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民眾殷切期待我國各級政府和民間團體能藉此機會、全年多層次開展各種形式的慶祝紀念活動,以真實的歷史資料讓廣大民眾、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能切實了解到:是毛主席為中國共產黨制定深得民心民意的抗日戰爭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才贏得全中國愛國民眾的擁護和信任,才使當年眼看蔣介石對日寇侵略的不抵抗主義、導致東三省迅速淪陷、讓民眾陷入極度悲觀失望的危難時刻重新看到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救國抗亡就有希望、同時也讓愛國民眾樹立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必勝信心!從這個意義講,毛主席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堅持八年抗日戰爭,最終贏得勝利的中流砥柱是當之無愧,完全沒錯!霸權帝國所豢養的諸如茅于軾之類的右翼“精英”多年來大肆造謠中共所領導的軍隊只顧擴充地盤、根本不抗日,這是對毛主席領導的中共徹頭徹尾的惡毒污蔑與造謠!必需籍今年紀念活動予以徹底駁斥!
真正的歷史事實是:當年全面爆發抗日戰爭后,所有的日本敵占區和由日本侵略者一手操控扶植的偽滿地盤,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占區廣大人民群眾開展游擊戰,有力地打擊日本侵略軍,在大江南北陸續建立多個敵后抗日根據地,積極、有力地配合國民黨中央政府管轄區的正面抗日戰場。也正是中共積極抗日救國的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深得民心,所以歷經兩萬五千里長征后,1935年10月剛到延安時中共軍隊只剩三萬人,而到1943年,中共所建立的根據地人口已迅速上升到八千多萬,占當年全國人口的四份之一,而中共所領導的軍隊已達47萬,到1945年夏,八路軍、新四軍隨敵后抗戰迅速發展壯大,兵力已達93萬。短短不到十年期間,中共領導的軍隊增長31倍,這是各國革命史上無前例的奇跡,更說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作者提供和整理下列三項歷史真實資料就足以證明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堅持八年抗日戰爭、最終贏得反法西斯侵略戰爭勝利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三項資料可供全國各地布置“紀念反法西斯侵略戰爭勝利70周年展覽會”宣傳的基本資料:
一、從1935年至1945年毛主席為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方針、策略和路線所發表的35篇光輝著作(這35篇光輝著作收集在毛選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
1.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1935年12月27日);
2.關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1936年12月28日);
3.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1937年5月3日);
4.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1937年5月7日);
5.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1937年7月23日);
6.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1937年8月25日);
7.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1937年9月29日);
8.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1937年10月25日);
9.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1937年11月12日);
10.陜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1938年5月15日);
11.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1938年5月);
12.論持久戰(1938年5月);
13.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1938年10月);
14.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5月);
15.反對投降活動(1939年6月30日);
16.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1939年9月1日);
17.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1939年9月1日);
18.目前形勢和黨的任務(1939年10月10日);
19.克服投降的危險、力爭時局好轉(1940年1月28日);
20.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1949年2月1日);
21.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1940年2月1日);
22.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1940年3月6日);
23.目前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1940年3月11日);
24.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1940年5月4日);
25.團結到底(1940年7月);
26.論政策(1940年12月25日);
27.揭破遠東慕尼黑的陰謀(1941年5月25日);
28.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1942年9月7日);
29.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1942年10月12日);
30.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1942年12月);
31.學習和時局(1944年4月12日);
32.評蔣介石在雙十節的演講(1944年10月11日);
33.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34.評赫爾利政策的危險(1945年7月12日);
35.對日寇的最后一戰(1945年8月9日);
二、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哪些勝利的戰役?
