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不能搞市場原教旨主義
2011-02-23 來源: 國際在線/李由
近日,中國各地有關房地產的限制政策先后出臺。在上海、重慶和北京的限購條款出來之后,一些人認為這違背了神圣的“市場經濟”原則。
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尊重市場原則,不等于讓市場投機泛濫。縱觀世界各國和地區,凡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平穩、住房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其政府都會高度重視、態度堅決、旗幟鮮明地整治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
例如,為抑制不斷高企的房價,韓國前總統盧武鉉就提出,治理房地產投機是“一場與房地產投機勢力進行的戰爭”。這既說明了這項工作的艱巨性,也表明了韓國政府對整治房地產投機的決心。同樣,面對建國之初異常嚴峻的住房形勢,新加坡政府明確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號,“我們的新社會,居者有其屋是關鍵”,并于1960年成立建屋發展局,在1964年正式推出了政府組屋計劃。西班牙憲法明確規定,所有西班牙公民都有權擁有適合自己的住房,政府的責任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措施,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
當然,抑制房地產投機,不僅僅是為了讓國民能夠以比較合理的價格獲得住宅,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防止整個國民經濟進入畸形發展的惡性循環。而對于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的中國,這一點也許更為重要。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經過13年的高速發展,雖說對社會GDP貢獻巨大,但其弊端日益顯現。其整個行業建立在鋼筋水泥的基礎上,已經不太適宜于產業升級的科技要求,而且投機性資金逐利囤積,有引導全民踏入炒房引發巨大風險的可能。
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其實有很多路徑的選擇和依賴,要是沒有房地產業過分“一業獨大”攫取暴利的模式,那么各行各業都有條件吸納社會資金資源發展自己。特別是多年前如果舉全國之力大興國家創新戰略,千方百計推動科學技術全面進步和發展,今天中國的國家創新能力一定是世界側目的,高科技行業就有可能代替房地產業成為社會最堅實的支柱產業,將會涌現多個像高鐵那樣的產業集群,其拉動相關行業發展的程度和速度,將遠遠超過如今房地產行業。
而房地產業如果過分投機,不但讓其他行業難以健康發展,反而會綁架整個國民經濟,成為危險的源頭。這一點,美國就給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就承認,他本人過于相信自由市場經濟,在任期內過度依賴市場調節,低估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從而導致了美國當前嚴重的金融危機。
當前,中國房地產投機局面之所以難以控制,有著比其他國家更為復雜的局面。它既有國內資本的投機炒作,更有國外熱錢的推波助瀾,相比國內投機資本,國外熱錢推動中國房地產市場瘋狂的目的更需要防備。它們有的是希望掠奪一筆財富,有的是為了打亂中國的經濟發展步伐,有的則還有顛覆中國政權的險惡政治目的。
因此,以市場為主,各種行政手段為輔的綜合方法來治理當前的房地產投機局面,是必須的,也是中國的特有方式所在。我們有些人不要認為,只要西方教科書上不存在的方法,中國就不能用,否則就是違背市場經濟原則。這種想法無視當今世界根本不存在百分百市場經濟的事實,是一種市場原教旨主義,是十分有害的。 (本文來源:國際在線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