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經濟走勢——美國、歐洲和中國經濟的平衡呈現著危險而微妙的膠著狀態。
美國經濟復蘇缺乏后勁,制造業數據良好,但房地產又顯低迷,在美聯儲連續四次削減QE后,美元未見走強,反而更弱,上周一度跌到78.90;歐元區復蘇一直比較孱弱,可最新的服務業PMI為53.1,其中西班牙的服務業PMI更是達到令人意外的56.5,這令歐元兌美元一度上漲到1.3993。歐元堅挺卻也引發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的不滿,他威脅要在6月份采取行動使歐元走軟。而中國經濟在基本面走弱,樓市成交大幅萎縮,信托違約隱患的壓力下,政府以微刺激和“新國九條”來避免股市樓市大幅下跌。
那么,未來有什么因素會打破這種膠著狀態呢?
如果按照常規的貨幣、金融和經濟的邏輯,鑒于中、歐、美都各有各的軟肋,各有各的救市手段,估計還要糾結下去。但是有一種非經濟的黑天鵝事件可能會打破這個僵局,這就是地緣政治危機。
即假如烏克蘭危機升級為戰爭,特別是美國以色列襲擊伊朗,波斯灣被封鎖,那么這個僵局將被迅速打破。
由于中東進口石油約占中國石油總消費的近30%,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僅約30天;中東和俄羅斯進口石油分別約占歐元區石油總消費的40%和16.7%,歐元區石油戰略儲備約為26天。而隨著美國能源獨立革命取得成果,中東石油現在僅占到美國石油消費量的不到7%,美國石油戰略儲備接近70天。換言之,美國對中東石油停運的耐受期是中國和歐元區的10倍以上;因此,倘若中東石油供應因戰爭中斷,會重創中國和歐元區經濟,對美國反而是相對利好。
從全球石油供需角度來說,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導致石油需求減少,以及頁巖油氣技術的推廣,未來中長期供需關系將會緩解,因此,最近這一二年是美國利用中東石油危機對中國和歐元區造成最大沖擊的窗口。
美國一貫擅打這種地緣政治牌。對剛剛誕生的歐元,美國在1999年發動科索沃戰爭重創了歐元;而對于中國,它屢屢打出臺灣牌、釣魚島和南海牌,以擠壓中國獲取最大利益。
一般情況下,美國以色列要對伊朗開戰并不容易。伊朗是大國,有一定的防御和反擊能力,美國的軍事部署至少要達到二次伊拉克戰爭的水平,即在中東部署三艘航空母艦。這會引起伊朗、俄羅斯和中國的警覺,大大增加襲擊的成本。
但目前俄羅斯注意力被吸引到烏克蘭;中國注意力被吸引到此前的馬航事件和現在南海爭端中,伊朗這兩個最重要支持者無暇關注中東。美國卻可以借機瞞天過海,將軍事力量部署到位,構成美國以色列襲擊伊朗的最佳戰術窗口。
這或可以解釋近來很多觀察家看不懂美國為什么要在烏克蘭問題上去惹俄羅斯,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范圍——同時挑戰中俄這兩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大國并不明智。美國付出戰略上的重大代價或許就為了創造最佳戰術條件。
與這一猜想巧合的是,3月24日,以色列宣布關閉了全球103家使領館,理由是外交部工會因不滿員工待遇而罷工,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以色列人愛國是世界聞名的,且外交部是以色列最重視的部門之一;4月8-10日,以色列總統佩雷斯突然訪華,僅提前5天宣布。如果說這是為以色列為襲擊伊朗而打煙幕彈,避免使領館遭遇報復,反而合理了。
石油價格的堅挺似乎也在印證這種可能性。最近美國宣布石油戰略儲備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加上中國經濟減速,頁巖油氣導致石油供應增加,石油價格本應疲軟,但美原油仍然保持在接近每桶100美元,布倫特原油保持在接近110美元的高位。
因此,提醒不遠將來伊朗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應該不是杞人憂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