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有社會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廣泛參加的全民族抗戰。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東北軍一槍未發,即讓出沈陽城。日軍得寸進尺,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日本強占東北后,中國人民就開始了武裝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但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前,未能形成全國性的民族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
中國共產黨面對民族危亡的嚴重形勢,率先捐棄前嫌,主張國共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共同挽救中華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并就此同國民黨進行了多次談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為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根本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督促下,1937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
第一階段:
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御階段。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對象,所以由國民黨軍擔負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先后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并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但是,由于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采取單純防御的戰略方針,所以,盡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戰場的戰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亦遷都重慶。而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依靠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的路線。1937年8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間,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四軍,開赴華中前線。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后,開辟敵后戰場,主要從戰略上配合國民黨軍作戰。
第二階段:
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敵后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在其占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1938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問題,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進行。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于打擊在敵后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谷崭鶕剀娒耖_展了艱苦的斗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斗爭,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衛公開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組織偽軍,協同日本侵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同時,國民黨的反共傾向也日漸增長,蔣介石采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圖消滅共產黨和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領導解放區軍民一面抗擊日偽軍的“大掃蕩”,一面打退了國民黨的三次反共高潮,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面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第三階段:
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后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先后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擴大了解放區,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系。當時,由于國民黨軍隊主力分散在中國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區,日軍占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都處在解放區軍民的包圍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務,自然地主要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軍隊來進行。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德軍正式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1945年8月,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勝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司令何應欽在南京陸軍司令部禮堂接受日本侵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遞交的投降書
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并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余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余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余人。
關于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后,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余縣市,面積600余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后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余億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總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著名戰役:
淞滬會戰:
