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張捷:貨幣霸主與黃金礦主分裂擠爆金本位

張捷 · 2014-03-27 · 來源:張捷的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對于金本位和西方的發展,大家更多的是以金融政治軍事的視角來看待問題,而本文則是把金融的發展與黃金的開采聯系起來,黃金的開采量和分布是直接影響世界發展的一種力量,而金本位的破裂,筆者也認為與之有關,對于金本位在破裂的時候說了它無數的問題,但世界各國印鈔不斷的時候有不停的有人想著要讓它復辟,想起了金本位的種種好處,而筆者要說的是金本位是否存在,與黃金的開采所有權和貨幣的霸權二者的分裂脫節有關,在占有金礦和擁有貨幣霸權是一個主體的時候,就是金本位發達的時候,而貨幣霸權主體與金礦所有者不是一個主體,它們的利益取向和博弈則造成貨幣的金本位破裂,在貨幣霸權主導下一定是另外的貨幣體制。這是黃金的占有權權益分化不均衡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團進行激烈博弈的結果。

  對于西方的發達,我們更多的提到了科技的力量,但對于其中金融力量的發展卻提及不多,其中一個關鍵是在西方崛起過程當中,金融資本的力量嚴重的依賴黃金等貴金屬的取得,西方貴金屬的取得可沒有科技那樣光鮮的外衣,這與西方取得黃金的歷史有關,金融的發展與科技的作用是二者互相反饋的,沒有充裕的資本支持,就沒有對于科技的充分投入,科技的產出也不容易實現,而科技的發展在那個年代更多的是為了占有殖民地掠奪更多的黃金,在重商主義的年代,黃金就是重大的目標,這背后就是當年普遍實行的金本位制度,黃金的數量決定了貨幣的數量,決定了貨幣投放量,而金本位能夠施行百年,這與黃金在金本位這百年以來的迅速增長是有關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在這段歷史當中,西方的貨幣霸主與金礦礦主是相對統一的,都是在一個國家的,黃金的分布在列強當中是有一個相對平衡的,金本位的破裂與平衡被打破也是有關的。

  西方金本位的產生,與西方在蒙古橫掃歐亞、美洲發現等過程當中集中了全球大量黃金有關,也與掌控世界貿易建立金融體系的猶太人不能購買土地卻有大量黃金有關,在金本位盛行的時代重商主義對于貴金屬的價值是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擁有最多黃金的大英帝國是金本位和重商主義最忠實的擁護者,因此對于黃金在世界的情況,我們應當高度的關注。依據黃金協會的數據,當前全球的人類開采黃金17.13萬噸,40%為金融儲備資產,3萬至4萬多噸為官方金融戰略儲備,2萬噸為私人民間金融儲備,另外60%為商品狀態,首飾、文物和電子、化學產品等,部分已經消耗。2013年各國公布的官方黃金儲備為41909.7噸。不過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黃金基本上是本世紀開采的,在19世紀前人類總的黃金開采量不足1萬噸,19世紀最后50年的黃金生產量是人類5000年黃金產量的總和!18世紀100年間全世界生產黃金不足200噸,而19世紀黃金生產是1.15萬噸,其中1850-1900生產黃金達到1萬噸,黃金20世紀初是300噸每年到2001年峰值是2600噸以后出現回落,到2011-12年又達到2800噸的歷史最高位。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在金本位時代世界開采黃金的情況。1840年俄國黃金產量43.5噸,1847年俄羅斯黃金產量達到了世界的60%。美國加州黃金1852年77噸,1853年93噸。19世紀黃金生產末班車的是加拿大,從而誕生了一個道森市,一直開采黃金到1966年。而1852年澳大利亞發現黃金,1853年產量達到70噸。而1886南非發現黃金,1887年南非生產黃金1.2噸,1898年已經年產黃金120噸居世界第一。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世界到1850年生產的黃金大約1萬噸,1850年到1900年生產了一萬噸,是以前歷史的總和,而進入新世紀1900年到現在的這100多年生產了15萬噸,20世紀大約生產黃金13萬噸,黃金的生產是一個急劇增加的過程,這樣的黃金生產的增長,是給西方金融資本投入巨大活力的時期,延續了西方世界貨幣的高額寬松,使得西方保持對于東方中國等地區的流動性巨大優勢,這個優勢在前面我曾經論述的蒙古金融政策、屠殺逃難、美洲非洲種族金銀掠奪等之后,黃金的開采技術和數量的突飛猛進,成為了西方資本社會形成的關鍵。但從上面的數據本身,也可以看到這些黃金產量的增長是在各地區很不均衡的,在19世紀后半葉世界格局已經趨于穩定,再度瓜分必然是要世界大戰改變世界格局的,因此這個黃金分布的不均衡已經不是前面時期可以通過殖民簡單完成,而是黃金已經屬于殖民地的宗主國了。

