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企改革 壯大國有經濟
編輯|伯倩
《國企》雜志2011年第11期
http://www.chinasoe.com.cn/news/soe/2011-11-07/13265.html
2011年10月21日,由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國企》雜志社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國有經濟發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以“中外國有經濟與經濟發展模式”為主題,不僅吸引了包括政府官員、央企、地方國企和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人士的積極參與,而且特別邀請到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學者和企業家前來,使論壇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論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局副局長、中央黨建領導小組秘書組副組長唐方裕,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程恩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喬莫·桑德拉姆(Jomo Sundaram),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宏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新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韓德強,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鄭海航,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斌,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少將姜春良,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謝地,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湯吉軍等領導和嘉賓在首日論壇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此次論壇的舉辦,正值由美國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一波未平,華爾街風暴再起,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國內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中外國有經濟與經濟發展模式”的話題引來各方學者的高度關注。演講內容涉及國有企業與市場主體、國有企業與國家安全、國有企業與中華復興、國有企業與世界未來、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等多方面的內容。與會嘉賓暢所欲言,坦誠“論劍”,旗幟鮮明地提出如下觀點。
其一,國有企業應成為完全的市場主體,最大限度的市場化。演講嘉賓指出,目前一些國有企業競爭力不強,主要原因是改革不到位,要進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從“國營”到“國有”,下一步的目標應該是“國資市營”,其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深化企業內外部的改革,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通過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其二,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支柱,是我們黨執政的重要基礎。演講嘉賓指出,隨著改革不斷深化,我國國有企業更多地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競爭力明顯提高,是名副其實的國之根基、國之命脈、國之重器、國之脊梁。
其三,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安全、戰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演講嘉賓指出,國有企業從諸多方面影響著國家。正是由于國有企業的存在和努力,保證了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強化了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增強了在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面的話語權,維護了國家安全。
其四,國有企業可以有效地避免全球化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演講嘉賓指出,目前困擾全球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以及華爾街引發的社會危機,從本質上說,均源于私有制的種種弊端。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世界范圍內都在反思,重新掀起國有化浪潮,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更要發揮國有企業優勢。
其五,對于社會上流行的各種對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妖魔化”的論調,演講嘉賓認為,應該進行嚴肅批判、堅決抵制,為壯大國有經濟創造更加有利的理論環境,捍衛國有經濟的發展。近些年來,某些人通過種種手段,隨時捕捉和無限放大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借助媒體炒作,操縱輿論,從而引起廣大民眾對國有企業存在的合法性產生質疑,試圖逼迫國有企業從一個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退出,進而搞垮國有企業,應堅決予以反擊。
