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的油價
作者:王湘穗
與人們的殷切期待相反,在沙特吉達召開的全球石油高峰會議可以說是無果而終。比沒有結果更加糟糕的是,在會議上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繼續相互指責,不僅錯過了聯合控制油價的難得機會,也給投機者看到了可乘之機。在經過幾天的徘徊之后,油價再拾升勢,輕易突破了140美元的心理關口。如果說,此前大家還認為油價到200美元不過是危言聳聽的炒作,而眼下則在對這可怕的前景感到擔心。人們心中在嘀咕:石油價格真的要這樣瘋漲上去嗎?
油價為什么上漲?
關于油價上漲的原因,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歸結起來不外為有以下五種。
一是需求說,即新興國家的石油需求增長太快。持這種看法的主要是西方傳統石油消費大國。在沙特吉達石油峰會上,美國能源部長博德曼稱,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石油消耗大增,造成市場供不應求是油價上漲的主因。
二是供給說,即歐佩克多余產能所剩無幾,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別是由于缺少可隨時增加的彈性供應,刺激了石油期貨的投機。
三是美元說,即美元匯率下跌導致石油價格上漲。美元是目前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要結算貨幣,大概占到結算總量的80%左右。美元大幅下跌,油價自然上漲。據歐佩克測算,美元下跌1%,石油上漲4美元。
四是投機說,即石油期貨的投機推高石油價格。由于美國經濟近來陷入衰退,從股市、房市撤出的大批資金,涌向大宗商品市場。由于缺少必要的市場監管,石油交易儼然成了收益頗高而風險最小的投機天堂。
五是地緣政治說,即地緣政治因素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從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系、土耳其與庫爾德人間的武裝沖突,到尼日利亞反政府武裝對油田的襲擊等等,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響著石油價格的波動。
必須承認,上述的五個原因都在推高石油價格。也可以說,此次石油價格的上漲就是這五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投機:油價暴漲的根源
對上述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各國和各種分析人士大都認同。而現在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究竟主要是供求關系緊張,還是投機導致的油價暴漲。因為不找到導致油價暴漲的主要原因,就無法找到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不了緊迫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世界石油市場的定價機制。長期以來,以石油為工業化基礎的西方一直實行低油價政策,在1971年時石油價格維持在每桶1.8美元左右。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后,歐佩克組織獲得石油定價權,油價從3美元上升到每桶11.65美元。在上世紀80-90年代,每桶原油大致穩定在18美元左右,2000年以后則漲到22-28美元一桶。歐佩克組織對油價的控制,主要利用產量來調節,即在需求增加價格上升時適當增產,在價格降低時適當減產,使油價保持在一定價格帶內。由于歐佩克并沒有控制石油交易市場,國際石油交易主要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和英國倫敦洲際交易所進行,而油價主要通過美國WTI石油期貨和倫敦洲際交易所(ICE)的網絡期貨交易市場價格決定。這種以期貨為主、產銷分離的定價模式,在供求關系和其它因素相對均衡的時候,可以維持油價的基本穩定,但在多種因素失衡的情況下,就給投機資本操控石油價格留下了可趁之機。
2003年伊拉克戰爭后,世界石油供應鏈受到不確定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石油期貨的投機開始趨熱。隨著美元大幅貶值,導致油價上升;同時由于美國經濟進入衰退,從股市、房市撤出的大量資本進入大宗商品市場尋利,使石油價格開始飆升;再加上美國及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對石油的依賴需求相對降低,缺乏控制石油投機的意愿,這一系列因素的綜合作用刺激了油價的暴漲。
2006年,美參議院一個委員會就此進行了調查,并提交了一份名為《市場投機在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中的角色》報告,報告明確指出,大量買入期貨合約是油價走高的主要原因,在原油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中,有20美元來自大型金融機構的投機。但美國政府卻無視此報告,反對參院提出的配合強化監視對倫敦ICE交易的要求。今年一季度在油價飆升40%的同時,與油品相關的衍生品價值增加了數萬億美元。有參議員指出,投機交易持倉量占了紐約商業交易所西德克薩斯州中質油期貨合約交易持倉量的將近70%,特別是美國的對沖基金和投資銀行通過不受美國監管的倫敦ICE頻繁買進,直接推高了原油價格。據推測,目前的高油價中有60%的投機因素。
盡管國際上有一種聲音,認為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石油需求增長,才是推動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但這種說法難以回答在2003年以來世界石油總需求每年平均增長不超過1.5%的情況下,為什么油價會上升了4倍?實際上,新興國家石油需求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重化工產業的轉移,中國印度多生產了,其他國家就少生產甚至不生產了,此長彼消,依然保持著供需的基本平衡。實際情況也證明,目前全球每日石油需求和供應大致穩定在8700萬桶的水平上,而油價卻仍在不斷上漲。
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區分油價上漲和暴漲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石油價格上漲,通常反映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暴漲則是供求關系的扭曲,其背后往往蘊含著更多的人為操縱因素,油價的暴漲往往體現了投機資本對石油市場的壟斷和控制。
沒有不散的筵席
在美元依然是石油的基本結算貨幣而美元又不斷貶值的基本格局下,油價長期上漲是難以逆轉的趨勢。但油價會像高盛神奇分析師預言的那樣,短期內從150美元走向200美元嗎?我看未必。當然,再推石油暴漲上天的因素也存在著,這就是發生與伊朗的軍事沖突。但目前看起來,這是小概率事件,畢竟留給小布什總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油價在短期內的飆升很可能是最后的癲狂。
首先,需求將減少——暴漲的油價已經開始抑制石油消費。以中國和印度的能耗水平,目前的油價使產業鏈的下游均處于虧損狀態,而且也接近了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所能夠承受的臨界點。被高油價綁架的全球實體經濟,將可能以需求和產能萎縮的方式報復過高的油價。
其二是供應的改善。目前伊拉克石油生產正在恢復,按業內人士估計,伊拉克恢復到過去的日產量250萬桶也許只要半年時間,5年內可以將其產量拉高至每天450萬桶。
其三替代能源將加快發展。不論是生物乙醇還是煤變油項目,在目前的高油價下都成為具有經濟性的新選擇。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開始向國會施加壓力,要求對乙醇燃料立法,加快推廣使用E85乙醇汽油(85%的乙醇和15%的汽油)的新能源發動機,以創造有利的法律環境,減低日系汽車的競爭優勢。
其四是政治因素將介入。對可能引起社會動蕩的高油價,各國政府都有干預的打算。目前美國的汽油價格已升至每加侖4美元以上,引起消費者的不滿,在油價意味選票去留的情況下,這成為奧巴馬與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的總統競選大戰中的首要議題。奧巴馬日前提出了打擊石油市場投機行為的方案,宣稱將徹底堵上投機的“漏洞”。麥凱恩也不甘落后提出了相應措施。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美國政府對石油投機動真格的,目前的高油價將可能被腰斬。
其五是人們消費行為的改變。不論是人們選擇小排量汽車或更多采取公共出行工具,這些普通人看似緩慢卻韌性極強的變化,將最終改變社會在低油價時代形成的消費習慣。
最后一條,卻是最具殺傷力的因素就是信心的變化。目前油價在高位運行,投機者的信心已極端脆弱,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隨時變盤。翻云覆雨是投機商的基本手法,只要能盈利,反手做空也是上佳選擇。
凡此種種,都說明此次油價暴漲的狂潮將告一段落,而變盤的時機最大可能是在美國總統選舉投票的前后。因為,這次油價暴漲與美國政府的石油政策密切相關,解鈴還須系鈴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