  在金本位時代能夠不斷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的就是貨幣投放的巨大增長,尤其是資本主義在馬克思的垂死論之后的再度大發展,與其后50年人類開采了前面5000年人類開采黃金的總和,貨幣的投放量翻倍了,而此前的金本位在歐洲掠奪黃金和金融制度衍生的作用下已經是增長乏力了,此時的黃金開采量的暴增,給其制度再度注入了活力。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但我們要看黃金開采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的就是黃金開采的增長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1850-1900的開采量達到歷史總和,20世紀以后黃金的開采量更是巨量的提高,20世紀開采的黃金是以前5000年的六倍,這意味著能夠允許世界的總財富是以前的六倍,我們的GDP只不過是財富的增量不是存量比總財富是要小很多的,總財富增加六倍的空間是非常巨大的,人口的快速增長能夠帶來GDP成比例的增長但對于積累的總財富卻貢獻要以后積累出來的,如此快速的黃金增量供應,矛盾應當沒有渲染的那面尖銳。這樣大的黃金增量,難道就不能跟上需求嗎?此時政府的作用才是一個關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于購買軍火,并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而各國政府也從戰爭印鈔當中嘗到了甜頭,凱恩斯主義的流行,凱恩斯本人就激烈的反對金本位制度,在凱恩斯主義之下,政府的貨幣需求量激增等,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應當起到比黃金數量不足更大的作用。因此這樣的說法被當成金本位破裂的原因不提政府其中的作用是不恰當的,金本位破裂的原因應當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只不過是因素之一。而且我們應當看到的就是在戰爭當中本身就是一個黃金擁有平衡被打破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但是一戰在進行,二戰也是如此,二戰導致美國占有世界75%的黃金!戰爭使得黃金向非交戰國快速的流動,各國的避險需求會使得私人資本變成黃金到中立國,而國際的貿易由于勝負難料誰也不敢直接接受對方政府或者央行的信用而需要直接的黃金清算,戰爭需要從中立國大量進口物資支持戰爭的消耗,這些都需要黃金也都導致黃金向中立國集中,黃金在世界各國的平衡是被打破的。而對于世界黃金的不均衡,各國政府如果要堅持金本位,意味著政府的作用就要有巨大的差別,在危機下和各國殊死競爭下,這樣的差別太致命了,一國的政府和央行采取讓金本位破裂的做法就非常正常了。在黃金礦主與貨幣霸主形成不同利益集團的分裂之下,黃金礦主肯定不愿意被貨幣霸主印鈔換取黃金,而貨幣霸主不能控制足夠的黃金來維持金本位時的選擇肯定是要貨幣權利而放棄金本位制度,因此這樣的分裂發生以后,金本位的破裂就是博弈的必然結果,這個結果帶有不合作博弈納什均衡下囚徒困境的味道。

