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以毛澤東《矛盾論》哲學為指導,揭示解析股票市場運動發展原理及規律的理論文章。它在此揭示出股票市場運動發展規律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而不是一般經濟規律這一重大理論課題。這是當代現實經濟活動中毛澤東哲學的一次深入的實際應用。它再次體現毛澤東哲學與之現實相結合即可解決事物發展內在規律的本質屬性和科學偉力。是哲學與現實經濟活動相結合的一個科學的理論創新。在此放言:不管國體和意識形態如何,不管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如何,不管人們的立場和信仰如何,也不管人們是否能夠理解或承認其所揭示的股市規律,只要有股票市場存在,其所揭示的資本運動原理及規律必然是股票市場千古不朽顛覆不破的真理,這是因為它不僅完全符合馬克思辯證法及毛澤東哲學關于事物運動發展的關系學說,而且它已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趨勢所證明。為此,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到來之際,特將此文在烏有之鄉首次發表,以此作為我們的紀念。
正文:
用毛澤東《矛盾論》哲學揭示解析股票市場運動發展原理及規律
晁晁
世界有股票市場二百年,當代中國有股票市場二十年,人們尚未真正認知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規律,始終把經濟規律作為股票市場的規律,根據就是股票市場經濟本質的緣故。在此,本人以毛澤東《矛盾論》哲學為指導,從事物矛盾出發,對股票市場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研究發現:股票市場是經濟,但股票市場的內部矛盾不是一般經濟矛盾,是特殊的資本屬性及功能所決定的資本投資與投機的資本矛盾,因而,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不是純粹的(生產經營)經濟運動和發展,乃是資本運動和發展,即市場內部的資本矛盾的關系變化所引發的一種行情運動(價格運動),經濟發展因素是這種行情運動的背景及題材而不是行情運動發展的實質內容,因之,股票市場運動發展規律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而不是一般經濟規律。這一理論揭示徹底推翻“經濟規律就是股票市場規律”這個百年錯誤學說,為人們正確認識股票市場規律并施以正確投資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而且它再一次證明,用以毛澤東思想及毛澤東哲學為指導,完全可以解決當今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領域中尚未認知的規律問題。
研究成果公布如下。主要內容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多空對抗的實質;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趨勢的本質及趨勢終結的依據;中國股票市場的性質和特點;政策的作用及對趨勢的影響;結論。這些問題,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問題,弄懂了這些問題,就懂得了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原理和規律。此外,本文的指導理論是毛澤東《矛盾論》,因此在論述中將涉及到許多哲學(概念)問題,這些哲學問題是入門的向導,懂得了這些哲學問題,就找到了打開股票市場規律之門的哲學鑰匙。
一、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提要: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來于資本自身固有的投資與投機的特殊屬性及功能,為此其矛盾是構成股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內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經濟要素。所以,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內部的矛盾性,是矛盾推動了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矛盾是動力,外部因素是條件,多空對抗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
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受著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歸結起來也只有兩類:一是內部因素;一是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即是股票市場內部的矛盾性。主要包括:資本投資與投機、股票價格與價值、市場供給與需求等矛盾。外部因素即是內部因素之外的并對市場有所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國家經濟狀況、國家各種重要經濟指標、國家政策、戰爭以及重大自然災害等因素。
是這兩種因素影響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但它們的作用和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內部因素是矛盾關系,即為原理,又非一成不變,因此內部因素的作用市場中難以體察和發現。外部因素不同。外部因素的作用直觀顯見,即可觸可摸,給人的感官刺激也為深刻,因此表面看,股票市場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引起多空對抗,推動了它的運動和發展。人們由此認為外部因素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原因,而由此引起的多空對抗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不是的。人們看到的是表象不是真相。事實上事物運動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著這種矛盾性,因此推動了它的運動和發展。(《矛盾論》哲學觀點)股票市場雖然具有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的特殊性,但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原因就在于它內部的矛盾性,是矛盾推動了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矛盾是動力,外部因素是條件,多空對抗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
我們先看矛盾的產生:
上市企業、資本、證交所,是構成股票市場的三個基本要素。證交所行使服務與監管與職能,這里不提。此外,上市企業是生產經營者,是資本的投資對象并為資本提供股權。資本是企業的“投資者”,是市場交易中的動能元素。眾所周知,資本取利(逐利)是資本的靈魂及“天理”所在,而如何取利資本(市場)固有兩種方式:一是投資;一是投機。所謂投資,亦價值投資,即是以獲取企業紅利分配為目的所采取持有股票的一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所謂投機,即是以獲取股票價差為目的所采取買入賣出股票的一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然而重要的是,資本投資與投機之兩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不是人為發明創造的賺錢的方式方法,而它是資本運動的兩種形式,是資本自身固有的特殊屬性及功能——與生俱來,亦為天性。為之市場中不管人的主觀意愿及行為如何,都必須也必然是以資本投資與投機這兩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從事資本活動——以此尋求資本利益。除此別無它法。如此,這就完全徹底規定了股票市場所有之爭,必然是資本取利之爭,必然是資本取利方式方法之爭。這是股票市場根本之爭。也是唯一之爭。除此沒有其它之爭。于此,資本投資與投機兩種相互對立的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構成了股票市場中的資本矛盾及矛盾的兩個方面,并由此成為股票市場中的根本矛盾。
市場中的其它矛盾由資本矛盾所派生:股票價格與價值的矛盾是資本投資與投機的作用及結果。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它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與資本之間的量比關系,資本是內在具有投資與投機特殊屬性及功能的動能元素,因此此矛盾也是資本投資與投機的作用及結果。這些,就是股票市場的內部矛盾及產生。
這里可見:股票市場是經濟,但它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形式——它是資本市場,資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來于資本自身固有的投資與投機的特殊屬性及功能,為此其矛盾是構成股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內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經濟要素。正因為如此,為之所謂股票市場運動就是資本運動,資本運動就是矛盾運動,為此矛盾間的關系變化就是股票市場的行情變化,即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市場的行情變化。不妨想想看:如2005年上證指數從998點漲至2007年6124點,這是中國股票市場有史以來最大一次漲幅,這個最大漲幅是什么運動,什么變化?2007年上證指數從6124點跌至2008年1660點,這是中國股票市場有史以來最大一次跌幅,這個最大跌幅是什么運動,什么變化?想必這些,在我們的股市機械論者眼球里只有漲跌,不見任何實質性的變化。不錯,漲跌就是運動,漲跌就是變化,但是這個運動變化不是別的,就是矛盾運動和矛盾關系的變化:——前者暴漲,就是市場股票價格脫離并高偏離價值的矛盾運動和矛盾關系的變化,和市場需求大于供給的矛盾運動和矛盾關系的變化;——后者暴跌,就是市場股票價格向價值回歸的矛盾運動和矛盾關系的變化,和市場供給大于需求的矛盾運動和矛盾關系的變化。在此面對真真切切的矛盾運動和矛盾關系的變化,我們的眼球里還有什么別的運動和變化嗎?沒有的,說破天,股票市場充其量就是這些矛盾的東西,沒有別的,除此之外的一切則是它的外部環境,要是否定了矛盾,市場中就再沒什么值得我們可以肯定和贊許的東西了。否定矛盾就是否定一切。(《矛盾論》哲學觀點)
