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00 篇文章
(三)在哲學上企圖超出兩個基本派別,那是玩弄“調和派的騙人把戲”康德哲學的基本特征是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使二者妥協,使各種相互對立的哲學派別結合在一個體系中。當康德承認在我們之外有某種東西、某種自在之物同我們表象相符合的時候,他是唯物主義者,當康德宣稱這個自在之物是不可認識的、超驗的、彼岸的時候,他是唯心主義者。在康德承認經驗、感覺
2024-12-26
互動:6
原編者按保馬今日推送馬嬌嬌老師的文章《“新世界”:抗戰初期“晉察冀”的敘事生產與地方言說(1937-1938)》。晉察冀地處對日武裝斗爭最前線,乃是抗戰期間第一個成立,也是唯一一個得到國民政府行政院和軍事委員會正式承認的敵后根據地。自創建伊始,晉察冀即在大眾輿論中取得了高度的象征價值,據此考察左翼文人的前線報告、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宣傳、西方人
2024-12-25
互動:14
(二)絕大多數哲學家承認世界的可知性;不可知論者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還有另一個方面,我們關于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于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做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作了肯定的回答。…&helli
2024-12-25
互動:20
來源:《世界民族》2023年第4期近些年來,在西方經濟危機日益深化和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民粹主義運動逐漸進入西方主流政治舞臺,獲得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西方的民粹主義運動既表現為以唐納德。特朗普為代表的、在傳統政黨內活動的民粹主義政客,也表現為以政黨形式出現的民粹主義政黨,如希臘“激進左翼聯盟”、法國“國民陣線黨”、德國“另類選
2024-12-24
互動:16
生產關系的三要素是這樣的一個辯證關系,所有制與分配方式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所有制與分配方式,若我們將它們孤立的看待,那要么是跑到唯心主義去,要么是跑到機會主義去。它們三要素的關系,前者決定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無產階級專政后直接改造所有制與分配方式,從而改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決定了資產階級等歷史的反動階級必然要為了自己的
2024-12-24
互動:23
[摘要]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植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在結合國情黨情農情基礎上,創造性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了正確指引。毛澤東關于農業機械化論斷經歷萌芽、形成、發展等階段,認識呈螺旋式上升發展趨勢。在此指引下,我國農業機械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優化、農業生產力水平逐漸提升、傳
2024-12-24
互動:40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點并無問題,但是如果認識不到在某些情況下生產關系能夠反過來決定生產力的話那便是不了解辯證關系了。在相同的生產力的情況下,越是先進的生產關系越是能夠加快生產力的發展,無論是蘇聯亦或者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東大都證明了這一點。如今,在談到過去的社會主義建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時候,就會有人說“完全就是生產力太落后了,撐不起社會主義;生產力決定
2024-12-24
互動:26
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因此,思維對存在、精神對自然界的關系問題,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象一切宗教一樣,其根源在于蒙昧時代的狹隘而愚昧的觀念。但是,這個問題,只是在歐洲人從基督教中世紀的長期冬眠中覺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來,才獲得了它的完全的意義。思維對存在的地位問題,這個在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也起過巨
2024-12-24
互動:17
俄羅斯幾修歷史教科書彰顯的社會意識形態變化軌跡吳恩遠 李曉華摘要: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社會意識形態經歷從“全盤西化”到“重新評價蘇聯”的變化,主要體現為從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各級學校歷史教育的混亂,到俄羅斯政府重新修訂出版全國統一思想觀念的歷史教科書。具體變化軌跡是從全盤否定蘇聯到重新評價蘇聯的重大發展階段:一是肯定布爾什維克黨
2024-12-23
互動:40
摘 要:2021年修訂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導論中只講了4個“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把2018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講的5個“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中的“革命性”“鮮明特征”刪去了。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方面的內容,也被大幅度地壓縮了。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譜系中,革命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理論,是
2024-12-23
互動:35
大國博弈中有太多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歷史經驗。蘇聯就是這方面的前車之鑒,而其中的文化能力建設的失敗即“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教訓,是最值得我們汲取的。蘇聯文化建設的重要教訓是增加了知識,放棄了政治即放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用伯恩斯坦的“粉紅色”的民主社會主義取代了紅色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事
2024-12-21
互動:49
琉球位于日本最西南端,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2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然而,琉球的海域范圍廣闊,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相當于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截至2023年6月,琉球的人口約為146.7萬人。其中,中部地區占44%,南部地區占40%,北部地區占9%。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那霸市,約有31.2萬人。琉球全境屬于亞熱帶氣候
2024-12-20
互動:80
從1848年3月18日《共產黨宣言》發表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76年。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后、社會主義實踐也已經有了百年歷史的今天,在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踐中遭受挫折、走向滅亡的今天,在我們已經進行了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后的今天,我們再簡單地重復“消滅私有制”,已經遠遠不夠了。如果說在馬克思恩格斯的那個年代無產階級運動的側重點和主要任務在于“打破
2024-12-20
互動:64
摘要本文深入探討歷史周期律這一重要歷史現象,詳細闡述其內涵、在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具體表現,深刻分析其產生的根源,并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探討如何跳出歷史周期律,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具有重要的學術與現實意義。關鍵詞歷史周期律;王朝興衰;社會變革;治理現代化一、引言歷史周期律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
2024-12-20
互動:50
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斗爭及其結果[1]馬克思 (1865年5月底—6月27日)(1)我已經指出,工人周期地反抗降低工資,周期地力圖提高工資,這是同雇傭勞動制度密不可分的,因為勞動既然等同于商品,就要服從那些調節一般價格變動的規律;我還指出,工資的普遍提高會引起一般利潤率的降低,但不會影響商品的平均價格或商品的價值。現在就有一個問題:在資本和勞動的這場不斷的斗爭中,后者
2024-12-20
互動: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