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到“古代”類型的公有制是解決兩極分化的唯一出路!
——我對《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看法(2)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主題是用三百年的歷史事實研究財富的兩極分化。財富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兩極分化?這些都是要研究的課題。
一,人類永恒的自然的財產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為人的生存準備好了精神食糧和物質食糧。人通過勞動把這些食糧變成自己的生存資料,這就是人類永恒的勞動方式或者生產方式。
人類生產的原始條件,最初不可能是生產出來的,不可能是生產的結果。生產的原始條件表現為自然前提,即生產者生存的自然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財產最初無非意味著這樣一種關系:人把他的生產的自然條件看作是屬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與他自身的存在一起產生的前提;把它們看作是他本身的自然前提,這種前提可以說僅僅是他身體的延伸。其實,人不是同自己的生產條件發生關系,而是人雙重地存在著:主觀上作為他自身而存在著,客觀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這些自然無機條件之中。
人類最初遇到的財產是土地財產,孤立的個人完全不可能有土地財產,就像他不可能會說話一樣。由于人的群居才產生了語言,同樣由于人的群居才產生了土地財產。因此,財產意味著:個人屬于某一共同體,而以這個共同體把土地看做它的無機體這種關系為媒介,個人把土地、把外在原始生產條件(因為土地既是原料,又是工具,又是果實)看做屬于他的個體的前提,看做是他的個體存在方式。我們把這種財產歸結為對生產條件的關系。
正如他的活的軀體一樣,盡管他再生產并發展這種軀體,但最初不是由他本身創造的,而是他本身的前提;他本身的存在(肉體存在)是一種并非由它創造的自然前提。人類的自然的生產條件也是這樣,這和他的皮膚、他的感官一樣是他活動的前提,這些器官在他生命過程中固然被他再生產著和發展著,但畢竟存在于這個再生產過程本身之前。語言是共同體的產物,把語言看作單個人的產物是荒謬絕倫的,財產也是共同體的產物,把財產看做是單個人的產物,也同樣是荒謬絕倫的!因此,人類自然條件的形式是雙重的:1,人作為某個共同體成員的存在,2,以共同體為媒介把土地看做自己的土地,即公共土地財產對個人來說同時又是個人占有物。只有土地的果實實行分配,而土地本身及其耕作仍然是共同的。
這就是人類自然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
二,古代公社的財富觀。
在古代公社以及它的原生類型、次生類型,再次生類型中,勞動者把自己勞動的客觀條件看作自己的財產;這就是勞動同勞動的物質前提的天然統一。因此,勞動者甚至不依賴勞動就擁有客觀的存在。個人把自己看作所有者,看作自己現實條件的主人。個人看待其他個人也是這樣。根據這個前提是從共同體出發,還是從組成公社的各個家庭出發,個人或是把其他個人看作財產共有者即公共財產的體現者,或是把其他個人看作同自己并存的獨立的所有者即獨立的私有者。各個個人都不是把自己當作勞動者,而是把自己當作所有者和同時也進行勞動的共同體成員。這種勞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創造價值,相反,他們勞動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各個所有者及其家庭以及整個同體的生存。
在古代公社,土地財產和農業構成經濟制度的基礎,因而經濟的目的是生產使用價值,是在個人對公社的一定關系中把個人在生產出來。其特征是,(1)對勞動的自然條件的占有,即對土地這種最初的勞動工具、實驗場和原料貯藏所的占有,不是通過勞動進行的,而是勞動的前提。個人把勞動的客觀條件簡單地看作是自己的東西,看作是自己的主體得到自我實現的無機自然。勞動的主要客觀條件并不是勞動的產物,而是自然。一方面,是活的個人,另一方面,是作為個人再生產的客觀條件的土地。(2)但是,這種把土地當作勞動的個人的財產來看待的關系,直接要以個人作為某一公社成員的自然形成的、或多或少歷史地發展了的和變化了的存在,要以他作為部落等等成員的自然形成的存在為媒介。
在古代公社里,一方面,財富是物,它體現在人作為主體與之相對立的那種物即物質產品中;而另一方面,財富作為價值,是對他人勞動的單純支配權,不過不是以統治為目的、而是以私人享受等等為目的。在所有這一切形式中,財富都以物的形式出現,不管它是物也好,還是以存在于個人之外并偶然地同他并存的物為媒介的關系也好。
古代人生產的目的是人,現代生產表現為人的目的,而財富表現為生產的目的。事實上,如果拋掉狹隘的資產階級形式,那么,財富就是在普遍交換中造成的個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產力等等的普遍性!財富就是人對自然力——既是通常所謂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統治!財富就是人的創造天賦的絕對發揮!這種發揮,除了先前的歷史發展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歷史發展使這種全面的發展,即不以舊有的尺度來衡量的人類全部力量的全面發展成為目的本身。在這里,人不是在某一種規定性上再生產自己,而是生產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種已經變成的東西上,而是處在變易的絕對運動之中。這就是財富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三,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就是回復到古代類型的公有制。
不論是在西歐,還是在美國,還是在全世界,這種社會制度現在都處于同科學、同人民群眾以至同它自己所產生的生產力本身相抗爭的境地。資本主義正經歷著危機,這種危機只能隨著資本主義的消滅,隨著現代社會回復到“古代”類型的公有制而告終,這種形式的所有制,或者像一位美國著作家(這位著作家是不可能有革命傾向的嫌疑的,他的研究工作曾得到華盛頓政府的支持)所說的,現代社會所趨向的“新制度”,將是“古代類型社會在一種高級的形式下的復活”。因此,不應該過分地害怕“古代”一詞。
綜上所述,在當今資本主義出現了1%和99%的嚴重的兩極分化以后,《二十一世界資本論》的作者提出要對資產階級征收高額的累進稅,不要說在全世界根本行不通,就是能夠行得通,也只能解決表皮的問題,而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要解決兩極分化的根本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回到“古代”類型的公有制!
勞動者2014年8月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