論壇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新興際華集團公司和河北省黨建研究會等單位,分別就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國有企業董事會建設、國有企業黨建創新等問題,介紹了各自的做法和體會,給大家帶來新的啟迪。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Carsten,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博士、法雷爾創業公司總裁Farrell、日本同志社大學副教授橫井和彥、韓國朝鮮大學教授李炳華等多國與會專家和學者,就國有企業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中的作用、日本和韓國的國有企業民營化改革等議題發表了看法。各國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和暴露出的問題,為中國國有企業發展路徑提供了參考。
深化國企改革
在國資委的推動下,國企改革近幾年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企業社會責任、黨建工作、公司治理結構以及結構優化重組等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囿于固有思維模式,國企距離完全的市場競爭主體還有距離,因此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型監管方式,推動股份制改革和國企重組,深化企業內外部的改革,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通過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應該成為完全市場主體
侯云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現在,國有企業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市場主體。政府干預仍然較多,國企用工制度亟待市場化,所以應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繼續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使國有企業能夠成為完全市場主體。這應該是成為今后各類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目標。
國企如何成為完全市場主體?首先,國家對國有企業應該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國有企業所處的領域和行業特點,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法規;處在競爭性領域的企業應該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一樣,在市場上一視同仁,公平競爭。
第二,繼續推進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應該推動國有企業的整體上市,規范國企在股市上的資本運作,使股份多元化,避免一股獨大。
第三,繼續深化國有企業的內部改革,包括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國有企業的職工應該有進有出,企業內部用人應該一視同仁,同工同酬。
第四,應該正確地區分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F在,國有企業承擔了一些不應該承擔的責任。要正確區分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不能把不該由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強加給企業,這樣國企才能輕裝上陣,與其他企業一起競爭,企業才有活力,有競爭力。
調節勞動關系事關“十二五”建設全局
唐方裕 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局副局長 中央黨建領導小組秘書組副局長
我國的勞動關系總體和諧,但一些局部的矛盾很突出,有的已經影響到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和改善勞動關系工作,對于促進“十二五”規劃全面順利地實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勞動關系發展變化有如下趨勢:
第一,勞動關系對全局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勞動關系覆蓋將更加廣泛,與經濟社會的聯系將更加緊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制約體制機制障礙躲不開,各項工作包括勞動關系在內的大量矛盾,又將不斷產生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大量矛盾,其中一些矛盾將更加集中,突發性、傳導性更強。
第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對法制的依存度越來越高,依法規范勞動關系將成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主導方式。
第三,經濟全球化對勞動關系的影響將進一步加深。
第四,勞動力新變化將直接引起勞動關系新變化,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的話語權也在發生變化,加上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增強,企業利益訴求及表達方式已經并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勞動爭議案件由此增多。