固然,股票市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自身運動和發展也離不開外部環境,是同其它事物的相互關系、相互制約中進行的,因此在外部環境中就出現了前面所例出的對其有所影響的諸因素。其中,國家的經濟狀況影響為大。但是,不論它們的影響為小為大,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和其它事物一樣)是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和發展,不是外部因素的運動和發展。所以雖然外部因素對市場產生作用,但它不能直接地對市場產生作用,它是作為條件通過市場的內部矛盾而起作用,市場中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多空對抗就是如此,并非外部因素直接作用于多空的結果,也并非獨立的和純粹的市場多空之事。為此來看下例:
例如,央行調高存貸款利率,市場做出空方壓倒多方的反應(中國股市往往之前得到利率變更消息,使市場提前先跌或先漲。而且政策影響的程度與當時市場盤局的有利或有弊有一定的關系)。人們通常把它看作是利空消息刺激的結果。利空消息是如何刺激的?是政策直接作用于多空的結果嗎?如果是,那政策就是動力源,政策就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直接推動者。可惜事實不是這樣。實際上在這種現象的產生過程中存在著一個我們人所不見的內在環節,這就是股票市場內部矛盾依此條件的相互作用。一是股票價格與價值的矛盾。即:銀行利率的提高將使企業因多付利息而減少利潤的收入,由此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影響并限制企業發展規模和企業發展質量,從而壓縮和降低股票價格和價值的升值空間、促使股票價格向價值的必然回落。二是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即:銀行利率的提高將減少銀行和社會上的資本向股票市場的流入,同時增大市場里的資本向銀行的回流,促使矛盾依此發生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給方面被增強的變化。正因為市場內部這兩對矛盾依此發生利空方、弊多方的變化,所以市場做出空方壓倒多方的反應。(反之央行降低存貸款利率即是這種情形的反面)
或許我們不解:多空對抗是人的主觀能動行為,受其意識即思想所支配,為什么多空對矛盾的作用要做出必然的反應呢?(為了敘述的連續性,此問題在下一章“多空對抗的實質”中作具體論述,這里只作簡單概述)原因很簡單,假如說如果市場內部沒有矛盾,那么既便央行調高或降低利率,不論它調多高或降多低,市場都不會因此發生任何變化。為什么?因為沒有矛盾(即根據)就無所謂條件,因此無所謂變化,這是根據與條件的對立統一關系。(《矛盾論》哲學觀點)既如此,市場因無矛盾而不依此(條件)發生變化,市場就無從有所謂利空或利多的理由和根據,于此多空自然不會做出沒有理由和根據的無端對抗;事實上正因為市場內部確有著矛盾即根據,同時又有了促使矛盾變化的條件——矛盾依此條件于此發生必然的變化,為之矛盾這種依此條件的必然變化則是多空對抗的理由和根據,于此多空做出必然的對抗反應。在此可見,市場中所謂政策利空與利好并不是我們人的利空與利好,而是矛盾的利空與利好,是矛盾資本投資與投機兩種資本取利方式的利空與利好,所以在此發生空方壓倒多方或多方壓倒空方并非政策作用于多空的結果,而是政策作為條件促使矛盾依此發生了變化,于此多空做出必然的對抗反應。如果問題不從矛盾去說,而從現象去說,認定多空對抗是人們受到外部因素刺激的結果,這就否定了資本內在的矛盾性,否定了矛盾(內因)與條件(外因)之間相互作用這個根本的內在環節,于此多空便失去了對抗的理由和根據,于此多空對抗就成了無從解釋也無從說起的咄咄怪事了。
再看兩例:
又如,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市場做出多方壓倒空方的反應。這是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依此(條件)變化的反映。根據是:此政策將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相應增大市場的需求能力,促使矛盾依此發生供給方面被削弱、需求方面被增強的變化。道理同上,為之矛盾這種依此條件的必然變化則是多空對抗的理由和根據,所以市場做出多方壓倒空方的反應。(反之調高證券交易印花稅即是這種情形的反面)
再如,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市場做出空方壓倒多方的反應。這是市場股票價格與價值、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依此(條件)變化的反映。根據是:一、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是國家抑制通貨膨脹、緊縮銀根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手段,目的是為了限制和縮小銀行信貸規模、控制信貸支出,以減少社會資本流動性過剩,因此此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信貸需求、影響并限制企業生產活力及企業發展規模和企業發展質量,從而壓縮和降低股票價格和價值的升值空間、促使股票價格向價值的必然回落。二、社會資本流動性減少也必然影響股票市場資本流動性的減少,促使供需矛盾依此發生需求方面被削弱、供給方面被增強的變化。道理同上,為之市場內部這兩對矛盾依此發生利空方、弊多方的變化則是多空對抗的理由和根據,所以市場做出空方壓倒多方的反應。(反之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即是這種情形的反面)
總之,任何政策,都是股票市場的外部因素,都是條件,都是通過市場的內部矛盾而起作用。市場中不通過矛盾作用的所謂利空與利好政策是不存在的,而在此離開矛盾作用的多空對抗也是不存在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矛盾論》哲學觀點)股票市場內部矛盾與其外部因素的關系即是如此。那么,除政策之外,其它外部因素如戰爭和重大自然災害對市場的影響,是否也是通過市場的內部矛盾,投資者的心理(即心態)影響是否在此起著決定的作用呢?
所謂心理影響即是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存在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如股票上漲就高興,股票下跌就恐慌,這是投資者一般心理反應(市場的反映)。非投資者沒有這種反應。既存在決定反映。(《矛盾論》哲學觀點)不言而喻,如果戰爭和重大自然災害不影響和破壞國家經濟,不影響和破壞企業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質量,從而不影響股票價格和價值的必然回落,這里自然就不會有什么所謂投資者的心理影響;事實上所以有,就是因為市場內部有著受其影響的矛盾即根據——矛盾受其影響于此發生必然的變化,為之矛盾這種依此條件的必然變化即是多空對抗的理由和根據,也必然是心理即心態產生的理由和根據。所以在這里:矛盾是根據,戰爭和重大自然災害是條件,投資者的心理即心態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注:戰爭一般指國家全面戰爭。——所受戰爭的影響這里多指現代世界局部戰爭中弱勢被動挨打的國家一方)當然,并不否認心理因素的作用,這個作用有時還相當大。主要表現為市場上行趨勢中人們的亢奮心理和市場下行趨勢中人們的恐慌心理以及人們受到重大事件影響而產生的極端心理。這是人們受到市場現狀、消息、氣氛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情緒化的心理反應,確切說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應的反映,客觀上起著激化矛盾的作用,促使市場在激化了的矛盾作用下加速運動和發展,市場中的暴漲暴跌大都屬于這種情形。但是不管怎樣,心理因素不是天然的自發的無端的產生的,它是依據矛盾的作用產生的,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所以不管心理因素的作用有多么大,它依然不是市場運動發展的原動力,而是矛盾激化的條件,即外力的補充;原動力仍是矛盾,在這里就是被激化了的矛盾。
在此資本矛盾的提出,無疑是理論上一個重大突破和一個嶄新概念。注定我們將為此進行科學而充分的論證和說明。我們的目標遠大而崇高,就是通過資本矛盾最終解決人們尚未認知的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原理和規律。在此提出矛盾,強調矛盾,就是從矛盾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規律來。這是揭示規律的必由之路。但決不是說矛盾重要外部因素不重要(矛盾的運動和發展是需要條件的,沒有條件矛盾也不會運動和發展。——《矛盾論》哲學觀點)這里只在強調,在事物運動中,矛盾是第一性的,是內因,起著事物運動發展的主導(支配)作用;條件是第二性的,是外因,通過矛盾而起作用。這些觀念其實并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這是在重溫和體味馬克思辯證法及毛澤東哲學關于事物運動發展的關系學說,我們的工作只是把這些科學的觀念應用到股票市場上罷了,而股票市場就是如此(相信外匯市場、期貨市場也是如此。凡有資本矛盾的地方都將如此)。所以總的說,是否承認矛盾,認識矛盾是宇宙觀問題。對股票市場就是股市觀問題。馬克思辯證法及毛澤東哲學的股市觀是科學的股市觀。只有樹立起科學的股市觀,才能真正認識和懂得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原理和規律。如果孤立的、片面的、表面的看問題,就現象論現象,把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原因歸于它的外部,這就是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股市觀。這樣,我們在市場中必因不見主導或錯選主導,由此不見趨勢或錯判趨勢而其門下碰壁。因此,要認識和懂得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原理和規律,股市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這里我們所論述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的關系問題,其實就是股市觀問題。這個股市觀是科學的股市觀。
