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抵御制裁和金融打擊戰略措施的解析
導讀:制造危機,并利用危機牟利,已成為大國替代用熱兵器對決,達到掠奪和瓜分全球利益的新模式,其中石油、天然氣和貨幣等金融產品卻成為戰爭的客體和財富轉移對象。
3月12日,隨烏克蘭危機升級,美國釋放了500萬桶的戰略石油儲備。此舉得到美國議員們的支持,金融大鱷索羅斯甚至解氣地稱,美國應該用“最強有力的制裁手段”壓低油價,讓俄羅斯吃點苦頭。那么,事實如何呢?
“銀彈”攻擊猛于槍炮
烏克蘭危機爆發后,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和惠譽國際評級(Fitch)都將俄羅斯政府債券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標準普爾甚至將克里米亞信用評級下調至違約。
國際金融財團也默契地開始對俄羅斯“圍剿”。為有效打擊俄羅斯財政,針對俄羅斯對歐原油貿易以Brent為參照系的弱點,芝加哥交易所集團3月14日系統性地降低了多個Brent原油期貨短期(10個月以內)合約的交易杠桿①,并增加了它們11個月以上合約的交易杠桿,同時又降低WTI原油期貨合約長期(19個月以上)合約的交易杠桿②。這些動作既打壓Brent原油期貨價格,又為美國金融財團制造出了在10個月以上原油期貨合約跨市套利的空間和機會。Brent油價在隨后的13個工作日盤跌了4.25%。因此,3月14日可稱為是俄羅斯的金融“避險日”。
早在去年第四季度,烏克蘭發生街頭運動時,俄羅斯股市就遭到了游資的攻擊。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2013年12月4日跑到烏克蘭首都基輔會見了烏反對派領導人,并前往市中心獨立廣場發表講話,支持街頭民主后,俄股市就在一股神秘力量的打壓下一路盤跌,到今年3月14日已跌到1048.99點,跌幅達27.77%。
僅在今年第一季度,金融財團們的“集體”行動就令506億美元資金離開了俄羅斯。資本外逃,盧布貶值,勢必加劇俄羅斯國內的通貨膨脹形勢,威脅到經濟安全以及石油業等基礎產業安全,甚至直接影響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BP、殼牌等石油公司在里海共同經營的合資油氣管道公司,以及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合資的位于巴倫支海俄羅斯海域和鄂霍茨克海的油氣項目,使俄羅斯油氣企業在全球投資效率下降。
資本外逃、股市暴跌、油價下滑,再次將俄羅斯經濟逼入死角。
歷史驚人地相似
相似的一幕早在2008年8月格俄局部戰爭時就曾上演。當時,雖然俄羅斯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但在石油和金融等市場上卻損失慘重。
國際金融財團通過金融工具打壓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直接打擊了俄羅斯財政基礎。當時,盡管BP公司關閉了一條連接阿塞拜疆沙赫杰尼茲氣田的日輸氣量6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管道和一條日輸油量15萬桶的石油管道,并一度造成歐洲油氣供給中斷,同時,隨后的颶風災害使美國油氣供給中斷,歐佩克也每天減產150萬桶原油,但一系列因素都沒能阻止WTI油價從戰事前的每桶120美元跌到2008年12月20日的每桶31.72美元。
與此同時,國際資本紛紛拋售盧布購進美元等貨幣,撤離俄羅斯金融市場,盧布快速貶值。這迫使俄央行進行反向操作來維護本幣穩定。但盧布仍然貶值4.19%。高盛的統計數據稱,從2008年8月8日到8月22日的二周內,約有210億美元的外資從俄羅斯撤出。2008年8月26日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兩地獨立后,新一輪的撤資潮出現,僅9月4日當天,盧布兌美元匯率就快速貶值23%,匯率創出30.41的新低,俄央行不得不再次拋售了45億美元儲備來捍衛盧布。
受到石油和金融領域的雙重打擊,2008年俄羅斯經濟年均增值率從2006年和2007年的8.3%迅速下降到5.7%。
從朝核危機、伊核危機、敘利亞危機到烏克蘭危機,由于美國國內厭戰和保守情緒的增加,奧巴馬更多地選用金融戰的方式打擊對手。而俄羅斯能源等大宗商品貿易占其財政收入的半數以上,財政的脆弱性和既往阻擊俄金融資本市場的“輝煌戰績”,使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財團在烏克蘭事件中再次利用其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上的優勢展開 “圍剿”。