第五,調整勞動關系矛盾的任務越來越重要,勞動關系敏感性、關聯性增強,一些較長時間以來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的勞務問題和新形勢下出現的問題相互交織,使勞動關系一旦處理不當,簡單問題可能會演變為復雜問題,局部性問題就可能演變成全局性問題,經濟問題可能演變成社會問題,新問題可能演變成老大難問題。
沒有董事會建設就沒有新興際華的今天
徐建華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近年來,新興際華通過健全、完善三級治理制度體系,充分發揮外部董事的作用,積極推進三級董事會治理體系建設,強化董事會戰略管控、預算督導功能,加強董事會文化建設等途徑,深入推進了董事會建設。如今,新興際華集團經營業績顯著提高,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810億元,五年平均遞增38%,實現利稅50億元,五年平均遞增25%,實現利潤26億元。
在董事會建設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
第一,董事會建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和模式,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董事會建設也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邊試點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邊提高。建設是一個過程。
第二,充分發揮外部董事的作用是董事會建設的重點,是董事會真正發揮作用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當外部董事流于形式的時候,就是我們董事會壽終正寢之時。
第三,公司治理原則大同小異,董事會規范運作的方式和特點卻不盡相同。董事會建設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行業發展規律和企業自身發展規律,還要靠機制正確界定董事之間的關系避免打亂仗。
改變管理模式,深入推進央企重組
鄭海航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前,央企重組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急需廓清的問題。
第一,央企重組實施類似指標性的重組規劃,應該遵循科學規律,而非服從長官意志。一個行業前三到五名形成寡頭壟斷是一個進步的市場結構,但這是經過幾十上百年的競爭淘汰而形成的,不是靠長官意志決定的。
第二,央企重組的范圍不能局限在中央級企業這個圈子,要打破央企和地方國企的界限,打破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界限,包括境外資本,形成混合經濟,在重組中調整和完善國有經濟布局。
第三,要打破國資委或者企業是央企重組單一主體的慣例。央企重組應該是雙主體,國資委是推動央企重組進行產權劃分的主體,而企業集團是內部整合的主體,兩個主體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第四,央企重組不應該把企業簡單疊加,應該注重企業間資本層面的融合。央企和央企之間進行相互投資、注資,相互持股,既促進了產權多元化,又促進了整個央企社會資本有效的流動。
第五,央企重組不僅是規劃,關鍵是重組之后進行內部整合,涉及企業產品、研發、營銷、財務、文化價值觀的整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協同效應。
第六,央企重組的目標不是做大。要通過把重組和央企制定新的發展戰略結合、和央企產業結構升級結合、和央企的管理提升結合、和央企的改革特別是壟斷企業的改革結合,優化央企產業結構,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將履行社會責任進行到底
黃文生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秘局主任、辦公廳副主任
多年來,中國石化圍繞著六個方面努力不懈地履行社會責任:第一是向社會各個階層提供穩定的資源供應,第二是提供優質的服務,第三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第四是實現低碳發展,第五是關愛員工,第六是回饋社會?!笆晃濉逼陂g,公司的企業規模、資產、質量不斷擴大和改善,到2010年年底,公司總資產達到1.5萬億元,銷售收入達2萬億元,當年向國家上繳各種稅收約3000億,為消費者提供了1.8億元的化工產品。
為什么中國石化能堅持履行社會責任?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源于我們發展企業、貢獻國家、回報股東、服務社會、造福員工的企業文化,源于我們的發展戰略,也源于我們自身生產經營的要求。我們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到各個業務環節和崗位,體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融入中心,服務大局,創新發展國企黨建工作
范玉書 河北省國有企業黨建研究會會長
服務黨的中心工作任務,切實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國有企業的落實,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是國企黨建工作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要求。因此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只有這樣,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才能創新發展。
要著眼于新形勢和新任務,進一步轉變做好國企黨建工作的理念,牢固樹立融入中心抓黨建,服務大局促黨建的理念,牢固樹立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理念,牢固樹立企業黨建工作也是一種生產力的理念,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有企業過程中,黨的建設起著保駕護航等作用。
要著眼于構建大黨建的工作格局,改變只有企業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做工作的單一體制為企業組織部門牽頭,企業經營管理者積極參與,黨工團等群眾組織齊抓共管的大格局。