盧溝橋事變爆發37天后,日本侵略軍又向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英勇抗擊,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9日,駐滬日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入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當即被中國守軍擊斃。8月13日,日軍以此為借口,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駐上海的中國軍隊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抵抗。國民黨政府陸續調集6個集團軍70余萬人抗擊,初戰獲勝。從8月23日起,日軍多次在長江口登陸,攻擊守軍左翼,遭頑強抗擊。隨后,日軍逐次增兵,加強上海派遣軍的力量。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蔣介石自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軍增援部隊陸續在上海登陸。9月30日拂曉,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于苦戰,傷亡慘重。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余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斗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11月5日,日軍一部從杭州灣登陸,迂回守軍側后,合圍上海。守軍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從此,全國進入了抗日戰爭。
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占領大同后,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9月23日,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于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后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中共擊斃日軍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馬車200余輛,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忻口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記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臺兒莊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南部臺兒莊(今屬棗莊市)地區進行的一次會戰。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占領南京、濟南后,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它位于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的咽喉,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1938年3月2日,瀨谷支隊主力沿臺棗支線向臺兒莊陣地突進。此時,第五戰區為確保臺兒莊陣地,以拱衛徐州,進行了部署調整。24日,瀨谷支隊向臺兒莊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27日,瀨谷支隊主力一部突入北門,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守軍傷亡甚重。28日,突入臺兒莊的日軍被第31師圍攻,敵方損失甚重。29日,日軍第十師團長命瀨谷支隊迅速擊敗臺兒莊附近守軍,同日,在徐州督戰的蔣介石也下達了死守臺兒莊的命令,命令說“如果失守,不特全體官兵應加重懲,即李長官、白副參謀總長、林次長亦有處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遂令第2集團軍死守臺兒莊陣地,并再次嚴令龐炳勛部南下,協助第2集團軍解決臺兒莊之敵。至31日,中國軍隊將進入臺兒莊之敵完全包圍。4月3日,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日軍拚力爭奪,占領了市街大部。中國軍隊一次又一次反擊,展開街壘戰,奪回被日軍占領的市街。雙方陷于苦戰。6日晚,中國軍隊全線攻擊,圍殲被圍之瀨谷支隊。戰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軍突圍至峰縣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圍之敵大部被殲。臺兒莊戰役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在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下,共殲日軍1萬余人。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后全國抗戰的又一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兇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斗志。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并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系,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這次戰役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0天的戰斗,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梁、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于癱瘓。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里,我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斗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在這段時間里,八路軍先后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達46480人。其中包括: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同時,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梁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和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抗日戰爭重大記事:
1937年
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后,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7月9日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等致電蔣介石,要求全國總動員進行抗日斗爭,并代表紅軍戰士請纓殺敵。同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前往廬山會見蔣介石,共商抗日救國大計。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促成全民族抗戰的誠意。在中國共產黨的敦促和全國人民的壓力下,蔣介石于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稱“準備應戰”。7月28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守軍將領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殉國。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8月13日—11月12日淞滬會戰。在此期間,日本侵略軍共約28萬人,動用軍艦30余艘,飛機500余架,坦克300余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隊先后調集70余個師,艦艇約40艘,飛機250架,投入戰斗。經過浴血奮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迷夢。8月22日—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作出了《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會議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艱苦的持久戰。會議要求我黨我軍應站在抗戰的最前列,堅持抗日戰爭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并同意設總指揮部,下轄3個師,每師定員為1.5萬人。129師師長劉伯承 120師師長賀龍 115師師長林彪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陜北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9月11日改稱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指揮(9月11日改稱副總司令),葉劍英為參謀長。