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顯示,中國的網民超過6億人,網購營業額也早早突破千億大關,由此應運而生的網絡支付乃至互聯網金融服務得到迅速發展,成為傳統銀行經營模式的真正挑戰者。
不過,對于有些人所說的互聯網金融能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特別是實體生產型企業融資難的困境,筆者不敢茍同,更不用說互聯網金融正在逐步取代傳統銀行的作用和功能。應當看到,互聯網金融對于“網內”客戶,特別是那些網店的短期融資可提供有限幫助,但這并不能證明互聯網金融能夠解決“影子銀行”都無法解決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頑疾。
筆者在和一些江浙地區的企業老板交流時發現,他們的融資渠道依然是通過銀行的信貸審核,或通過私人融資的渠道獲得資金,沒有一筆資金是通過互聯網金融獲得的。因為金融萬事,安全為首。不管什么形式的貸款,確保企業還錢是重中之重。然而,在當今企業信用體系相對脆弱的大環境下,任何貸款都會存在違約的可能和風險。
一位中資銀行的高管曾對筆者說,如果互聯網金融的“盈利模式”沒有根本性改變,那么它的“逐利方法”將和銀行一樣,沒有可比的競爭優勢是難以為繼的。因為無論是銀行還是互聯網金融,能夠保證客戶按時還錢是最核心也是最令人揪心的事情。幾乎所有銀行都有過同樣的經歷:貸出款之前,銀行是爺爺;貸出款之后,銀行就成為孫子,天天盯著客戶去要債。銀行尚有能力和人力忍受要債的艱難,而互聯網金融根本不可能承受這種消耗戰。
互聯網金融在創造資金積累的奇跡的同時,卻也造成了巨額的“資金泡沫”。當資金不能投入國家最關鍵的實體產業時,過度積累的資金將產生“泡沫”,會助長市場通脹的勢頭,為經濟和金融的安全平穩發展埋下潛在危機。因此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流動監管刻不容緩。
隨著改革深入發展,中國將涌現更多小微弱企業。這些企業中很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實體產品,只有虛擬的概念產品,或是咨詢,或是信息,或是資料服務等,在增值效應方面面臨更大的困境。如何幫助這些新生企業生存和發展,將是中國金融業的巨大機遇和挑戰。▲(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