要確保黨建工作的規范化,根據國有企業的實際,堅持做到黨建跟管理機構同設置,黨建機制與企業管理機制同步運行,黨建企業與生產經營活動同步開展。
要著眼于固本強基,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堅持從企業實際出發,按照精干高效、有利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原則,合理設置企業黨組織的工作機構,并在活動經費上給予一定的保證。
要著眼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進一步推動企業黨建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牢牢把握轉變發展方式的主線,根據黨章和公司法的有關要求,實現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融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如何理解國有企業社會責任
謝地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理解國有企業社會責任,需要我們對五個問題有清醒的認識。
第一,國有經濟是否具有意識形態意義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保障功能?中國國有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中國模式的有機組成部分,國有企業的意識形態及制度保障功能只能強化不能削弱。為此,需要在憲法層面做出更正式的制度安排。
第二,國有經濟作為全民所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是否天然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增進國民福祉?國有企業企業領導人級別與行政脫鉤,看似符合市場經濟原則,卻背離了國有經濟作為公法人格的國家的代位者這一根本性質。
第三,營利能力與競爭力的提升是否意味著國有經濟改革目標達成?國有企業在追逐利潤的過程中失落了很多應有的功能或角色。
第四,提升國有經濟競爭力和控制力主要是搞好央企,地方國有企業可以悉數退出嗎?地方國有經濟仍然留在地方公用事業領域,既可以壟斷性地穩定供給優質的產品及服務,為國民生活及全社會生產提供基礎條件,又方便政府監管,不能以反壟斷、引入競爭為名簡單地民營化。
第五,國有經濟的角色是否可以自由切換?國有經濟絕不僅僅是工具,而且承載著全民福祉,所以國有經濟在二者之間的角色切換不能自由隨意,應該有正式制度安排來保障。
國企在新時期愈益重要
中國并非處于一個和平與發展的完美真空,而是面臨諸多挑戰和威脅:一方面,歐洲債務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美國的民主運動給我們提供了反面教材,要求中國大力發展國有經濟以應對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實現民族復興;另一方面,顏色革命迭起,中國面臨的和平發展局面其實暗潮涌動,中國必須依靠國有企業,才能為中國提供安全保障。
大力發展國有企業應對經濟衰退
左大培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現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能夠讓我們得出兩個重要結論。
歐洲債務危機最厲害的地方恰恰是國有企業不行的地方?,F在全世界面臨經濟簫條,在市場已經長期低迷、盈利前景不妙的情況下,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往往不能擴大總需求,此時增加政府采購是最好的辦法。如果沒有國有企業提供支持,在需要政府擴大財政開支的時候政府卻因為已經負了很多債而不能增加投資,經濟就會陷入長期蕭條。
如果在投資融資領域沒有一個很強大的國有部門,那么這個經濟最后就一定要走英美式投資銀行的道路,從而步入兩極分化,金融崩潰,沒有例外。美國、英國式的所謂市場經濟是一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金融投機家操控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金融資本家們要把世界上的一切財富都聚集到自己手上,而且要把政府變成他們掠奪財富的工具。金融危機爆發,結果是虧損國有化,盈利私有化,資本家穩賺不賠。占領華爾街運動,就是美國人民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式的金融體系表達不滿的方式。
中國應該效法法國,越是蕭條的時候,政府越是大力發展國有企業,大力向國有企業投資,拉動總需求。
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安全的中流砥柱
江涌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國有企業能有效約束資本的貪婪。資本是貪婪的,可以產生生產力,也可以產生強大的破壞力,一方面要利用,一方面要約束。但是當今世界,政府越來越小,企業越來越大,以至成為一個公司帝國。如何節制資本?資本主義社會用資本社會化,把社會的民意引進到企業中來控制資本,但已經被危機證明低效。用國家的權力來制約資本,國有控股,現在證明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二,國有企業可以有效避免金融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華爾街社會危機中,政府和大眾都是輸家和資本是大贏家。企業組建成公司帝國,在全球擴張,利用轉移定價等各種方式跨國避稅,利用全球化向政府、大眾施壓,讓政府和大眾對立,自己從中獲得最大利益,同時讓政府和大眾承擔創造性毀滅的代價。國有企業不可以輕易地把利潤轉移到國外,創造性的成果為國家所有,為大眾分享。
第三,國有企業可以有效抗衡跨國壟斷資本的擴張。對于發展中國家,靠民營企業抵抗跨國公司擴張是以卵擊石,只能以國家壟斷即國有企業來對付跨國壟斷。
第四,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危難時最可靠的依托。國有壟斷資本是跨國壟斷資本的死敵。從拉美、一些非洲國家來看,凡是放棄了國有企業的國家,后來都成了跨國壟斷資本的樂園。
