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蘇聯對我軍決戰東北的鼎力支持
應知:東北野戰軍千余門大炮從何而來
電視劇《大決戰》編拍朱瑞組建炮兵部隊,帶人在河里撈日軍丟棄在河里的火炮零件,準備組裝大炮。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描寫立青將蘇軍喝高興了,才獲得了一些槍炮。還有的回憶錄中,指責蘇軍拒絕提供武器。歷史研究和影視劇似乎都在刻意回避一個歷史事實:蘇軍將繳獲的關東軍軍火,基本都轉交給了我軍,尤其,東野組建炮兵的大炮,絕大多數都是蘇聯提供!
一、東北野戰軍的大炮威武
1.東野首創了炮兵這一軍種。1948年11月,時任第45軍軍長的黃永勝(原8縱司令員)看著浩浩蕩蕩東北野戰軍入關隊伍、坦克和戰車部隊,感慨又自豪地說了一句話:“現在單憑東北解放軍的力量,基本就能與老蔣爭天下了。”
黃永勝的話至少反映了東野的兵強馬壯,東野有美械、日械、蘇械裝備的正規軍120多萬,黃永勝任軍長的45軍,遼沈戰役后的總兵力達5.6萬人,比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孫元良第16兵團的規模都要大。
東野的實力強大,其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東野有炮兵兵種。1946年6月,離東北民主聯軍挺進東北不到一年,就建立了10個炮兵團,總計80個炮兵連。
1946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員。炮司下轄4個炮團、戰車大隊、高射炮大隊、迫擊炮教導大隊、炮兵學校及生產大炮和炮彈的大連軍工廠、牡丹江軍馬場等后勤等單位。
1948年8月,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成立,隸屬炮兵司令部。東北軍區炮兵第一副司令員蘇靜兼炮縱司令員,邱創成兼任炮縱政委。炮兵縱隊統轄8個炮兵團、1個戰車團和1個工兵營,必要時統一指揮戰場上所有炮兵。當時東野的12個縱隊36個師,每縱都有炮兵團,每師都有炮兵營(配屬山炮),總計達1000余門大炮。
這是人民軍隊自建軍以來,破天荒出現的第一支兵種!從1947年3月到1948年4月,東野的炮兵部隊幾乎打滿全場,只要有師級以上作戰,炮兵必然參戰。
2.東北野戰軍攻城按小時計算。解放戰爭中的攻城,其它野戰軍攻城往往以天、周,甚至以月來計算,而東野攻城是以小時來計算。
如,攻打錦州,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著東北,一頭挑著華北,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國軍憑借堅墻碉堡用重兵防守。可東北野戰軍于1948年10月14日至15日發動攻城,僅31小時就全殲國民黨守軍10萬余人,此次攻城戰是我軍諸兵種合同攻城的成功范例。陳長捷頗為感慨:“原來我以為憑借天津城防工事,總可以守上三、四個月的時間,卻沒想到貴軍會如此之神速。”
如,攻打天津,時任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為堅守天津這座大工業化城市,打造出一個全城范圍的“大天津堡壘化防御”工事。陳長捷對外揚言:天津堅如磐石、固若金湯,野敢打天津,沒有三十天別想破城。可東野僅僅用29個小時就把它攻破了,宣告天津解放。
東野31小時攻下重兵防御的錦州,29個小時攻下重兵防御的特大城市天津,這簡直就是世界戰爭史罕見的奇跡。
3.東北野戰軍攻城的炮火猛烈。要說東北野戰軍攻城之快,都按小時計算,就在于東野已告別了拿炸藥包攻城的歷史,東野攻城的炮火特別猛烈。
東野攻錦州只用31個小時,但調集了900余門火炮(僅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就320余門),另有迫擊炮等各類小炮4000多門,解放軍發射8萬8000多發炮彈。國民黨錦州守軍火炮總數為1121門,可稱之為“大炮”的山炮、野炮、榴彈炮僅僅有57門。
東野攻天津雖只用29個小時,但東北野投入大口徑火炮高達538門,迫擊炮等各類小炮不計。天津守敵總計才只有62門大炮,東野的大炮是國軍9倍。
東北野戰軍攻打錦州、天津這樣的大城市,能做到“千炮齊發”,大炮一響,城墻倒塌,攻城部隊根本不用登云梯,直接登上城墻,直接攻入市區,直接就跟敵人打巷戰。
4.槍與炮及大炮小炮的區別。作為一個軍事常識,槍與炮的區別在于口徑大小,一般20毫米以下口徑為槍,以上為炮。40火箭筒的口徑為40毫米,就叫40火箭炮。
大炮與小炮的區別在射程和用途,大炮:通常指重型火炮,如加農炮,其身管長、彈道平直低伸、初速高,射程遠。大炮主要用于對裝甲、垂直和遠距離目標進行射擊。小炮:通常指輕型火炮,如迫擊炮,其彈道極為彎曲,適合近距離支援步兵作戰。
凡炮兵團建制的火炮都是大炮,凡編成在團以下的炮連,都是60炮、82迫擊炮的小炮。步兵則遂行攜帶40火箭炮等。
1948年8月統計,東北野戰軍炮兵炮數量為9219門,其中,屬于小炮的擲彈筒3959具,60炮2890門,迫擊炮3876門,火箭炮253門。屬于大炮的山炮324門,野炮194門,榴彈炮92門,加農炮8門,戰防炮121門,平射炮58門。另有,防空的機關炮108門,速射炮45門,高射炮54門。
二、東野炮兵的大炮從何而來?