  筆者此文的金本位破裂是貨幣霸主與金礦礦主的分裂的結果這個論斷,與另外一種金本位的破裂的論斷也是有區別的,該說法提及的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各國之間的利益博弈是認為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占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對于這樣的說法筆者也是不認同的,因為這個世界就是由這些強國所主導的,這些強國擁有主要的黃金完全符合他們的利益,其他世界是不足以顛覆他們建立的金融秩序的,就如英國當年擁有優勢黃金建立金本位一樣,大家跟隨英國建立各國的金本位怎么沒有人說英國黃金多呢?!這里的關鍵還是這些強國之間的利益不平衡,這個不平衡是由黃金的發現的開采量的不均衡造成的。這主要是英國控制的南非發現了超過世界其他任何地區的黃金,同時英國控制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發現大量黃金,南非生產了人類數千年黃金產量的40%,世界列強之間的黃金平衡被打破。貨幣霸主與黃金礦主的分裂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產金國,金產量的98%又來自維特瓦特斯蘭德金礦。世界最大的金礦是南非維特瓦斯特蘭德金礦儲量為54040噸。該礦是1866年發現的,發現后不久就投入開采。至今已140多年了,已開出黃金達3.7萬噸,現在尚有儲量1.8萬噸,仍占全世界黃金總儲量的52%。該礦1970年產金達到1000噸,為歷史最高年產量,以后一直保持年產650—700噸之間,均占世界黃金產量的一半。因此該礦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最大金礦。該礦含金品位之高也是世界罕見的,開采至今仍保持有7—20克/噸,平均10克/噸。維特瓦特斯蘭德是南非荷蘭語(衍生于荷蘭語、法語和德語)代表白色水域,大地構造位置處于南非古地盾南部邊緣,該礦床為石英卵石礫巖型,金鈾共生,以金為主,鈾作為回收的副產品。1915年發現金礦床中有放射性物質,經回收鈾流程的研究,1952年開始生產U3O8,1960年達到年產5800噸。含礦層多達20層,礦層延伸達數十千米,一般厚1~2米,含金6~25克/噸,含鈾0.019%~0.038%,即190克到380克,鈾資源總量為31.4萬噸。所以這個礦開采黃金的同時還可以采鈾,有降低了相關的成本,鈾的價格是每磅幾十美元。對于南非這個金礦是怎樣的規模,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現在世界的金礦情況,目前世界第二的烏茲別克的穆龍套金礦儲量只有4000噸,1968年投產年產黃金80噸。全球的千噸級礦床只有8個,100噸級以上礦床才50多個,中國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其資源儲量可望超過200噸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金礦,而南非的一個維特瓦斯特蘭德金礦礦床就是5萬噸以上的儲量。而且南非這個礦床的品位在10克左右是極其富的金礦,中國很多地方金礦品位是不到1克每噸的,例如中國黃金業效益最佳企業之一的紫金礦業就是低品位的金礦,有專家預測2013-2014年紫金山礦體品位將進一步下滑至0.35克/噸,而在2009年,這一大型金礦的礦石品位則為0.53克/噸,這樣低的品位在西方是不叫金礦的。低品位意味著開采的高成本,而對于南非維特瓦斯特蘭德金礦而言這樣低品位的礦石都沒有作為金礦看待,其早年開采廢棄的礦渣的品位也都在1克以上,如果按照這樣的品位也入礦來算的話,維特瓦斯特蘭德金礦的儲量還要大很多,其尾礦也蘊藏巨大的價值。世界黃金儲量的極為不平衡才是世界博弈的焦點!

  英國控制其殖民地南非的黃金,但在一戰以后英美對于貨幣霸權的博弈白熱化,美國取得一定的貨幣霸權才是更關鍵的問題。一戰結束后,英國為了其霸權重建英鎊霸權是第一位的,為了使世界重新恢復到一戰前各國以貨幣英鎊為基礎的金本位,英國組織了1922年4月至5月以解決戰后歐洲經濟復蘇問題的熱那亞會議。英國力圖通過這次會議來加強英國的一戰中削弱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而美國在收到出席熱那亞會議的邀請函后,則又祭出孤立主義的保護傘,宣稱熱那亞會議的政治性比經濟性強,美國保持中立將不參加會議。英國希望其他歐洲國家放棄和黃金掛鉤的國內金本位政策,而直接掛鉤于與黃金掛鉤的本位幣即英鎊。英國希望通過建立金匯兌本位,消除歐洲各國的外匯管制,讓英鎊而非美元作為各國的外匯儲備,熱那亞會議上英國的這套設想得到了不少歐洲國家的贊同,但美國堅決拒絕英國的計劃。美國不去參會,實際上已經讓英美和矛盾和斗爭完全公開化了,公開得連太極拳式外交辭令的偽飾都沒有了。

