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帝國
--論債券市場是美國金融體系之基石
要深入理解全球失衡的根源和機制,就必須透徹認識美國龐大的債務和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美帝國”最重要的支柱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最重要的支柱則是美國債券市場。債券市場是美國貨幣政策之基石,國家信用之基石,全球軍事擴張之基石,資本市場之基石,紐約全球金融中心之基石,美國金融戰略之基石。
舉世皆知,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債務國。美國債務到底有多大?總量約55萬億美元,包括國債、州政府或地方政府債、公司債(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個人或家庭債。截止今日,國債之規模約為12萬億美元,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債約為4萬億美元,公司債約為24萬億美元,個人和家庭債約為15萬億美元。美國個人、家庭、企業、金融公司之間相互借債,債務規模累積如天文數字,債務鏈條如魔幻迷宮,債務杠桿高達數十倍乃至數百倍,債務衍生工具急速膨脹(就是那著名的信用掉期合約CDS,巴菲特2002年就警告那是摧毀美國金融市場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自1997年發明以來,規模急劇暴漲逾62萬億美元)。千奇百怪、復雜無比的金融合約,犬牙交錯,彌漫世界。監管者莫名其妙,無從下手,投資者為利所驅,放手搏殺。金融系統風險和對手風險越積越大,終于有一天,金融合約龐大網絡某些環節轟然斷裂,金融海嘯遂一發不可收拾。
本文重點是美國國債。論歷史之久、規模之大、聲望之高、流動性之好、風險相對之低(美國從未公然賴債,以濫發美元變相賴債是另一回事)等多樣指標衡量,美國國債實為世界之最。獨立戰爭之戰爭經費,正是依賴國債籌集,國債之誕生甚至早于美國本身(建國之后承接下來)!規模之大已如前說,12萬億美元國債,僅外國政府持有量就超過3萬億美元,私人投資者(個人和企業)購買多少,殊難統計,二者相加,外國資金購買美國國債之量,接近50%!
源源不斷之外國資金為美國國債和其他債務工具買單(融資),乃是今日全球化最奇異之風景和怪相,是今日“全球失衡”最讓人迷惑不解之難題,亦是20世紀后半期之全球化與19世紀后半期之全球化最大區別所在。須知,依照基本經濟學原理和大眾之普通常識,全球資金似乎應該是從最富裕發達之國家流入貧窮落后之發展中國家,然而現實卻恰好相反。21世紀以來,盡管每年約有5000億美元資金流入發展中國家,每年流入世界最大債務國--美國-的資金竟然遠超1萬億美元(讀者可參考美聯儲理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米什金的相關研究)。美國坐擁龐大貿易赤字、國際收支赤字和財政赤字,處變不驚,坦然以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和史無前例之赤字開支來挽救金融危機,根本原因就是外國人樂意為美國人融資。
當然,國債市場給美國的貢獻遠遠不是融資那么簡單。國債市場之蓋世奇功,約有三端:其一、國債市場為貨幣政策提供最佳指南和傳導機制。美聯儲之貨幣政策(加息、減息、量化寬松),無不借助國債市場買賣來完成。易言之,美國國債市場一舉一動,時刻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之神經,時刻左右著世界資產價格之走勢。其二、國債市場乃是美國整個金融市場之中樞和基石。紐約證券交易所之成立,源自國債交易;紐約取代倫敦成為最強大之金融中心,國債市場居功至偉。其三、美國國債市場是全球金融市場和資產價格之最基本標尺,說是定海神針也不為過。縱觀世界,舉凡一切資產價格(包括股票、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工具、外匯、房地產等等),無不深受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之左右,美國國債之價格和收益率走勢,正是全球利率走勢之最佳指示器。無論是倫敦市場之Libor還是其他一切市場之基準利率,皆以美聯儲基準利率和國債利率為計算基準。
其四、美國國債市場規模越大、流動性越高,就越具有“鎖定效應”和“規模效應”,就越具有壟斷性。縱觀歷史,金融市場往往是最具備壟斷性和獨占性之市場。龐大的美國國債市場幾乎成為全球投資者最重要的投資場所,尤其是各國政府、主權財富基金最主要的投資選擇。恰如美國資深金融外交家、哈佛大學教授理查德.科伯所說:外國投資美國國債越多,就越難以自拔,美元債市流動性就越高,各國外匯儲備投資就越是別無選擇。美國國債市場已經成為吞噬各國外匯儲備的“巨大黑洞”。今日中國許多人擔心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國債之安全,然而細心思之,龐大外匯儲備又能夠投資到哪里去呢?此乃最尷尬之困境。
美國經濟史學家約翰.戈頓曾經以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國債市場對美國經濟、金融和整個國家戰略之極端重要性:“1770年代,國債幫助我們贏得獨立,1780-1860年代,國債為美利堅贏得最高的信用評級,歐洲資金得以滾滾流入美國,協助美國經濟快速成長。1860年代,我們憑借國債拯救合眾國,1930年代,我們憑借國債拯救美國經濟,1940年代,我們憑借國債拯救全世界。毫無疑問,漢密爾頓完全正確,美國國債不僅是美利堅無與倫比的福音,而且是全人類無與倫比的福音。”當然,我禁不住要添加一句:2008--2009年,美國再一次憑借國債拯救了自己。
友人多次問筆者:“美國究竟有沒有金融戰略?”答曰:“有。”又問:“若說美國有金融戰略,那它起自何時?源自何人?”答曰:“起自1789年合眾國成立之日,源自美國一位絕頂天才---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天資卓絕,見識深遠,雄才大略。出生卑賤的漢密爾頓,年僅21歲就出任華盛頓的戰地副官,直接參與獨立戰爭之運籌帷幄和前線廝殺。1789年,34歲的漢密爾頓就任財長,完全靠他一人之智慧、辯才和文采,說服了包括華盛頓、杰斐遜、亞當斯、麥迪遜在內的眾多建國元老和國會領袖,讓他們相信一個健全完整的金融貨幣體系對未來美國之崛起和強大具有最高重要性。不到4年時間,漢密爾頓白手起家,迅速建立起年輕合眾國的貨幣、銀行、金融、稅收體系(包括國內稅收體系和關稅體系),為百年后美元貨幣金融霸權之興起奠定堅實基礎。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大手筆創建美國國債市場和全力維護國債之信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