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報道,產生了這個疑問。
2009年末,安徽省委指派的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去世,人民日報和新華社2010年初聯合發布了劉曉鵬、錢偉和楊維漢的宣傳報道《農民群眾的貼心人——記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安徽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據該報道,小崗村婦女主任韓巧蘭回憶沈書記2004年2月到任時,“他恐怕在小崗呆不了兩月。之前下來的干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提拔。”
國家通訊社和中國第一大報應該最有權威性。小崗村的干部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模范,應該不會說謊,尤其不會給農村改革開放的發源地抹黑。韓主任估計沈書記呆不了兩月,說明此前安徽省派到村里的干部在村里工作的時間平均不到兩月,而且在小崗村“‘鍍鍍金’,回去就提拔”。于是產生一個疑問:這些年,小崗村為安徽省培養了多少人才?這個問題,本來可以親自前往小崗村調查了解取得第一手資料。但是,如果去了之后萬一看到的小崗村是“偏、窮、亂、散”,是“村里到處是柴垛、垃圾,環境差”,是強征土地毆打村民,這還不把我30多年來對小崗村的美好印象全都破壞了?網上百度一下下,搜出來的都是沈書記鞠躬盡瘁或者現任書記遇到大麻煩的訊息。怎么辦?好在有國家第一大報和國家通訊社的報道,韓巧蘭主任的回憶,我們可以大致推算一下。
1.安徽省何時派干部去“鍍金”?1978年11月,小崗村18個村民按下手印,此時安徽省肯定還沒有派干部去“鍍鍍金”。1979年開始似乎也倉促了些,假設從1980年1月開始派干部,到沈書記2004年2月到任,期間共計24年1個月,計289個月;
2.按韓主任的說法不足兩月,就按兩月算。
忽然想到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第一期1924年3月入學,11月畢業,8個月;第二期1924年8月入學,1925年9月畢業,13個月;第三期1924年10月入學,1926年1月畢業,16個月;第四期1926年3月入學,10月畢業,7個月;第五期1926年11月開學,1927年8月畢業,9個月。黃埔軍校前五期平均培訓10.6個月,而小崗村為安徽省培養干部每期不足兩月。誰都知道,因為東征北伐的原因,黃埔軍校前五期是很急切的,但是仍平均10.6個月。而小崗村這個安徽省“黃埔”平均不足兩月,可見改革開放多么急需干部啊!當然,培訓時間長短不能說明質量高低,黃埔軍校第四期和第一期時間最短,但是培養出了林總徐帥等赫赫有名的戰將,而時間最長的第三期似乎名氣反而不如第一期和第四期大。如今大學每屆至少幾年,有的學生學士碩士博士海龜,也沒見哪個比林總徐帥杜聿明陳明仁厲害。
3.每一批派去多少干部?瞎猜,假設每次只派去1人。不能再少了,再少掛空擋了,這對改革開放大業多么不負責任啊!
按以上三個保守估計,安徽省截至2004年2月連沈書記在內至少派去干部145人,這145人可都是取過農村改革開放真經的。而且與唐僧師徒僅僅取經相比,這145名干部還主持過“雷音寺”的管理。可以想見,這145名干部對于安徽省的改革開放大業,尤其是對安徽省農村的改革開放起到多么大的推動作用啊!相信安徽省農村建設必然在這145名干部的帶動下,繁榮富裕和諧穩定走在全國前列,安徽省的農民也一定人人幸福個個安康,一天到晚為腰包的錢花不完發愁。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