綜上所述,股票市場內部因素即矛盾,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內因,是根據;外部因素是外因,是條件;既有了根據有了條件于是就有了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這是股票市場乃至世上一切事物運動發展對立統一的原理。但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和其它事物一樣)是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和發展,不是外部因素的運動和發展。既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依據外因而發生變化。所以股票市場內部因素即矛盾雖為原理,又非一成不變,但它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即原動力,乃為之主導;外部因素的作用雖然直觀顯見、可觸可摸,但它是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外因、外力,乃為之補充,對市場不具有內在的原始支配力量。
二、多空對抗的實質
提要:多空對抗的目的是資本取利,取利的方式是資本投資與投機,所以多空不是獨立的,其對抗的理由和根據在于矛盾的存在與變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為此多空對抗的實質就是矛盾資本投資與投機兩資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對抗;形式上人與人之間股票買入與賣出的實力較量則是矛盾的外部表現形式,即資本矛盾之表。
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動力是其內部的矛盾,外部因素是條件,多空對抗的理由和根據在于矛盾的存在與變化,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映。這是前文提到的,是完全沒有疑義的。然而,多空對抗體現的是人的主觀能動行為,從行為上看,多空對抗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就是人與人之間股票買入與賣出的實力較量——實力強大的一方壓倒另一方,主導漲跌,主導趨勢。在此之前人們就是這樣認為的并從未懷疑過這個問題。那么這樣一來,市場行情的好壞就要取決于多空心態的好壞(心態并非決定著市場行情。此問題在第四章“趨勢的本質及趨勢終結的依據”中有所論述),多空心態的好壞就要取決于外部因素對盤局的有利或有弊,最終我們不得不把問題又歸結到外部因素和人的因素主導市場上來了。顯然,多空問題是個重要的關節問題,必須徹底解決。如何解決這個關節問題呢?其實只要我們看到多空對抗的實質是什么,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首先說,多空對抗是人的主觀能動行為,受其意識即思想所支配。但是在客觀現實世界中,如果不知是“存在決定意識”不是“意識決定存在”,(《矛盾論》哲學觀點)而把人的主觀能動行為置于一切問題之上,以至于市場中把多空對抗的目的、意義、原因、結果、方式、方法等,都歸為它之作用,這就是把人的意識和行為置于客觀規律之上的大錯特錯。
人的意識即思想是存在的反映;思想支配下的行為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這么說并不是在有意否定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而是說人的行為固然總是在意識即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即在某種動機的支配下進行的,但是為什么市場中人們在一種情況下有這樣的動機,在另一種情況下有那樣的動機?或是不同的人們會有完全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動機呢?這個問題從動機本身顯然是無法得到說明的。其實不論人們的動機是什么,動機都不是隨心所欲地任意產生的,而它是由人們所處的市場環境及其面臨的需要所決定的,這個市場環境及其面臨的需要則是由客觀世界的資本規律所決定的。就是說首先是客觀世界的資本規律決定人們的動機,而后才有了人們動機下的行為。對此,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市場中誰是真正的投資者,是我們人還是資本?我們躊躇滿志踏入市場,是來獲取資本利益還是存心支持企業發展而愛心投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動力是什么,是我們人還是資本內在的矛盾性?究竟誰是市場趨勢的主宰,是我們人還是資本運動的原理和規律?
關于這些問題,其實只要仔細想來,我們應該是明智的。這里不說其它,只是說既然是資本市場,既然是來獲取資本利益,那么人的意識和行為就不能不依賴于資本內在的矛盾性,就不能不受它的限制和制約或是超出這個范圍。問題的歸結點就是存在決定意識。這里:資本就是客觀存在,資本內在的矛盾性即資本投資與投機的特殊屬性及功能就是客觀存在,為其矛盾的作用關系和作用規律就是客觀存在。總之就是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市場,才有了市場中人們資本取利的動機和行為。否則,沒有它們的存在,就沒有市場,就沒有市場中人們資本取利的動機和行為。為此來看下例:
例如,形式上,多空是從市場的現狀及未來狀況的看法分歧中產生的。即思想支配下想買就買想賣就賣主觀之能事。但是,我們不妨深究一步,既然多空是從市場現狀及未來狀況的看法分歧中產生的,那么這個決定多空看法分歧的市場現狀及未來狀況又是從何產生的呢?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人們頭腦中固有的嗎?不是。是人們主觀任意設想出來的嗎?也不是。既如前所說,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資本是矛盾的,其矛盾性來于資本自身固有的投資與投機的特殊屬性及功能,為此其矛盾是構成股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內在要素,而不是其它經濟要素。正因為如此,為之所謂股票市場運動就是資本運動,資本運動就是矛盾運動,為此矛盾間的關系變化就是市場的行情變化,即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市場的行情變化。這說明了什么?這清晰地說明,沒有矛盾的運動和發展就沒有市場的運動和發展,就沒有市場的現狀與未來,為其所謂決定多空看法分歧的這個市場現狀及未來狀況就是矛盾的作用及反映。——為此多空看法所依據的就是矛盾的作用;思想所支配的行為就是矛盾的作用的反應。歸根到底,市場多空不是從人們的思想中產生的,而是從矛盾的作用中產生的,是矛盾的作用在市場中的反映。
又如,某企業因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故而宣布停牌,市場中因此不見該只股票上的多空反應。盡管不見多空,可我們還是能夠根據企業的變故內容(或重大利好;或重大利空)預見復牌后該只股票上的多空反應(或上漲;或下跌)。這種不見多空反而能夠預見多空反應并非是什么奇異之事,也無須神機妙算,根據就是:企業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故必然影響企業產業結構及企業發展規模和企業發展質量,于此企業股票價格和價值必將隨之發生變化,于是產生多空分歧謂之對抗。根據樸素簡單,但正確無疑。因它遵循從條件——矛盾變化——多空反應這樣一條科學秩序。對此,不管我們的思維是否如此,我們的預見是否準確,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如果沒有多空反應的客觀必然性,就沒有我們不見多空反而能夠預見多空反應的客觀根據,因此就不會有我們的預見和多空那種必然的反應。這又說明了什么?這清晰地說明,我們的預見不是主觀固有的,也不是憑空任意設想出來的,而它是多空反應的客觀必然性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至此明了:雖然多空對抗體現的是人的主觀能動行為,但它不是我行我素獨立地存在的,它是依矛盾的存在而存在,依矛盾的變化而變化,不然,就不會有多空反應的客觀必然性和多空那種必然的反應。
再進一步說,矛盾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即是事物,即是運動,即是過程,即是思想。(《矛盾論》哲學觀點)股票市場內部矛盾亦然如此,既寓于多空之中乃為之其里。比如,資本歸多空所有,資本投資與投機的矛盾乃多空之事;股票買賣則多空所為,供給與需求的矛盾乃多空之事;股票買賣價位由多空選擇,股票價格與價值的矛盾乃多空之事。可見,何謂矛盾,何謂多空,它們本為一體一理互為表里:這里,矛盾的作用就是多空的反應,多空的反應就是矛盾的作用在市場中的反映,市場多空與其內部矛盾就是如此的表里關系。——或許,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認識矛盾,懂得矛盾,但是只要我們身在市場之中,就是身在矛盾之中,身在矛盾的作用之中。古今中外,無人例外。所以,從根本上講,股票市場是資本的市場,是資本矛盾的市場;我們人是資本執行者,在此執行資本屬性及功能所賦予我們資本取利的使命,對此無論我們如何著想如何買賣,都為此一個風險浪漫(其實是艱苦卓絕)的資本取利的故事,而且,必須也必然使用資本屬性及功能所規定的資本投資與投機這兩種資本取利的方式。總之,市場中不以資本取利為目的的多空對抗是不存在的,而在此離開資本投資與投機兩種方式方法的資本取利也是無法辦得到的。于此說來,這里所論述的多空對抗的實質還能是什么呢?還是人與之間的對抗嗎?還是人與人之間股票買入與賣出的實力較量嗎?顯然不是,這是矛盾的對抗,是矛盾資本投資與投機兩種資本取利方式方法的對抗;形式上人與人之間股票買入與賣出的實力較量則是矛盾的外部表現形式,即資本矛盾之表。
多空對抗是矛盾的外部表現形式,即資本矛盾之表,這是否說明多空雙方將各自代表資本矛盾的一個方面——多方代表投資,空方代表投機呢?
