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現代貨幣本質的思索和遐想——從全球金融海嘯談起
水生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到九十年代發生的日本和亞洲金融危機,從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到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性金融海嘯,面對一次次金融危機給各國帶來的社會動蕩和人為禍患,世界各國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都在對此進行思考和研究。世界金融體系究竟發生了什么問題?其始作俑者究竟是誰?危機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雖然眾說紛紜,但事實上美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是美國利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元所具有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毫無節制地濫發貨幣,放縱各種名目的金融衍生品泛濫,對金融市場的運行秩序疏于監管,并有意利用經濟全球化對外大量輸出美元資本,以此變相操控和逼迫各國調整貨幣匯率,從而實現對各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掠奪。
但在筆者看來,以上分析還只是一個表面現象。美國對各國經濟所進行的掠奪之所以能夠得逞,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這就是,站在美國政府背后的華爾街金融資本利益集團借助現代貨幣形態和本質都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之機,利用其已經取得的美元霸權地位,以宣傳新自由主義和霸權主義為理論武器,以美國政府、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行為主體,對以美元為主體的現代世界金融體系進行了一系列虛假包裝,由華爾街金融資本利益集團雇用的一批政客和學者為說客,對各國采取欺詐、利誘和脅迫等手段,成功地實現了其建立單極化的美元金融帝國這一戰略目標。而此次由次貸危機所引發的世界性金融危機,正是因為華爾街金融資本利益集團出于極度貪婪無恥的本性,無視現代貨幣形態和本質的變化給現有世界金融體系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恣意妄為,從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已的腳。本文以筆者的一孔之見,從對現代貨幣形態和本質的思索這個角度出發,對此作一剖析。
一、現代貨幣的本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人類社會至今已經存續了幾百萬年,由于商品交換而產生的貨幣存在的歷史只有短短的幾千年。貨幣的表現形態經歷了從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質(或塑質)的不可兌換信用貨幣,直至演變成現代出現的電子貨幣,其發展趨勢顯然是從有形向無形,從物質向觀念形態在轉化。但是,人們對貨幣本質的認識卻長期停留在“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交換物的特殊商品”這一基礎之上。然而,從一九七一年八月美國單方面宣布將美元與黃金脫勾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以美元和黃金掛勾、各國貨幣與美元掛勾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因此而解體。實際上從此時開始,人類社會使用了數千年的作為“一般等價交換物”的“特殊商品”——傳統貨幣,到此已經終結。世界各主要國家的貨幣都已自動蛻變為一種完全脫離了實物金本位,且完全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上的以紙本位制下的不兌換信用貨幣——現代貨幣。這種現代貨幣“突破了商品形態的桎梏,本身沒有價值的信用貨幣成為流通中的一般等價交換物”。與商品貨幣相比,現代貨幣的本質產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
首先,由于美元與黃金脫勾,二者已不可以固定比率進行兌換。所以,現代貨幣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沒有任何實物基準相對應的計量單位。這種計量單位作為“價值尺度”雖然同樣由數字和量詞組成,也可以用來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但它與用來計量自然界的時間、空間、溫度、壓力、重量等其它物理量的計量單位具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沒有一個客觀的計量標準。由于貨幣是人類社會在商品交換過程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而人類社會對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不同主體對客體的主觀認知,因此也就從來就沒有一個“普世”的客觀標準。即便是馬克思對商品的“價值”提出了“人類必要勞動”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但也由于對其難以進行實際計量而無法有效地運用于經濟活動的實踐中去。