第五,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安全的中流砥柱。我們可以依靠民營企業來實現經濟繁榮,但是要建立強大的國家,維護經濟安全,唯有依靠和國家緊密結合的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
姜春良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少將、研究員、戰略學博士生導師
國有企業是國家復興的戰略支撐。雖然經過蘇聯解體和俄羅斯的一度衰落,今天俄羅斯的核武器、航天技術仍然具有世界領先水平。俄羅斯復興靠的是國有企業。2004年,普京總統把1063個國有企業定為國有,不準實施私有化,其中包括影響國家復興的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交通、公路、銀行等等。中國也是如此,建國以來,共和國的長子國有企業在石油、天然氣、煤炭、國防工業、機械工業、制造工業等產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保障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有企業是作為國家安全保障的戰略力量的重要保障。一個國家的國有企業從諸多方面影響著國家,要想保證國家的安全,必須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作戰能力,以及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面的強大能力。美國對我們實施武器禁止出口已經21年,可見武器裝備沒有自己的國有企業研制,民營企業是不可能研制出來的,只有國家行為才能保證軍隊的裝備能夠可靠供給。我國面臨許多挑戰和威脅,如果沒有這么多國有企業維護、提供重要的保障,就會面臨更大的威脅。
依靠國有企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
張宏良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的十分短暫的和平與發展時代正在被打斷,危機、動蕩、革命正在席卷歐美等許多國家。它意味著整個人類現有的發展方式出了問題,人類要回到一個正確軌道上來。這個正確軌道就是在經濟上實現共同富裕,在政治上實現大眾民主。
結束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西方競爭文化,代之以人文主義的東方文化,是當今世界大眾民主運動的本質特點和本質要求,而且這個大幕剛剛拉開。當前西方面臨的危機不是以往的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危機,可以通過對大企業注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加工人工資等手段,逐漸恢復需求和經濟發展,而是透支性危機。原有解決危機的方法沒有效果,而且會越來越重:虛擬經濟雖然對透支創造了條件,但人們心理是有限度的,而歐美超過了這個限度,未來透支道路堵死了,資本主義在21世紀給自己打了個死結;第二個傳統的解決危機的辦法就是給大型企業注資,結果只能是加劇危機,加劇兩極分化,激發人們更大的不滿。這也決定了今天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政府在新一輪危機面前手足無措,連一個紙上談兵的方案都沒有。所以,我們在全球都掀起反對私有化浪潮的情況下還要繼續探討如何發展私有化,是一個很荒唐的事情。
這次危機和傳統危機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的根源。以往的危機是在西方文化內部尋找出路,而今天它是在宣告西方文化的終結,要求以東方文化取代西方文化,作為未來世界一體化的主導文化,主導價值觀。因此,在整個世界大潮已經開始東西方文化轉變的大背景下,我們仍然把西方經濟學用來混飯吃的東西奉為經典,作為中國改革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資本主義把人類社會帶入死路,在于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有兩個根本特點。第一,它完全把人當做資本的一個要素,一個普通的物件,當做經濟社會的桌椅板凳來看待,而不把他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這么一種價值觀,把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這個大自然界的獸性法則引入人類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的管理原則,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人被排斥在發展和財富之外。第二,資本主義西方文化把生命完全理解為一個物理現象,把感官需求作為人們幸福的全部內容。從而使人類十分有限寶貴的資源越來越多的耗費在與人類的物質需求完全無關的方面,從而導致資源危機越來越嚴重。
中華民族復興已經不再是中國人民的夢想,也是世界發展的內在需求。中華民族復興靠什么?第一是東方文化,第二是國有經濟。因為文化不能自己走出國門,必須找到物質載體。中國要和平崛起,唯一的載體就是國有企業,依靠國有企業的世界性發展,完成中國和世界的融合,共同納入世界一體化軌道。國有企業走向世界的過程,既是參與世界資源配置的過程,也是把中國文化帶向世界的過程。
創造中國模式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企和民企各自處于什么地位?中國理論界一直存在兩個極端觀點的碰撞。而歐美經濟遭遇的窘境,重慶模式的成績,讓“中國模式”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佳選擇。
中國必須而且能夠創造出優越于歐美模式的市場經濟
楊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歐債危機和占領華爾街運動表明,歐美模式在走下坡路。如果中國人沒有信心,不能創造出一個優越于歐美的模式,很可能像歐美一樣陷入深重危機。
應對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中國要有全新的思路。國有企業是挽救民眾于水火的,要依靠國有企業應對危機。現在,中國面臨強烈的國內外衰退,房地產泡沫也行將破裂,衰退和通脹可能同時來襲。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有大量民企包括國企迅速陷入虧損,就要成立國家委托經營的公司,迅速接管。通過托管經營,相互協調企業之間的計劃銜接,至少可以保證這些企業盈虧平衡。如果各掃門前雪,會引起乘數連鎖反應。
