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召開記者會,解讀近期熱點外交問題。對此,《搜狐軍事》對我進行了采訪。以下是采訪記錄:
記者:外交部長王毅昨天回答日本記者提問時表示,抗戰勝利70周年的紀念活動“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路透社解讀為“中國暗示會邀請日方參加抗戰紀念閱兵”,請問:日本作為戰敗國,又一直抱著歷史問題不放,那么它會參加相關紀念活動嗎?會不會太尷尬了。
羅援:尷尬是一種心理感受,只要你做了虧心事,好歹你都會覺得不自在,也就是尷尬。你來參加觀禮,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如芒在背,如坐針毯,感到不自在;你不來參加,二戰相關國家的元首都來了,你不來,反而會顯得非常另類,顯得被冷落,他也會感到失落。仍然會覺得不自在。唯一的辦法就是來之前,向二戰受害國真誠懺悔、道歉,保證走和平發展道路,求得中國人民和亞太人民的寬容,像一個君子一樣,放下歷史的包袱,坦蕩蕩地坐到觀禮臺上,與世界人民一起慶祝戰勝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才是人間正道。
記者:外交部長的記者會提到中印邊界談判正處于量變的積累當中。而在春節期間,印度總理莫迪赴中印邊界東段爭議區活動,外交部當時也提出了嚴正交涉,請問:為什么印度總在邊境問題刷存在感,刺激中國?
羅援:這正顯出印度的焦慮,因為在中印邊境問題上,印度不管做什么小動作,都改變不了總體上有利于中國的大趨勢,戰略天平正在向中國傾斜。因此,印度的某些人要急于炒熱邊境問題,在國內贏得民族主義勢力的支持。并求助于美國。
記者:外交部長提到中印邊界談判正處于量變的積累當中。我們知道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在您看來,中印邊界問題上,可能產生怎樣的質變?
羅援:質變就是我們現在還是主張用和平手段來解決邊界紛爭,這對中印雙方來講,是一種理想態。目前,在中印邊界存在12.5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其中有9萬平方公里是在東段,現在雙方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而且也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雙方達成保持邊境穩定的政治方面的協議。我認為,以后會達成雙方雖然不能完全滿足,但是基本可以接受的一種方案,借以穩定中印邊界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方都不要輕易打破中印邊界目前相對平和的現狀。
記者:3月8日的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篇報道,說日本自民黨議員“發現”了1969年中國出版的一幅地圖,把釣魚島劃入日本沖繩縣范圍,于是報告外務省,甚至還要和中方交涉。請問:中日釣魚島地圖戰的重要性在哪里?
羅援:中日釣魚島之爭的關節點在于日本要否認二戰后的國際秩序、國際安排。日本認為釣魚島屬于日本的邏輯起點是排除中國參加的《舊金山和約》,在這個非法《和約》中將琉球群島交給美國托管,但也沒有將釣魚島納入由美國托管的琉球群島。琉球群島在歷史上是中國的藩屬國,公元1372年開始向中國明朝進貢,國王受明朝冊封。1609年,日本薩摩藩諸侯島津氏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后,琉球王雖向明朝與薩摩藩同時進貢,但國王仍受中國冊封,而且一直延續到清朝。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未與中國商量,強行廢琉球王國為琉球藩。1879年,日本又強行吞并琉球藩設置沖繩縣。即便這樣,在二戰后,國際社會仍然沒有認同琉球屬于日本,根據《波茨坦公告》第8條的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這里根本就不包括琉球列島,遑論釣魚島。這就是戰后安排,日本認為合理也好,不合理也好,你必須遵守。誰讓你曾經是一個戰爭策源地,你手上有血債,有血債是要償還的;誰讓你是戰敗國,是戰敗國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就叫國際仲裁,不服,去找你們的老祖宗,當初別殺人、別侵略呀。如果不思悔改,繼續侵略,那還會付出進一步的代價。不管是地圖戰也好,口水戰也好,法律戰也好,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