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覺醒后的那個清晨,走來了中國共產黨
——讀文化“三自”以紀念中共建黨九十周年
作者:一清
寫這個題目時,正是清晨。
清晨總是給人以清晰的思考,灑水車走過大街的安靜,清潔工已開始了新一天的職責,林子里的小鳥已迎來了第一輪的歡樂鳴唱。
不能說這個清晨與歷史無關,倘若談玄,這清晨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但是,本文不想做一些思想家常做的事,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而是想反。
最近有一位高人說,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的日子。
你能說這個話俗嗎?或者,你還有什么樣的概括比這個更讓人容易接受與明白?
所以,對于中國共產黨的誕辰,我就用了上面的這個標題,便覺得把什么事情都講清楚了: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清晨,走來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有了一種叫做新鮮的東西,新的空氣新的陽光新的時日新的活法還有新的世界觀價值觀,從此中國也有了很多的改變,而且世界也有了很多改變……
(一)
歷史的星空。華夏中國,幾千年。
幾千年一定是由無數個清晨組成的。就是在1921年7月1日的那個清晨,才有了一個值得隆重記念的覺醒。有一群人,他們相會了、聚合了,改變歷史的手握在了一起。因為這種覺醒,他們認清了世道的一切,他們知道東方之與西方以及西方之與東西,他們明白了作為東方人、作為中國人的責任與地位,以及這種地位背后的糾結和牽扯,他們知道了作為世界主流價值的人文學術體系建構所強加給這個民族的失敗屈辱,他們明白了歐洲人所進行的殖民侵略與掠奪的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社會與文化經受著的是何樣慘絕人寰的撕裂與疼痛。這種疼痛已歷經200多年了,不能讓這種疼痛再進一步撕裂中國的國土了,國土撕扯得已經夠動人心旌了,還有與之相伴的民心的撕裂。則是他們想到的是,這個民族的成員們必須抱團、必須攜手、必須尋找。于是,他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讓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主義,這個從來就不信有救世主、“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的共產主義……于是,他們有了自己的組織,由馬克思主義思想所統領的組織。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清晨,中國蒼茫的地坪線上走來了這支隊伍,中國的歷史晨光里走來了這支隊伍,這就是今天的共產黨。這一個早晨所發生的一切,是華夏文化的一種涅盤,是東方文明的一種蝶變,是一種可以稱之為文化的真正覺醒。正是這種覺醒,才有了后來的一切改變:經過了28年驚天泣地的浴血之戰,北平城頭的老樹萌發了新芽,一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型的活色生香的國家以它偉岸的身軀,挺立在東方的,這就是新中國。又經過62年的奮斗,一路風華,一路長歌,中國成了今天的中國,一個讓世界覺得活力青春的中國,一個讓世界覺得渾身是勁的中國。
“昨天的路在哪里?”
經常,我們面對著活力中國的建設速度,每到一個城市,便找不出十年前八年前甚至三年前的舊城印象。就像三年不見的鄰家少男少女,總是有出落得越來越偉岸越來越漂亮的感覺,青春在他們的身上,總輝耀著一種變化中的靚麗。用這種感覺來形容目下的中國,就是一個字:爽。
在歷史的星空下,有成串的人走過,當然有老子莊子,孔夫子孟夫子,還有屈原、魏源、孫武孫臏、公孫龍子鬼谷子等等,還有蘇軾曹操成吉思汗曾國潘孫中山等等等等,一撥又一撥的,這才有了中國歷史那一幕幕的綿遠悠長。當我們把這千年劇情作一次性文化消費時,我們所看到的已然不是某君某臣某書生的音容與憤怒,而是包容了古漠大荒長河落日江南春雨山復斜陽的交響音詩,時而有劃過了天地時空的拉弦震顫,時而有溫潤心田追問靈竅的低吟與詠嘆。憂郁的、詼諧的、燦爛的、華彩的;嘈雜的,喧鬧的,還有痛苦的、沉醉的、失落的,那是中國歷史歡樂與憂傷的交匯,是抒情小提琴與低音大銅管的對話……歷史,終于走到了那個清晨,在清晨匆匆而過的身影里,走過了陳獨秀、李大劍、瞿秋白、毛澤東、朱德、王明博古張聞天,這個隊伍里,有彭德懷的身影,有周恩來言笑,有劉少奇無言,有鄧小平的幾起幾落;在這個清晨,還走過了中共的第三代領袖、第四代領袖……
當身影一一成為過客,歷史并沒有疲倦,它總是以百鳥的歌唱來迎接新的一天。這就是我們為什么總感到青春在身的原因所在。從1927年至今,九十年了,其間的可歌可泣已經成了音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因為這個黨自成立的那天起,便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所在:那就是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這就是一種高度的文化自覺。沒有這種自覺,就不會有九十年的堅持;沒有這種堅持,就不會有九十年歷經風雨不減初衷的自信;正是因了這一份的自覺與自信,才有了今天輝煌于世的自強。
