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效率下降有歷史因素
來源:國企 作者:徐則榮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但是,近些年來有人極力污蔑和否定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百般宣揚和美化私有制經濟,說什么“公有制天生效率低、效益低”,“私有經濟天生成本低,效率高”
國有企業的效率絕不低
這種說法在理論上是不能自洽的,因為國有企業作為全民所有的社會主義公有經濟性質的企業,更有可能是高效率的,而不是低效率的。其效率的高低首先表現在宏觀上,國家通過調節整個社會的生產避免了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通過引導合理的消費,避免了生產和消費的嚴重脫離,最終避免了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在微觀上,企業職工成為國家和企業的主人,充分發揮主人翁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
指責國有企業效率低,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資料顯示,我國國有企業資金利稅率,1952年為25.4%、1957年為34.7%、1965年為29.8%、1975年為22.7%、1978年為24.2%、1988年為20.6%。這就是說,投資新建一個企業,只需3~5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資,重建一個同樣規模的新廠,即使除去稅金而實現的純利潤率,同期也分別達到19.2%、24%、20.9%、14.9%、12.8%、8.3%。從國有工業企業的全員勞動生產率來看,1952-1975年間,年均增長率達3.9%,而美國1950-1978年間每年勞動生產率只增長1.5%到2%。這些事實說明,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率絕不低。
我國國有企業效率低下虧損,主要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有關資料顯示,全國國有企業直到1996年4月才首次出現凈虧25億元,整個1996年和1997年都是凈虧損,全國國有工業企業的資金利稅率在1992年尚有25.4%,而到1997年則下降到6.27%(見《中國統計年鑒》1993年版,1998年版)。到2003年,據有關人士根據國資委發表的《堅持國有企業改革方向,規范推進國企改制》一文(《人民日報》2004年9月29日)所提供的資料推算,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利稅率仍只約5%,若除去稅金純利潤只1.49%。
國有企業效率下降有歷史因素
我國國有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效率大幅下降,這既有國有企業在歷史上形成的一些客觀因素,也有現實經濟活動中的人為因素,特別是受到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和沖擊關系最大。
從歷史形成的因素來看,國有企業長期擔負著安置就業和支付退休人員退休金的重任,這使得企業成本過高,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力削弱。在我國,國有企業安置城鎮就業人口比例長期高達70%,1978-2003年間,國企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3.2%,扣除物價因素后為7%左右。此外,國有企業一直承擔著支付廣大退休人員工資的重負,結果企業的歷史越悠久,對社會貢獻越大,企業的成本就越高,在市場經濟中競爭力就越弱。
歧視性的稅收政策使得國有企業處于十分不公平的市場競爭之中。改革開放之初,為了鼓勵私人經濟的發展和引進外資,對私人企業和外資企業適當給予稅收優惠是應該的。但到上世紀90年代,在私營、外資企業已具有相當規模的情況下,仍繼續對它們實施優惠政策,特別是對外資企業長期實行“免二減三”政策就很不妥當。有關資料顯示,各類企業每100元產值所繳納的稅金,國有企業為13.28元,鄉鎮企業為4.88元,中外合資為5.06元,外資企業為2.41元,就每100元銷售收入所繳納的稅金來看,國有企業為9.28元,而外資企業僅為0.02元,后者僅為前者的千分之二。如此不平等的稅負嚴重降低了國有企業自身的利潤以及自我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某些管理失當和政策失誤,加劇了企業經營的困難。在企業管理上,用所謂的廠長負責制取代了黨委領導下的廠長分工負責制和“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管理方法,用所謂的“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取代了工人群眾治廠的原則,這一切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營私舞弊創造了條件。
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沖擊和影響,是企業陷入困境的最重要的原因。上世紀90年代以來,是國企大量虧損、破產、被出賣的時期,也是新自由主義在我國興風作浪的時期。如在改革中,主流輿論和某些學者照搬新自由主義的科斯產權理論,實際是用科斯理論取代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他們借口明晰產權、提高效率,提出“細分到人論”(主張把國有資產細分到人,全面實行國有資產個人化)、“主體換位論”(認為公有經濟不應是主體,而應讓私有經濟稱為主體);在歪曲“抓大放小”的本意下提出所謂的“退出競爭、營利行業論”(認為除涉及國家安全和必須由國家壟斷的領域外,所有競爭領域和營利領域都應退出,以便讓民間資本進入而成為主體)、“靚女先嫁論”(主張賣國企先挑好的賣)、“以賣代改論”(認為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其實就一個字“賣”!一般說來,承包不如租賃,租賃不如賣。主張將非壟斷性和盈利性國有企業的產權3/4都賣掉),等等。在新自由主義錯誤觀點的鼓噪下,我國某些國企的廠長經理被鼓動起來,不是想方設法通過改革和管理把國企搞活搞好,而是想辦法把國企整垮,使之變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們把限定時間賣光國有企業作為任期的政績,把本地區沒有國有企業作為改革成績加以炫耀;他們在出賣國企方面互相攀比進行競賽,唯恐自己落后;有的地方甚至開大會動員,派工作組下廠督促賣國企;有的地方號召“積極行動起來,迅速形成一個出賣國企的高潮”。這樣,想搞好國有企業實在是難乎其難了。
以上分析說明,我國國有企業絕不是本質上就效率低下,也不是從來就效率低下。其所以出現低效率主要是一些歷史的和人為的因素引起的,特別是受新自由主義的嚴重干擾。因此,只要清除上述弊端,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的干擾,加強和完善企業管理,依靠工人階級,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國有企業一定能夠重振雄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