不能。這是本質與現象的關系。所以問題還沒有簡單到如此地步。本質和現象是同一過程的兩個不同的側面。本質是現象的本質,本質總是通過大量現象表現出來;而現象是本質的表現,但現象不等于本質,本質也不是現象的堆砌。(《矛盾論》哲學觀點)就此問題,如果單純從多空買賣的行為上說,買入股票即成為股東,則屬投資;賣出股票即尋求了價差,則屬投機,所以單純從多空買賣行為上說,多方代表投資,空方代表投機,這是沒有疑義的。但從矛盾的對抗性上說,資本投資與投機是兩種相互對立的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多空對抗是兩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下人的主觀能動行為,這是兩種不同內容的行為和方式,因此在多空買賣行為中并不能完全代表和體現兩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間那種純粹的矛盾對抗關系。比如,在多空買賣行為中,多方中不僅包含著買入——賣出——再買入的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理念和方式,同時也包含著買入后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理念和方式;空方中不僅包含著賣出——買入——再賣出的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理念和方式,同時也包含著賣出后持幣觀望、力求股票價格向價值回歸的價值投資理念和方式(理念上,資本投資即價值投資是將資本投注在股票的價值價格上、以此尋求企業的紅利回報并以此避免股票價格回跌所帶來的價差風險,這是價值投資的本則)。不止于此,而且在多空買賣的對抗性上也不能完全代表和體現兩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間那種純粹的矛盾對抗關系。比如,市場中甲者賣出A只股票后,買入B只股票;乙者賣出B只股票后,買入A只股票,形式上他們二者的行為構成對立、對抗,但實際上,他們二者的行為是一種相互買賣轉換行為,即互為換手、互為接力而非對抗。——二者之間不存在誰戰勝誰、誰壓倒誰、誰主導誰的問題。——擴展開來,在整個市場交易中,多空之間這種互為換手、互為接力而非對抗的買賣轉換行為即占有相當數量。在此構成真正對抗的只存在于除此這種買賣轉換行為之外的即當日買入與當日賣出這兩種行為之間。所以雖然多空對抗是矛盾的外部表現形式,但其對抗本身不是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而是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下人的主觀能動行為(即現象),因此在多空買賣行為中不能完全代表和體現兩種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之間那種純粹的矛盾對抗關系,而只能代表和反映其中的一個側面,所以多空雙方不能各自代表資本矛盾的一個方面。
總之,市場投資是資本之投資,市場投機是資本之投機;我們人是資本執行者,其意愿和行為即在資本矛盾作用之中而非其外,其作用即在資本矛盾作用之下而非其上,這其中的奧秘就是存在決定意識。但這并不是說這里有什么東西有意在束縛我們的意識和行為,使我們不能自由買賣而成為它的傀儡,而是說市場中人的意識和行為是在資本矛盾作用規律的反映之中——當我們尚未認識和發現這個規律的時候它已在我們的意識之外獨立地存在著并起著作用,我們在其買賣之中不覺地順從或違背著這個規律,而無法拒絕和改變這個規律。所以如果我們不想大錯特錯下去,我們就應該從虛幻的人之市場主宰的主觀臆念中走出來,回到現實的資本矛盾中去,從而懂得股票市場行情如何并不在于形式上多空對抗如何,而在于矛盾關系變化如何,矛盾關系如何變化市場多空就如何反應,市場中不論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正確與否,都無法代替矛盾的作用;并且這些,通通是在它之作用的反映之中。
三、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
提要:股票市場的內在規律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如果有現實的具體的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矛盾由資本投資方面轉化為資本投機方面——由資本投機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向上搏股票價差,推動股票價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場上行趨勢;如果有現實的具體的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矛盾由資本投機方面轉化為資本投資方面——由資本投資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促使價值回歸,推動股票價格向價值回落而形成市場下行趨勢。為此市場趨勢的形成和發展就是矛盾資本投資與投機背景及題材下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規定和主導市場趨勢的發展方向。
所謂規律就是關系。即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與其外部事物的關聯。(《矛盾論》哲學觀點)所謂股票市場的規律就是市場內部的矛盾關系和與其外部因素的關聯。只要找到股票市場內部的矛盾關系和與其外部因素的關聯,就找到了股票市場的規律。事情就是這樣簡單,毫不神秘。
開篇所說,股票市場是經濟,但股票市場的內部矛盾不是一般經濟矛盾,是特殊的資本屬性及功能所決定的資本投資與投機的資本矛盾,因而,股票市場的運動和發展不是純粹的(生產經營)經濟運動和發展,乃是資本運動和發展,即市場內部的資本矛盾的關系變化所引發的一種行情運動(價格運動),經濟發展因素是這種行情運動的背景及題材而不是行情運動發展的實質內容,因之,股票市場運動發展規律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而不是一般經濟規律。這是我們的論斷。
這個論斷是徹底的,根本性的。它就此推翻“經濟規律就是股票市場規律”這個百年錯誤學說。但它不難理解。如果問題像經濟學家說的那樣,“股市漲跌則是遵循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那無疑是說股票市場自身不存在著規律,而經濟規律就是股票市場的規律。如若真是這樣,那么實際中股票市場率先于國民經濟運行的“經濟晴雨表”之說就無從解釋了:一個自身沒有規律的東西怎么能夠在此先行?要說遵循,它也只能跟隨其后而不應先行于前。更為實際的是,既是遵循,那么為什么2001年中國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情形下卻走出跌期五年、暴跌千點的熊市行情?不管當時有何種原因(解決股權分置),股票市場發生這種與國民經濟走勢相反的情形,自然屬于規律之事,即在規律之中,但是要否定這是規律使然,按當時經濟學家的說法:“這是明顯違背正常的經濟規律發生的,屬于非正常”,那么,這是否如同是說“天上下雨是大自然氣候變化規律使然,天不下雨就不是大自然氣候變化規律使然”,即與規律無關,是“違背”和“非正常”呢?如此詫異之事使人不禁要問:如此只管刮風下雨不管晴空萬里、只管股市上漲不管股市下跌的匪夷所思的東西,又何言規律呢?也好,既然經濟學家真情地告訴我們此事與永恒正義的經濟規律無關,那么,從反面我們便可以大膽斷言:在這個“違背”和“非正常”之外,一定隱藏著一個我們尚未認知的規律在支配著市場運行,否則,它就是徹頭徹尾的規律之外的事情了。——規律之外便是沒有規律,規律之內就不能是一般經濟規律。這樣,我們就要不折不扣地追問下去:這個“違背”和“非正常”究竟是什么東西,竟然有如此力量,讓中國股市背向國民經濟跌期五年、暴跌千點呢?