隨后,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9月13日—11月8日太原會戰。會戰過程中,中國軍民共斃傷日軍2萬余人。盡管由于國民黨軍事當局在作戰指導上有嚴重失誤,致使戰役全局陷入被動,以至太原失守,但它仍不失為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戰績最顯著的會戰之一。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9月25日八路軍第115師于平型關伏擊日軍,擊斃日軍1000余人,擊毀其全部輜重車輛,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0月12日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中共中央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云逸為參謀長。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并開始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瘋狂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萬人。
1938年
2月3日—5月19日徐州會戰。會戰期間,雙方均投入數十萬兵力。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取得殲滅日軍1萬余人的巨大勝利,給敵人以有力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日軍雖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占領區,但其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被打破。6月12日—10月27日武漢會戰。會戰從日軍攻占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中國軍隊共斃傷敵近4萬人。武漢會戰使日本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以主力回師占領區對付游擊戰爭,從此,正面戰場壓力減輕,敵后戰場日顯重要。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志,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9年
10月25日—12月8日日軍集中2萬余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冬季“掃蕩”。邊區軍民奮起反擊,共作戰108次,斃傷敵軍4000余人,擊斃了日軍中將旅團長阿部規秀,取得反“掃蕩”的勝利。12月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這次反共高潮,以國民黨頑軍向山西新軍、陜甘寧邊區和晉冀魯豫地區發動的三次大的軍事進攻為主要標志。八路軍被迫奮起反擊,至1940年4月,先后擊潰各路來犯之敵。隨后,我軍主動提出與國民黨軍談判,并達成休戰協議。至此,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
1940年
3月30日汪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汪偽政權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衛集團完全淪為日本侵華的工具。4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瓦解敵軍工作的指示》。此后,八路軍、新四軍在華北、華中敵后戰場不斷對敵開展政治攻勢,僅據1942年至1945年夏的統計,就爭取投誠反正的日偽軍達18萬余人。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這次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歷時5個多月。在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46480人。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10月4日黃橋戰役開始。在歷時5天的戰斗中,新四軍打敗了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殲其主力第89軍、獨6旅等1萬余人,從而打開了華中抗日的新局面。1940年11月29日汪精衛在南京就任偽國民政府主席。次日,日本與汪偽正式簽訂《日華基本關系條約》。按照條約中的條款,將使中國完全由日本控制,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日汪所訂非法條約完全無效。
1941年
1月4—13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共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茂林地區遭國民黨頑軍7個師的圍攻,“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廣大指戰員雖經浴血奮戰,但終因彈盡糧絕,除兩千余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頑軍談判被扣,項英遇害。皖南事變是蔣介石密令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立即領導全黨全軍在政治上進行堅決反擊,在軍事上作了迎擊頑軍新進攻的充分準備。經過一系列的努力,終于打退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張云逸為副軍長。1940年12月8日日軍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英同時對日宣戰。日軍為鞏固在中國的占領區,作為進行太平洋戰爭的后方基地,加緊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蠶食”;國民黨頑固派也加強對我根據地的封鎖和圍攻,使得我根據地日趨縮小,財政經濟極端困難。為此,中共中央于17日發出《關于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敵后抗日根據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實行“精兵簡政”。這對我黨我軍渡過難關,堅持敵后抗戰起了重要作用。
1942年
2月25日約10萬人組成的中國遠征軍開始進入緬甸,協同英、緬軍對日作戰,使日軍遭到沉重打擊。5月31日,遠征軍因戰局逆轉而開始撤退。至8月初,一部退到印度(改稱駐印軍),一部撤至滇西邊境。5月1日日偽軍5萬余人開始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拉網大“掃蕩”。經過兩個月艱苦斗爭,我軍作戰272次,斃傷敵1.1萬余人。與此同時,我根據地也遭受嚴重摧殘,僅在敵人“清剿”階段,被打死打傷和抓走的群眾即達5萬余人。整個根據地被分割成若干小塊,部隊活動異常困難。12月12日《解放日報》發表《積極推行“南泥灣政策”》的社論,號召各部隊學習359旅墾荒經驗。大生產運動由此而全面展開。大生產運動為根據地軍民長期獨立堅持敵后抗戰,奠定了物質基礎。
1943年
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調動部隊準備進攻陜甘寧邊區,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我黨我軍堅持反頑斗爭的一貫方針,在華北粉碎了李仙洲部對冀魯豫邊區和魯南根據地的進犯,在華中全殲了進犯淮北根據地的韓德勤部,并沉重打擊了進犯蘇南、鄂豫皖根據地的頑軍。同時,從華北抽調部分兵力增強陜甘寧邊區的防御力量。由于我黨我軍態度強硬,措施有力,加之國內外的輿論壓力,蔣介石被迫停止對陜甘寧邊區的進犯,第三次反共高潮遂被粉碎。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并投入同盟國一方。從此,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實際上解體,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無援。10月24日中國駐印軍入緬對日軍實施反攻。
1944年
5月,駐守滇西的中國遠征軍也開始對滇西的日本占領軍發起反攻。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關于1944年的方針》。此后,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偽軍相繼發起春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各根據地軍民不斷殲滅日偽軍,攻克敵軍據點,開辟了一些新的抗日根據地。7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訓軍隊的指示》。我軍經過練兵運動,進一步加強了組織性和紀律性,增強了團結,提高了戰術、技術水平。
