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會參議院正在討論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可能包括參院外委會9月通過的“2022年臺灣政策法案”部分內容。
對此我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表示,美方近期不斷炮制損害中國主權的涉臺政策法案,變本加厲搞“以臺制華”,特別是有的條款意在強化美臺軍事聯系,支持所謂臺灣“自我防衛”。這些行徑嚴重違背美方在臺灣問題上對中方的嚴肅政治承諾。
一個深知“分裂之家不可持久”、曾動用武力手段維護統一的國家,在涉及他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問題上卻一再背信棄義、肆意妄為,這是典型的“雙標”。
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我們敦促美方停止在臺灣問題上玩火。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力量,任何阻撓中國完全統一的圖謀必遭失敗。
登島作戰將是解放軍對“臺獨”使用武力的必經之路。
登陸作戰也是最險惡的一種作戰樣式,因為它是背水作戰,有進無退,有來無回,有我無敵,置于死地而后生。
而登陸作戰的先鋒部隊,其險惡程度又甚于其他部隊。它就像是利劍上的劍鋒、鋼釘上的釘尖,只要它鑿開敵人的防御體系,就可以建立登陸場,其他部隊就可以接踵而至,擴大戰果。
因此,登陸的先鋒部隊,格外受人仰慕、崇敬。
當年40軍118師352團1營為主組成的登陸作戰先遣隊799名勇士,就是這樣的好兒郎。他們是利劍上的劍鋒、是鋼釘上的釘尖,無堅不摧,銳不可當。
1950年3月5日下午3時,他們受15兵團首長之命,誓師出征,擔任跨海攻打海南島之敵,鑿開被國民黨守將薛岳吹噓為是“固若金湯”的所謂“伯陵防線”的艱巨任務。
當時12兵團渡海部隊統歸15兵團指揮。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親臨動員,他深知這次偷渡行動不僅決定著八百先遣隊員的生死,也決定著整個作戰計劃的成敗,決定著海南島的未來,不敢絲毫怠慢。
為了這一天,他帶領40軍將士一天不歇地進行了近兩個月海訓,在當地漁民指導下,基本掌握了渡海駕船本領,讓素有“旋風”之稱的四野主力部隊第40軍,由慣于陸戰的“猛虎”,變成了兩棲作戰的“蛟龍”。
韓先楚在作了簡短有力的動員之后,以軍黨委名義將一面繡著“登陸作戰先鋒隊”的紅旗,親手交到了1營教導員張仲先手上。
張仲先代表先遣隊員面對紅旗莊嚴宣誓:“不怕犧牲流血,有進無退,打到海南島,為人民立功!”頓時,全場的氣氛沸騰了,勇士們的熱血也沸騰了。
登陸作戰先遣隊在1營基礎上,加強了團屬2門迫擊炮和師偵察連,分為兩個梯隊,乘14只大小不一的木帆船渡海。
整個登陸作戰先遣隊由40軍118師參謀長茍在松直接帶隊并指揮。
傍晚17時,40軍雷州半島徐聞縣燈樓角方向東北風吹起、退潮水倒流,起渡時間窗口打開。
位于廣州的15兵團司令員鄧華在兵團作戰室果斷下令:“40軍118師加強營立即起航,執行預定計劃。”
19時35分,一聲號響,海南戰役第一船起渡,船隊魚貫跟進,向海峽對面射出了解放海南的第一箭。
由于風滿船快,登陸作戰先遣隊一出海,一路縱隊就被海風吹亂了隊形。茍在松當即傳令向基準船靠攏,扭在一起前進。
上半夜順風順水,船隊行進如梭。至午夜時,已航行了360多里,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
但午夜后,北風突然減弱。天亮前,鼓漲的船帆竟如泄了氣的皮球般癟了下來,船速驟減。這意味著船隊不但不能按時登陸,還有被敵艦發現、陷入險境的可能。事先預估的最壞情況出現了。
參謀長茍在松當機立斷,命令各船搖櫓劃槳強進!