問題顯然不是出在規律本身,而是出在經濟學家思想意識中那種不可救藥的固執和偏見上,不然問題可以由衷地探討下去,而不會用什么“違背”和“非正常”這種立足未穩并充滿澀感的偏執假說,死磕硬撞市場(事物)永遠在自身規律支配下運行這一鐵的事實。——鐵的事實是撞不破的,偏執的假說倒是頭破血流。在此期間,凡是以國民經濟向好股票市場(行情)就必然向好,當前股票市場的不好是對其規律的“違背”和“非正常”這一般經濟規律為指導者——傾心廝守五載,從漫漫“夜黑風高殺人夜”,苦苦守到“云開見月明”,然而月明之日卻慘不忍睹(上證指數從2001年2240點跌至2005年998點)——廝守者無不為此付出股價折損幾倍的慘烈代價。在悲慘的事實面前,經濟學家以崇高的職業素養百般固守這漏洞百出的在一切經濟領域中經濟規律乃永恒正義的經濟信條,則視而不見“市場永遠是對的”(即在自身規律支配下運行)這一貌似低俗卻永恒不破的事實和鐵律。其實只要我們的經濟學家愿意放棄“違背”和“非正常”這個偏執假說,老實承認在此支配市場向下運行的這個神秘東西,也是規律,而我們的科學任務,就是要揭示這種現象的固有的必然聯系,揭示這種客觀過程的內在規律性,那么相信,他們會自覺和我們走到一起——依據毛澤東哲學事物矛盾學說,從事物矛盾出發,從中發現資本內在的矛盾性,由此提出股票市場內部的資本矛盾,從而揭開“經濟規律就是股票市場規律”這個虛假外衣,最后歸納總結出在此支配市場向下運行的這個神秘東西就是資本運動的原理和規律,而不是什么對規律的“違背”和“非正常”。然而可悲的是,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他們早已拋棄了作為政治經濟科學指導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哲學,孤魂野鬼似地跑到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學那里——搖尾乞憐、尋找歸宿;并照搬照套,通通搬來;以為盤坐在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學的古老墳頭上,便可裝神弄鬼、點化江山、別人不敢追及的成功的“我到家了”。結果,他們除了精通掌握所問非所答的詭辯技巧和生僻繞口的經濟術語以及身手不凡的搬運工作外,在政治經濟學方面,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方面,特別是在這個他們親手舶來的股票市場的規律研究方面,則是毫無建樹,一事無成,因此這不能不遭到我們的唾棄和批判。
把話回到主題。為方便敘述和理解起見,在論述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之前,我們首先明確幾個概念性問題:
1,背景及題材,一般指向好或向壞的國家經濟環境,即促使企業發展質量從劣轉優或從優轉劣的經濟環境。2,一般說向好或向壞的經濟環境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的背景及題材即條件,——有什么樣的背景及題材矛盾就發生什么樣的對抗和轉化。3,矛盾對抗,是指矛盾的兩個方面即資本投資與投機背景及題材下的相互否定,——得到背景及題材支持的矛盾一方否定另一方。4,矛盾轉化,即矛盾性質轉化,是指矛盾的兩個方面即資本投資與投機背景及題材相互否定后的地位轉換,——得到背景及題材支持的矛盾一方取代另一方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矛盾的主導地位就是市場的主導地位)。 5,矛盾性質,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占居主導地位的矛盾一方即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矛盾自身的性質,矛盾的性質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和主導市場趨勢的發展方向。
——下面是矛盾對抗轉化的原理:
首先,股票市場是經濟,這里天然存在著經濟規律,一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一般經濟規律,二是市場交易中的價值規律。它們二者的作用是:一、一般經濟規律影響企業發展質量的優與劣,從而影響市場資本取利的意向和方式。二、價值規律即價值法則,在價值決定價格的規律作用下,在市場中主導并影響股票價格與價值的同等。其二,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這里天然存在著資本內在的矛盾性——資本投資與投機的特殊屬性及功能。即資本矛盾。
歸納起來,經濟規律與資本矛盾的關系是:一、一般經濟規律影響企業發展質量的優與劣,從而影響市場資本取利的意向和方式,為此企業發展質量的優與劣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的背景及題材即條件。二、價值規律即價值法則,在資本矛盾中是資本投資之本質之準則,即資本投資之內核。根據是:理念上,資本投資即價值投資是將資本投注在股票的價值價格上、以此尋求企業的紅利回報并以此避免股票價格回跌所帶來的投資風險,這是價值投資的本則(否則就不是理念上和實際意義上的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的本則正是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在市場中主導并影響股票價格與價值的同等的職能要求和具體體現——沒有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的職能要求和具體體現,就沒有市場中股票價格與價值的同等及價值投資的現實和可能,因此價值規律在資本矛盾中是資本投資之本質之準則,即資本投資之內核。為此資本矛盾的對抗和轉化就是資本投資與投機背景及題材下的相互否定,其實質,就是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與資本投機的否定,則由否定的一方規定和主導市場趨勢的發展方向。具體說就是:
譬如,如果有現實的具體的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即促使企業發展質量從劣轉優的經濟環境的出現,這時,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和價值便向資本展開了廣闊的升值空間,即所謂美好的投資未來,于此引來資本源源入市以尋求資本利益,資本源源入市的作用及實質就是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即是資本投機對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資本投資之內核)的否定,隨之矛盾發生轉化:由原來占居主導地位的矛盾資本投資方面轉化為資本投機方面——由資本投機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矛盾的主導地位就是市場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向上搏取股票價差,推動股票價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場上行趨勢。根據是:市場趨勢的上行源于市場股票價格的上行,但如果沒有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即資本投機對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的否定,那么在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主導并影響股票價格與價值的同等之下市場股票價格是不會脫離價值而向上攀升的,因此也就不會形成這個所謂市場上行趨勢;正因為有了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即資本投機對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的否定,所以資本投機才能在此離間股票價格對價值的親密依附關系,促使股票價格脫離價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場上行趨勢。(注:股票是資本取利的媒介,而非具有使用價值的消費商品,因此,股票價格的上下波動是矛盾資本投資與投機兩種資本取利方式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本上有區別于一般商品交易中供需關系影響價格圍繞價值的上下波動。再則,市場供需矛盾自身所代表和反映的是股票與資本之間的量比關系,資本是內在具有投資與投機特殊屬性及功能的動能元素,因此市場供需矛盾其本身也是矛盾資本投資與投機兩種資本取利方式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反映)
從實際中看:1990年中國股票市場成立之初所形成的上行趨勢(上證指數從1990年100點升至1992年5月1426點),是在國家治理通貨膨脹、使過熱經濟實施硬著陸后,并在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刺激下,國家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步伐,使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的背景下形成的;1992年下半年市場所形成的上行趨勢(上證指數從1992年11月386點升至1993年2月1550點),是1992年5月人民銀行證券管理辦公室成立(中國最早的證券監管機構。隨后國家證監會成立)——市場對證券監管產生極大恐慌及當時打壓市場資本投機過盛超存量大規模擴容造成市場暴跌后,在國民經濟一直向好的背景下對1990年市場所形成的上行趨勢的恢復和延續;1996年市場所形成的上行趨勢(上證指數從1996年2月520點升至2001年6月2240點),是在國家治理通貨膨脹、使過熱經濟實施軟著陸后,國民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的背景下形成的;2005年市場所形成的上行趨勢(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998點升至2007年10月6124點),是2001年“解決股權置問題”引發市場下行趨勢后——待國有股減持方案得以徹底落實,在國民經濟一直向好的背景下對1996初市場所形成的上行趨勢的恢復和延續;2008年底市場所形成的上行趨勢(上證指數從2008年11月1660點升至2009年8月3400點),是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遭受重創后,為遏制經濟下滑國家緊急投放4萬億刺激經濟、致使國民經濟止跌回升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縱觀中國股票市場有史以來這五次上行趨勢的形成和發展,無一不是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所形成和發展的(世界各國股票市場也都通通如此)。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股票市場所以形成上行趨勢,這里并沒有什么特別要求和復雜程序,原因就是因為有了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于是企業就有了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于此企業股票價格和價值就有了廣闊的升值空間,為此股票價格和價值的升值空間則是資本投機追逐價格攀升從而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條件——沒有股票價格和價值升值空間這個前提和條件,就沒有資本投機追逐價格攀升從而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現實和可能;在此條件之下,得到背景及題材支持的矛盾資本投機一方否定資本投資一方——由資本投機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向上搏取股票價差,推動股票價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場上行趨勢。通俗地說,沒有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就沒有企業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沒有企業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就沒有股票價格和價值的升值空間;沒有股票價格和價值的升值空間就沒有資本投機追逐價格攀升從而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條件;沒有資本投機追逐價格攀升從而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條件就沒有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施以否定的客觀依據;沒有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施以否定的客觀依據就沒有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沒有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就沒有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搏取股票價差的資本投機行為;沒有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搏取股票價差的資本投機行為就沒有股票價格脫離價值的向上攀升;沒有股票價格脫離價值的向上攀升就沒有因此而形成的這個市場上行趨勢。