  英國在打敗西班牙成為日不落帝國后就取得了世界的貨幣霸權,這個霸權不受挑戰的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鎊主導國際貨幣匯率的金本位制是英國領導下的國際貨幣體系,英鎊在國際交易中起核心作用,與今日之美元一樣是國際本位貨幣。英國的信用延伸到全球,世界任何人在需要時到英國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將英鎊兌換成黃金,英國保證英鎊的信用。在日不落的光芒下,包括澳大利亞、南非等英國殖民地國家以及歐洲的很多國家都采用的是金匯兌本位制,這事實上就是一種依附英國的貨幣制度。即各國本幣同英鎊掛鉤,本幣不能在兌換成黃金而只能兌換成外匯,即英鎊,來進行國際結算。各國國際儲備除了黃金之外還使用大量的英鎊來用以國際結算,這就意味著各國必須用黃金來買賣英鎊進行儲備以維持本幣的穩定。當年日本能夠與英國結盟,英國帶頭取消日本的不平等條約,背后也是日本成為英國的金融附庸,日本的日元發行是以英鎊為本位的,日本還提英國火中取栗的與中俄進行戰爭,戰爭的利益恰恰是英國需要的戰略方向。而當年對于中國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的附件也約定了海關兩,一英鎊兌中國的三兩白銀,貨幣關系在英國對外戰爭當中是重頭戲。世界一次大戰前英國的金匯兌本位制只不過沒有布雷頓森林協議覆蓋面大,西方列強法美德俄是相對獨立的而已。這樣的金匯兌本位制對于當年英國的情況是很多人有意回避的,人們只提到的布雷頓森林體制,而這個布雷頓森林體制不是美國的原創,恰恰是英國當年金匯兌體制的翻版,一次大戰讓這個體系破裂是英國貨幣霸權的衰落,而美軍介入一戰不是幫助英國而是要遏制德國和蘇聯的崛起,同時要取得金融貨幣的果實。因此戰后大家都想回歸金本位,但是回到怎樣的金本位卻是英美含義大大的不同,英國式的金匯兌本位制在美國付出一戰出兵歐洲戰場的代價后,美國是斷斷不愿意接受的。

  在一戰中美國的長期中立取得巨大的勝利,最后參戰又搶得政治籌碼,美國取得大量黃金流入的同時參戰各國都欠了美國的錢,美國就是利用戰債和貸款使得各國放棄英鎊金本位變成美元金本位。當美國希望德國回歸金本位綁定美元時,英國極力主張把德國馬克建立在英鎊基礎上。美英就德國的新貨幣與黃金掛鉤還是英鎊掛鉤產生的矛盾和斗爭,實質上是美英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國際金融秩序的斗爭。雖然《凡爾賽和約》規定英、法等可以從德國得到戰爭賠償,但同時要償還美國的債務。所以主張將賠款和戰債問題聯系起來討論。一戰德國賠償額,由1920年確定的2690億金馬克(一戰前的德國貨幣單位)變為1921年的1320億金馬克,后在1929年變為1120億金馬克。這些錢價值多少按照黃金為參照最準確,1921年確定的1320億金馬克約相當于4.7萬噸黃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各國欠美國的戰債共達103億4千萬美元。其中英國為43億,法國為34億,意大利為16.5億美元。如果按照戰前20美元每盎司的金本位計算,這一筆巨款要5億多盎司的黃金,折合黃金17萬噸,在當時是全世界的黃金存量都遠遠不夠的。因此通過這樣的巨額債務,歐洲各國對于美國讓步是必然的,歐洲英法矛盾是一個更大的問題,英國不愿意過多的削弱德國讓法國崛起,法國也不愿意回到英鎊霸權的時代,這樣斗爭的結果還是便宜了美國人。1924年8月30日道威斯計劃生效前夜,美國如愿以償地使德國新貨幣與美元掛鉤,這個掛鉤是與美國的道威斯計劃密切不可分的,戰爭賠款、貸款、戰爭借款等通過道威斯計劃聯系起來,使得美元成為了世界貨幣。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擬定一項解決賠款問題的計劃,史稱道威斯計劃。該計劃經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倫敦會議 (英、法、意、日、比、希、葡、羅、南、美參加)討論并通過,同年9月1日生效。該計劃企圖用恢復德國經濟的辦法來保證德國償付賠款。主要內容是:由協約國監督改組德意志銀行,實行貨幣改革,并由協約國貸款 8億金馬克(折合1.9 億美元)以穩定其幣制,在賠款總數尚未最后確定的情況下,規定德國賠款年度限額,即由第一年(1924~1925)10 億金馬克開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1928 ~1929)增至年付25億金馬克;德國支付賠款的財源來自關稅、煙酒糖專賣稅、鐵路收入及工商企業稅;發行110 億金馬克鐵路公債、50億金馬克工業公債;德國的金融外匯、鐵路運營以及稅捐征收事務受國際監管。德國以法、比兩國從魯爾撤軍作為接受賠款計劃的條件 。1924年8月16日,計劃被雙方接受。道威斯計劃的執行,對20年代后半期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國支付賠款110億金馬克,獲得外國各種貸款約210億金馬克。1928 年德國聲稱財政瀕于破產,無力執行該計劃。1930年為揚格計劃所取代。德國從美、英等國得到的貸款約為210億金馬克(約合50億美元),其中美國向德國提供的是22億5千萬美元。也在同一時期,美國從各協約國收回了約20億美元的戰債本息。通過道威斯債券的發行和各國的償債,則讓美元從債券到德國,德國賠款到戰勝國,在戰勝國還債回到美國,完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而50億美元的金額折合黃金2.5億盎司,也就是8000噸左右,與現在美聯儲的黃金儲備相當了。

