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眾多非主流貨幣國家紛紛跟隨歐美釋放貨幣的時候,當IMF年會上,各國強烈批評美國濫發貨幣將引發其它國家輸入性通脹的時候,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卻依然堅持認為:央行必須將控制通脹作為頭等大事,主要措施就是“三樣武器”,即公開市場操作、匯率改革、利率改革。
此言一出,人民幣匯率升值加速,10月15日沖破6.26,形成2005年匯改以來的歷史性高點。這樣的市況實在難以讓人理解。中國不是要穩定經濟嗎?中國不是出口已經嚴重惡化了嗎?那為什么這時候還要允許人民幣升值?中國要匯改,但匯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難道不是使匯改的目標更加有利于中國經濟嗎?
我們過去已經看到太多次的“巧合”。美國人一叫喊逼迫人民幣升值,中國央行就高喊緊縮貨幣,把抑制通脹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所有懂得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應當明白,在開放的條件下,緊縮貨幣和貨幣升值實際是一回事,其經濟效果都是抑制中國經濟的內需,難道中國經濟目前還經得起進一步緊縮?
那易綱“央行必須將控制通脹作為頭等大事”的表態到底出于怎樣的目的?是想告訴美國人“不該無視通脹”嗎?如果是,那恐怕不會有結果。因為,央行不該無視通脹的說法僅僅是美國教科書告訴世界其它國家的教條,而對于美國自身,它們并不會這樣考慮問題。美國人的政策從來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從來都“靈活多變”,從來都不拘一格。只有中國“貨幣教條主義”盛行。
既然央行明白自己的“四大貨幣政策目標”,那為什么總是想方設法“避其三而只言通脹”?美國、歐洲和除中國之外的新興經濟體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IMF不都在主張應當以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去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嗎?其實,我們必須看到,當世界主要經濟體過度投放貨幣的時候,中國沒有及時跟進(或跟進力度不夠)的直接后果就是貨幣緊縮,人民幣升值必然,經濟進一步衰退必然。此時,如果遇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相對穩定或下跌,中國通縮必然。
其實,易綱等央行官員不是不明白,未來中國通脹將主要源自境外因素。實際上,過去也一樣。10月14日,IMF世行年會最后一天,易綱在回答記者關于通脹風險來源的提問時表示:目前的風險主要來自農產品價格和進口的通脹風險。他說,對中國而言,金錢上的通脹不會成為主要問題,通脹風險主要來自于農業和農產品價格的上升,因為外部的量化寬松政策,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及其他外來影響,進口的渠道將帶來通脹風險。
我十分認同易綱這樣的看法,但問題是,是不是我們緊縮貨幣,這樣的“輸入性通脹”就可以得到治理?是不是發生通縮,中國經濟就可以更加健康?如果不是,請適度投放貨幣,讓人民幣匯率回到穩定略貶的通道,而不是以市場化為借口任由其升值。9月份的數據表明,去除食品價格的影響,中國CPI只有1.11%的水平,這個數據距離低過1%的通縮水平只有一步之遙了。
經濟學一般認為,通縮對于經濟的危害遠遠大過通脹,而最討厭的則是“滯脹”。實際上,中國經濟的疲態已經不容忽視。我認為,央行貨幣控制目標不僅要針對貨幣市場利率的穩定,同時也該兼顧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是全球經濟特殊時期對中國央行提出的特殊要求。
各位尊敬的博友,本人應頻道要求,博客內容更新時間將延后一天,每天最新的評論文章將發布在CCTV證券資訊頻道官方網站,網站地址:http://www.cctvcj.com/。
CCTV證券資訊頻道聯合商務部研究院及各城市責任媒體共同發起——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著力為中國投資者營造“放心投資,舒心生活”的美好環境,敬請廣大博友積極參與。
詳情請見:http://cctvzixun.cctvcj.com/about.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