戰士們用刺刀劈開準備補船用的木板,釘起了十幾把槳,連同船上的櫓。所有的人分成兩班,輪流替換著劃水,船終于又前進了。
6日上午9點多,岸上突然響起激烈的槍炮聲。國民黨守軍發現了我軍船隊,炮火落在船隊左邊的海面上,激起了一排排雪白的浪花。
茍在松判斷這是敵人的火力偵察,船隊還在敵人有效射程之外。為了不暴露目標,他命令各船不要還擊,繼續鎮定地向著預定登陸點劃進。
10點多鐘,船隊靠近儋縣洋浦干沖港附近海面時,從干沖港方向開出了11只大型木帆船,分成3路,向登陸作戰先遣隊船隊駛來;同時,空中又有4架敵機盤旋。
先遣隊處于敵陸海空三面夾擊之下,情況十分危急。
茍在松冷靜觀察。發現,海上出現的船隊是國民黨儋縣縣長帶領的縣保安部隊船只,正好與我軍船隊相向而行。于是他命令,所有船只盡量同敵船混在一起,以避開敵機襲擊。如果敵船向我開火,我們就集中火力攻其中路,奪道強行登陸。
忽然,敵船掛起了紅旗,我指揮船立即命令各船也升起紅旗;敵船又改掛小白旗,我指揮船再令各船也掛起小白旗。
經過幾十分鐘周旋,空中盤旋的敵機終被弄糊涂了,以為遇到了從潿洲島撤下來的自己隊伍,一溜煙飛走了,我軍船隊化險為夷。
3月6日13時,登陸作戰先遣隊船隊終于靠近了白馬井到排浦一線的登陸點——超頭村附近的海面,指揮船決定不失時機在此強行登陸,1號、4號、5號三只船第一批次搶灘。
剛布置完,岸上竄出一股敵人,沿著海邊朝我船猛烈開火。
海上巡航的兩艘敵艦和空中的敵機,看到岸上打了起來,才知道情況不妙,認為海上的船只全是解放軍,于是,便不分青紅皂白,輪翻掃射和猛烈炮擊起來。
戲劇性的結果是,在我軍船隊后面跟進的國民黨儋縣縣長船隊,率先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儋縣縣長和保安隊大部人員當即葬身魚腹。
我登陸作戰先遣隊2連的船也被敵炮彈炸了七、八個窟窿,傷亡十多人。
2連指導員張樂明要求大家不要驚慌,沉著對敵射擊,同時抓緊時間劃船、補船、包扎傷員。他們抱定一個決心,跟上營主力,在預定地點登陸。
茍在松見已成背水一戰,索性命令司號員吹響了沖鋒號。
先遣隊員連續劃了12個小時的船,已相當疲勞。但看到海岸,聽到沖鋒號,立即振奮起來。剛才是虎落大海被水欺,現在是虎嘯山林全無敵,各船輕重火力一齊向敵人射去,開始搶灘登陸。
張仲先教導員帶1號基準船沖在最前面。突然,一顆炮彈在附近爆炸,舵手萬小井腿負重傷。副排長傅世俊一個箭步抓住船舵,撥正航向,駕船飛快沖向海岸。在距岸還有100多米的時候,傅世俊也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在舵位上。生命最后一刻,傅世俊仍緊緊把著舵說:“別管我,趕快登陸。”
刻不容緩,在船上多待一分就多一分危險。張仲先命令一梯隊涉水搶占灘頭。
1連連長畢德玉舉起匣子槍,第一個跳進海水里,帶領1連3排向岸上撲去。
9班是“四平突破英雄班”,班長劉世俊、戰士劉玉學、侯志誠等十幾人爭相下海,7班跟9班也沖了下去。
這時海水還深,戰士們在海面上漂浮著,有的舉著槍踩水,有的依托背包和竹制救生圈的浮力劃水。他們邊涉水,邊射擊,很快腳碰到了海底,便拼命向岸上沖去。
8班副班長王忠扛著“登陸作戰先鋒隊”紅旗第一個沖上灘頭,靈活利用礁石掩護快速機動,出其不意出現在敵人面前,大吼:“繳槍不殺!”嚇得敵人當即舉手投降或狼狽逃竄。
在一梯隊沖擊敵軍灘頭陣地過程中,352團配屬登陸作戰先遣隊的兩門迫擊炮發揮了大作用,壓制了敵人,掩護了登陸。炮手趙連有先后發射了54發炮彈,命中了49發,打得敵人血肉橫飛,四處逃竄。
突然間,敵人身背后響起了槍聲,敵陣大亂。原來瓊崖縱隊接應部隊及時趕到。在我軍里應外合的夾擊下,不到30分鐘搶灘戰斗就告結束。守敵大部被擊斃擊潰,部分被俘虜。
登陸作戰先遣隊和瓊崖縱隊勝利會師,他們熱烈握手、擁抱,相互祝賀登陸和接應成功。
至此,經過近19小時驚險航渡,登陸作戰先遣隊14只船中的13只船,于3月6日下午2時,在預定登陸點海南儋縣白馬井超頭灣海灘成功登陸。部隊傷33人,亡9人;船工傷5人,亡1人。
隨后,兩支會師后的部隊離開第一集結地域新地村,向瓊崖縱隊根據地五指山進發。3月7日凌晨,抵達豐猛村,見到了瓊崖縱隊政治部副主任陳青山。從此,兩支部隊組成了瓊西接應指揮部,由瓊縱政治部副主任陳青山、40軍118師參謀長茍在松和瓊縱1總隊陳求光總隊長擔任領導,協同作戰。
“登陸先鋒營”開進了附近的幾個村子,分散隱藏,硬是在敵人眼皮底下,潛伏了下來。
登陸作戰先遣隊的行動,為我軍登島作戰提供了經驗,大大鼓舞了部隊的戰斗情緒,他們樹立了一個共同的信念:大海是可以戰勝的,具有海空優勢的敵人是可以戰勝的,木帆船也是可以征服海南島的。
3月8日,15兵團授予1營“登陸先鋒營”榮譽稱號,給先遣隊參戰人員每人記大功一次;40軍給118師352團登陸作戰先遣隊發來嘉獎電,并頒發“登陸先鋒營”錦旗一面。
3月26日,40軍再次來電,第二批偷渡部隊定于當天傍晚啟渡,拂曉前在臨高縣北部東英鎮西側的扶提、禾登海岸登陸。
指揮部立即通知接應部隊按計劃行動,進入指定位置。“登陸先鋒營”一個連和瓊縱8團1營把扶提東村敵軍一個加強連圍住。