所以,至今人類社會無論是對有形物還是無形物的“價值”含義歷來眾說紛紜。不同交易主體之間在各不相同的時空條件下對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由于不同交易主體所具有的不同價值觀和不同需求,彼此對所交換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認知當然也各不相同,雙方在商品交易時對成交價格的實際博奕過程也會各不相同,彼此間要想實現“等價交換”根本是不可能的。長期以來。貨幣之所以要依附于實物、貴金屬或紙幣,而以“一般等價交換物”的形式存在,就是因為社會信用和個人信用都未能建立起來的緣故。更何況現代貨幣作為一個計量單位已失去了與實物黃金掛勾的這一客觀標準。事實上,在此基礎上的所謂商品“等價交換”這一“價值規律”也只是在市場經濟理論上的主觀臆想而已,在實踐中就從來就沒能真正實現過。去年以來,全球主要實物商品石油在供需狀況并無太大變動的情況下,其價格上竄下跳的幅度如此之大,進而帶動其它商品的價格也發生劇烈波動,除了人為操控的解釋以外,談何自由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
其次,貨幣作為“一般等價交換物”中的“交換物”的概念也開始出現明顯的變化。貨幣在以實物或金屬為本位時,其作為形象而又直觀的“一般等價交換物”是十分明顯的。在紙幣形態時,由于其與金本位仍然掛勾,紙幣作為貴金屬的替代物進行“交換”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在電子貨幣出現以后,人們通過使用信用卡或網絡銀行進行商品或服務交易時,作為貨幣載體的信用卡并沒有進行“交換”,只是改變了其中存在的貨幣量的“電子數據”。而使用網絡銀行進行貨幣流通或商品交易時,則更沒有“交換物”形態的存在,也是由電腦通過網絡自動改變了交易雙方貨幣賬戶中的電子數據信息。貨幣在以電子貨幣形態進入流通過程時作為“特殊商品”和“交換物”的概念與實際狀況完全不同。
再次,現代貨幣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和“使用價值”概念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貨幣的制造和發行,從金屬鑄幣、印刷紙幣到發行電子貨幣,其制造發行的成本愈來愈降低,新增貨幣的發行、流通和管理成本也愈來愈降低,操作也變得十分容易。虛擬化的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實體貨幣與觀念貨幣發生分離,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現在,除了由各主權國家發行的國家信用貨幣以外,不包括非法偽鈔在內,由社會各種不同主體自行以極低成本生成發行的各種初級廣義貨幣也愈來愈多,幾乎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其數額愈來愈大。各種信用卡、借記卡、電話充值卡、購物卡、會員卡等等不勝枚舉。隨著網絡游戲及網絡商務及個性化服務的發展,采用如QQ幣等虛擬貨幣的數量也日益增多。貨幣的名義價值與其實際價值愈來愈分離,貨幣已愈來愈成為一種量化的計量符號和價值符號。
最后,現有的世界金融體系已從根本上不能適應現代貨幣的發行、流通、監督和管理的需要。一方面,由于美元已經和黃金完全脫勾,而美元的發行和流通根本得不到其它國家的制約和監督,如果僅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等于直接削弱了世界各國主權貨幣的發行、監督和管理權。另一方面,由于現代貨幣的發行、流通和管理手段已經普遍開始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來進行。通過采用現代電子計算機、通訊、信息和網絡技術,現代貨幣幾乎可以在瞬間實現復蓋全球的大額度、大跨度、跨國界的高速流動,并且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隨著客戶個人身份識別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和加密技術的發展,以貨幣為基礎的各類金融及其衍生品的即時交易和客戶個人信用的即時建立和識別也隨之實現。在利用高科技為人類社會提供服務的同時,一些非法交易、違法犯罪行為和計算機病毒的侵襲等也可以在瞬間突然發生,迅速完成,并跨國蔓延。由于現有的貨幣金融制度、法規以各種組織和游戲規則都是按照對原有貨幣本質和職能的認識進行設計的,所以,現有的世界金融體系無論是“市場主導型”還是“銀行主導型”都已不能適應現代貨幣的需要,必須盡快從根本上進行重建。
二、對現代貨幣形態和本質的幾點初步認識
1、脫離了金本位的現代貨幣的本質已經不是一種“特殊商品”,也不是“一般等價交換物”。現代貨幣的本質是一種由國家出具的社會購買力憑證。該憑證的持有人可以在國家法律涵蓋的范圍內以此作為憑據依法購買任何商品、有形或無形資產或有償服務。貨幣的購買力來自于國家的法律規定,并受國家法律的保護。貨幣的購買力大小由其票面標定的名義購買力決定。現代貨幣的使用價值同樣來自于國家法律規定。
2、國家依法通過中央銀行向社會發行現代貨幣,同時,國家依法接受其作為稅收的主要形式。現代貨幣的形態可以是金屬硬幣、紙幣、信用卡、借記卡或其它經國家授權發行機構發行的金融票據,也可以是已獲授權并以特定狀態存在的有效的社會購買力電子數據信息,并以此向社會提供購買力憑證。任何人持有的現代貨幣(即有效購買力憑證)在無購買需要時可以存入銀行作為儲蓄,銀行應當按規定向存款人支付利息。國家允許金融機構以現代貨幣作為向社會提供社會購買力憑證的信貸工具,并以此建立起新型的信貸關系。