1945年
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兩軍會師于芒友。至3月,反攻勝利結束。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解放緬甸領土8萬余平方公里,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斃傷日軍4.8萬余人。1945年1月1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題為《爭取勝利早日實現》的新年獻辭。此后,八路軍各部為執行“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戰略任務,發動春季攻勢,為我軍轉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4月23日——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會議號召解放區軍民實行軍事戰略轉變和準備全面反攻。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28日,日本政府表示,對《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并于9日出兵我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8月9日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2顆原子彈。同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
三、中共在抗戰中犧牲的高級將領
(一)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及中原各敵后抗日根據地
1、王平陸(1902-1938)36歲冀東抗日聯軍1支隊司令員兼政委中共冀熱邊區特委書記1937年12月30日在熱河省青河沿戰斗中負重傷,1938年1月1日犧牲。
2、陳錦秀(1912-1938)26歲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團長1938年1月22日在河北省平山縣溫塘鎮作戰犧牲。
3、理琪(1908-1938)30歲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中共膠東特委書記1938年2月13日在山東省牟平縣雷神廟作戰犧牲。
4、劉禮年(1909-193)29歲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政委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寧武縣石湖河作戰犧牲
5、陸省三(1915-1938)23歲,八路軍魯東游擊第7支隊政委兼中共魯東地區工委書記1938年4月在山東省昌邑縣瓦城村被敵殺害。
6、葉成煥(1913-1938)25歲,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團長1938年4月16日在山西省武鄉縣長樂村戰斗中犧牲。
7、王育民(1914-1938)24歲,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津浦支隊政委1938年5月11日在河北省南宮縣被敵殺害。
8、劉連科(1917-1938)21歲,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1938年8月在河北省薊縣潮白河戰斗中犧牲。
9、秦進樂(1909-1938)29歲,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參謀長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遼縣作戰犧牲。
10、陳宇環(1896-1938)42歲,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1938年9月與河北省薊縣作戰犧牲。
11、張襄國1911-193827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易縣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1938年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戰斗中犧牲
12、洪麟閣1902-193836歲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兼第1路總指揮1938年10月在河北省薊縣作戰犧牲
13、韓明柱1913-193825歲八路軍魯東游擊第8支隊副司令員1938年10月8日在山東省長山縣西蒙家莊戰斗中犧牲
14、金道松1911-193827歲八路軍后方留守兵團關中軍分區副司令員1938年11月21日在日軍空襲延安時犧牲
15、楊靖遠1902-193836歲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司令員1938年12月14日在河北省鹽山縣犧牲
16、宣俠父1898-193840歲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議1938年于陜西西安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17、那恕1915-193823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1支隊政治委員1938年于河北省淶水縣作戰犧牲
18、楊萬林1911-193827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河北游擊軍第1師參謀長1938年于河北省高陽縣新橋村戰斗中犧牲
19、溫健公1908-193830歲河北抗日民軍政治部主任兼總秘書長1938年12月26日在敵機空襲中犧牲
20、黃政1908-193830歲八路軍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4支隊副支隊長1938年在綏遠省陶林縣章旦溝戰斗中犧牲
21、李劍卜1914-193925歲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獨立2支隊參謀長1939年2月在河北省霸縣新鎮被敵殺害
22、鄧永耀1913-193926歲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日在河北省武邑縣徐沙村戰斗中犧牲
23、陳生慶1912-193927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4分區平井獲支隊司令員193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束鹿縣東焦戰斗中犧牲
24、鮑輝1904-193935歲八路軍山東縱隊第3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3月30日在山東省博山縣遇害
25、高唏1913-193926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4分區平井獲支隊政治委員1939年3月在河北省束鹿縣東焦戰斗中犧牲
26、蔣洪高1909-193930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九龍支隊支隊長1939年3月在河北省定縣長莊戰斗中犧牲
27、蘇?1914-193925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第1支隊參謀長1939年6月與河北省遷安縣大峪戰斗中犧牲
28、馬耀南1902-193937歲八路軍山東縱隊3支隊司令員1939年7月22日在山東省垣臺縣牛王莊戰斗中犧牲
29、黃勝斌1912-193927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4分區平井獲支隊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獲鹿縣作戰犧牲
30、魏大光1911-193928歲八路軍120師獨立2旅旅長1939年8月在河北省永清縣大寧口村乘船時與日軍汽艇遭遇,在激戰中犧牲
31、郭征1915-193924歲八路軍120師獨立1旅參謀長1939年9月28日在河北省靈壽縣陳莊戰斗中犧牲32、王銘森?-1939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察綏1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15日在山西省應縣馬牙寺作戰
犧牲
33、胡一新1913-193926歲八路軍雁北6支隊政委1939年11月于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作戰負傷后犧牲
34、余化臣1908-193931歲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1939年于河北省豐潤縣城關作戰犧牲
