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在讓利”與“讓利于民”是兩回事
看到強壇一篇帖子,題目是《收入分配改革,"讓利于民"不是一句口號》。開篇說“‘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重點在于讓利’——最近有媒體在報道備受關注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時,引用國家發改委官員的一句話來總結這一改革的核心思想。”但后面內容,全部是政府如何“讓利于民”的內容。這篇帖子讓貧道又警惕起來:精英們這些年來的基本把戲,就是將政府和中央任何精神都想辦法扯到消除國有經濟,減弱政府調控能力,以便給資本開路。這個帖子將“重點在于讓利”改造成“讓利于民”,就是這套把戲。
本來,帖子中說到“這位官員進一步闡述說,‘讓利’包括政府對民眾的讓利,以及企業對職工的讓利。”也就是讓利并不只是“政府讓利于民”,還包括“資本讓利于勞”。但寫著寫著,就只有前面部分了。最終讀者都以為所謂讓利就是“讓利于民”了。怎么利用中央精神給資本家站臺,表演得淋漓盡致。
政府怎么讓利于民?這個民究竟主要含義是誰?這里大有學問的。
首先,在西方經濟學中,所謂政府讓利于民,就是政府不要與資本家爭利,不要與富人爭利。所實施的措施,無非一是減少政府直接經營的部分,也就是減少國有經濟,讓給資本家,也就是我們說的“民間資本”。其次是減稅,而由于西方都是采取累進稅制,所謂減稅,一般都是給資本和富人減稅。小布什減稅政策主要優惠了富人,這是所有人都看到的。也就是說,西方所謂讓利于民,一般體現在政府讓利給資本家和富人。
但是,西方并不是一直在“讓利于民”。就國有經濟來講,西方國有經濟有時候大,有時候小。高的時候30%左右,低的時候10%左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西方國有資本大幅降低。但這次經濟危機后,國有資本又大幅上升。西方國家目前國有資本占金融資本已經超過一半,美國最大制造業通用公司最大股東是美國政府了。因此,西方也是一會兒“國退民進”,一會兒“國進民退”。當然這個“民”都是資本家而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沒有資本。
就稅收來講,西方總體不是讓利于民,而是“收利于民”。1890年,美國聯邦政府稅收占GDP比重只有0.2%,但100年后的1990年達到20%,增加100倍。西方國家在上世紀初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都很低,10%都不到。但現在都在45-50%左右,尤其是經濟危機以來,這個比重更高。那么這些被收對象主要是誰?也是資本家和富人。因為他們實施的是累進制稅收,誰的收入高誰繳得多,誰的房子大誰繳得多。美國有一半人基本不交稅或象征性地交稅。
西方國家無論“讓利于民”還是“收利于民”,這個“民”都是指資本家和富人,從來沒有對著普通勞動者的。因為這個“利”不是別的,是“利潤”。
對于一個政府來講,國有經濟比重高了還是低了,稅收高了還是低了,根本與分配無關。國有經濟比重高了,利潤多了,可拿出來做福利保障的資金就多了。稅收多了,尤其是從富人和資本那里收的稅多了,拿出來做福利保障支出的資金也多了。只要政府自身支出,也就是雇員工資部分不因財政收入增長或下降波動,那么多出的錢是只能用以福利保障的。這在西方財政預算要嚴格通過議會決定有很大關系。
其實,中國所謂讓利于民也是這個概念。以前鹽鐵國家經營,中國經濟學家就說這叫與民爭利。與那個民爭利呢?實際就是老板們爭利,這個“利”是“利潤”。對于從事鹽鐵生產銷售的普通勞動者,無所謂的事兒。拿老板的工資還是拿官府的工資,沒啥差別。
因此,凡是主張“讓利于民”的,都是為老板,為富人們說話的。
而“重點在于讓利”就不是這個意思了。這里,政府讓利的這個“利”,不該是利潤,而是支出項目。也就是要減少政府運作成本,增加通過福利保障部分支出,讓“全體公民”得到實惠。現代政府通過占有財富進行再分配的功能是主要功能之一。西方國家政府支配了45-50%的財富再分配,北歐國家更高。這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政府的基本功能和特征。我們學西方,讓利資本的學得比西方還厲害,抑制資本調節收益方面基本不學。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反而基尼系數遠高于西方國家的根本原因。不搞社會主義也罷,連資本主義也不學,會好到哪里?
