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余額寶問題的辯論不斷升級,從利率市場化、貨幣基金、金融安全,到銀行高息差、銀行業壟斷問題等等,余額寶為什么會引起如此廣泛的爭議呢?因為多數人忽視了余額寶問題反映的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層次的問題,所以很多爭議都陷入片面狹隘,以至于混淆不清,甚至把余額寶與銀行對立起來,有不少經濟學家在談余額寶問題時也是如此,誤導了這場辯論。
中國銀行業的高利潤是中國經濟體制問題的核心反映,而不是銀行高凈息差或者銀行業壟斷問題那么簡單,它是國家財稅制度、社會保障體制、產權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匯率市場等不健全不協調的集中表現,是國有銀行利潤沒有上繳國庫,而將政府分配轉為部門分配的結果,同時也是國內外貨幣政策差別的結果。
銀行的存款利率低,貸款利率高,才會形成高息差,發達國家的息差一般很難超過1%,而國內的息差是它們的5、6倍,這是造成了國內銀行業暴利的主因之一,因此市場認為這是中國銀行業壟斷造成的結果,真是這樣嗎?我們不妨拆解下銀行高息差的成因,以看清其深層原因。中國的儲蓄率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2013年中國國民儲蓄總額占GDP比例排世界第三,比率為51%,如此之高的儲蓄率,還要求較高的存款利率,符合市場規律嗎?所以這里會引發了一個關鍵性的思考,那就是中國的儲蓄率為什么那么高?只有研究清楚這個問題,才能明白利率高低的問題。
形成中國儲蓄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兩極分化與社會保障不健全,而這兩個問題的原點又是財稅問題。譬如稅制,稅制有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調劑貧富差距,收富人的稅來幫助窮人,以維持經濟的平衡,不然富人會越來越富,窮人會越來越窮,經濟與社會就會崩潰。富人的天職是幫助窮人,互濟才是可持續經濟的動力源,但有些富人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不管哪個國家,都要通過稅制來調節貧富差距。中國當前貧富差不斷拉大,這說明稅制存在問題,再加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所以導致弱勢群體太多,由于弱勢群體擔心未來,不敢消費,這就形成了高儲蓄的現象。可見,中國高儲蓄的根源在于財稅體制不公平與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
當前,中國的產權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匯率市場等不健全不協調也是造成銀行的高息差的主因。例如證券市場是具有普惠功能的市場,但是長期以來,證券市場管理不當,以至于熊冠世界,完全失去了其普惠于民的功能,所以國內金融市場的不配套不健全,造成了民間投資無門,只好把錢存在銀行里,形成了低效儲蓄。一面是社會融資需求比較高,一面是儲蓄率比較高,這一結構是中國經濟體制扭曲的典型表現,所以把高息差成因都歸于銀行有些片面。如果經濟體制的矛盾不解決,余額寶這類金融創新同樣無法理順利率問題,連一個股市都管理不好,難道還能指望余額寶這類創新去改變銀行業嗎?余額寶能改變中國的高儲蓄率問題嗎?所以國內的市場存在割裂、不健全、監管不當等現象,阻塞了民間通往財富之路,導致了存貸的兩極化,形成了銀行的高息差。
另外,中國的存款利率受制于美歐日的低利率環境。按中國的實際情況,國內在前兩年高通脹的時期就應加息,但是央行沒敢動用加息手段,而是采用了提準或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控物價,為什么?因為國內國外利差過大,加息會引發熱錢大量流入套利,會導致內部通脹難降,房地產價格高企,外匯儲備激增,只好又被迫去購買巨額美債。現在回頭來看,自余額寶成立以來,也是銀行間市場相對動蕩的時期,也是熱錢流入中國較快的時期,中國1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大幅增加到4374億元,創下去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連續第六個月增長,說明了熱錢與國內利率走高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中國當前的利率與匯率都是在補貼發達國家,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國內進一步提高利率,對發達國家的補貼會更高,國人自己抬高利率給熱錢抬轎子,難道不荒誕嗎?所以從內外利差問題來看,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時點本身就存在問題。
銀行儲蓄本來就不是財富增長的主要手段,貨幣基金同樣也不是普通投資者財富增長的主要手段,貨基一般來說是大資金規避市場風險時的最后選擇。居民本應關心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問題,而不是儲蓄利率問題,更應注重對自己的物權、股權、債權、知識產權、管理產權,勞動力產權的追求,更應從工資、社會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積極爭取自身利益,從而走上財富之路,而不是糾結于余額寶之類的理財產品。
在余額寶問題的討論上,可以看出經濟界以及廣大民眾至少對三方面的問題是缺乏認識的,一是對中國的現行經濟體制缺乏認識,二是對貨幣基金的功能缺乏認識,三是廣大民眾對如何累積財富缺乏認識,正是由于這三種認識的缺乏,才會出現余額寶這類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才會出現很多偏執的認識,才會形成社會廣泛的議論與爭執。
附文:馨月:余額寶增加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
“貨幣——商品——貨幣”這是一般企業獲取財富的方式,但是銀行不同,銀行是直接把貨幣作為商品,通過“貨幣——貨幣”的方式來積蓄財富,因此以貨幣為商品的盈利模式使銀行業成為了資本家最渴望分享到的一塊蛋糕。當中國的幾大門戶網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并獲得巨額財富之后,他們自然開始向金融業靠攏,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銀企結合體原本就是金融發展史的規律事件,但是國內的銀行業牌照是稀缺資源,不容易拿到,所以圍繞“貨幣——貨幣”這一致富模式就發生了很多故事,為了走上財富之路的捷徑,金融創新就應運而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產生也是如此。