  同時在東亞,日本也蠢蠢欲動,在一戰期間日本就開始大量對華借款運功,布局戰后的東亞金融格局,史稱西原借款,1917年至1918年間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簽訂的一系列公開和秘密借款的總稱。 段祺瑞政府通過西原龜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項,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總額達1.45億日元,相當于約7250萬美元的共八筆西原借款(其中只有500萬日元得到償還)。這筆外債就叫“西原借款”。為了向中國輸出資本, 1916 年12 月, 日本的興業、朝鮮、臺灣三家銀行在政府的支持下組成特殊銀行團, 專事對華投資。1917 年8 月, 段祺瑞政府也成立了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 作為賣國借款的經手機關。日本三家銀行所組成的特殊銀行團, 只是名義上的承借銀行, 實際上, 所借款項均由日本政府從國庫預備金中支出。對日“西原借款”,后世多以此指摘其賣國。但鮮為人知的是:1、該款于民國外債中條件最優,日方主持者曾蒙賣國之譏;2、段氏出于民族情緒,自始即不打算還款。西原龜二希望通過大量的日元借款,注入中國的國家銀行諸如交通銀行,通過“幫助”中國整頓金融,改革幣制,逐步實現“日中貨幣混合”,“更在交通銀行所在地開始上述業務的同時,以保護資金為名,由我國派遣憲兵駐守,實屬順理成章,中國方面亦將無法拒絕。上述步驟既可實現日中貨幣之并用流通:又可扶植我國在華之經濟勢力,實為捷便之途徑。”由此可見,寺內內閣企圖通過西原借款,不僅要通過資金,而且通過軍事控制,從根本上掌握中國的金融,進而控制整個中國國家的命脈。這筆借款以及日本給諸多軍閥的借款等的背后,是日本謀求與中國聯合搞一個金本位制度,讓中國成為日本的金融附庸而日本金融獨立于英國。對此英國給了中國巨大的優惠,中國發行法幣綁定英鎊,同時由于美國的白銀優勢和美國白銀法案對華的影響,中國的法幣又同時綁定了美元,后來美元成為了中國貨幣的主導力量,在法幣的貶值下,日本在華借款是被清洗的。

  英國在金本位制度具體設計上一戰后與美國競爭的失敗,背后殖民地自治政府也是出于自身利益導致地方與中央的不統一也是重要的原因,戰后英國的控制力削弱,各個殖民地為了自身紛紛采取單獨行動,1925年1月南非在美國的支持下單獨回歸金本位,同時加拿大已經回歸金本位,澳大利亞正在決定回歸金本位,在這樣的背景下1925年4月,英國回歸金本位,英鎊兌換美元的匯率維持在高位,英國的回歸帶動了大量跟風國家,到1926年,已經有30多個國家回歸金本位。戰前英鎊兌美元是1:4.86的高匯率,戰后再維持這樣的高匯率已經是難以平衡,美國降低利率讓英鎊升值到戰前水平,讓大量美元流入英國,對此衰落的英國只有無奈的接受,戰后的衰弱急需大量的建設資金,所以英國恢復金本位的同時解除對外貸款限制,美國人的黃金美元打敗了英國傳統政治勢力,紐約聯儲向英格蘭銀行貸款2億美元,摩根財團向英國財政部貸款1億美元,美元的霸主地位顯著加強,有了與英鎊在國際上一比高低的地位。這里我們不能以今日的思維對待這些借款,在非金本位時代,大量印鈔大量借貸是賺便宜,貨幣會大幅度貶值而且利率很低,而在金本位時代貨幣是有巨大通縮壓力同時利率高企的,在那個時代世界的強國都是債權國,能夠給他國放高利貸是一種權利和強大的表現,金本位下多貸款是非常有利的。