3、現代貨幣在社會上的流通,本質上就是社會購買力的流通,而不是作為“一般等價交換物”和“特殊商品”的流通。持有貨幣的買方在購買商品的同時向賣方轉讓了自已所持有的社會購買力。持有商品的賣方在出賣商品的同時從買方受讓了對方所持有的社會購買力。彼此間進行的并不是“商品交換”。
4、與社會購買力憑證相對應,現代貨幣在本質上又可以是一種量化的社會價值符號,但現代貨幣本身并不具備價值,也不是什么特殊商品。其所以能在各種商品交換過程中充當中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現代貨幣的本質就是社會購買力或社會價值的計量單位。所以,現代貨幣又是社會商品的價值計量單位。
5、現代貨幣是一種主權國家貨幣。這是一種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國家法律為保障的信用貨幣。現代貨幣標定的名義購買力及其承繼或轉讓只能在主權國家法律所涵蓋的范圍內方為有效。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根據本國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自已發行足夠社會購買力的貨幣。同時,也可以通過發行國債或提高銀行準備金等方法,從社會回籠貨幣和控制社會購買力的總量。所以,對一個主權國家而言,在國家內部進行資源開發、實施重大建設項目或發展經濟時,不可能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只有在開展對外貿易、需要引進國外技術、資源和裝備、或者實施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等某些特定狀態時,才會需要通過國際貿易或對外合作方式取得外資。大量引進外資只能是權宜之計,盲目引進外資就可能產生經濟殖民化現象,反而會處處受制于人,甚至有損主權。
6、各國現代貨幣在國際間進行兌換、流通和使用時,都必須要在各自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取得交易雙方的認可。國與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完全可以自行商定結算方式,也可以各自國家的本位幣記帳,差額部分再以黃金或雙方商定的國際儲備貨幣進行結算。推倒以美元為主的單極化的國際金融體系,重建多元化的現代國際儲備貨幣有助于促進建立一個公正、高效的國際金融體系,也有助于對不同國家的國際儲備貨幣發行、流通和管理進行監督和制約。
7、現代貨幣作為社會購買力的憑證,只能屬于虛擬的社會財富,與其它社會財富的存在有著重大區別。現代貨幣在靜態條件下只能作為虛擬經濟的社會購買力存在。如果現代貨幣不能作為資本投資于實體經濟,那么就只能在流通過程中始終保持原來標定的名義購買力數量而不可能有任何增加。任何國家增發現代貨幣不能代表社會財富的增加,只是社會購買力憑證的增加,并不可能增加社會資源和財富的總量。所以,現代貨幣不能作為“資產”直接計為社會財富的一部分。而現有的社會資產統計或會計制度報表中將貨幣金融資產和借貸債權債務,都是將其作為“特殊商品”和“一般等價交換物”與其它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同樣作為社會資產或財富總量的一部分來計算的,這無疑是混淆了二者之間功能、區別和聯系。所以,對現代貨幣和金融資產應當另行作為社會購買力或虛擬資產單列統計,不宜合并計算。
8、現代貨幣作為一個國家社會購買力的具體體現,其發行、流通、回籠和管理都更應受到國家法律的監督和制約。特別是在現代科技條件下出現了以數字信息形態存在的電子貨幣,從而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在數以秒計的時間內利用計算機完成海量電子貨幣的生成、發行和流通。這雖然大大提高了現代貨幣金融體系的工作效率,但也會導致電子貨幣乘數的增大,再加上電子貨幣的流通量難以控制、在其流通速度大大加快的同時也必然會加快現代貨幣發行和運行過程中政策風險、技術風險和經營風險的傳遞速度。此次以美國次貸風波而引起的金融海嘯就是由于過度透支未來的消費方式和虛假包裝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導致的。所以,對現代貨幣的監管制度和技術手段也必須進行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改變。
9、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貨幣也將與時俱進。以數字信息存在的電子貨幣將迅速取代其它形態存在的貨幣,成為在全球流通的多個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主權國家信用貨幣的主要形態。同時,隨著以人體生物特征(如指紋、虹膜和DNA等)為主的個人身份鑒別技術以及網絡通訊技術和加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全球性的個人信用體系也將得以逐步建立。人類社會不依賴任何實體物質載體存在的觀念形態的信用貨幣將會出現。人們完全可以用人體生物特征作為識別標志,以個人專用賬戶中電子數據信息的變化來體現個人所擁有的社會購買力和消費狀態的變化,從而以此實現現代貨幣在全社會的流通。
10、在主權國家仍將長期存在的未來,主權國家信用貨幣也將長期存在。世界將重新建立起一個以多個地區性國際儲備貨幣為基礎,以全球國家間合作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國際金融合作體系。人們除了使用各自國家的信用貨幣之外,其它各種廣義的虛擬貨幣也將通過虛擬網絡愈來愈得到普遍使用,這將成為現代人們社會生活的常態。
