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3月2日電
為深入解讀雷鋒精神的豐富內涵,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人民網理論頻道于今日起,推出“雷鋒精神”系列解讀報道。系列報道的第三期文章,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東西方關系中心主任田辰山教授,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談了談新形勢下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意義。
雷鋒精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仁”的觀念
記者:近半個世紀以來,全國各地興起了持久不衰、新意迭創的“學雷鋒”活動熱潮,雷鋒精神為何有這么大的感召力、影響力?
田辰山:雷鋒精神在近半個世紀具有的感召力和影響力,說明雷鋒精神是具有普遍人性意義的文化。不管歷史正在呈現給人們什么,不管社會處于什么現實狀態下,人性都有一種普遍的追求,那就是雷鋒這樣的精神。這是什么精神?人們都熟悉的與雷鋒聯系在一起的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或者“大公無私”的品質。這種美譽就是今天所說的價值觀,其實它是人對一種品質的非常樸素的崇尚和理想化。這種品質是什么?就是作為一個人,你是否珍重,或者說是否關注與他人的關系,還是在心里除了自己沒有別人。
這也是傳統思想“仁”的觀念。“仁”就是人與人的互相善待。可以說,珍重在人生環境中存在的各種關系;崇尚融洽的關系,很明顯是人共有的普遍傾向。人在互相善待中享有滿足和幸福,各種融洽關系給人帶來愉悅,是一種不可否認的共性。相反,一個人心里如果除了自己沒有別人,就會匱乏精神的滿足感。往往物質上滿足了,精神上的空虛、孤獨,還是不能替代,還需要回過頭來解決這個問題。
雷鋒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社會、時代很不一樣了。但是呼喚雷鋒的聲音更強了。這正像老子所說:“大道廢,有仁義”。
雷鋒精神不過時,學習雷鋒具有時代感
記者:雷鋒已經離開了我們半個世紀了,我們今天的社會環境和雷鋒精神產生的那個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您認為現在再提雷鋒精神會不會過時了呢?如何從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角度認識雷鋒精神?
田辰山:雷鋒精神是永遠不過時的,因為它反映人與人互相善待的要求,是人的一種無法否認的共有普遍性。今天再提雷鋒精神,是再適逢其時不過的自然與必然性的歷史與社會需求。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十年商品經濟大潮,社會在整體物質方面有很大改善,但這并不等于說,雷鋒精神與時代不符了、過時了。
相反,需要理解的是,市場經濟是在夸大個人自私性上建立的理論,它對人與人互相善待的共性追求是起制約作用的。市場經濟社會出現道德滑坡,“雷人之語”及怪現象頻發、人心惶惶,危及社會穩定,是邏輯使然。市場經濟是中國歷史性地采用的發展自己的手段,這是改革開放的初衷。這個初衷是沒有改變的。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對資本主義條件下市場機制對人與人和諧關系消極影響和制約人與人互相善待共性追求的現象,要起到隨時調整作用,要使經濟發展不致以犧牲人在和諧關系中得到的精神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作為代價。
因此,雷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性的文化價值,反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與人互相善待追求的本源精神,再提雷鋒精神不僅不是過時,而是強烈時代感的。
田辰山:雷鋒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華精神文化價值傳統的一朵永遠美不勝收的絢麗之花。中國不會有西方那樣以某幾個簡單概念去涵蓋整個價值觀的現象,這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獨具特色性使然。它就是,無論是哪家傳統思想與文化流派,還是作為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的當代精神高地,或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歸根結底所本源的,都是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互相聯系性的珍重;也即:對于人,不是將他當成孤立個體看待,而是將他看成始終是與他人相聯系的。這是與西方個人自由價值的一個永遠的、根本性的不同出發點與分水嶺。
中國傳統及社會主義的價值所本源的是人和世事的互相聯系性,而個人自由價值所基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具聯系性,是二元對立思維。此二種認知方式在今天發生了無端的重疊與混亂使用。應該說,一度讓人們難以界定的龐大“中華價值”概念,其實是在于一條線,即一切中華精神價值都反映一種特有的對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珍重、對其適當性與和諧性的崇尚;而個人自由價值的幾個被倡導得極端化的概念,不過是將人和事物當成絕對、靜止、斷裂、不相聯系看待。此類“價值”,無非反映的是對與上帝絕對性與個體獨立性的崇拜。
如果在這根本出發點與分水嶺上出現張冠李戴,則導致中國難以界定自己傳統和現代價值觀的尷尬。人會普遍感到喪失精神上可以“定住”自己的東西,或者說精神的支柱,而找不著北。雷鋒精神是中華文明特有宇宙觀、思想方法、價值取向和語言結構等等豐富內涵的新歷史條件形式。只要理解它本源于中華民族人與人、人與自然世界互相聯系不斷認知論之上而有的追求人善待自然、人與人互相善待的價值觀,就理解了雷鋒精神的豐富內涵,就把握了它的核心。
