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應該是不同派別的一個共識,甚至是不同派別都自我標榜的一個特點,而批評別人也多是以不實事求是為據(jù)。那么實事求是具體包括哪些內(nèi)容呢,本文將一一解析。
一.制定目標立足實際需求。這個需求是指占多數(shù)的人認可的的需求,而不是個別人的。比如說一個貧困地區(qū),出了幾個特別富有的人,到澳洲去旅游了一圈,回來就認為本地也需要一個大的綠地,這就不算實際的需求,因為對于那里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需要的還是一塊可以養(yǎng)家糊口的麥田,而不是看上去很美的綠地。而同樣的需求,對于特別富裕的地區(qū),也許就是實際的,因為那里的人有的是錢,不擔心生計問題,毀點地,建個綠地,大家看著都舒服。如今又太多的形象工程,脫離了當?shù)厝说膶嶋H需求,即使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具有決策權力的人的財富水平遠遠超出了社會平均水平,他們就體會不到大多數(shù)人的實際需求。決策者可以解釋為超前或者遠見,但問題是如果現(xiàn)在有衣服穿,可以去儲備10年后的衣服,但不能為了儲備10年后的衣服,把錢花完了,現(xiàn)在先光著身子。
二.制定計劃立足實際情況。目標的確定不意味著事情就能做成,長城、運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長城和運河有沒有實際用處,有;這種用處是不是對當時全國的人都有用,是的。但這兩個工程造就了兩個短命的王朝,為什么,因為實施計劃超出了當時的國力。這就是計劃的可實施性。除了可實施性之外,還要考慮風險,制定計劃的時候要盡可能多的考慮到各種會出現(xiàn)的情況,做好應對準備,留出應對這些問題的預備力量,不能孤注一擲。
三.評價歷史,事件基于基本事實,事實要是真實的,全面的。真實是首要的,任何造謠者都應當該受到譴責,而且任何人,一旦發(fā)現(xiàn)過造謠,就應該失去所有的話語權。這一點不難做到,難的是傳謠,因為很難判斷他是故意傳謠,還是不知道所傳的是謠言,但如果一旦發(fā)現(xiàn)有故意傳謠的證據(jù),那就是和造謠同樣的性質(zhì)。事實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是同等重要的,斷章取義,不全面的事實反映不出事件的真實面目,而選擇性的忘記,忽略,和造謠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達到不正當?shù)哪康?,修改事實本身?/p>
四.解決沖突以實用為準則,這里的實用是指對多數(shù)人有好處。沖突不僅僅局限于正確與錯誤之間,這給沖突的解決造成了困難——最難解決的沖突是兩方都是正確的。那么在解決這些沖突的時候,就要以實用為準,尤其是文化,派別的沖突,不存在哪個對,哪個錯,那么就看哪個更實用。這里重要的是客觀,不要有成見,不要把觀點簡單的歸類為你的,我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觀點不如對方的實用時要勇于承認,不要將問題的沖突演變?yōu)槿说臎_突,人的面子的沖突。一旦演變成面子的沖突,爭執(zhí)雙方所維護就不再是事實的正確性,而是自己的面子,這時候所爭論的結果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