考》這部重要的植物學著作時,不但效法朱橚通過實際調查和收集實物的方法來取得第一手資料,而且直接引用了《救荒本草》中的大量圖文。
對朱橚此舉,長史卞同嘆曰:“今殿下處富貴之尊,保有邦域,于無可虞度之時,乃能念生民萬一或有之患,……,茍或見用于荒歲,其及人之功利,又非藥石所可擬也。”
說到“藥石”,朱橚更可彪炳史冊。洪武二十二年,朱橚因政爭失足,被流放到云南。那時的云南是蠻荒之地,當地風俗落后,衛生條件差,傳染病和各種疾病肆虐流行,而各族群眾普遍缺醫少藥。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朱橚組織本府的良醫李佰等編寫了方便實用、“家傳應效”的《袖珍方》一書。全書四卷,共3000多方。其中有些藥方還是周王府自制的。這部著作編著嚴謹,“因疾授方,對方以授藥”。總結歷代醫家用方經驗,“條方類別,詳切明備,便于應用。”《袖珍方》這部書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對我國云南貴州一帶的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更令人驚嘆的是,朱橚主持,由教授滕碩、長史劉醇等人執筆匯編出《普濟方》。這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方書,載方61739首。
全書大致分為12部分,卷1~5為方脈,卷6~12為運氣,卷13~43為臟腑,卷44~86為五官,卷87~250為內科雜病,卷251~267為雜治,卷268~272為雜錄和符禁,卷271~315為外傷科,卷316~357為婦科,卷358~408為兒科,卷409~424為針灸,卷425~426為本草。
編次條理清晰,內容十分豐富。自古經方,此書最為完備。資料除取之歷代方書外,還兼收史傳、雜說、道藏、佛典中的有關內容。李時珍在編著《本草綱目》時雖然瀏覽文獻達八百余種,但不少失傳醫籍他無法看到,幸得《普濟方》中摘引,《本草綱目》中所附藥方源于《普濟方》中的比例相當大。
作為朱家掌權后的第二代,既出了朱棣這樣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出了朱橚這樣不忘生民疾苦,具有悲憫情懷的學者。這與他們出生于艱難困苦之中不無關系。朱橚出生時,朱元璋還是韓林兒手下的大將,朱家還在戰爭中奮斗,無由沾染后輩的紈绔習氣。
如何評價朱棣,史家眾說紛紜,我就不置喙了。而朱家第二代出了朱橚這樣的學者,他“山野平地”,“咨訪野老田夫”,說明統治地位尚未能將這個家族與社會底層隔離開來。有意思的是,醫藥竟成了朱元璋的這一支后輩的謀生手段。在明末農民起義的亂局中,起義軍“主輯太祖嫡生五子后裔、錯殺千百不留一丁”,朱橚的第12世孫朱敷錚,靠師爺姜輔明裝扮貨郎,攜渡黃河,逃過追殺,直奔彰德(安陽)尋宗親得助。后繼先祖方劑藥業為生,寄居彰德。
中國歷史中,一再上演改朝換代的戲碼。其中靠農民起義登上高位者不少。然而掌權后,或早或晚,漸漸忘記底層的艱辛。結果一代不如一代,直至演化為社會生存的最大障礙,導致“天之道”啟動,將其掃蕩殆盡。懲于前朝覆亡之鑒,新王朝的首腦往往對子孫嚴加訓導,對官吏嚴厲約束。
反思毛澤東時代,一再反對官僚主義、要求干部參加勞動、將軍下連隊當兵、知識分子與工農結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批評衛生部是“城市老爺衛生部”,文化部是“帝王將相部”、“子才佳人部”、“中國死人部”。毛澤東更對高干子弟的特殊化深感憂慮,“現在有些高級干部的子女也是‘漢獻帝’,‘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嬌生慣養,吃不得苦,是溫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級機關的托兒所、幼兒園、部隊的八一小學,孩子們相互之間比坐的是什么汽車來的,爸爸干什么,看誰的官大。這樣不是從小培養一批貴族少爺嗎?這使我很擔心呀!”(《建國后毛澤東憂慮:已有干部子女比誰爸爸官大》新華網2014年07月01日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4-07/01/c_126693959.htm)
毛澤東離開我們已經40年了,現在回首,不能不佩服他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理解,不能不佩服他視野之遠大開闊。事實證明了毛澤東的憂慮絕非空穴來風。一批“紅二代”、“紅三代”、“官二代”、“官三代”已經富可敵國,遠離社會底層的勞動者,而去加入什么克利翁國際名媛俱樂部了。共產黨的中央黨校居然聚集了一批為富豪階級政治綱領鼓噪的“精英”。歷史慣性之強大,遠超出了人們的預計。而新時代的朱常浩、朱華奎們,是否看到了明末的烽煙?
讓我們的視線離開這些不肖子孫,回到朱橚的視野里。下面是網上能閱讀或下載《救荒本草》的一些地址:
閱讀(無圖):
救荒本草原文 http://www.guoxuedashi.com/a/19880i/264526m.html
《救荒本草》-原文閱讀及全文檢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20/10/59277_500241613.shtml
下載:
http://vdisk.weibo.com/s/umnkumw9ICu25
http://www.hackhome.com/XiaZai/SoftView_84291.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7637998.html
讀者不妨下載瀏覽一下,回憶一下當年吃過哪些,認識哪些,哪些是你知道的中藥,哪些已進了今天的菜籃子?這閱讀輕松而溫馨,適足調理緊張的心情。如果哪天遇到了“生民萬一或有之患”,沒準還能救您一命。別看現在都為營養過剩發愁,看一看國內越轉越難的經濟機器、日益尖銳的社會對立,國際上歷歷在目的廢墟與饑荒、烽煙四起的國際關系,誰敢保證我們不再需要救荒?當年朱橚編寫《救荒本草》時,不也是“今天下方樂熙雍泰和之治,禾苗產瑞,家給人足,不必論及于荒政”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