3月27日,“登陸先鋒營”抽出30多人組成尖刀排,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占領了敵前沿陣地,攻破了敵正面和左翼的兩個碉堡,從側翼插入了敵中心陣地。
經一天激戰,“登陸先鋒營”和瓊縱接應部隊先后犧牲30多人,傷27人,牽制了敵人,完成了掩護40軍第二批部隊登陸的任務。
3月30日,茍在松率“登陸先鋒營”插到澄邁縣美厚鄉,見到了118師劉振華主任,與第二批352團登陸部隊勝利會合。
左起:張仲先教導員、郭壯強科長、陳永康營長、陳求光總隊長、羅紹福團長、戴成寶等
至此,“登陸先鋒營”完成了先遣任務,為解放海南島做出了特殊的、杰出的貢獻。
海南解放后一個多月,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7日,美囯第7艦隊強行開進臺灣海峽。
毛澤東主席評價:“海南島戰役要是晚打兩個月,就可能成為第二個臺灣。”這是領袖對海南島戰役關鍵作用和巨大貢獻的肯定和褒獎。不言而喻。“登陸先鋒營”偷渡海峽,插入瓊島,功不可沒。
但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毛主席這句話,“若不是當年國際風云突變,臺灣就可能成為第二個海南島。”“渡海先鋒營”有可能在臺灣海峽建功立業。
歷史不能假設,海南島戰役也不可能復盤,但有一點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所有與中國人民統一大業為敵的頑固分子,他們的下場必然是自取滅亡。
海南島之敵是如此,臺灣島之敵也是如此。
近年來由于“反臺獨”作戰和對“臺獨”實施登陸作戰的急迫性,解放軍不斷強化登陸作戰的演練。
綜合軍事專家分析,對“臺獨”實施登陸作戰,解放軍具有以下較大的優勢。
第一,解放軍強大的東風系列導彈等遠程投射打擊力量、殲20等近距離的戰機起飛攻擊力量,以及握有戰略主動權,將大大削弱臺軍的反登陸戰力。
第二,解放軍現有大型運輸艦、登陸艦可一次運送十萬以上的兵力,臺軍分散的兵力部署和小兵群作戰難獲反登陸作戰的決戰勝利。
第三,大陸沿海與內河地區的民船、商船有數十萬之外,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集結用于登陸作戰,螞蟻陣可成難兵。
第四,大陸已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多種類型的汽墊與水上飛翼船,特別是國產“野馬”氣墊登陸艇超燃來襲!使解放軍兩棲裝備不斷增強,它們將是解放軍快速登陸的鎩手锏,將為祖國統一擔當重任。
如今,“渡海先鋒營”的雄風猶在,裝備更優,骨頭更硬。
隨時準備踏平海峽萬頃浪,把渡海先鋒的利劍刺向孤島的命門,一劍封喉,再立新功!
以下視頻來源于央視軍事
(參加創作人員:葉梓、馬海南、葉征;朗誦:李同生)
附錄:
榮譽戰旗名稱:登陸先鋒營
授旗時間:1950年3月8日
授旗時戰斗序列:40軍118師352團1營
授旗領導機關:15兵團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戰斗序列沿革:該營前身為1937年12月由牛頭鎮起義的抗日武裝,隸屬八路軍魯東游擊8支隊;1938年底,改隸八路軍山東縱隊8支隊;1939年3月,改隸八路軍山東縱隊1支隊;1940年3月,整編為山東縱隊1支隊1團1營;1940年9月,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1旅1團1營;1942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1旅1團1營;1943年3月,改稱山東軍區魯中1團1營;1945年8月,改編為山東軍區第3師7團1營;1946年1月,隨3師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為第3縱隊7旅19團1營,后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7師19團1營、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7師19團1營;1948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118師352團1營;1950年10月,該營隨所在師、團入朝參戰,1953年8月從朝鮮回國;1985年9月,改稱陸軍第40集團軍步兵118師352團1營;1998年,改編為第40集團軍118摩步旅1營;現為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1營。
戰旗精神:有進無退,風停船不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