文化自覺,主要指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覺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是對文明進步的強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先決條件。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自覺的程度。可以說,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僅關系到文化自身的振興和繁榮,而且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
這是云杉在《文化自覺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強》一文開篇所闡述的要義。深刻、通透,正所謂舉目遙觀十萬里,讓人難免不生通天徹地這慨。云文接著說:“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政黨。回顧近90年的奮斗歷程,我們黨總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覺醒和覺悟,來把握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推動事業發展。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建設改革時期,每逢重要歷史關頭,都緊密結合時代條件,從實現黨的中心任務出發,高舉起發展先進文化的旗幟,闡明自己的文化綱領和奮斗目標,提出切實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實現文化的歷史進步中,有力地推動了黨的事業順利發展。”我們這里把所推動順利地發展“黨的事業”可以置換成“人民的事業”,因為人民利益的實現,就是黨的目標的實現,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黨性與人民性的一致性的道理。文化的覺醒和覺悟,應該說在90年前的那個早晨就實現了,這才有了這風雨兼程九十年的堅守與奮斗,并一直走到今天全球囑目的高地上,而且迎著晨光,還將繼續攀登,直至英特納雄納爾的實現。
(二)
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民族大家庭里,行走在世界囑目的光影里,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自豪。回瞻民族歷史近200年的沉淪,對比著今天的自由與富強,何止是兩重天的感覺。今天的現實,該是晚清以來志士文人萬千百姓們所憧憬所夢盼的。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多少個年月里,去留肝膽兩昆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人們何止萬千。他們或咆哮于天地間,或激憤于書紙里,“風吹過 雨打過,鐵蹄踐踏過;火燒過 刀砍過,列強分割過;撫摸著傷痕昂起頭,吞咽下屈辱心如火。”只有在共產黨誕生后,從那一個早晨開始,一切才得以改變,在共產黨的鐮刀斧頭旗下,這個民族才“走過長夜,走過坎坷,走進曙色”,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與輝煌。
輝煌的中國,是一個自信的國度,這九十年的長途,一路走來,我們該以怎么的心情來梳理這一段復一段的漫長細節,從而在文化自強的新征程里續寫新樂章新篇什呢?云杉“文化三自”的第二部分有簡約概括,可謂精彩——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只有對自己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中華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氣度,正是有了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形成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這一段文字既有“梳理”,亦有“期許”,讓讀后的我們既有歷史因由的曉暢,亦清醒于現在的我等該欲何為。崇論閎議,尺寸千里;指古摘今,無不心折。
好文章,總是耐人尋味的。
在這九十年的行程里,確如云杉文章所言,文化自信的氣度,一直伴隨著紅旗指引下的人們,奮發圖強,走過了風煙一路風雨一程。確實,隨著國運沉浮、民族興衰,我們也有過不自信,錯把妻子當帽子,錯把風塵當滄桑,這是需要引起我們反思的,特別是當今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多樣,保持我們的民族自信,是一個尤為重要的問題。
正如云杉文章所言,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回瞻我們九十年的風雨歷程,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這一群人對于自身信仰的堅守和自信,才有了我們一路之上的披星戴月旰食宵衣和前行勇氣。二十世紀之初年代,那是一個風雨如磐的年月,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家魔怪舞蹁躚,中國共產黨人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上海的窄巷里走到了井岡山的星空下,由此,走過了炮火的硝煙,踏過了雪山的綿延,淌過了延河的深情,書寫了解放的詩篇。當28響沖天的迎新禮炮在天安門上空炸響,宣告了一個民族崛起的尊嚴……自此,中國走入了新世紀。