中國的情況幾乎所有人都清楚。首先,每年創造的財富中,勞動者報酬從占GDP的52%下降到39%,資本收益從35%上升到46%。而美國的這個數字是勞動者報酬是57%,資本收益是37%。也就是說,首先的問題是一次分配中資本收益過高,勞動者報酬過低。那么需要讓利的是誰呢?是資本。資本不讓利,占15%分配的政府能有多大能力調節?因此,發改委官員說的“企業對職工的讓利”顯然是第一位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中國勞動者報酬提高三分之一恢復到占GDP的52%,資本收益減少22%,恢復到35%,貧富分化會大幅度減緩。而勞動者報酬增加的13個百分點,政府是拿不出來的,因為政府只有15個點。只能靠資本拿出10個點才行。連這賬都不算,解決分配問題就是空談。說難聽點就是糊弄老百姓。
其次,我們會看到,中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39%,而居民消費占支出法比重只有35%,少了4個百分點,哪里去了?儲蓄了。誰儲蓄了?主要是富裕階層。也就是說,實際上真正普通勞動者分配的GDP連39%也不到,而是只有35%。拐回頭看西方。美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的57%,而居民消費占70%,多了13個百分點。美國人儲蓄少是真的,那也不能掙的少花得多吧?多出的13個百分點哪里來的?政府通過“與民爭利”然后實施再分配來的。中國政府在一次分配中收入達到GDP的14-15%,美國不足10%。這塊稅收是經營環節上的稅,對象是企業。但是,美國稅收主要是所得稅和財產稅,美國政府實際稅收要占GDP的35-40%。多出的近30個百分點哪里來的?主要從富人手里拿走的,因此是與民爭利得來的。這些錢,政府拿出一部分用以全民福利,于是居民實際消費就多出13個百分點來。
這樣看,政府現在不是要減稅,而是要加稅。主要加稅就加在財產稅或者叫房產稅上。中國目前央地兩塊總收入,加上土地出讓金等大約占GDP的25%,比世界平均值都低,比西方45-50%數幾乎低一半。為什么會缺少一塊?簡單一算就知道了。主要少了房產稅,其次是所得稅征得不堅決,大量黑色收入征不到稅,而且存在大量非稅收入,也叫灰色收入。西方地方政府也是一大半是收來自房產,但他們是同存量房產收的。地方財政通常要占全部財政一半以上,因此西方財政中房產稅是很大一塊。如果開征房產稅,嚴格所得稅,減少出口退稅(那叫“讓利于美”),讓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35%左右,增加部分全部用于福利保障。這樣就給普通勞動者再增加10個百分點的分配。
一個13%,一個10%,總計23個百分點,居民所得和消費就可能從原來的35%上升到58-60%。而這個數值什么概念?無非于歐盟國家、日本等國家接近,略高于其他新興市場國家。
因此,中國解決貧富差距的路子絕不是什么讓利于民,讓利于民只能擴大貧富差距。但中國解決貧富差距的路子也不是簡單的“收利于民”,因為利收了,如果支出不加控制,腐敗更嚴重,老百姓沒得什么。因此,加強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和結算的審核,預算和結算列支要更加詳細,并且透明公開。人大還要制定用于福利保障支出每年增加速度和份額要求,保障增加的稅收用于民而不是官府。
至于怎么在一次分配環節上由資本讓利于民,看來政府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發改委說的全部是政府。一次分配問題,發改委什么也做不了的,因為發改委不是立法機構。看到 劉國光老 先生最近的文章,覺得看起來空,其實并不空。因為劉老提出一次分配必須解決,這是黨的大事。
一次分配怎么解決?提高最低工資?稍微提高點,老板們就跑了,這不,富士康要往河南遷廠了。再鬧得緊些,干脆遷越南了。貧道真的看不出來一次分配政府有什么辦法解決。
貧道倒是可以有些建議,但恐怕難以實行。就是人大立法決定:所有國有企業純利潤用于再生產的不超過30%,其余部分上繳財政用于福利保障支出。所有私企,純利潤用于再生產不超過30%,其余部分按勞6資4分配,也就是年終所有工人參與分紅。所有外企也是這樣,只是比例可以研究。
這種方案其實是謝濤他們提出的,是炎黃春秋們的意見。貧道只是加工得再嚴厲些罷了。貧道倒是另有想法,大致意見是從農村再次合作化做起,此前帖子說過,這里再說就太長了。
總的來說,大家看吧,主流們將利用貧富分化問題再一次掀起削弱國有經濟,降低政府實施再分配的可能性的高潮,其基本旗幟將是“讓利于民”。
貧道對這些精英們也真是佩服得緊,怎么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任何話題,無論形勢好壞,他們都能將矛頭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對準他們想對準的對象,將盾牌護住他們想保護的對象。有人還發明什么“右派大笨蛋定理”,恐怕有些自欺欺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