再次深入學習雷鋒是找回精神家園的需要
記者:學習雷鋒活動已經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再次強調踐行雷鋒精神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田辰山:多年來幾乎所有社會階層都有人發問:為什么今天有這么多困惑?我們的價值觀到底在哪里?有人早就指出:70年代,人們從小被教育的是“勤奮、努力、拼搏”;80年代,是要“掙錢、富裕”;90年代教育又變成“自由、想干嘛干嘛”。究竟什么是標準?我們為什么活著?幸福是什么?人的精神家園在哪里?在內心中,人們找不到答案。有的人是很富裕了,可同時,幸福感又很低。人們追到了物質,卻沒有感到精神的快樂。
一些評論說,由于現在是多元化和自由社會,人們已不把國家未來、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特別是消除貧困懸殊等,作為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這些都已不是問題或根本沒有作為問題的可能性。
再次大深入推進學雷鋒活動,是加強中華傳統價值和社會主義價值凝聚力的要求。再次強調踐行雷鋒精神,其實是正本求源,將中華價值找回來,把人的精神家園找回來,發揮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的精神高地的凝聚作用。讓人固本發新,安身立命于一種清新向上的心境,讓個人的命運與天下世界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有“定住”自己的東西,不要再找不著北。
田辰山: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的嶄新形式。這一中國現代歷史發展出來的思想新形式滲透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文化精髓的延續與結晶。其原因是,它鮮明、深刻地反映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文化精髓與西方個人自由現代思想在宇宙觀、思維方法、價值觀、語言方面的結構性差異。在古代與現代馬克思語言的創新統一之中,毛澤東思想強烈地表達了在一切事物聯系不分世界觀基礎上的中華價值理論,它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與傳統“仁”為核心的價值觀,毫無二致地體現了珍重、崇尚人與人之間正當關系,是在符合自己處于各自歷史條件下發展而來的形式,是同一結構的。
雷鋒精神是毛澤東思想哺育的時代精神,與那個時代的其他精神價值花朵,無不反映同一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的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結構。是這樣的必然性給雷鋒精神賦予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大公無私”內涵,成為傳統價值在社會主義時代的新闡釋、新文化,作為時代精神的最強音,體現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的高地精神境界和對高遠人性的踐行。
新形勢下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意義
記者:新形勢下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有哪些方面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田辰山:新形勢下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本身是一場增強傳統價值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意識的舉措,是強調人是互相聯系性的,是符合人生普遍精神意識的需求,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新形勢下開展學雷鋒活動所應具有的新歷史特點應當是:以增強中華價值為根本,途徑是通過使用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的方法,加強世界觀意識、思維方法意識,價值體系意識和作為思想文化載體的語言結構意識。它其實是中西價值觀比較與中華價值認同教育;方法是通過中西思想傳統的結構差異比較,達到中西文化互相理解,尋找與認同中華價值。以此為理解中華價值觀的能力,產生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促進全民加強中華價值意識。
要達到這樣的社會效益,應建立在幾個理論問題的深入探索和確立之上,包括:(1)中華傳統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同構性與不可分性;(2)在一切事物聯系不分世界觀基礎上的中華價值理論;(3)分析對上帝絕對性與個體獨立性崇拜的世界觀上所建立的西方個人自由價值理論的利弊;(4)中華價值符合人類存在以來的基本經驗,即:世界本質是聯系在一起的;這是國人能對自己文化產生自信的基本點;(5)中華價值之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珍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不可分聯系性;也正是中華傳統與社會主義價值之間共同的基礎與同構;(6)中西價值觀比較與中華價值觀認同教育的方法論。
將新形勢下學雷鋒活動與加強增強中華價值的凝聚力作用的根本結合在一起,是它富有重大意義和發揮新歷史作用根本。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