由是觀之,背景及題材下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是市場上行趨勢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原因。與市場中人為因素沒有根本的關系。因為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是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資本能夠并且應當在此獲得最大資本利益的本質屬性的自然發揮和具體體現,是資本投機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追逐股票價格攀升從而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行為,——這是不以人的意識或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資本規律。所以在此發生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并非人們想投機或者愛投機而對資本投資的否定,也并非是因政策監管不嚴、縱容了市場資本投機行為而對資本投資的否定(政策監管只在解決投機的程度問題),在此之前人們的誤區恰恰在于:市場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人們把市場中所發生的一切過程都歸結于人們的意識即思想所決定的;誠然,市場中人們的行為固然是有意識的進行的,但是意識即思想不是構成股票市場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最終原因,在此構成股票市場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最終原因則是其內部的矛盾——這是推動股票市場運動和發展的原動力,在此人們的一切行為及其全部結果對其矛盾及矛盾作用來說只有從屬意義而沒有絲毫的發明創造可言,市場中不管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多么大,都不能拒絕和改變矛盾作用關系和作用規律,而只能因循或利用這個規律,否則世上就無客觀規律可言了。
而且市場上行趨勢的形成和發展也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是因國家經濟向好,股票市場具備了投資價值(是事實),于此資金入市施以價值投資推動了市場趨勢的上行(不是事實)。 這是憑借主觀印象和一般經濟規律而得出的一個虛假概念,客觀上不能成立。因為,理念上,資本投資即價值投資是將資本投注在股票的價值價格上、以此尋求企業的紅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價格回跌所帶來的投資風險,這是價值投資的本則(否則就不是理念上和實際意義上的價值投資)。所以現實中如果股票價格脫離或高偏離了價值那么其股票自身就不具備了價值投資的價值,因為這里不僅出現了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的價差風險,而且客觀上已無法將資本成功投注在股票的價值價格上了。實際的情況就是這樣:如果股票價格脫離或高偏離了價值而要想獲取企業紅利分配施以價值投資,將要為此付出相對高昂的投資成本——這樣即便得到紅利,那么在高昂成本之下不僅利顯其微而且還要為此承擔股票價格回跌所帶來的投資風險,所以現實中如果股票價格脫離或高偏離了價值那么其股票自身便失去了價值投資的可能和必要了。現實中什么叫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呢?其現實否定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毫無疑義為此說來的股票價格脫離或高偏離了價值其股票自身便失去了價值投資的可能和必要了,就是現實中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及現實否定的意義所在。當然,這里并不排除市場上行趨勢中中長期持股可獲得相應或較大的價差利益,然而為其價差利益的中長期持股并不是價值投資理念及其理念下的價值投資,一旦為其價差利益賣出股票,那么不管持股時間長短這即是資本取利方式的一次轉換——前期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方式實際成為資本投機搏取股票價差的一種戰術方法了:即大波段搏取大價差;小波段搏取小價差。問題的癥結就在這里,什么叫投資,什么叫投機,這不能任憑我們主觀臆斷,而它只能由多空買賣行為及實有功效方可作出科學的界定。從多空買賣行為及實有功效計:買入股票即成為股東,即是投資(不管是否買在了股票價值價位上);賣出股票即尋求了價差,即是投機(不管是否尋求到了價差,哪怕是割肉出局)。于此說來,市場上行趨勢中我們所見識的以至于我們所參與的這個不斷買進賣出施以頻繁換手的投資行為,還是價值投資嗎?顯然不是,這是投機,是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方式對其次體的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方式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否定的反映。(否定不是消滅。——否定與被否定是主導與被主導的關系)
必須明確指出:資本投資與投機是兩種相互對立的資本取利意向和方式,它們不能合二為一地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同一種市場趨勢的形成和發展,而只有它們之間的相互否定,由否定的一方規定和主導市場趨勢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否認這一客觀事實,主觀并信以為真地將它們二者同一起來,這就否定了資本內在的矛盾性,否定了上行與下行兩種不同市場趨勢之間質的差別與聯系,從而把股票市場運動歸為一種簡單機械運動,于此市場便失去了自身的原始動能,那么市場的運動和發展就只能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動了,而這必然是一種沒有任何趨向的胡亂任意擺弄的推動,顯然這不合情理,而事實也不是這樣。如上述市場上行趨勢的形成和發展就是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的結果,而決不是它們二者共建、合建的市場趨勢之事。這是永恒的資本定律。資本矛盾不變則千古不變。
——再看背景及題材下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
譬如,如果有現實的具體的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即促使企業發展質量從優轉劣的經濟環境的出現,這時,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和價值便失去了自身的升值空間,從而暴顯出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巨大的價差風險,于此引發了資本的退出與觀望(相對于買入),資本退出與觀望的作用及實質就是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即是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資本投資之內核)對資本投機的否定,隨之矛盾發生轉化:由原來占居主導地位的矛盾資本投機方面轉化為資本投資方面——由資本投資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矛盾的主導地位就是市場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促使價值回歸(失去資本投機向上搏取股票價差的動力支撐,股票價格則必然下行),推動股票價格向價值回落而形成市場下行趨勢。根據是:市場趨勢的下行源于市場股票價格的下行,但如果沒有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即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對資本投機的否定,那么在資本投機追逐價格攀升向上搏取股票價差的動力支撐下市場股票價格是不會價值回歸而下行的,因此也就不會形成這個所謂市場下行趨勢;正因為有了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即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對資本投機的否定,所以資本投資才能在自身價值投資本則(即價值規律)的要求下促使價值回歸,推動股票價格向價值回落而形成市場下行趨勢。(注:理念上,資本投資即價值投資是將資本投注在股票的價值價格上、以此尋求企業的紅利分配并以此避免股票價格回跌所帶來的投資風險,這是價值投資的本則。因此,資本投資占居矛盾主導地位后,一方面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方式從事資本活動,一方面在價值投資本則的要求下促使股票價格向價值本位回歸。即價值規律)
從實際中看:1993年市場所形成的下行趨勢(上證指數從1993年2月1550點跌至1996年2月520點),是在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緊縮銀根實施宏觀經濟調控的背景下形成的;2007年市場所形成的下行趨勢(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6124點跌至2008年10月1660點),是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及中國抑制通貨膨脹、實施貨幣緊縮的背景下形成的;2009年市場所形成的下行趨勢(上證指數從2009年8月3400點跌至2012年7月2100點),是在2009年歐美債危機和中國抑制通貨膨脹、實施貨幣緊縮的背景下形成的。在此,縱觀中國股票市場這三次下行趨勢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在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下所形成和發展的(這是必然的。另有兩次下行趨勢是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發生的,這是偶然的,其原因后面有所論述)。在向壞的經濟背景下股票市場所以形成下行趨勢,同樣,這里并沒有什么特別要求和復雜程序,原因就是因為有了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于是企業失去了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于此企業股票價格和價值便失去了自身的升值空間,從而暴顯出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巨大的價差風險,為此股票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價差風險則是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釋放的前提和條件——沒有股票價格與價值之間價差風險這個前提和條件,就沒有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釋放的現實和可能;在此條件之下,得到背景及題材支持的矛盾資本投資一方否定資本投機一方——由資本投資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促使價值回歸,推動股票價格向價值回落而形成市場下行趨勢。 ?
