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發生已經將近一個月,在這差不多一個月中,有些地方取消了很多大型戶外活動,上海也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分,央視《面對面》節目也對事故調查專家組成員進行了采訪,分析了很多原因:領導麻痹,安全責任落實不力等等,我還認真讀了很多拍磚的帖子,里面兩個細節和一個說法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
細節一,央視《面對面》節目中,那位專家說,當時只有7位警察牽起警戒線想攔住涌過來的人流,但是還是擋不住,因為成千上萬的人向前涌動的力量實在太大了。
細節二,事件發生后,有人自發組織起來一起向人群反反復復高喊:“往后退!往后退!”才引起注意,阻止了人流的繼續向前涌動。
一個說法,有人將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當晚聚集到陳毅廣場的31萬人與當年在天安門廣場百萬人聚集作對比。文革初期,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8次接見紅衛兵,第四、第五次分別為150萬人,第六、第七次分別為200萬人,第八次達到250萬人。這么多人集中在天安門廣場,人員聚集的密度相信不會比這次外灘踩踏事件時陳毅廣場人員聚集的密度低,何況在那個特定的時期,很多人都希望盡量靠近天安門,看清楚毛主席,為什么卻能夠總體上安全呢?除了周總理對八次接見活動的周密安排,當時的人比較守規矩以外,有一個原因是不能不說的,那就是當年在公共場所常常安裝有高音喇叭,整個活動的指揮就通過高音喇叭進行,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現在的大城市里面,也許平時沒有必要,或者認為有礙觀瞻,基本上很少見到有高音喇叭。
對于像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這樣,幾十萬人朝著一個方向涌動,一旦出現混亂,別說7個警察,說不定幾十個警察也會成為踩踏的犧牲品,那時候的31萬個人是31萬個想法,最起碼大部分人繼續往前擠,
一部分往后撤,形成對沖,假如當時在現場能夠有人通過高音喇叭替代那群喊“往后退”的人對人群發出統一的指令,指揮后面的人往后退,指揮前面的人有秩序地進退,可能就不一定會有那么多人遭遇此滅頂之災了。
即使在現場沒有高音喇叭,也完全可以用車載高音喇叭到現場指揮,就像平時那些宣傳車穿街過巷宣傳政策一樣。這些在特定年代曾經比較有效的辦法也許也被當成“錯誤的東西”否定了。
踩踏事件并非中國特有,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發生群死群傷的踩踏事件,而且是美國發生得最多。
如果因為害怕發生踩踏而從此不組織任何戶外活動,屬于一種因噎廢食,即使有關部門不組織這種活動,民眾自發的在公共場所的聚集也會有潛在的風險。其他的應對措施估計專家們早想到了,只不過到目前為止我好像還沒有發現有人提到高音喇叭的事情才在這里作為閑話提出來,這也許是一個非常普通而又簡單的笨方法,而卻可能是因為其非常普通而又簡單所以容易被忽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