35、段世曾1904-193935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河北游擊軍第2師師長1939年于河北省高陽縣新橋戰斗中犧牲
36、董少白1912-193927歲八路軍山東縱隊12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犧牲于山東省費縣
37、楊鐵成1914-193925歲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犧牲于河北省霸縣
38、牟光義1901-193938歲八路軍魯東游擊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12月12日在山東省掖縣河南村與掃蕩的日軍遭遇,被捕后犧牲
39.曹志尚1902-194038歲八路軍魯西軍區汶鄆鉅嘉游擊支隊副支隊長1940年2月于山東省嘉祥縣響水口戰斗中犧牲
40.閻祖皋1914-1940 26歲冀熱察挺進軍冀東軍分區第2支隊參謀長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縣南營作戰犧牲
41.姜林1918-1940 22歲冀熱察挺進軍冀東軍分區第2支隊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9日于河北省遵化縣南營作戰犧牲
42.彭德大1914-1940 26歲八路軍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政治部主任1940年3月12日在綏遠省武川縣后垴包戰斗中犧牲
43.冷赤齋1915-1940 25歲八路軍冀南軍區2分區副司令員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陽河西地區遇害
44.馬玉堂1910-1940 30歲八路軍渤海軍區司令員1940年赴任途中過平漢鐵路封鎖線時與日軍遭遇犧牲
45.聞允志1900-1940 40歲八路軍第2縱隊1旅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1分區政委1940年春于山東省冠縣渡衛河時與日軍巡邏艇遭遇犧牲
46.李榮1901-1940 39歲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0年7月于河北省永年縣臨名關戰斗中犧牲
47.董天知1910-1940 30歲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3縱隊政委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縣王家莊戰斗中犧牲
48.徐秋1898-1940 42歲八路軍魯西軍區2分區副司令員1940年于山東省鄆城縣作戰犧牲
49.王溥1910-1940 30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司令員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陽縣張家峪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50.郝玉明1910-1940 30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游擊軍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11月16日于河北省曲陽縣張家峪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51.馬振華1907-1940 37歲八路軍冀魯邊軍區津南軍分區政委1940年于河北省寧津縣篩泉作戰犧牲
52.郭建中?-1940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8分區太原支隊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縣作戰犧牲
53.蘇精誠1912-194128歲八路軍129師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軍區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27日于山西省武鄉縣韓壁戰斗中犧牲
54.張鐸1915-194126歲八路軍山東縱隊5旅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月在山東省平度縣馬各莊戰斗中犧牲
55.賈源.?-1941八路軍冀中軍區任河大支隊政委1941年2月16日于任(丘)河(間)大(城)地區作戰犧牲
56.朱寶琛1910-194131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察綏游擊支隊參謀長1941年2月于山西省靈丘縣南山戰斗中犧牲
57.杜希齡1906-194135歲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1941年3月于山東省濮縣被害
58.晏顯升.?-1941八路軍120師兼晉西北軍區洪趙游擊縱隊司令員1941年5月29日于山西省汾陽縣向陽鎮戰斗中犧牲
59.楊忠,原名歐陽吉善1909-194132歲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政治部主任1941年9月4日在反掃蕩作戰中在山東省惠民縣涂駭河畔負重傷后犧牲
60.劉海濤1907-194134歲八路軍魯中軍區司令員兼濱海軍區9支隊司令員1941年11月與山東省蒙陰縣作戰犧牲
61.劉濤1911-194130歲八路軍山東縱隊蒙山支隊政委1941年12月4日于山東省沂蒙山地區作戰犧牲
62.戴克信1918-194123歲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巨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12月于山東省巨野縣作戰犧牲
63.王立人1910-194131歲八路軍115師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1941年12月與山東省沂蒙山區作戰犧牲
64.曹有民1912-194128歲八路軍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1941年犧牲于河北省望都縣
65.劉子超1905-194136歲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宣傳部長1941年12月11日于山東省沂水縣作戰犧牲
66.張寶龍?-1941八路軍大青山騎兵支隊4支隊支隊長1941年于綏遠省大青山地區作戰犧牲
67.熊德成1907-1941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分區參謀長1941年在反掃蕩戰斗中犧牲
68.郭國言1913-194229歲八路軍太行軍區3分區司令員1942年2月9日于山西省武鄉縣太有鎮阻擊掃蕩之敵時犧牲
69.范子俠.1908-194234歲八路軍129師新10旅旅長兼太行軍區6分區司令員在百團大戰曾經三次負傷,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省沙河縣柴關反掃蕩作戰中壯烈犧牲
70.包森1916-194226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1942年1月12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戰斗中以七個連的兵力殲滅日偽軍千余,1942年2月27日在河北省遵化縣野瓠山戰斗中犧牲
71.劉德明1911-194231歲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副司令員1942年2月17日在山西省交城縣指揮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72.楊成德?-1942八路軍冀魯邊軍區3分區司令員1942年2月在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73.陸升勛1907-194235歲八路軍山東縱隊1支隊副司令員1942年春在山東省萊陽縣作戰犧牲
74.劉誠光1915-194227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3日在河北省遵化縣甲山被優勢之敵包圍,戰之彈盡糧絕后跳崖犧牲
75.劉詩松.1911-194231歲八路軍129師新7旅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11日于河北省南宮縣鄭家堤作戰犧牲
76.郭六順.1912-194230歲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委1942年4月17日于河北省交城縣陳莊作戰犧牲
77.楊宏明1910-194232歲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司令員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縣香城固作戰犧牲
78.孫益民1913-194229歲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4月29日于河北省曲周縣香城固作戰犧牲
