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末時點考核效應如期顯現。上證報記者獲悉,四大行6月存款大增2.2萬億,同期貸款新增約2900億。有預計6月全部金融機構存款增加可能達到3萬億,同期貸款新增量可能達到9500億左右,交行金研中心則預計當月貸款高達1.1萬億。
這對股市而言,恐怕是最值得振奮的消息了。因為,這些貨幣數據可能正在印證中國經濟開始回暖。第一,銀行存款快速增加,說明銀行有錢可貸;第二,貸款增加有度,并未與存款增加同步,加之房地產投資貸款受到限制,這說明貸款所增加的數額屬于實體經濟真實需求增長。從某種意義上講,也證實了我們對股市初現“經濟底”的判斷,當然這同時也突顯了中國股市“貨幣底”的真實存在。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資本底”,如果“資本底”可以確認,股市向好將“美夢成真”。
那“資本底”何時出現?我們說股市“四重底”:政策底、經濟底、貨幣底和資本底。這“四重底”各有不同的特點。“政策底”在政策發布的一瞬間就出現了,但政策轉化為經濟現實具有遲滯效應,通常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所以“經濟底”的出現往往會滯后于“政策底”。
無論是經濟還是股市,向上拉動當然不能全都指望錢的作用,也需要依靠改革所產生的供給動力,但無論如何,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所以,我們必須看到貨幣政策方向發生逆轉。這正是所謂的“貨幣底”。但是,貨幣政策的轉向一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定是一個從弱漸強的過程,但無論如何,貨幣政策轉向的任何動作都會帶來股市預期的轉變,從而形成“貨幣底”。
而最難、最緩慢的過程是“資本底”的出現。盡管,貨幣政策轉向必將導致存貸款利率下降,從而加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抬高股市估值。但這個“貨幣底”只是“資本底”出現的必要條件,還缺少充分條件。這個充分條件就是:貨幣轉化為資本、尤其是轉化為股權資本。市場和政策必須形成與之相匹配的條件。比如,不是利率略有下降,或僅僅是有下降的預期,人們的風險偏好就會立即增加,債權投資的相對安全性以及投資偏好的慣性,一定得等到利率降到實在不太合算的程度,這些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才會轉向;再比如,股票市場確實是在初期的時候出現了一些賺錢效應,尤其是更多公眾判斷比較容易的藍籌股產生一定的賺錢效應,不用多,只要感覺上風險與收益對稱,錢就會流向股市。這時就會出現真正的“資本底”。
從技術上說,“資本底”可能不在大勢的拐點上,而是放棄掉魚頭之后,魚身子的部分。正如楊百萬常說的:做股票不吃魚頭、也不吃魚尾,而要吃魚身子。不吃魚頭就是因為股市啟動初期風險很大,吃不好扎嘴。而在我看,魚頭其實就是等待“資本底”的過程。低風險偏好的股票投資者,需要耐心。
現在是什么階段?說實話,當下股市的情況相對復雜。“政策底”、“經濟底”都出來了,“貨幣底”似乎也出現了。但“資本底”出現之前,股市恐怕還要經歷很多折磨。比如,我們確實看到滬深股市“凈開戶人數”已經連續兩周超過10萬,并呈現正增長。那是不是預示著股市投資資本在增加?不一定。因為,它可能是打新股的需求所致,二級市場資金是增是減,還需要觀察。再比如,銀行存款大增是應付半年考核而大規模攬儲的結果?還是“金融空轉”的資金回流的結果?我們希望是后者。因為,投資股票,錢必須先進入銀行的賬戶上,所以如果是貨幣市場基金減少而形成的存款增加,那將意味資本市場對資金的吸引力在加強。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所以,到底是什么情況,我們同樣需要觀察。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貸款利率下降。貨幣市場、存款市場的利率傳導到貸款利率需要過程。一個重要的觀察點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因為它更貼近真實的貸款市場利率。而目前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卻是有所下降。
基于上述分析,我主導的“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研究團隊認為,“資本底”的出現已經不太遠了。前提是:貨幣政策在逐步放寬的路上,“金融空轉”規模被有效壓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