  在世界重新歸于金本位之后,我們發現的就是英國掌握了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的金礦,而美國通過道威斯計劃控制了世界的貨幣,這是一個分裂競爭的格局,在道威斯計劃下美元的國際需求被大幅度激發了起來,但擁有更多金礦的卻是英國。美國人的大量貨幣發行和貸款缺乏足夠的黃金支持;英國喪失貨幣霸權導致的代價明顯,產業萎靡外貿逆差擴大;德國得到巨額貸款以后生產的大發展德國制造得到了更好的信譽,德國制造業的成功對于英國的壓力進一步加劇了世界經濟格局的不穩定。1920年英國出口貿易總額133450萬英鎊,到1929年為72330萬英鎊,在世界貿易當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13.9%下降為1929年的10.8%。并且產生巨額貿易逆差,竟然可以達到4億英鎊,以前雖然有逆差只有1.7億英鎊。如此巨大的逆差在金本位下英鎊是的信譽無法維持的,于此同時一戰前英國的金匯兌本位制時期大量發行在世界的英鎊儲備在信用危機時也是要以黃金還賬的,各國儲備的英鎊在英鎊不作為本位貨幣下回找英國大量換取黃金,換了黃金再儲備美元,黃金就要流入美國人的腰包了。英國維持這樣的金本位局面即使有大量的金礦,英國也是不愿意拿這些黃金給美國盡義務的,只要英國不向市場上放出黃金,美國的美元擴張政策在金本位的情況下就與英鎊一樣無法維持,美國為了美元的擴張也不會維持金本位的,金本位的破產就是必然的了。在金礦所有權與貨幣霸權分裂的情況下,有黃金的不會給貨幣霸權一方釋放黃金,貨幣霸權一方沒有足夠的黃金同時又不愿意放棄霸權,則必然是一場巨大的信用危機,1929-1933年這樣的危機就發生了,伴隨這樣的危機最終的選擇必然是放棄金本位,美國后來的決策就是如此,不但放棄了金本位,而且還實行白銀法案,讓貨幣對另外一種貴金屬白銀成倍升值,白銀是當時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貨幣,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時代來了,各方都極力的持有黃金以備戰爭而讓貨幣貶值,在這樣的貶值當中德國成為了最大的得利者,“楊格計劃”和“道威斯計劃”所發行的債券在1935到1936年的價格大幅度貶值,道威斯債券從79美元下降到37美元,楊格債券從59美元下降到29 美元。如果考慮這些債券的面值是100美元,發行每張債券德國50美元用于還債另外50美元自己發展生產,則以這樣的債券價格和貶值情況,德國不但沒有利息,而且不用全額償還,這哪里是戰敗國,戰勝國對于他國公眾的債務也沒有這個賺便宜的待遇啊!因此你就非常容易理解1935-36年前后戰敗國德國的經濟為什么能夠突然崛起了,比戰勝國英法要燦爛的多,德國在債券上的得利很多就是英法資本的損失啊!道威斯債券總額近40億德國帝國馬克(1924年至1948年的德國貨幣單位,相當于8億金馬克),利息7%;楊格債券總額近15億帝國馬克,利息5.5%。這些債券大貶值給德國的利益有多大,非常容易計算,而相關的借款超過200多億金馬克,貶值的程度可以以此為參照。德國的這個經驗,現在已經是世界發達國家廣泛采取的,只不過沒有人會明說的。在20世紀初自由主義的經濟學是慘敗的,原因就是貨幣是黃金決定不是自由的,決定貨幣的黃金的分布本身是不均衡的,這些不自由為背景誰搞自由主義誰就是傻瓜被掠奪的。