解析其中兩例:
1,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全球。世界股市紛紛暴跌。中國股市不僅未能幸免于難并且暴跌突出——上證指數從6124點跌至1660點,跌幅高達70%(加之中國抑制通貨膨脹、實施貨幣緊縮政策的影響)。美國暴發金融危機為什么中國股市暴跌突出,其原因有二:一是經濟問題,既向壞的國民經濟決定了中國股票市場的下跌走勢。二是中國股票市場的投機性質,既中國股票市場的投機性質決定了本次市場如此大的跌幅。股票市場性質問題在后面專題論述,這里簡要說明經濟問題。這就是多年來中國以廉價出賣資源和勞動力的殖民化外向型經濟發展方式,使中國成為對歐美最大的出口商,其中,對美出口額占中國出口總額的30%,在美國暴發金融危機時,雖然中國經濟自身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并正處在高速發展期,但是由于中國經濟對美國經濟這種近似于生與死的依賴,使殖民化外向型中國經濟在美國金融危機時受到最直接和最猛烈的沖擊——對外出口企業和中小企業紛紛減產、停產和倒閉;并且,這種沖擊迅速放大蔓延、貫穿國內各經濟領域,造成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快速下滑;在此危情之下,屆時站在6000點之上歷史高位的中國股市,立即暴顯出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巨大的價差風險,從而引發了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繼而形成慘烈的市場下行趨勢。——僅此一年,市場暴跌4450點,幾十萬億市值由此蒸發,被載譽為“中國經濟千年盛世”的上證6000點一舉成為暴尸天葬中國億萬股民的巨大墳場。如此慘烈的股市悲情,無疑是殖民化外向型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危機中必然承擔最大風險所帶來的經濟苦果,而其內在市場成因,則是向壞的經濟背景下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
(隨后,為遏制經濟下滑國家緊急投放4萬億刺激經濟。這種以“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為主旨并以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為代價的刺激經濟措施是否妥當,不去評說,而對于股市,這則是現實的具體的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致使市場暴跌4450點后止跌回升——從1660點漲至3470點,形成新一輪上行趨勢。其內在市場成因,就是向好的經濟背景下矛盾資本投機對資本投資的否定)
2,2009年歐美債危機對中國經濟和股票市場的影響,也是如此。主要對出口企業和中小企業打擊巨大。加之國家抑制通貨膨脹、實施貨幣緊縮政策(多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這對出口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進一步限制企業生產活力及企業發展規模和企業發展質量,進而導致國民經濟增長再次出現大幅下滑。從2009年歐美債務危機起,中國股市從3470點跌至目前2100點(2012年7月31日),跌幅高達30%。與之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相比,本次的市場跌幅似乎不是很大,區別只在于,對市場指數影響較大的大盤權重股目前高偏離價值的程度相對較小——部份大盤權重股股價目前已處于自身的價值本位(凈資產價格),故而呈現盤跌筑底走勢,因此對市場指數影響相對較小。但目前中小盤股高偏離價值的程度依然很大,特別是新股次新股的“三高風險”(高股價、高市盈率、業績高變臉)對市場危害極大,致使中小盤股成為目前市場下跌的主要空方動力源。其內在市場成因,就是向壞的經濟背景下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
此外,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緊縮銀根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對于股市,就是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即促使企業發展質量從優轉劣的經濟環境,其市場作用與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一樣,是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施以否定的必要條件。
通俗地說,沒有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就沒有企業失去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沒有企業失去快速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就沒有股票價格和價值失去自身的升值空間;沒有股票價格和價值失去自身的升值空間就沒有暴顯出來的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巨大的價差風險;沒有暴顯出來的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巨大的價差風險就沒有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施以否定的客觀依據;沒有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施以否定的客觀依據就沒有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沒有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就沒有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行為;沒有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行為就沒有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失去資本投機向上搏取股票價差的動力支撐,股票價格則必然下行);沒有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就沒有因此而形成的這個市場下行趨勢。
由是觀之,背景及題材下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是市場下行趨勢形成和發展的內在原因。同樣,與市場中人為因素沒有根本的關系。因為矛盾資本投資對資本投機的否定,是在向壞的經濟背景下(既在股票價格失去上升空間的前提下)資本投資即價值投資將資本投注在股票價值價格上的價值投資本則的自然發揮和具體體現,是資本投資之內核的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在向壞的經濟背景下主導并影響股票價格與價值的同等、促使股票價格向價值回歸的職能要求和必然行為(之前處于被否定狀態);而其價值規律不是經濟專著中的名詞和概念,也不是經濟學家苦口婆心的忠告,也不是打擊市場資本投機行為的政策措施和手段,也不是主力莊家看空做空市場的主觀意愿和行為,價值規律乃是客觀規律,在現實中,在股票市場中,其所謂價值規律就是內含于向壞的現實經濟環境中的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法則。這即是說在市場上行趨勢中如果有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等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的出現,其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規律才能在此衡量和界定市場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所存有巨大的價差風險、以此封殺股票價格的上升空間,從而促使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繼而終結上行趨勢并反轉形成下行趨勢。在此可見,股票市場所以發生趨勢下行的這種不幸事件,原因并不在于市場中人為因素如何,而是在于在市場的外部發生了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等這種更為不幸的大事件,從而引發了市場內部矛盾的對抗和轉化,因此,從背景及題材上說,國家經濟景氣循環周期的變更就是股票市場趨勢的轉變,不然股票市場循環周期就不會與國家經濟景氣循環周期相對應一致。如:
經濟景氣循環周期:蕭條期——復蘇期——繁榮期——衰退期——蕭條期
股票市場循環周期:呆滯期——轉變期——活躍期——回落期——呆滯期
這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此般情形為之前百年來世界股票市場所共通、所共識。著名股諺“股票市場乃國民經濟晴雨表”之說就源于此。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股票市場循環周期與國家經濟景氣循環周期相對應一致,只是通常情形,而不是唯一情形。我們知道,股票市場是國家經濟整體中的一部分,即是一種特殊的資本運動形式,所以股票市場循環周期與國家經濟景氣循環周期相對應一致并予先行,是不言而喻的(是資本運動的先行,并非經濟發展上的先行)。雖然如此,可我們并不能因此把股票市場與國家經濟簡單等同起來,即國家經濟怎樣股票市場(行情)就必然怎樣,股票市場怎樣就預示著國家經濟應該怎樣。之所以不能把它們這樣簡單等同起來,是因為國家經濟與股票市場之間不僅存在著全局與局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而且還存在著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即一般經濟形式與特殊資本運動形式的關系。如此關系的不同自然決定著各自內在規律的不同。各自內在規律的不同自然決定著各自發展所需的條件的不同。如2001年中國股票市場由“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引發的跌期五年、暴跌千點的下行趨勢,就是在國民經濟持續向好的背景下發生的,在此并未體現國家經濟怎樣股票市場就必然怎樣,股票市場怎樣就預示著國家經濟應該怎樣這種彼此對應的等同關系。之所以沒有體現這種彼此對應的等同關系,原因就是內在規律的不同而所決定的各自發展所需的條件的不同。然而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中國股票市場如此“錯誤性”地越出軌道,竟然冒犯了經濟學家眼里在一切經濟領域中經濟規律乃永恒正義的經濟信條,經濟學家為此感傷的悲嘆這是對規律的“違背”和“非正常”,然而悲嘆之余經濟學家不僅沒有對此給予任何的科學解釋和必要說明,同時也忘記了勾畫出他們心中珍藏的那種“不違背”“很正常”美好市場景象的大致圖樣。不必難為他們,現在讓我們依據矛盾法則來解開這其中的原因吧,以此進一步說明資本矛盾對抗轉化的原理和規律。