那么,東野炮兵的大炮從何而來?當時,沈陽的大兵工廠被國軍占領,東野在大連、通化、密山等地的兵工廠,沒有制造大炮的能力,只能生產大炮彈和擲彈筒等。
東野炮兵的大炮雖有繳獲而得,但繳獲國軍的大炮數量畢竟有限,殲滅錦州國軍10幾萬,才繳獲57門大炮,而繳獲的大炮,同東野大炮總數遠遠對不上。
用排除法來推斷,東野炮兵的大炮主要應來自蘇軍,這個援助有兩個渠道:
1.蘇軍占領東北直接將日械軍火交給東野。《中國1945之重慶風云》第24集:正在重慶談判的毛主席接到延安報告:蘇軍派貝魯索夫中校訪問延安,告知東北遺留日軍武器很多,讓中共多派人接收。
抗聯將領周保中向遠東蘇軍總司令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提出:“我要擴軍,請求您支援我武器。”得到蘇軍大力配合,蘇軍將許多繳械的關東軍武器彈藥庫,交由抗聯看管(實際轉交抗聯)。僅長春一地,截止到10月15日的統計:獲取步槍60000支,輕機槍2000挺,重機槍800挺,擲彈筒500多個,迫擊炮20多門,山野炮20多門,各種彈藥1200萬發以上。東北各地加緊新建人民自衛軍,很多地方“一夜之間就擴充成百上千人”。
至于先期進入東北的我軍曾克林部和蘇軍發生點誤會,那是因蘇軍打敗關東軍須遵守《雅爾塔協議》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將東北政權交給國民政府。黨中央于8月29日發出電報,要求八路軍部隊只以地方軍及義勇軍的名義,非正式進入東北,“不要聲張”,“不要坐火車進入大城市”,“不要勉強與(蘇聯)紅軍接洽與聯絡”。曾克林因不知情,大張旗鼓地進入東北接收接洽,開始同蘇軍接觸發生了點誤會。這才有了蘇軍派貝魯索夫中校訪問延安,后來的實踐證明,蘇聯紅軍將繳獲的關東軍武器及軍火,基本都移交給了東北民主聯軍(后來的東野)。
2.國共東北對決蘇聯直接援助東野武器。日本投降后,按毛主席和黨中央的設想,就是丟掉所有的解放區,也要奪取東北!東北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后,爭奪東北極其重要。國軍獲得大量美式武器,如,M1式加蘭德步槍、湯姆森沖鋒槍武裝,其性能遠超東野的日式裝備。
東野迫切需要獲得新武器,蘇聯迅速做出反應,通過多種渠道向東野提供了大批武器彈藥,包括先進的蘇式裝備。
蘇聯將大量的蘇制PPSh-41沖鋒槍運東野,這讓東野戰士如虎添翼。這種沖鋒槍設計簡潔,分解和保養十分方便,在嚴寒氣溫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可靠性,且火力兇猛,彈容量高達71發,堪稱“戰場收割機”。
蘇聯更向東野提供了大量的重武器,新式的蘇制82mm迫擊炮、120mm重迫擊炮相繼抵達前線,改變了戰場上的火力對比。新式的蘇制大炮,比國軍所用的美式擊炮,在射程、威力上,都有明顯的火力優勢,能夠更好地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僅在1947年四平保衛戰期間,蘇聯就向東野一次提供200門各型火炮。
關于東北野戰軍究竟獲得多少蘇聯的武器裝備援助,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在回憶錄一種說法,《陳誠回憶錄:抗日戰爭》中一種說法,蘇聯解體的檔案解密一種說法,可謂眾說紛紜,但都屬于太夸張了,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
經多方比較,這樣一組數字較為可靠:僅在1945年9月到1948年8月的3年間,蘇方幫助東野部隊大約獲得了長短槍23萬支,沖鋒槍1300挺,機槍5300挺,槍榴筒和擲彈筒2000具,輕、重火炮1000多門,大批坦克及飛機(東野最早建立航校及組建空軍,劉亞樓后任空軍司令,不知是否與之有關)。
結束語:1983年8月上旬,陳云在《對編寫〈遼沈決戰〉一書的意見》中寫道:“那時,東北北有蘇聯,東有朝鮮,西有蒙古,我們就像坐沙發里,缺什么可以向蘇聯要,南滿的傷兵、彈藥可以通過朝鮮轉運。因此,要寫蘇聯、朝鮮對我們的幫助,回避是不合乎歷史的。”
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是共產黨要高舉的兩面標志性旗幟,不忘初心,不忘從哪里來,當不忘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在爭奪東北的關鍵時期,蘇軍對東野的大力援助,當不忘蘇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軍種--東野炮兵的援助!
不忘從哪里來,也莫忘中國肩負的國際主義責任,國際主義從來都是相互支持,“韜光養晦”不管別人死活,人家也不會管你的生死。而自世界進入資本主義的歷史階段,尤其,進入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國的單獨發展都不可能!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必須有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