三、關于現代貨幣的遐想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貨幣的本質就是社會購買力的憑證。在社會和國家信用尚未確立時,貨幣才不得不依附于實物、貴金屬或紙幣形態存在。其實,中國古時候早就有過“一諾千金”的說法,正因為“口說無憑”,才需要“有紙為證”或以等價實物相抵押。從金屬鑄幣的出現,國家信用就在古代貨幣的發行和流通中發揮作用。只是因為貨幣當時還以“等價”的實物形態存在,所以掩蓋了其貨幣的社會購買力本質。而貨幣之所以能在全社會得以流通,正是因為如果將各種實物作為稅賦征收后供國家政權維持和使用有諸多不便,所以才改將貨幣作為稅賦向百姓統一征取,從而極大地方便由國家集中使用而成為社會購買力。
貨幣的出現無疑也是國家權力干預的結果。只有國家才有權力和能力將貨幣向全社會強制發行,并將其作為國家稅賦收入的主要來源。也可以說,從貨幣誕生的那天起,貨幣和稅收始終是國家存在和運行的重要基礎,所以才會出現一旦“改朝換代”首先就會改變幣制和稅制的情況。國家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歷來就沒有缺過位。這才是國家信用貨幣形成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存在貨幣和稅收,國家的貨幣制度和稅收制度就始終存在,并將始終對國家社會經濟生活發揮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
馬克思曾經預言過未來國家的消亡,同時也預言了貨幣和商品的消亡。正因為如此,一些以公有制經濟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成立以后,一方面吸取資本主義國家屢次出現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的教訓,一方面出于對意識形態的信仰,總是盡量地抑制貨幣的發行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其實,正是由于沒能認識到現代貨幣的本質已經超越作為“特殊商品”和“一般等價交換物”的歷史階段,總認為貨幣的發行必須與所擁有的黃金和社會商品總量相適應,增發貨幣必然會出現通貨膨脹,從而不敢大量發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現代貨幣。這就直接導致國家一方面以既無外債又無內債而自豪,另一方面卻總感到資金短缺,難以大規模地進行經濟建設,人民生活難以迅速提高,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普遍出現“短缺經濟”的現象。實際上,在一個以公有制為主的社會主義主權國家的內部,大量增發貨幣只要與人口增長、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規模相適應,只要確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就不可能產生所謂的通貨膨脹。可惜的是,由于這一認識上的失誤而導致的所謂制度性經濟短缺,成為了一些人詬病社會主義制度缺陷的重要依據,更導致世界范圍內首次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失敗。
與社會主義國家不同,在“以資為本”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一方面大力宣傳“資本”創富神話和“資本”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美國卻利用發行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的特權,無所顧忌地濫發美元貨幣,從而導致國際資本迅速增加。出于資本不擇手段謀利的需要,“資本”一方面采用鼓勵國內民眾超前消費來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而謀取更大利潤;另一方面則以全球化名義,將國際資本迅速向世界發展中國家滲透,從而控制國際市場。不僅如此,金融資本利益集團已不滿足于被動地與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分享利潤,而是以風險投資名義,直接介入產業資本。更是用金融創新的名義,設計出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向社會推銷。其目的無非是從社會集聚資本,用別人的錢投機冒險,不擇手段地玩弄資本游戲,以賺錢分利。一旦失手,“資本”卻又以各種理由,讓政府出面注資收拾殘局,自已則以“有限責任”而全身而退。受騙上當的普通民眾則被告知,認賭服輸,風險自負。
更為可笑的是,那些將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奉為圭皋的人,總是竭力鼓吹市場經濟要力圖擺脫國家控制。可那種存在了幾千年的作為“一般等價交換物”的“特殊商品”——充斥市場的各種貨幣偏偏就是由國家壟斷生產和發行的。面對此次金融危機,那些常常夸夸其談的精英人士卻居然對現代貨幣的形態和本質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可能帶來的后果只字不談。在筆者看來,他們要么是出于無知無覺而盲目為之,要么就是出于先知先覺而有意為之。依筆者臆測,此次世界性金融海嘯始作俑者的華爾街金融資本利益集團,正是那種為了一已私利而有意冒天下之大不諱而為之的貪婪無比的后者。他們應該是明知現代貨幣所發生的本質上的變化,卻偏要以金融創新的名義包裝出各種所謂的金融衍生品,并將其推向世界市場。而這些金融衍生品中的絕大部分都只不過是加上了虛假包裝的騙術道具,而由他們所操控的美國政客們只不過是由那些擁有美元貨幣發行權的美聯儲股東們所雇傭的拙劣演員而已。
2008年11月3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