——中國股票市場存在著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矛盾,非流通國有股占市場股票總額的70%。這是中國股票市場一對非固有的人造矛盾,此矛盾依政策而存在,所以依政策是可以消滅的。“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就是要消滅這對人造矛盾,名義上以解決中國股票市場的全流通問題——與世界股票市場接軌。所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實質就是一個出售國有股和如何出售的問題。這是個政策問題。這個政策問題之所以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引發了市場下行趨勢,原因一是“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按市價所出售的國有股數額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價格(股票價值價格參照企業凈資產價格。當時市場平均凈資產價格為3.94元,原始成本1元的國有股即可充分代表市場凈資產價格。事實上通過長期分紅擴股,國有股早已收回成本,實為零成本股票);二是存在于當時市場上行趨勢中的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現實矛盾(當時市場平均股票價格為14.45元,價格與價值之間存有巨大價差),正因為如此,在此出售數額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內在價值價格的國有股客觀上即是對現存市場股票價格的徹底否定,從而暴顯出現存于股票價值價格之上的滬深股票價格齊具風險,于此引發了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繼而形成市場下行趨勢。這是“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引發市場下行趨勢的內在原因。
問題本來如此。假如說,如果這里沒有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現實矛盾(即價格與價值同等),那么即便有出售數額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內在價值價格的國有股問題,這里也無從有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問題;反過來,這里即便有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現實矛盾,但如果沒有出售數額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內在價值價格的國有股問題,那么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這里也無從有價值回歸及所厲行價差風險的釋放問題,這就是之前所說的依據與條件的對立統一關系。(《矛盾論》哲學觀點)在這里: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現實矛盾是依據,出售數額巨大并自身代表股票內在價值價格的國有股是條件。——在此條件下,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程度越大,其價差風險就越大,于此價值回歸的空間即趨勢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大;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程度越小,其價差風險就越小,于此價值回歸的空間即趨勢下行的幅度也就越小;反之,股票價格與價值之間沒有價差(即價格與價值同等),這里自然就無從有價值回歸及所形成的下行趨勢。事實上“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之所以對中國股票市場影響之大——跌期五年、暴跌千點,原因就是當時市場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程度之大,為之市場股票價格從2001年14.45元跌至2005年4.36元——在接近市場價值價格3.94元(凈資產價格)終結了下行趨勢,這一凄慘而漫長的過程,就是市場股票價格高偏離價值的現實矛盾從大到小、從尖銳到緩和以至最終消亡的過程。
所以,從政策性質講,雖然“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政策,但它不同于一般政策——在此出售占有市場70%份額的國有股無疑等于股票市場舊基礎上更大規模的重新建造,這顯然不是一般政策所為之的,而即屬于國家重大經濟決策。從政策條件講,雖然“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政策,是條件,但因其客觀上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場價差風險、以此封殺股票價格上升空間的功能和資格,因此“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也不是一般政策條件,則是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既而,由此可以看出:一、市場上行趨勢形成和發展所需的條件必然是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但市場下行趨勢形成和發展所需的條件不一定就是它的反面——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二、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必然是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但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不一定就是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關鍵在于客觀上它是否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場價差風險、以此封殺股票價格上升空間的功能和資格。“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就是在此具有這種功能和資格的即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這是包括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等在內在的既以促使矛盾投機性質轉化、終結市場上行趨勢并反轉形成下行趨勢的必要條件。所以我們說股票市場規律并不是什么經濟規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在向好經濟背景下引發的市場下行趨勢也不是什么對規律的“違背”和“非正常”,事實上,它即沒違背,也很正常,其規律就是資本運動的原理和規律,即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
此外,1992年5月市場所形成的下行趨勢(上證指數從1992年5月1429點跌至11月386點),也是在向好的經濟背景下發生的。其原因:在此除了1992年5月人民銀行證券管理辦公室成立(中國最早的證券監管機構。隨后國家證監會成立)——市場對證券監管產生極大恐慌的心理因素外,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打壓市場資本投機過盛超存量大規模擴容政策:短期內,第一批7只股票,第二批34只股票。。。。。。這種呈幾何級數超存量發行新股,當時在市場只有24只股票的情形下,造成市場供需極度失衡,從而導致市場價格中樞轟然倒塌——市場指數飛流直下,僅此半年,指數從1429點跌至386點,繼而形成中國股票市場成立以來第一個慘烈的下行趨勢。沒有疑義,這種在短期內超存量大規模擴容政策與“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政策的作用一樣,實質就是股票市場原基礎上更大規模的重新建造,客觀上既屬于具有衡量和界定市場價差風險、以此封殺股票價格上升空間的功能和資格的即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這是促使矛盾投機性質轉化、終結市場上行趨勢并反轉形成下行趨勢的必要條件。
如上就是資本矛盾對抗轉化的原理和規律。概括起來就是:不論市場上行趨勢還是下行趨勢,都不是隨意形成或人為所臆造的,而它是背景及題材下資本矛盾相互作用的結果。核心問題是矛盾性質的轉化問題:如果有現實的具體的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矛盾性質由投資轉化為投機——由資本投機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搏取股票價差的投機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向上搏取股票價差,推動股票價格向上攀升而形成市場上行趨勢;如果有現實的具體的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其中包括其它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矛盾性質由投機轉化為投資——由資本投資占居矛盾的主導地位,從而規定投資者及資本主體施以持股不動的價值投資方式從事資本活動——繼而促使價值回歸,推動股票價格向價值回落而形成市場下行趨勢。為此向好的經濟背景及題材是矛盾投資性質轉化、終結市場下行趨勢并反轉形成上行趨勢的必要條件;為此向壞的經濟背景及題材(其中包括其它以價值決定價格的價值尺度為內涵的現實客觀條件)是矛盾投機性質轉化、終結市場上行趨勢并反轉形成下行趨勢的必要條件。這就是有什么樣的背景及題材矛盾就發生什么樣的對抗和轉化,于此就有什么樣的資本取利方式為之市場主導的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
總之,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是股票市場的內在規律,市場中一切規律性的東西都是在此規律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它本為原理,自身不具有任何的感性形象,只有靠思維才能認識它、把握它;但它是矛盾的作用關系和作用規律,因此它的作用必須從市場運動及趨勢的發展中表現出來,即從多空對抗力量的大小、強弱、主動與被動等方面加以具體反映,所以只要懂得了矛盾的作用關系和作用規律,在市場中就能找到它、認識它,并且掌握它。資本矛盾對抗轉化規律是市場趨勢的主導,市場趨勢的形成和發展就是其規律在市場運動中的反映,只要找到了這個規律,就找到了股票市場運動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律就是趨勢。
(由于文章篇幅較大,后幾章將隔日刊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