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用一句話表示出來:消滅私有制”。消滅私有制是共產主義者最清晰、最直接的目標。
馬克思指出,“其實,分工和私有制是兩個同義語,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一個是就活動而言,另一個是就活動的產品而言。”
“分工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同時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種不同形式”,“無論在古代或現代民族中,真正的私有制只是隨著動產的出現才出現的”。私有制經過了幾個不同的階段,首先是部落私有制,接著是公社和國家私有制,再接著等級封建地產和同業公會的動產私有制,然后是工場手工業資本私有制,最后才變為由大工業和普遍競爭所產生的現代資本私有制。私有制的所有者從部落共同體,到公社和國家共同體,再到等級封建的家庭家族共同體,共同體的范圍逐漸縮小,直到資本私有制變成個人所有,“即變成拋棄了共同體的一切外觀并消除了國家對財產發展的任何影響的純粹私有制。”所以馬克思說, “現代的資產階級的私人所有制是那種建筑在階級對抗上面,即建筑在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上面的生產和產品占有方式的最后而又最完備的表現”。私有制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公有制的衰敗過程。
“因為分工不僅使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享受和勞動、生產和消費由各種不同的人來分擔這種情況成為可能,而且成為現實。”“只要社會總勞動所提供的產品除了滿足社會全體成員最起碼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說,只要勞動還占去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全部或幾乎全部時間,這個社會就必然劃分為階級。在這被迫專門從事勞動的大多數人之旁,形成了一個脫離直接生產勞動的階級,它掌管社會的共同事務:勞動管理、國家事務、司法、科學、藝術等等。因此,分工的規律就是階級劃分的基礎。”
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所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受分工制約的不同個人的共同活動產生了一種社會力量,即擴大了的生產力。由于共同活動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發地形成的,因此這種社會力量在這些個人看來就不是他們自身的聯合力量,而是某種異己的、在他們之外的權力。關于這種權力的起源和發展趨向,他們一點也不了解;因而他們就不再能駕馭這種力量,相反地,這種力量現在卻經歷著一系列獨特的、不僅不以人們的意志和行為為轉移的,反而支配著人們的意志和行為的發展階段。”
所以,“ 生產力、社會狀況和意識——彼此之間可能而且一定會發生矛盾”,“要使這三個因素彼此不發生矛盾,只有消滅分工。”
“個人力量(關系)由于分工轉化為物的力量這一現象,不能靠從頭腦里拋開關于這一現象的一般觀念的辦法來消滅,而只能靠個人重新駕馭這些物的力量并消滅分工的辦法來消滅。沒有集體,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剝削和壓迫,消滅分工,必須建立集體,必須建立公有制。
建立公有制就能消滅私有制,就是社會主義? 顯然不是。恩格斯曾經批評過這種觀點,他指出,“自從俾斯麥致力于國有化以來,出現了一種冒牌的社會主義,它有時甚至墮落為某些奴才氣,無條件地把任何一種國有化,甚至俾斯麥的國有化,都說成社會主義的。顯然,如果煙草國營是社會主義的,那么拿破侖和梅特涅也應該算入社會主義創始人之列了。比利時國家出于純粹日常的政治和財政方面的考慮而自己修建國家的鐵路干線,俾斯麥并非考慮經濟上的必要性,而只是為了使鐵路能夠更好地適用于戰時,只是為了把鐵路官員訓練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為了取得一種不依賴于議會決定的新的收入來源而把普魯士的鐵路干線收歸國有,這無論如何不是社會主義的步驟,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間接的,既不是自覺的,也不是不自覺的。否則,皇家海外貿易公司、皇家陶瓷廠,甚至陸軍被服廠,以致在30 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時期由一個聰明人一本正經地建議過的妓院國營,也都是社會主義的設施了。”
恩格斯認為:“生產力歸國家所有不是沖突的解決,但是它包含著解決沖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決沖突的線索。”“生產資料由社會占有,不僅會消除生產的現存的人為障礙,而且還會消除生產力和產品的有形的浪費和破壞”, “此外,這種占有還由于消除了現在的統治階級及其政治代表的窮奢極欲的揮霍而為全社會節省出大量的生產資料和產品。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
為什么只有建立集體,建立公有制才能消滅分工,從而消滅私有制?因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就是說,只有個人獲得全面的發展,才能“重新駕馭這些物的力量并消滅分工”,而公有制則為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即讓個人“既有錢又有文化知識,或者可以隨意獲得它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