金融防御體系初見成效
為了擺脫格俄戰爭中“金融戰”帶來的困境,俄羅斯隨后開始構建自己的金融防御體系。特別是2011年12月20日,俄合并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MICEX)與俄羅斯交易系統(RTS),建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莫斯科交易所(Moscow Exchange),并推出了包括指數、利率、匯率、大宗商品在內的期貨、期權、衍生工具等近110個交易工具,為俄羅斯今天在烏克蘭危機中的金融“避險”打下了基礎。
世界銀行3月發布的對俄羅斯經濟評估的一份報告稱,除非能夠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否則2014年俄資本外流總額將達到創紀錄的1500億美元,而高盛預計這一額度也將達到1300億美元。這種長期資本外逃必將影響俄羅斯國內油氣產業,并使其喪失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為此,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進行應對。
從3月4日開始,俄財政部停止了每日購買外幣達價值35億盧布(約合9980萬美元)的購匯行動,幾乎同時,俄在3月還拋售了223億美元和23億歐元(合32億美元)外匯儲備來支撐盧布。3月17日克里米亞公投,俄央行干預并接管了3個月短期債利率(3M)(見俄羅斯央行干預利率市場圖),將短期利率定在8.32%,此后,在4月23日和4月28日又分別將3M上調到9.16%和9.9%,使其一舉超過10年期債券的利率(10Y),同時,大量增持10Y期貨合約。
“避險日”后,提升短期利率吸引國際游資,打壓長期債券利率使撤離俄羅斯的長期資本的年化收益率下降0.87%,逼短炒的投機盤虧損離場,并有效地降低了長期債的融資成本。進一步,4月8日,俄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披露,俄政府將推進在證券交易所出售國有資產的計劃,試圖鎖定長期資本,化解資本外逃的困境。
此時,因資本外逃,盧布兌美元的匯率持續下貶,到“避險日”盧布已貶值了12.43%,推升了俄國內的通貨膨脹。為解困局,俄官方背景的資金立即大量進入莫斯科交易所對美元/盧布期貨合約進行干預和護盤,一舉扭轉了國際資本對盧布的持續狙擊,使盧布兌美元升值了6.8%。反映了俄政府不懼怕國際金融財團的自信與穩定經濟和控制通脹的決心與能力。
為了預防國際游資打壓Brent油價,沖擊俄財政預算。從避險日開始,俄羅斯石油界的金融財團在莫斯科交易所對石油和天然氣指數期貨、金融型Brent原油期貨做空,為原油實物頭寸避險(見三個期貨市場Brent原油期貨與避險圖),同時增加了相關期貨期權的交易,有效地鎖定了俄羅斯油氣企業的經營風險。國際財團測算出莫斯科交易所的交易意圖后,逐漸罷手,并放由油價回歸其原有的價值區間。于是,在4月15日后,俄財團再次開始增資做多。通過石油金融資本在莫斯科交易所交易,不僅有效規避了俄油氣企業經營的價格風險,也消除了國際游資通過阻擊Brent油價達到對俄財政和經濟沖擊的企圖。
俄羅斯還對超跌的股票市場進行了一輪自救,到5月中旬,已收復此番危機以來股市被攻擊下跌后的半壁江山。看到商機來臨,摩根大通也“半抱琵琶”地看好莫斯科交易所股票的前景,將評級由“持有”上調為“買入”,欲攜其客戶分一杯羹。
未定勝負的棋局
以美國為首的金融財團在本輪石油金融戰中未能取勝,俄羅斯也損失不大,這完全得益于格俄戰爭后,俄羅斯政府未雨綢繆進行的金融市場改革和金融工具創新,以及危機爆發后俄政府對市場的有效干預。
此間,真正的幕后操縱者是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它是世界上最具權力的政府機構之一,全球影響力甚至不亞于五角大樓。它能通過金融體系攻擊,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的。
但是,在俄羅斯欲建立自己的電子支付系統、評級機構、放棄美元作為貿易貨幣,敦促本國企業從海外證券交易所退市,回歸莫斯科交易市場,以避免遭遇西方進一步制裁造成的損失,并采取措施推動國內經濟增加自給能力等一系列應對措施面前, OFAC沒能像以往一樣得勝。但是,不出意外的話,它仍會逐漸推出一步步制裁方案。
備注:
①、有交易代碼為CY、BZ、BZT、BZL、BZS、BBT、BB、MBZ等合約;
②、有交易代碼為CL、CLL、CLT、WS、26等合約。
本文刊于《中國石油報》2014-5-20國際周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