然而,在共和國甫建之初,我國遭受到了來自世界另一陣營的生死挑戰,以美國為首的13個國家的軍隊,將槍口鎖定了新中國的大門,把戰火燒到了我們的眉眼下,鴨綠江上,硝煙彌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經受著邪惡挑釁的嚴峻考驗。但是,帝國主義可是打錯了算盤,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敢于亮劍的隊伍,是一個有著文化自信的政黨,這種文化上的自信,決定了他不畏任何強權,不懼任何威脅。在小米加步槍的現實窘境下,中國人民勇敢地面對武裝到牙的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中國人民志愿軍以男兒血性的英勇最終將敵人逼到了談判桌。從此,一個傲然挺立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以它和平之師稟然不可侵犯的英姿,一洗了數百年沉淪而遭受屈辱的歷史。可見,一個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多么的寶貴且不可或缺。所以,在此基礎上理解上段引用的云杉文字,便顯出了價值所在,或者在自此基礎上讀懂“文化自信”之義。
云杉文章也有這樣的一段警示——
同時也要看到,在對待自身文化的態度上,伴隨著民族興衰、國運沉浮,不時出現“自卑自棄”和“自大自傲”兩種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對文化發展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現在,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們以理性、科學的態度進行文化的反思、比較、展望,正確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確對待別人的文化,充分認識中國文化的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進一步堅定我們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這應該是盛世的警示,越是在我們前行之途上馬蹄輕疾的時候,越是需要這樣的警世提示。所以,在接下的文章中,云杉提出了要保證“做到文化自信”的關鍵點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云杉文章在“不忘本來”時闡釋說,對于當今的我們來說,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豐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們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定海神針”,唯有始終不渝的堅持和千方百計的弘揚,才能惠及當代、恩澤后人。——要說,這樣的論述,是不得不讓人心服的。宏大表述的文風能夠如此,足見執政黨的那一份自信及裹攜而至的王者之風。
(三)
自強,一直是我們的目標和追求。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為的就是我們民族的自強。
從那個早晨走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就抱持著這個目標。
云杉說,所謂“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實際,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以建設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就是要使我們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影響力、活力與創造力、競爭力,從而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強國。云杉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有了顯著提高,更應當深入思考‘經濟發展以后要干什么’”。這個問題提得及時提得好。正如云文所提出的,“在國際社會中,像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運,就必須有自己的文化設計,有自己的文化力量”。所以,在接下來的這一章節里,云文提出了“文化自強的方向、目標與路徑”的大思路、大戰略。
在云文的“自強之魂”一節的論述里,講清楚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即要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的自強,必須先要解決靈魂性的東西,“文化的靈魂是什么,就是凝結在文化之中、決定著文化質的規定和方向的最深層的要素,就是核心價值觀”。“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選擇”。“講軟實力、文化力,從根本上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歷史和現實反復表明,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統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動。”
