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上旬,中國防疫政策放開之初,尚未如同這些天那樣死亡消息紛至沓來,社會上許多人滿懷憧憬放開后生活“花好月圓”;當時群里一位在美國大廠工作的女士那兩天都是優哉游哉下館子曬美食,因為她密接了陽性患者,部門負責人、同事等等要求她那幾天在家在酒店呆著別去公司,所有的會都取消了。
該公司防疫政策已經調整,只要求檢測陽性患者居家勿上班,不硬性要求密接居家不上班,但各個部門可以自己定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她所在部門負責人要求是密接也不能去上班,一般同事之間哪個人一咳嗽,別人大家都害怕。她的同事整天抨擊中國的大規模檢測等核酸政策,一早聽說她密接了,立馬都嚇跑了,把她所有的會都取消了。
她丈夫公司一直給員工免費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關于九安的抗原檢測試劑,那邊人士當時稱出口單價貌似7美元,亞馬遜售價18美元,最高時候被當成硬通貨而可以賣到70美元,同類產品國內銷售政府采購價格7元人民幣。
我當時得出結論:
在中國此前近3年無差異動態清零政策下,社會不同群體得到大體相同的基本防護水平;在放開政策下,不同社會群體所得基本防護水平將出現明顯落差。收入水平較高企業、機構等防護水平較高,中低收入水平群體防護水平低。
從口罩到核酸檢測、抗原檢測試劑,并無很高的科技門檻,但要能迅速建設、擴張產能并低成本大批量生產,需要強大的制造業系統基礎。美國這方面廢了許多,我們不能單純只講追求發展高科技產業,還是需要回過頭來鞏固基礎產業。
20多天過去,回顧我當時的上述判斷,一聲嘆息。
實際上,12月末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下文簡稱“《總體方案》”)宣布將新冠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同時保留了疫情嚴重時采取收緊措施的選擇,其中之一就是這份《總體方案》第三節“主要措施”第(七)款:
“疫情嚴重時,重點黨政機關和重點行業應原則上要求工作人員‘兩點一線’,建立人員輪轉機制。”
這樣的規定對全社會而言當然是合理的,但同時也體現了不同社會群體所得基本防護水平的落差,我們還是要清醒認識到這一點。
關于放開后的經濟走勢,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只考慮好的前景可能,還是要有兩手準備。2022年最后一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2月份采購經理指數很不好:
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11月份48.0,為2021年10月以來第二低,僅高于上海疫情高峰4月份的47.4;12月份進一步下降1.0點至47.0,為一年多以來最低,比上海疫情高峰4月份還低。
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的商務活動指數11月份為46.7,為2021年10月以來第二低,僅高于上海疫情高峰4月份的41.9;12月份進一步下降5.1點至41.6,為一年多以來最低,比上海疫情高峰4月份還低。
商務活動指數中,服務業指數從上月的45.1下降至39.4,為一年多以來最低。
服務業中,零售、道路運輸、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低于35.0%,在各行業中最低。
制造業是我們國民經濟安身立命之本,目前情況相對好一點,是個寬慰,但寬慰也不多;零售、餐飲等本月總體極度糟糕,下個月能恢復到多少,看。
不考慮疫情死亡人數及其可能的影響,不考慮勞動者轉陰后恢復情況,不考慮重復感染風險,如果疫情感染能夠快速達峰然后過去,這個進程對經濟的沖擊將主要落在本來就是多數人休息的元旦、春節“雙節”期間,對我們全年制造業等等的沖擊可以最小化,元宵節過完,疫情浪潮基本過去,可以全力以赴拼經濟,這是防疫政策放開最好的結果。但上述幾項假定能否全部如愿呢?
如果結果不如愿,有無防范措施準備?
2020年至今年上海疫情之前的中國動態清零是人類歷史上防疫實踐最高峰,沒有之一,在可預見的未來估計也難以復制;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是另一回事;在這種情況下,防范措施落實效率如何?
我當然希望防疫政策放寬能夠實現期望的目標,付出的代價在可承受范圍內;但我們還是應當為結果不如意、代價超出可承受范圍的風險作必要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2月末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保留了疫情嚴重時采取收緊措施的選擇,其第三節“主要措施”第(九)款規定:
“……綜合評估疫情流行強度、醫療資源負荷和社會運行情況等,依法動態采取適當的限制聚集性活動和人員流動等措施壓制疫情高峰。”
但經過11、12月份防疫政策的急劇轉彎,我們還是應當充分認識到基層組織士氣等等遭受的重創。
哀悼這次疫情海嘯中的逝者,希望正在度劫者安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