金融創新有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維護金融系統性安全,如果金融創新不斷給系統性安全帶來威脅,那就不是金融創新,而是金融創傷,美國的CDS、CDO等很多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就是金融創傷,所以近幾年來這些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大幅下降也是合理現象,而美國經濟也伴隨這些負面問題的糾正逐漸回暖,這都是存在因果關系的。僅僅不到5年的時間,國內的金融創新就將中國經濟推向了危機邊緣,這令人匪夷所思,經濟危機時期被多數國家的經濟學家們所否定的一些有毒創新,在中國卻得以快速發展,影子銀行就是一個鮮明的案例,明知某些創新會危害經濟,危害社會,卻放任發展,這就是中國式金融創新的困惑,所以國內很多的金融創新是需要深刻反省的。創新的目的是讓金融系統更和諧更安全,并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反之就不能稱為創新,所以很有必要將當前互聯網的金融創新全面置于系統性安全之下來考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分析金融創新的真與假。
互聯網具有宣傳上的天然優勢,所以網際間為互聯網金融站臺的自然會多一些,但是有些后臺問題是必須要討論的,不然就會讓金融風險杠桿化、擴大化,面對于每一種金融創新,都不要急于豎起大拇指,而是要有懷疑態度,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認真研究,才能給市場提供各個角度的意見,這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態度,也是對金融創新的負責任的態度,因此需要對“余額寶”等方式的金融創新做一些必要的梳理。
“余額寶”接軌“天弘基金”,而“天弘基金”將這些資金主要投向是貨幣基金,所以“余額寶”可以看作是降低了門檻并施行T+0機制的貨幣基金,從運作原理上來講,“余額寶”首先就抬高了自身風險,它隨時要面對贖回的壓力,正因如此,余額寶對單個賬戶的資金上限做了限制,數額為100萬。貨幣基金屬于穩健保守的投資模式,相對比較安全,收益率一般并不高,所以一直以來國內貨幣基金的規模并不大,但“余額寶”卻一反常態,發展勢頭很猛,半年時間就達到了2500億的規模,且7日年化收益率為6.46%,令人始料未及,而之后發行的微信理財通、百度百發、網易添金的收益率都在不斷提高,從7.529%一直飆到超過10%,貨幣基金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收益,令人有些提心吊膽,為什么貨基獲取高收益會讓人感到不安呢?因為貨基的收益率直接標示著金融系統性安全問題。
2008年美國的金融風暴就是從短期資金批發市場的擠兌開始的,美國的銀行業、基金、影子銀行等都通過短期資金批發市場拆借資金,所以當有毒金融衍生品發生違約的時候,短期資金批發市場就率先爆發了擠兌狂潮,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了,金融危機迅速蔓延。美國短期資金批發市場與國內銀行間市場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國內的影子銀行主要是銀行業發展起來的,當影子銀行風險開始顯現的時候,銀行的流動性就會出現困難,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的額度就會增加,拆借利率相應就會走高,貨基主要是通過同業拆借等方式獲取收益的,貨基的收益率越高也標示著金融系統性風險就越高,所以說“余額寶”或“類余額寶”等收益率的不斷抬高令人感到不安,因為金融市場釋放出了危險的信號。由于“余額寶”吸引了大量的貨幣,所以在同業拆借上有了較強的話語權,如果未來銀行業的高風險顯現,出現違約,造成銀行間市場擠兌,那么“余額寶”等貨基為規避風險又將是退出市場的主力軍,這對金融市場的威脅明顯加大了。這里還要強調一點的是,貨基在金融危機時也容易產生重大損失。
當前國內金融面臨的另一大風險就是非法熱錢流入,非法熱錢的大量流入一方面加劇了房地產泡沫的困局,另一方面強迫中國的外匯儲備非正常增長,不僅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匯率改革埋下了禍根,而且也讓中國的外匯儲備增值保值陷入難局。而“余額寶”等方式的金融創新又恰恰逼迫了銀行存款利率的走高,進一步擴大了美歐等國與中國的銀行業的利差,這為非法熱錢贏取了更大的盈利空間。時下新興市場正經歷著匯率的大動蕩,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審視人民幣匯率長期單邊走高的潛在風險,而國內利率的升高將會導致人民幣繼續走高,所以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的背后,完全可以洞察到一個系統性的風險在抬升,如果一種金融創新在現階段不斷抬高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那么它創新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余額寶”為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財產品,使一些儲戶的收益有所增加,儲戶只要將錢轉移到“余額寶”上就會獲得更高的收益,這有倒逼銀行改革的可能性,但從系統安全上分析卻并非如此,兩大不利因素明確地擺在眼前:1、當銀行的存款利率被動走高后,企業的貸款利率也會水漲船高,企業的成本增加,中小企業貸款會更加困難;2、非法熱錢流入的驅動性加強,人民幣匯率走高,出口受影響,同時潛在的匯率動蕩因素增強了。所以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上幾乎沒有看到對系統性安全的建設作用。
銀行業去杠桿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風控過程,在風控過程中,“余額寶”等產品的大量出現將進一步加劇銀行業的風險,而“余額寶”與后來的互聯網金融創新都恰恰出現在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幅走高的時點上,與央行的互動似乎過于明顯,這在不少財經人士的腦海里劃過了利益輸送的狐疑。誠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益的主體是在不斷替換的,在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就應該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到來,但不管是固有的銀行體系自我更新也好,還是新生的互聯網金融逐漸發展乃至最終替代舊的機制也罷,能夠最終贏取這場金融變革的一定是一個共贏互利的機制,一定是一個具有系統性安全的機制,所以互聯網金融創新必須要充分考量自己在系統安全中的角色,系統安全就是紅綠燈,互聯網金融創新要注意安全信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