  在二戰以后,實際上是一個金本位的繼續,布雷頓森林體系與一戰前的英國金匯兌本位制是一樣的,只不過這一次世界的金融霸權從英國換到了美國,當時這個金本位與一戰后情況不同的就是貨幣霸主同時也擁有了大量的黃金,美國當時集中了世界75%的黃金,這樣的黃金集中度才是美國貨幣霸權與黃金霸權的統一和穩定保障,在新的制度里面,美國還吸取了英國當年的教訓,布雷頓森林體系同時還有一個功能是保障了美聯儲在世界黃金清算當中的地位,全球的黃金清算體系也在美聯儲,保障了美國在黃金領域更多的權利,但是美聯儲還是受到了黃金的擠兌,這背后就是世界黃金大增長下美聯儲沒有控制足夠的金礦。南非的維特瓦特斯蘭德金礦是世界最大的金礦,礦儲量為54040噸。該礦1970年產金達到1000噸,為歷史最高年產量,以后一直保持年產650—700噸之間,均占世界黃金產量的一半。黃金集中于南非而南非此時已經從英國獨立了,黃金在世界的控制權美國有失控的態勢,美國二戰后控制世界75%的黃金也只不過是2萬噸的美聯儲儲備,這相對于世界20世紀前5000年總共的黃金產量才有2萬噸是相當的,但你看一下戰后南非的黃金產量,現在世界已經有17萬噸黃金了,就知道美國當年控制的2萬噸黃金搞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黃金的擁有層面因為南非黃金的大量增加比例已經遠遠不足,光南非的那個維特瓦特斯蘭德金礦就產了3.7萬噸黃金啊!在南非出現大量黃金,美聯儲掌控的黃金在全球黃金比例下降時各國都看到了擠兌美聯儲黃金的機會,各國大量拿美元到美國換取黃金,美聯儲的黃金儲備從2萬噸下降到8千噸,美聯儲主導的布雷頓金匯兌本位制必然陷于破產。因此對于南非的制裁如果考慮到南非的天量黃金對于世界的影響,就有一點變味的感覺,美國對于南非的政策是分階段不同的,第一個階段是從1948到1960年,即美國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實行“中間道路”政策的時期。此時美國控制足夠多的黃金,南非的黃金產量對于美國的影響還是有限的;第二個階段是從1961到1984年,美國對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采取了有限制裁的政策。在這個階段美國的貨幣霸權是需要限制南非黃金在國際市場上起主導作用的,南非過多的黃金會影響美元的霸權;第三個階段是從1985年到1991年,即美國對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實行“全面”制裁的時期。在這樣的時期是一個美國需要鞏固布雷頓森林體系破裂以后牙買加美元地位的問題,不能讓黃金大戶死灰復燃,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也還有一個金盧布體系存在,如果南非能夠給市場注入大量黃金,對于美國冷戰的勝利是非常不利的。美國當時是啟動了星球大戰計劃,是第一次大規模印鈔向世界漁利,黃金的重要性是一直沒有離開貨幣霸主的眼睛的。我們此時還要注意到的就是在金本位破裂的時期對于黃金的交易都是采取管制的態度的,這不是中國特有現象,在三十年代的二戰前金本位破裂美國就禁止私人買賣和擁有黃金,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破裂以后則以政治為外衣限制南非的黃金進入世界市場,甚至連雙鷹金幣都被禁止到瘋狂,才有這著名金幣的傳奇。而自由主義在當今已經變成了新自由主義流行起來,被兜售給發展中國家,似乎市場是萬能的,但如果市場的尺度貨幣不是自由的,而是由一個霸主控制的,霸主同時還沒有本位貨幣制度的限制可以為所欲為,那么誰信奉這個自由就是誰被剝削,發達國家可以印鈔剝削發展中國家,新自由主義是有力的武器,而發展中國家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外匯本位制,則是美元為首的發達國家可以不斷印鈔的保障。