中國名博沙龍成員摩羅撰寫過一本名之為《中國的疼痛》的書,論述過歷史上因為歐洲人所進行的殖民侵略的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社會與文化經受過的慘絕人寰的撕裂之痛,這種持續了兩百年的疼痛導致了中國不同群體之間深刻的認同危機。從魏源林則徐,到康有為梁啟超,到魯迅陳獨秀,他們伴隨著民族的失敗和文化衰亡所體會到的絕望和痛感,無不讓人感喟其辛。正是從這些中華英才和前賢們的疼痛經歷上,我們看到了九十年前的那個早晨于我們今天的意義;也由此深思云文所言的建立獨我所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不可猶疑。200年的疼痛,200年的追索,只有到了共產黨走來的那個清晨,才有了一路的逶迤壯麗、一路的可泣長歌。
九十年的中國長路,60多年的建設騰飛,讓我們明確了一個最基本的東西,那就是我們文化靈魂的建設,是解決中華民族文化自強的首要之選。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華夏各民族人民,以他們特有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深知,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是何其重要。回顧九十周年前的那些日子,西方殖民者在用槍炮征服中國的同時,他們所干的就是建立一整套的話語體系,用來摧毀中國人的文化尊嚴,在他們用誣陷的手段對中國人的行為進行卑賤化描述時,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殖民地的人們接受他們的價值觀,接受他們所制定的人文價值體系。他們的文化政治學可不像他們包裝的那么光鮮,在那些光鮮的外表里,包裹著他們希望灌輸給被支配的群體,從而售賣著他們的貨色。在上個世紀的初始年代,中國知識精英們因感喟于中國的積弱,試圖奮起直追,他們從批判國民劣根性入手,進行了大規模的文化批判運動,或許不無價值,但經過歷史的沉淀和反思,在走過了幾十年后再回頭看,時賢們的這種國民劣根性的撻伐之戰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主宰那個時代普世人文學術建構的一部分,客觀上也許正是殖民者文化的歡迎之舉之為。好在,有了那個清晨里一群人的覺醒,在洞穿現實風云的迷霧之后,他們選擇了國人的自強。越經百年的故事,歷史終歸教育了我們,任何對中國民眾進行卑賤化描述與改造的努力,都不會在列強強權文化的狹道里走出坦途走出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他們從紛亂的世相里入木三分地看到了中國靈魂性東西的塑造才是拯救中國于水火的唯一,他們的紅船聚首就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真正覺醒。他們更多地從振奮精神,牽手農工,走工人與農民的力量聯合之路,這才有了驚天動地的一番事業崛起,這才有了鐮刀斧頭旗幟高揚,這才有了今天民族之林位置的穩固。所以,云文所說的要實現文化的自強,必須先要解決靈魂性的東西,這個靈魂性的東西就是那一群人一直以來的堅守,堅守到今天的輝煌,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而這個靈魂的奠定,就是從那個早晨開始,便有了追求便有了方向。這就是中國共產黨誕辰的意義所在,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直走到今天且越走越強大的根本原因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要建立在這樣雄厚的歷史基座上,因為它代表了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也踐行了科學發展觀的康莊正途。如是,正如云文所言,便找到了“文化自強”的“方向、目標與路徑”,在科學合理的文化格局建構完成后,中國的文化自強之路必定坦途通天,一如中國共產黨的旗幟,在八九點鐘的的陽光里,把鮮艷的喜悅灑向每一個自信的中國人。
(四)
一直期望著在中國共產黨誕辰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有一部交響樂出現。可以是無標題的,因為主題的宏渾特點,就表現了這部交響樂的指向性與惟一性。
或者,我們叫它《晨光中國》也行。
奏鳴曲式的“晨光中國”,它展示的是一個早晨里發生的一切,在一種類戲劇性結構中,在越經呈示部的性格表現后,它的旋律流淌在展開部,波瀾壯闊的社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有如音樂大師在用各種手法將呈示部中的各個主題加以變化,從而華彩疊出山鳴谷應——而這,僅僅只是中國共產黨人所努力創建的“晨光中國”的第一樂章,九十周年的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樂章中書寫著華彩誦唱著大音。走過九十周年的迤麗風光,越過九十周年的山山水水,還有第二樂章的抒情慢板,第三樂章的快速舞步諧謔歡暢……
一想到管弦共奏所烘托而出的那一輪朝陽,想到春風過處的一片綠意生動,便有止不住的百年懷想。讓思想越經中國三百余年的歷史時空,華夏民族,何以這樣步履從容過。中國人今天的足音,那是注定要牽動世界目光的強者舞步;中國人自信的眼神,那是定然要影響華爾街財富曲線的必看表情。中國正大步前行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體的文化自強之路上。中國,從九十年前那一個覺醒的早晨之后,陽光伴我長行,前面的路,更寬更廣……
(一清,中國名博沙龍主席,商務印書館漢語世界文化總監,年度漢語關健字詞點評專家組成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