79.陳元龍1912-194230歲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4月29日于山東省丘縣作戰犧牲
80.左權1906-194236歲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81.孫開楚1909-194233歲八路軍后勤部軍工部政委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十字嶺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82.彭光1914-194228歲八路軍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第3縱隊兼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武鄉縣作戰犧牲
83.謝瀚文1908-194234歲八路軍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在山西省東南部反掃蕩作戰中犧牲
84.肖偉成1906-194236歲八路軍太行軍區供給部副部長1942年5月在山西省長子縣社村作戰犧牲
85.常德善1911-194231歲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司令員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掃蕩”作戰中犧牲于河北省肅寧縣薛村
86.王遠因1917-194225歲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政委1942年6月8日在反“五一大掃蕩”作戰中犧牲于河北省肅寧縣薛村
87.袁心純1913-194229歲八路軍冀中軍區9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6月9日在反“五一大掃蕩”作戰中犧牲于河北省定縣
88.王炳三1915-194227歲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1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6月在冀魯邊區作戰犧牲
89.石景芳1912-194230歲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1分區軍區司令員1942年6月在山東省南皮縣作戰犧牲
90.杜子孚1910-194232歲八路軍115師教導6旅兼冀魯邊軍區1分區政委1942年6月19日與部隊在山東省東光縣大單家村被日偽軍包圍,組織突圍時犧牲
91.張友清1905-194237歲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1942年7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敵殺害
92.熊德臣1907-194235歲八路軍晉察冀軍區2分區參謀長1942年7月在河北省平山縣作戰犧牲
93.魏金山1911-194231歲八路軍冀魯豫軍區8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9于27日于山東省梁山縣大小安山戰斗中犧牲
94.孔慶同1913-194229歲八路軍冀中軍區8分區司令員1942年9月于河北省河間縣作戰犧牲
95.汪洋1912-194230歲八路軍魯中軍區政委1942年10月17日于山東省萊蕪縣吉山戰斗中犧牲
96.王泊生1915-194227歲八路軍冀南軍區6分區副政委1942年10月28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南居家莊作戰犧牲
97.賴國清1918-194224歲八路軍魯南軍區3分區政委1942年11月犧牲于魯南地區
98.于寄吾1905-194237歲八路軍膠東軍區3分區政委1942年12月在山東省萊陽縣明山戰斗中犧牲
99.于一心1910-194232歲八路軍膠東軍區3分區參謀長1942年12月在山東省萊陽縣明山戰斗中犧牲
100.王至發1901-194231歲八路軍冀魯豫軍區3分區政治部主任1942年12月在山東省單縣西玉樓作戰犧牲
101.王東福1916-194226歲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政委1942年12月在河北省滄石路作戰犧牲
102.唐克威1913-1943原名徐德乾,八路軍冀魯豫軍區水東軍分區政委兼水東獨立團政委、中共水東地委書記。1943年1月27日,在長營村突遭日軍包圍,在突圍失利的情況下焚毀文件自戕殉國。
103.徐尚武1912-1943原名徐榮耀,八路軍冀魯邊軍區2分區司令員。1943年1月在山東省臨邑縣王家樓村與日軍遭遇,作戰中犧牲。
104.李永安?-1943八路軍山東軍區渤海軍區3分區司令員。1943年2月3日日軍對3分區所在地大洼進行合圍掃蕩,李永安在組織部隊突圍時中彈犧牲。
105.李忠1913-1943原名鄭樹筠,八路軍冀南軍區1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冀南區二地委書記。1943年3月15日在河北省隆平縣(今百堯縣)白家塞村與日軍遭遇,他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堅持戰斗至彈藥將盡自戕殉國。
106.易良品1912-1943八路軍、新7旅旅長冀南軍區6分區司令員。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省棗強縣西高莊與日軍遭遇,重傷后不治犧牲。
107.趙義京1912-1943歷任冀南軍區5分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1943年8月30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大江關村遭到日偽軍兩千余人的包圍襲擊。趙親自指揮部隊掩護與會干部突圍,并用繳獲的日軍戰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戰斗中身中數彈犧牲。
108.陳耀元1909-1943八路軍冀南軍區5分區副司令員。1943年8月30日,在大江關村戰斗中與司令員趙義京一起組織突圍,在戰斗中犧牲。
109.蕭永智1916-1943八路軍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軍區7分區政治委員。1943年9月23日,在山東省臨清縣陳官營村與下鄉掃蕩的日軍遭遇,戰斗中犧牲。
110.袁鴻化陜西省高陵縣人八路軍冀南軍區4分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23日在山東省臨清縣陳官營村戰斗中犧牲。
111.楊承德1908-1943八路軍冀魯邊軍區1分區司令員兼16團團長、3分區司令員。1943年3月在河北省慶云縣組織反日軍掃蕩作戰中犧牲。
112.夏祖盛1907-1943八路軍冀南軍區6分區副司令員,政治委員。當年5月23日在河北省棗強縣大馬村戰斗中犧牲。
113.朱程1909-1943八路軍冀魯豫軍區1分區司令員。以后1分區改為5分區,又與6分區合并為4分區,朱始終擔任司令員。1943年9月28日所部在山東省曹縣王廠村被日軍包圍,在與日軍肉搏中犧牲。
114.符竹庭1912-1943八路軍115師343旅補充團政委、教2旅政委、山東軍區濱海軍區政委兼中共濱海區委書記。1943年11月帶領警衛員檢查下屬部隊工作時與日軍遭遇,戰斗中犧牲。
(二)新編第四軍
(注: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全軍覆沒犧牲的高級將領更多,像副軍長項英這樣的中將也未上算,可惜了)
1、鄧仲銘:新四軍蘇南軍政治委員會書記。江西省興國縣人。1904年生,1943年8月3日在江蘇省江寧縣祿口犧牲。
2、彭雄:新四軍第3師參謀長。江西省永新縣人。1914年生,1943年3月18日在連云港犧牲。
3、胡發堅:新四軍第1支隊參謀長。江西省吉安縣人。1909年生,1939年3月在江蘇省武進縣犧牲。
4、龍樹林:新四軍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江西省上饒縣人。1915年生,1939年4月7日于江蘇省江都縣大橋鎮犧牲。
5、楊木貴:新四軍第3支隊軍需處主任。河南省南陽縣人。1940年3月6日在安徽省南陵縣何家灣犧牲。
6、桂蓬洲: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參謀長。四川省人。1914年生,1940年4月21日于安徽省無為縣照明山犧牲。
7、陳震寰:,新四軍江南抗日義勇軍第2路軍副司令員。江蘇省常熟縣人。1895年生,1941年7月犧牲。
8、羅忠毅: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湖北省襄陽縣人。1908年生,1941年11月28日于江蘇省溧陽縣塘馬犧牲。
9、廖海濤:新四軍第6師第16旅政治委員。福建省上杭縣人。1909年生,1941年¨月28日于江蘇省溧陽縣塘馬犧牲。
10、朱立文:新四軍第5師第15旅副旅長。廣西省百色縣人。1909年生,1941年12月7日子湖北省漢陽縣索河犧牲。
11、田守堯:新四軍第3師第8旅旅長。安徽省六安縣人。1914年生,1943年3月18日在連云港犧牲。