  現在美元信用貨幣的霸權已經穩固,牙買加美元體系占據了統治的地位,并且美聯儲以其清算體系為優勢建立了多層次的黃金市場,這些黃金市場更非實物化,從期貨到現貨再到紙黃金,有些就不能黃金實物交割,有些交割量非常少,更關鍵的是西方各國央行直接參與操控的黃金租賃業務對于金價的打壓作用,控制金價成為能夠不斷印鈔QE釋放流動性的保障,以虛擬黃金充斥市場,建立一個美聯儲金圓券的市場,是美元霸權的保障和備用體系。此時中國大媽購買黃金為何那么引發世界的關注,就是因為大媽買的都是實物而非虛擬的,大媽買入的黃金都變成了首飾難以再回到黃金金融市場,是一個黃金消費行為為主導,并非黃金的投資投機,大量的黃金消費需求給黃金市場的金融操縱帶來巨大的限制,同時背后還有一個西金東進的問題,除了中國大媽和中國需求,印度經濟快速發展也是長期大量進口黃金,黃金在印度民間的儲備數量的巨大的,這個趨勢如果長期繼續下去,歷史上形成的西方黃金優勢要再度向中國和印度集中,同時中國、印度、南非、俄羅斯、巴西等國有共同的金融貨幣利益取向,被叫做金磚五國,這些國家大都正在富集或者蘊藏大量的黃金,如果這些國家成立一個聯合銀行搞內部的金本位,則對于貨幣霸主是重大的災難,黃金在世界的流動一樣在金本位破裂的今天會影響未來的世界。這些新興市場的黃金需求威脅了美聯儲主導的世界黃金金融體系,2011、2012年世界黃金產量大約2800噸,2012年首飾需求1908.1技術需求428.2噸,金條金幣需求1255.6噸, EFT需求279噸,央行購買534.6噸,總計4405.5噸,黃金需求顯著大于供給,2013年大媽搶購需求更大,如此需求下黃金還能暴跌,背后的原因就是對沖貨幣和大宗商品等風險造成黃金價格透支的表現。黃金年底又見到搶購黃金飾品了,黃金需求非常旺盛,中國已經近千噸,印度也是差不多,這已經接近世界黃金的產量,還有世界其他地方的需求和金條需求,而產量由于金價跌破成本減產很大,礦山以購入的黃金交貨產量水分很多,西方銀行再如此黃金租賃打壓金價,它們的黃金儲備很快就只能是紙黃金了。在黃金實物金如此高需求的情況下,想要依靠在金融市場打壓黃金是難以持久的,這也是為什么世界金融大鱷們對于中國大媽那么的關注,在如此需求旺盛,需求超過當年產量供給很多的情況下,黃金租賃的風險越來越大,如果租出大量黃金的西方央行不實行黃金儲備紙黃金的政策,必然是黃金報復性反彈;但如果黃金在西方變成紙黃金而如1933年開始的那樣限制購買,必然形成巨大的黃金走私市場和黑市,同時給擁有黃金的礦主們建立新的貨幣體系提供空間,這些都是貨幣霸主不愿意看到的。對于這樣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戰爭就能夠解決的,戰爭會讓黃金的地位更加穩固,尤其是當今世界全是電子交易,真的戰爭規模擴大打破這個信用體系,世界貿易的清算還要回到以物易物的方式上,黃金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優勢就回歸了。

  通過本文的分析,筆者通過黃金開采黃金數量的視角,從黃金所有者與貨幣霸權者之間的關系視角,另類解讀了世界列強金融博弈,金融以黃金為本位是近代大多數時間的事情而且影響深遠,為何世界的那些專家們就不通過黃金數量的視角進行分析呢?這樣的反常識同樣是值得思考的,黃金的金融作用在貨幣霸主的打壓之下,也難掩其中的光芒。這個世界黃金的地理分布是嚴重不均衡的,黃金礦主掌握黃金的增量但貨幣霸主掌握貨幣的發行,有把黃金通過金融體系衍生成為貨幣的權利,二者是為了利益激烈爭奪的。黃金礦主與貨幣霸主就是一個非合作博弈,一個不愿意放棄黃金另外一個沒有足夠支持其貨幣的黃金同時不愿意放棄貨幣霸權,這是囚徒困境似的博弈結果必然是黃金與貨幣紐帶的破裂,金本位無法維持。黃金礦主與貨幣霸主的分裂,就是給世界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是世界再分配資源和大國崛起的基礎,金本位有其缺陷也有其優勢,在全球不穩定的時候,黃金的歷史使命還會有機會的,世界貨幣霸主與黃金礦主的博弈會一直繼續下去。

  (注:本文主要數量來源為中國黃金協會相關教材)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6.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9.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0.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9. 朝鮮領導落淚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