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歐盟一直堅持的說法,從7月1日起,他們對伊朗的石油禁令就會生效了。然而,盡管歐盟作為一個整體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盡管歐元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國際貨幣,但歐盟的制裁措施付諸實施,卻實在不會對石油市場走勢產生根本性影響,因此其他石油進口大國不必太緊張。
當前石油市場基本形勢是:初級產品牛市終結,油價總體走勢看跌。2月7日,倫敦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還有117.80美元/桶,到6月1日已經下跌至98.43美元/桶,6月27日進一步經下跌到93.50美元/桶。油價之所以如此“跌跌不休”,根本原因在于經濟基本面和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眾所周知,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陰晴不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升級,公認的技術性衰退標準是經濟連續兩個季度環比收縮,2011年第四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收縮0.3%,只是依靠出口增長抵免了投資和存貨下滑,歐元區今年第一季度才得以避免了技術性衰退。
更糟糕的是歐洲的失業數據。2012年4月歐元區人口失業率攀升至11%,創自歐元區成立以來新高,失業人數約1740萬人,環比增加約11萬,是歐元區失業率連續第12個月達到或超過10%的象征性關口。一年以來,失業者增加約179萬。整個歐盟4月份失業率也創造了10.3%的紀錄。其中,西班牙和希臘失業率分別高達24.3%和21.7%。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形勢也有急轉直下之虞,印度這樣的熱門新興市場經濟體一只腳已經踏入經濟危機泥潭,就連中國經濟,海內外市場上看空之聲也不絕于耳。全球經濟疲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對初級產品的需求。
主要經濟體溫和的反危機政策也在打消初級產品市場參與者們再造牛市的夢想。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不少經濟體放松了貨幣政策,希望以此“保增長”。前者如丹麥央行自6月1日起將貸款基準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0.45%,再創歷史新低;澳大利亞6月5日再度降息至3.5%;后者如巴西,自從羅塞夫政府去年就任以來,截至5月30日巴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降低基準利率0.5%,巴西已經連續7次降低基準利率,將基準利率年率降至8.5%的歷史低位;中國人民銀行也從6月8日起降低了利率,更不用說印度、越南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了。然而,身處這一輪新危機中心,歐洲央行卻和另外一家對全球貨幣環境影響最大的中央銀行美聯儲一樣,在這一輪降息潮中選擇了按兵不動。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去年11月上任后曾降息兩次,每次均降息25基點,此后六次會議均維持利率不變,在6月6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之后,歐央行宣布繼續維持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為1.0%。
歐洲央行和聯儲之所以如此決策,顯然不是因為他們“保增長”的壓力很輕,而是因為繼續降低利率對保增長的效果已經很小,而副作用則不可低估。因為美歐實際利率已經接近于零,若過度依賴降息美歐都很有可能陷入貨幣政策完全失效的流動性陷阱。同時,在2009年的超強力度反危機中,全球各經濟體普遍大幅度放松了貨幣政策,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實體經濟部門復蘇并不甚明顯,資產市場則迅猛反彈。去年以來世界經濟的滯脹局面,相當程度上要歸咎于此。盡管美歐央行可以憑借其貨幣霸權向別國轉嫁大部分通脹壓力,但并不能完全轉嫁,他們自身也要感受到這種壓力。他們有強烈的內在沖動去損人利己,但未必有興趣損人害己。也正因為對2009年超強力度反危機措施副作用的共同認識,各國這一輪反危機保增長的政策力度注定是有節制的,進而決定了這些政策對房地產、初級產品等資產市場的刺激是有限的。6月8日中國降息后,海外初級產品市場一度猛漲,隨后便回跌,原因就在于此。
從供給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5月石油日產量達到3180萬桶,創造了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紀錄;而由于延續多年的制裁,伊朗4月份石油日出口量已經下降到了100萬桶,僅相當于2011年全年均值的1/4。這么小的比例,即使因為歐盟收緊對伊制裁而全部退出市場,對市場也不會產生全局沖擊;更何況其他主要產油國會因應歐盟制裁而啟用剩余產能,伊朗并不是只有西方國家這一處銷售市場,而且無論多么貌似嚴密的西方制裁都不可能完全堵塞伊朗石油流向西方的渠道。所以,主要石油進口國固然要對此做好準備,但也不必把歐盟收緊制裁伊朗的影響看得太大。
作為伊朗石油的大買家,作為伊朗消費品和資本設備的大供應商,作為歷史上深受西方貿易禁運之苦的國家,無論是從哪個方面出發,中國都沒有任何理由盲目追隨美歐國家發起的對伊朗經濟制裁,遑論進一步收緊了。中國并不在美國宣布免除制裁的名單之列,這對中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為新中國本身就是在東西方集團先后實施的全面貿易禁運中成長起來的。同時,由于中國綜合國力強勁增長,也由于美國多年來對中國企業實施了眾多不合理的嚴厲限制,美方并無能力強迫中國在此問題上屈從于美方的意志,連能夠讓中方投鼠忌器的制約因素也不是太多太強。按照美國收緊對伊制裁新法案規定,美國將禁止與伊朗中央銀行有業務往來的外國金融機構進入美國金融市場;外部認為,這項法律會增加向中伊經貿提供融資的中國金融機構的壓力;但由于美方金融監管部門長期阻撓,中國金融機構一直很難獲準進入美國金融市場,在美國金融市場上如此微小的或有利益損失,足夠威懾中國放棄重要得多的對伊經貿利益嗎?
中國不會追隨美歐腳步制裁伊朗,但中國購買伊朗石油只能在市場通行價格基礎上成交。正因為如此,由于全球經濟基本面決定了國際石油市場行情看跌,中伊石油交易成交價格總體上必然趨向下降。將這種正常的商品價格變動說成是中國借歐盟收緊制裁之機要挾伊朗打壓進口油價,只不過是暴露了如此言論者欠缺國際經濟知識,且心理陰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