國有企業全民所有,因此能推動共同富裕,獲得人民支持。委內瑞拉依靠石油出口,經濟衰退沖擊很大,但查韋斯依靠國有企業,出臺了100萬套住房的計劃,支持率上升了50%。委內瑞拉國有企業在應對通貨膨脹方面也發揮了特別大的作用,依靠國有超市向老百姓廉價供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食品。所以委內瑞拉的民眾對國有企業衷心擁戴。每次顏色革命,大多數民眾都挺身而出,冒死捍衛國企。中國國有企業應該在即將到來的更大的沖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國有經濟越來越重要
湯吉軍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根據2009年到2010年的國有經濟發展報告,國有資產總額不斷攀升,特別是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國有資產的比重也在10%以上,這說明國有經濟在經濟危機時期仍然保持投資增長的態勢。國有經濟固定資產投資水平2008年之后也是不斷攀升,固定資產保持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占社會總投資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0%左右。
2008年到2010年,國有企業上繳稅金幅度不斷增加,與2008年相比,增幅達13.08%。2010年,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獲得了高速增長,增速達34.73%。國有企業投資伴隨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共同發揮作用。它的直接載體就是國有企業,使得我們宏觀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有的放矢。
今后,我們第一要發揮國有經濟對市場的調節、保障和引導作用;第二要致力于推動國民經濟的戰略部門和命脈行業的發展;第三要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努力在全球化競爭中勝出;第四要不斷提高素質,壯大規模,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充分發揮所有制競爭機制;第五要強化和提高國有企業主導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在功能提升中謀出路。
針對我國具體國情,深入探討國有經濟積極作用的內在機理,平衡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完善包含中國元素的經濟發展模式,創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這就是我們研究的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模式是中國的歷史沉淀
韓德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從華爾街的游行可以看到,私有制市場經濟造成了極度的兩極分化。華爾街游行的口號就是1%對99%,財富集中到了1%的人的口袋里,制造了嚴重的債務危機、金融危機。新自由主義理論破產了,但是這種理論在國內仍然有市場。說國企改革的方向是資產證券化,整體上市,這個邏輯實際上還是新自由主義的路子,最后的結果恐怕也要出一場復興門革命。
混合經濟體制可能是我們發展的目標模式,中國模式。中國應該建立混合經濟體制,既有私有制也有公有制,既有民企也有國企,允許國有和私有,公有和民用長期共存,和平共處。這種混合經濟體制里面的比例都可以調,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根據我們政府官員和國有企業官員的道德水平、覺悟水平進行調整,但這兩個成分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毛澤東時代,也不會完全消滅市場。
通過搞混合經濟體制實現民富國強是中國歷史的沉淀。齊桓公時管仲為相,以民間的私有和市場交易為基礎,建立了調節市場供求關系的九個國營商業機構,包括糧食局、煙葉局,建立了九個調節市場供求關系的國有機構,使得齊國民富國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后來,漢武帝時期又有了鹽鐵論,也是一種混合經濟體制。
中國模式是中國歷代王朝國家治理經驗教訓的總結。中國古代實行重農抑商的經濟體制,為什么要重農,為什么要抑商?商是最有社會活力的一個群體,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社會全部財富集中到少數商人手里,造成財富兩極分化,流民遍地。所以商一方面是繁榮,一方面是發展,一方面是充滿活力,另一方面是稀釋社會財富的巨大力量,任何一個王朝必須對商業擴張進行抑制。怎么抑制?中國古代社會缺乏遍及全國的工商局、稅務局,比較低成本的抑商措施就是貶低商人地位,迫使賺了錢的商人把一部分財富轉移給社會,剝削的時候你也得仁慈一點地剝削,這樣就維持可持續剝削,可持續發展。
中國模式也為二戰后的全球歷史所證明。所有國家順利發展,社會良性運行的時候,都有一套抑商機制。1980年以后,全球開始新自由主義浪潮,開始放縱商人力量,結果短短30年時間,全球變得高度兩極分化,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印尼恐怖主義興起,連挪威也是因全球化浪潮出恐怖主義。華爾街為什么出現1%對99%的抗衡?因為美國那一套利益平衡機制已經失衡了。
新自由主義不懂得如何擺布商人的力量,一會兒貶低到地獄,一會兒抬高到天堂,西方思想是用惡與惡制衡來對付。中國古老的智慧是中庸之道,兩個極端都不會走。大惡會滅了小惡,弱肉會強食,表面上是利益制衡,實際上是利益失衡,因此要建立一個超越利益集團的組織機構來制衡。在市場經濟機制下,既發揮商人的創造力,又抑制商人的破壞力,就必須走中國重農抑商的模式。
堅決批判“妖魔化”國企言論
國有企業是跨國公司的眼中釘,是本土民營企業傾瀉不滿的對象,因此往往被“妖魔化”。某些人通過種種手段,隨時捕捉和無限放大國有企業在改革發展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借助媒體炒作,操縱和誤導輿論,促使廣大民眾對國有企業存在的合法性產生質疑,試圖逼迫國有企業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退出,進而搞垮國有企業,分而食之。對此,我們應堅決予以反擊。