12、胡繼亭:新四軍第7師沿江支隊參謀長。湖北省人。1916年生,1944年2月于安徽省桐城縣陳瑤湖犧牲。
13、吳其芳:新四軍第5師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河南省葉縣人,1944年12月4日:于安徽省渦陽縣高樓犧牲。
14、陳瑤湖:新四軍第7師沿江支隊參謀長。1944年于安徽省犧牲。
(三)東北抗聯
1、趙尚志:1934年3月,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1935年1月,趙尚志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3月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1936年1月28日,任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斗中被隊伍中的奸細黑槍擊中壯烈犧牲。
2、楊靖宇:1936年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成立后任軍長兼政委。同年夏,抗聯第一軍和第二軍編成抗聯第一路軍,任總指揮(亦稱總司令)兼政委。1938年第一路軍所屬各部及游擊隊混編成抗日聯軍第一方面軍后,任總司令。1940年2月23日在濛江縣三道崴子犧牲,年僅35歲。
3、王德泰:1935年5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任軍長,1936年3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軍長。同年7月,任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1936年11月在吉林省瀠江縣小湯河與日軍作戰時,被流彈擊中犧牲。
4、曹亞范:1938年8月,被任命為抗聯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總指揮。1940年4月8日,在金川縣金川屯東山腳下被漢奸刺殺。
5、許亨植:1939年4月,任抗聯軍第三軍軍長。5月,任抗聯第三路軍參謀長兼十二支隊政委。1942年8月3日與在黑龍江省巴彥縣日偽軍激戰中不幸犧牲。
6、陳翰章:1939年7月,陳翰章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總指揮。1940年12月8日夜,由于叛徒出賣,敵人調集重兵包圍了陳翰章所部的駐地黑龍江省寧安縣鏡泊湖灣溝村??鄳鹬磷詈笠粋€,以身殉國。
7、童長榮:生于1907年,1931年任中共大連市委書記,11月任中共東滿特委書記,并創建紅32軍東滿游擊隊進行武裝抗日斗爭,1934年3月21日在對日軍戰斗中中彈殉國。
8、張文偕:1933年6月任東北革命軍第四軍政委,1934年8月28日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9、樸翰宗: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參謀長。1935年1月11日在吉林省臨江縣紅土崖犧牲。
10、夏云杰: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軍長。山東省沂水縣人。1903年生,1936年11月26日在黑龍江省湯原縣犧牲。
11、李延平: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軍長。吉林省延吉縣人。1903年生,1938年10月在黑龍江省五??h南磨石頂子犧牲。
12、馮治鋼: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龍北指揮部指揮。吉林省公主嶺。人。1908年生。1940年2月4日在內蒙阿榮旗任家窩堡犧牲。
13、侯國忠: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第3方面軍副指揮。吉林省琿春縣人。1904年生,1939年8月24日在吉林省安圖縣大沙河鎮犧牲。
14、汪雅臣: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軍長。黑龍江省五??h人。1911年生,1941年1月29日在黑龍江省五常縣石頭亮子犧牲。
15、何忠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政治部主任。湖北省-人。1909年生,1935年6月17日在黑龍江省勃利縣馬鞍山犧牲。
16、李學忠: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政治部主任。山東省人。1910年生,1936年8月在吉林省撫松縣東崗大堿場犧牲。
17、宋鐵巖: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政治部主任。吉林省永吉縣人。1909年12月6日生,1937年2月11日在遼寧省本溪縣犧牲。
18、張甲洲:1932年任中國工農工紅軍第36軍江北獨立師師長,1937年6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副軍長,8月28日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19、張忠華:1936年2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12月在作戰中被俘,不屈遇害。
20、金正國: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在黑龍江省樺川縣李貴屯遇難。
21、魏長魁: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政治部主任。山東省德平縣人。1906年生,1938年5月在黑龍江省慶城縣犧牲。
22、劉曙華: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被漢*害。
23、王光宇: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副軍長。吉林省德惠縣人。1911年生,1938年12月在黑龍江省五??h九十五頂子山犧牲。
24、王克仁: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代理政治部主任。黑龍江省穆棱縣人。1914年生,1939年4月23日在黑龍江省穆棱縣泉眼河犧牲。
25、張蘭生: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政治部主任。黑龍江省呼蘭縣人。1909年生,1940年7月20日在黑龍江省德都縣朝陽山犧牲。
26、張忠喜: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副軍長。1941年1月29日在黑龍江省五??h石頭亮子犧牲。
27、黃玉清: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路軍總政治部主任,1940年2月20日,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28、韓仁和: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路軍總參謀長,1941年3月在鏡泊湖一帶與日軍用戰時壯烈犧牲。
(四)其他軍隊中的中共高級指揮員,或歸屬中共領導的抗日軍隊中的高級指揮員
1、劉連科: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河北省灤縣人。1917年生,1938年8月初:河北省薊縣潮白河犧牲。
2、于化臣:冀東抗日聯軍參謀長。河北省唐山縣人。1908年生,1939年于河北省豐潤縣犧牲。
3、洪麟閣: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員。河;化省遵化縣人。1902年生,1938年10月16日寸:河北省薊縣犧牲。
4、盧尚秀:冀察戰區第2路第5支隊司令。河北省新河縣人。1939年1月30日在河北省寧晉縣紀昌莊鄉犧牲。
5、董天知: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3縱隊政治委員。河南省滎陽縣人。1910年生,1940年8月20日于山西省潞城縣王家莊犧牲。
6、郭壽田: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212旅政治部主任。山西省襄垣縣人。1940年犧牲。
7、陳忠柱:魯蘇皖邊區游擊第4縱隊司令。江蘇省鹽城縣人。1941年6月在江蘇省武家澤犧牲。
8、劉德明: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2縱隊兼晉西北軍區第8軍分區副司令員。陜西省禮泉縣人。1910年生,1942年2月17日于山西省交城縣犧牲。
9、王成林:河南人民抗日軍第2支隊政治部主任。吉林省賓縣人。191.4年生,1945年3月于河南省宜陽縣趙堡犧牲。
10、理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路軍司令,1938年2月13日與日軍作戰時犧牲。
11、溫健公:河北抗日民軍總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26日,遇日軍轟炸犧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