堅決捍衛國有經濟嚴肅批判反國企言論
周新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中國社會流行各式各樣反對國有企業的言論,應該進行嚴肅的批判,捍衛國有經濟發展,為壯大國有經濟創造有利的理論環境。要堅決批判以下居心叵測的言論。
第一,說國有企業壟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自由競爭走向壟斷是客觀的規律,不可避免。壟斷既然是客觀的,那么誰壟斷好?是謀取私利的私人壟斷好還是代表人民的國家壟斷好?應該區別適用反壟斷法,不是反對壟斷地位,而是反對市場上的壟斷行為。
第二,說國有企業與民爭利。對民應該做具體分析,如果這個民指的是勞動人民,國有企業不與民爭利,因為國有企業是全民所有制,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為什么要跟工人農民爭利益?如果這個民指的是私營企業,就必須與民爭利,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應該平等競爭,優勝劣汰。
第三,說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不相容,市場經濟發展一分,國有企業就萎縮一分,市場經濟建成之時,就是國有經濟消滅之時,最后的結論自然而然是搞私有化。這個說法違反鄧小平理論,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只是調節經濟的手段,只是運行經濟的范疇,不是基本制度的范疇。跟市場經濟不相容的不是公有制本身,而是公有制在特殊時段下形成的特殊形式。
第四,說國有產權不清晰。法律規定國有企業的資產屬于國家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中央說的產權清晰實際指的是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
第五,說國有經濟是兩極分化的根源。這個話說反了,鄧小平同志講過,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我們就可以防止兩極分化。
第六,用西方國有經濟的比重來論證中國國有經濟應該大幅度減少。西方國有經濟的性質跟我們不同,它的國有經濟是保證私人資本家能夠獲取利潤的工具,經營得不好,就國營化,經營好了,就給資本家。我們應該根據我們的國情,根據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情況來認識這個問題。
第七,說國退民進是改革方向。國退民進是指所有制結構當中,公有制比重應該大幅度下降,私有制的比重應該大幅度上升。國有經濟退出以后,國有經濟的比例就很小,很難成為我們社會的經濟基礎。
國企不能被貶低
程恩富 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認為國有企業只是拾遺補缺,是西方資產階級執政黨以及他的理論家提出的觀點。他們是私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是為私有經濟服務的。我們辦國企為主,私企是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鄧小平講話是為了鞏固公有制,所以才發展私有制。西方是為了鞏固私有制才發展一點公有制。性質不一樣,特點功能不一樣。
人民日報兩個退休的副總編都寫過文章,說國有企業不是共產黨執政的基礎。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包括非公經濟的,但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基礎就是單指公有制。如果都是一樣的話,還搞什么非公有化、私有化,民營化?
國企私有化很傻很天真
喬莫·桑德拉姆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
過去30年,推動全球私有化運動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經濟性的。如果我們查看俄羅斯90年代初私有化的檔案,就會發現他們主要有兩個政治性目標。第一個是要消除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第二個是為了獲取民眾的政治支持,所以搞政權私有化要越快越好,目的是防止老百姓醒悟過來,其他力量介入以后,對私有化進行抵抗。
從過去30年的經驗來看,我們越來越發現私有化極其有問題。私有化并沒有帶來他們所宣稱的一系列好處。
首先,政府在私有化之后,留在手上的往往是那些不具盈利性的企業或者職能。私人部門只對那些具有盈利能力或者盈利潛力的企業感興趣,因此往往最好的最具有盈利性的企業被私有化,結果就表現出私有化的部門的盈利能力會比國有部門的表現要好,其實這是倒果為因。
如果把國有壟斷企業改為私營壟斷企業,私營擁有者會濫用壟斷地位。壟斷企業產品的價格會上升,有效的監管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究竟是誰從私有化當中獲利?我們發現私有化往往只有利于這些國家里最富有的那些精英,會使政府與大眾之間,政府與普通企業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私有化將惡化消費者、普通大眾以及企業雇員的利益,即便能夠改善政府的財政狀況,但往往只是暫時的。結果是利潤被私有化了,被個別人拿走了,但是它的損失是被社會化了,由社會大眾來承受。
私有化降低了新投資水平。私營企業購買國有企業,其實是把本來是可以用于投資新工廠的資金用于購買現有生產能力。很多國有企業被私有化以后,我們很少看到有新的投資,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被私有化的國企的所有者往往只關注他們的短期利益。
私有化威脅社會穩定。自從蘇聯解體實施大面積的私有化之后,在哈薩克斯坦和俄國都出現了人均預期壽命下降的情況。
很多國有企業是需要改革的,但是無論是在東亞還是在北歐,都有很多管理得非常好的國有企業。絕大部分導致國有企業效率較低的原因,都不需要通過私有化來改善。發展中國家應該有戰略性的思維,用國有企業來帶領國家前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